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莲花山整装勘查区北部矿集区—八乡—金坑矿集区是广东莲花山南西段整装勘查区锡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近年来该区锡多金属矿找矿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了金坑锡铜铅锌银中型、远景达大型的锡多金属矿床,根据金坑矿床成矿模式,在矿集区北部十字路锡锌矿床评价又获得了重大突破,结合区内1∶50 000矿产调查成果,矿集区内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研究锡多金属矿与成矿地质体的关系以及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对该区锡多金属矿找矿预测工作有重要意义。对区内典型锡多金属矿床“三位一体”成矿特征的研究表明,区内锡多金属矿化类型主要有动力变质带控制的充填交代型、斑岩型和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3种。成矿地质体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体及岩脉,成矿构造系统为东南沿海大埔—惠来构造岩浆带与NE向莲花山大断裂有关的断裂构造系统,成矿构造及成矿结构面主要为NE、NW、NNE向断裂及韧性剪切带中滑脱、层间破裂面。在归纳锡多金属矿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和找矿预测要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区锡多金属矿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往多认为熊耳山矿集区金多金属矿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区域性的马超营断裂及其NE向、NW向次级断裂,尤其是NE向次级断裂,往往具有等间距分布的特征。在这种认识指导下,熊耳山矿集区的金多金属矿找矿取得了很大成果。近年来,虽然熊耳山矿集区新发现了槐树坪、石窑沟等金、钼矿床,但整体找矿进展并不大,成矿认识方面也没有较大的突破。通过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在熊耳山矿集区内金多金属成矿与找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总结如下:①熊耳群与太华岩群之间的不整合面是熊耳山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的主控构造,控制着区内金多金属矿田(床)的空间展布;②熊耳期古火山活动对区内金多金属成矿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鸡蛋坪组火山岩地层内的矿床(点)均赋存于不同级别的古火山构造内,应为火山岩型金矿;③含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的形成可能也与熊耳期火山活动有关;④熊耳山矿集区内广泛存在的“硅帽”或“硅化带”对深部成矿有指示意义,建议对其开展深入的矿物学、岩石学和成矿学研究,以取得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下一步的找矿勘探应该主要围绕这两个控矿构造进行。矿集区内发育大量的硅化带或硅帽,可能是碱交代成矿作用在浅部的表现,指示了深部存在巨大的碱交代体,应该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探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3.
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锡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是国土资源部2013年设立的第三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家级整装勘查区之一。近年来通过区内1∶50 000矿产远景调查、关键基础地质问题研究和技术应用示范,运用新的找矿理论,圈定一系列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和找矿靶区;在整装勘查区内金坑矿区通过钻探施工,目前探获新增资源铜、铅锌、锡、银均已达中型规模,具有大型矿床潜力。在此基础之上总结该区地质找矿成果,初步构建本区典型矿床的"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本区系统多金属矿成矿规律,明确下一步地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东坡—香花岭地区是湘东南地区有色矿产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区内矿床类型有热液充填交代—构造破碎带型、热液交代—蚀变岩体型、矽卡岩型、外生成因的机械沉积型等多种。该区地层出露齐全,其中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地层为锡矿的矿源层。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多期次、多阶段的岩浆侵入,构造及其发育且大面积出露复式花岗岩体,特别是燕山期侵入岩体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在介绍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区内的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特征、成矿机理、成因等进行总结,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东坡、香花岭矿集区找矿前景进行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具有非常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曾公嶂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闽粤沿海中生代锡钨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西部,粤东中—新生代断陷区—莲花山深大断裂西侧,其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盆地内及周边已发现有多个矿(床)点,与火山成矿作用有关,具多阶段的多金属矿化特征,矿种类型包括Sn、Pb、Zn、Sb、Cu、Ag等。从曾公嶂中生代火山盆地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入手,结合区内典型矿(床)点地质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总结了该区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为本区下步勘查工作提供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湘南钨锡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南岭海西期坳陷带的东段。柿竹园、芙蓉、瑶岗仙等许多大型-超大型钨锡多金属矿床都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区。通过分析该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典型花岗岩岩体特征,总结成矿规律。