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计算机视频监控系统中,主要的目的是在摄像机固定的视频图像中检测出运动目标,在诸多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减背景技术。减背景技术的关键是背景建模,噪声的干扰、检测方法的自适应性、模型的正确性等问题都是在背景建模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建模精度,本文提出了一个非参数化建模技术,称为自适应核密度估计,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它是一种基于场景中像素的概率密度函数来构建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2.
多随机经验核学习机(multiple random empirical kernel learning machine,MREKLM)选取少量样本来构造经验特征空间,但在投影时没有考虑数据的分布信息,并且样本选择时间长。为了利用样本的分布信息,引入了类内散度矩阵,提出了基于类内方差的多经验核学习(ICVMEKL),使得样本在投影时能考虑样本类内信息,强化了分类边界,提高了分类精度。进一步,为了降低样本选择时间,利用了基于位置敏感哈希的边界点提取方法(BPLSH)来选择样本,提出了基于位置敏感哈希算法改进的ICVMEKL(ICVMEKL_I),使构建经验核的样本不再需要从候选集中获取,降低了训练时间。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ICVMEKL能有效提高精度,ICVMEKL_I能大幅降低训练时间,两者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局部离群点检测是近年来数据挖掘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交通数据去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估计密度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算法,算法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每个数据对象的密度估计值,来表示该数据对象的局部估计密度,并在核函数的带宽函数计算中引入数据对象的k-邻域平均距离作为其邻域信息,然后利用求出的局部估计密度计算数据对象的局部离群因子,依据局部离群因子的大小来判断数据对象是否为离群点.实验表明,该算法在UCI标准数据集与模拟数据集上都可以取得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A novel spars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sparse Bayesian learning with random iterative dictionary preprocessing. Using empirical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as the response vectors, the sparse weights of density estimation are estimated by sparse Bayesian learning. The proposed iterative dictionary learn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kernel computations, which is an essential step of the sparse Bayesian learning. With the spars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the quadratic Renyi entropy based 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he simulation of three examples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mparable to the typical Parze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s.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state-of-art spars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s, our method also has a shown very good performance as to the number of kernels required in density estimation. For the last example, the Friedman data and Housing data are used to show the property of the proposed feature variables selec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数据量快速增长,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找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并实现个性化推荐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协同过滤算法作为推荐系统中的经典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场景,但是仍然存在数据稀疏,以及在计算相似度时不能考虑到所有数据的问题,只能够利用具有共同评分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推荐的精确度。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上下文信息与核密度估计的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该算法通过对用户和项目各自的上下文信息和已经存在的用户评分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核密度估计构建用户和项目的兴趣模型,充分挖掘了用户和项目的兴趣分布,以获得更准确的用户和项目兴趣相似度,降低预测评分误差。在公开的数据集上验证表明,将该算法对比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有效提高了推荐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分辨率差分图像核密度估计阶段中,由于信息冗余与重复计算导致的估计结果准确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利用硬件设备采集多分辨率视频序列,提取关键帧图像作为样本集。分割多分辨率的差分图像,形成由背景图像与前景运动目标两部分组成的初始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构建Copula核函数,利用核函数的运算性能分别确定估计窗宽、方差和核密度公式,从而输出差分图像非参数核密度的估计结果。通过仿真得出结论:研究方法平均准确率为98.56%,与传统核密度估计方法相比提升了6.04%,证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算法前景检测不够精确、运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差分图像的核密度估计前景检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单高斯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模型进行初始背景建模,利用背景差分图像,过滤掉非动态背景区域,对动态背景区域采用核密度估计进行像素分类。同时,对非动态背景区域,采用渐进式更新;对动态背景区域,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进行更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精确地分割出前景目标,减少了误检噪声,降低了运算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一种基于密度的近邻分类算法(DNN)被提出。它利用核密度估计敏锐地捕捉不平衡数据的局部分布特征,由此产生更好的分类结果。用核密度估计方法估计查询实例的各类别密度,以此对其进行密度定位;将原始数据空间中的点映射到由类别密度和距离信息构成的空间;在这个映射空间中动态地选择近邻并对查询实例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DNN算法在15个不平衡数据集上分类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结合修正的非负矩阵分解与向量相似性分析进行运动目标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修正后的非负矩阵分解算法从连续图像序列中恢复出背景图像,然后分析待检测帧像素点与恢复出来的背景模型之间的相似性,根据相似性的高低区分背景与前景。为了减少计算量,降低动态背景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该方法在进行相似性分析之前,通过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运动区域进行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恢复出背景图像,并有效地检测出运动目标。  相似文献   

10.
Visual features are commonly modeled with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in computer vision problems, but current methods such as a mixture of Gaussians and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suffer from either the lack of flexibility, by fixing or limiting the number of Gaussian components in the mixture, or large memory requirement, by maintaining a non-parametr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density. These problems are aggravated in real-time computer vision applications since density functions are required to be updated as new data becomes available. We present a novel kernel density approxim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the mean-shift mode finding algorithm, and describe an efficient method to sequentially propagate the density modes over time. While the proposed density representation is memory efficient, which is typical for mixture densities, it inherits the flexibility of non-parametric methods by allowing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to be variable. The accuracy and compactness of the sequential kernel density approximation technique is illustrated by both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Sequential kernel density approximation is applied to on-line target appearance modeling for visual tracking, and its performance is demonstrated on a variety of videos.  相似文献   

11.
结合核方法的选择性各向异性扩散去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低信噪比图像噪声抑制处理中,为了有效地保持图像边缘,在基于多相位分层分割算法的各向异性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核方法的选择性各向异性扩散去噪算法。该算法根据图像数据的线性不可分特点,首先利用核方法把多相位分层分割算法中的数据项从线性不可分的低维空间推广到可实现线性可分的高维特征空间,在特征空间中实现图像分割;然后根据分割得到的同质区域的梯度信息改进了P-M模型中的扩散系数;最后,在同质区域中采用改进的P-M模型平滑噪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无论在噪声去除还是边缘保持上都具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CFSFDP(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计算密度时人为判断截断距离和人工截取簇类中心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密度峰值的聚类算法。首先,应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数据点的局