认为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并控制成矿,区内典型花岗岩对钨锡成矿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长春沟—达盖滩地区铅锌矿是最新发现的多金属矿床,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密切,矿化类型为热液充填型多金属矿。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产出,矿化主要受北西向断裂带控制,严格受岩体和地层特定层位控制;化探异常与矿化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化探异常、围岩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深入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主要控矿因素、矿体特征、找矿标志,分析探讨了区内找矿前景,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乌斯托铜多金属矿位于秦祁昆中央造山带西段,东昆仑复合造山带东段之东昆仑古生代—早中生代复合造山带。区内古老变质岩系发育,华力西期、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度大,构造作用较复杂,成矿作用类型多样,化探、物探异常广布,区域内已有多处成矿事实存在,为青海省重要的成矿区带和战略矿产资源勘查地。迄今为止,区域上已发现的矿产种类有金、铁、铁铜、铅锌、银多金属、铜、钴及非金属矿产等。区内通过工作已发现多处矿(化)带。以矿区HS32号异常为例,通过对已发现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成矿与闪长岩大理岩及断裂构造关系密切,该区具备寻找热液型铜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和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的潜力,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庐江县银塘凹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段边缘,滁州—庐江构造岩浆带南段。近年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成岩年龄在100 Ma左右的隐伏黑云母花岗岩体,在其接触带发现了钨钼多金属矿(化)体。详细分析了银塘凹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并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分布于黄金凹—小金凹背斜核部,隐伏花岗岩与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内,受层间裂隙、接触带控制;(2)矿床成矿作用受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控制,是我国东部中生代岩浆—构造—成矿系统演化的组成部分,矿床成因类型为与黑云母花岗岩体以及奥陶纪碳酸盐岩有关的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3)采用矿产资源综合信息评价系统(Mineral resources assessment system,MRAS)进行了成矿预测,并圈定了2处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即银塘凹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远景区、发火山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远景区,前者矿体在深部及外围仍有一定的延伸,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湘南地区是南岭地区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勘查区,勘查区的控矿规律研究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环节。以大义山矿田绿紫坳锡多金属矿床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总结了锡多金属成矿规律,认为锡多金属矿体主要受3类硅钙面控制:Ⅰ类为花岗岩体与碳酸盐岩的“硅钙面”接触界面,形成了Ⅰ号矿带的矽卡岩型铜锡矿体;Ⅱ类为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下段灰岩与上段碎屑岩界面,形成了Ⅱ~Ⅴ号矿带的锡铅锌矿体;Ⅲ类为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砂岩与棋梓桥组灰岩的硅钙界面,形成了Ⅵ和Ⅶ号矿带的锡铅锌多金属矿体。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规律,构建了锡多金属构造控矿模式。综合分析了区内控矿要素特征,认为白水源地段为有利找矿靶区。通过勘查发现了7条锡铅锌多金属矿体,产于第Ⅰ类硅钙面中铜锡矿体1条、第Ⅱ类硅钙面中锡铅锌矿体1条、第Ⅲ类硅钙面中锡铅锌矿体1条,断裂带中矿体4条,获得锡铅锌资源量约1.5万t,取得了矿床南部锡多金属矿的找矿进展。通过对比分析湘南地区香花岭矿田和荷花坪矿田等重要锡多金属矿床,认为硅钙面控矿对湘南地区锡多金属矿具有普遍意义,加强硅钙面的控矿规律研究对于指导湘南地区锡多金属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步达远—万宝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达远—万宝地区处在北东向鸭绿江与太平哨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北西向次级控矿构造带中,以石柱子复式岩体为主,形成钼、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化集中区。通过总结该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资料,归纳该区找矿标志,进而推测该区次级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七棵树银多金属矿地处上黄旗构造岩浆带北部边缘,两组深大断裂(NE、EW向)的交汇部位,区域断裂构造活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发育,区域上成型的银铅锌矿分布众多。结合区域地质调查、物化探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1)燕山期浅成斑岩、次火山岩对矿区成矿有利,矿体主要赋存于次级断裂构造内,NW、NNW向断裂构造和石英粗安岩控矿特征明显;(2)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多金属矿;(3)侏罗系张家口组为重要的含矿地层,物探、化探异常与铁锰矿化蚀变带相吻合,矿物组合以Au-Ag、Pb-Zn、Mo为主,为有利的找矿标志。上述分析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银多金属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陆家窝铺铅锌多金属矿区原为一预查空白区,通过多手段综合找矿,共发现四条矿化带,圈出二十余条矿(化)体。系统研究了区内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矿床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与燕山早期的区域构造背景相吻合,系较长阶段的同期构造-岩浆热液成矿,区内矿床属热液交代蚀变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脉入侵存在矿化叠加现象。  相似文献   

14.
阿尔山地区位于中蒙边境南蒙古—东乌旗—阿尔山铁多金属成矿带上,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但由于该区为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且地质勘查程度低,长期以来找矿一直未取得较大进展。结合1∶5万矿调工作成果,将区内铁多金属矿按成因类型划分为3类,对经济价值巨大的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与蒙古国南蒙古、我国内蒙古东乌旗地区的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南蒙古—东乌旗—阿尔山铁多金属成矿带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受NE向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控制,矽卡岩都为与酸性岩浆岩有关的钙矽卡岩,容矿围岩都含有利于矽卡岩矿床成矿的碳酸盐岩石,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等;该铁多金属成矿带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受NE向褶皱控制,都为与大规模燕山早期酸性侵入岩有关的BIF型铁矿,都具有原始海相沉积后期变质叠加改造成矿的特点,都为低品位矿石,主要容矿围岩都为板岩、片岩、千枚岩等中低级变质岩。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阿尔山地区铁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方向,并划分出不同成因矿床的成矿远景区。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加强,该区有望发现大型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大中型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及中小型热液脉型铁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桦甸市五里营金多金属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松嫩地块南缘,西拉木伦河缝合带以北,伊依断裂与敦密断裂之间,居于吉中Mo-Ag-As-Au-Fe-Ni-Cu-Zn-W成矿带内,区内地层发育,构造、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结合该区地质调查、物化探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内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1)区内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中统范家屯组、大河深组及第四系,区内褶皱构造为NNE向大顶子—新立屯背斜中段,断裂构造主要为NE向大河深—常山压扭性断层,两者为区内的控矿构造;(2)区内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高岭土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以及褐铁矿化,其中,硅化+黄铁(褐铁)矿化与金、锑矿关系密切;(3)根据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圈定了Ⅰ类靶区2个(编号分别为Ⅰ-1#,Ⅰ-2#),Ⅲ类靶区1个(编号为Ⅲ-1#),其中,Ⅰ-1#靶区成矿条件较为优越,推测该区深部存在隐伏金矿体的可能性较大;Ⅰ-2#靶区内可见块状辉锑矿化、偶见浸染状黄铁矿化,反映出该区锑、金矿找矿前景较大。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矿床成因并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区内矿床成因类型应属燕山早期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地层、岩浆岩、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物化探异常等为该区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区位于东南亚锡铁成矿带中心部位,锡铁多金属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较大。笔者利用地质填图、槽探、岩矿测试等手段对区内新发现的两条锡铁矿体进行了评价,认为矿体规模大,矿石品级好。矿体产于花岗岩外接触带石炭系上统空树河组第三岩段碎屑岩中,前寒武纪变质岩群和燕山中早期明光-勐连岩带白垩纪花岗岩体为主成矿母岩;成矿受富锡地层和后期富锡花岗岩岩浆侵入作用及南北向控矿构造F14的共同制约;矿床类型为锡石硫化物脉型锡铁多金属矿;成矿期为燕山中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对中缅边境地区锡铁多金属矿风险勘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区位于青海省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祁漫塔格蛇绿岩混杂岩带内。该区铁多金属矿勘查已圈定了多处与铁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的磁异常,显示出该地区具有较强的成矿潜力。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并讨论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表明:①小圆山地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Pt1b)富含W、Sn、Cu等成矿元素,奥陶系-志留系滩间山群等地层中存在碳酸盐岩,为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床赋存提供了有利的围岩条件;②区内发现磁异常17处,总体呈NWW向分布,显示出构造对矿床的控制作用;③区内铁多金属矿床多分布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带,晚华力西期-印支期及燕山期侵入岩岩体控制了造山型矿床的分布,区内铁矿体厚度0.90~5.91 m,TFe品位21.85%~44.34%,铅锌矿化体厚度0.10~5.45 m,Zn品位0.79%~13.60%,Pb品位0.63%~6.88%,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④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床成因为典型的与酸性岩浆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受控于特定的碳酸盐岩容矿岩石、断裂构造部位和岩浆热液活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地磁异常区和水系沉积物元素异常叠合区,奥陶系-志留系滩间山群、石炭系石拐子组,大断裂及其附近破碎带、岩浆岩侵入带等构造部位为矿区重要的找矿部位,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疆神泉—卡拉一带位于那拉提—红柳河板块缝合带以北,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带中。该地区于华力西期经历了强烈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近东西向为主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中酸性岩浆活动广泛,为该区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成矿条件及赋矿环境。在阐述了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矿化蚀变特征,矿石共生组合,矿物赋存形态对研究区钼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其与典型斑岩型钼矿床在成矿地质背景及矿石特征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找矿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热水地区处于大兴安岭南段华力西褶皱带中西段南部,最古老的地层为二叠系。晚古生代末,随西伯利亚古板块与华北古板块陆—陆碰撞,该褶皱带褶起成NE向复式褶皱,并发育NE、NW和近东西向断裂,呈现格子状构造格局。燕山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隆起—火山断陷盆地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该褶皱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银铜多金属矿集区,成矿具有一些突出的特征:所有矿床均产于隆起—坳陷转折部或断陷边缘,且均属内生矿床,绝大多数矿体呈脉状;成矿时代均为燕山期,且大多集中生成于燕山晚期;几乎所有矿床均含锡和银等。我队根据对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认识,决定在热水地区开展找矿工作,并已获得突破,确定了梁底、老盘道、赛汉和大地4处矿床。  相似文献   

20.
握玛沟金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与西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该区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床赋矿围岩为一套滨海—浅海相富碳酸盐建造,成矿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沉积作用的联合控制,一般产于褶皱转折端的断裂破碎带内,或复式褶皱背斜构造的层间裂隙、构造裂隙及节理中。目前已在该矿区发现金矿( 化) 体2 条,铜矿( 化) 体10条。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早中三叠世碳酸盐岩地层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的矿源物质,华力西晚期—印支期构造造山运动及相应的岩浆侵入活动为区内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矿床具有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铜多金属成矿的特征,为造山型金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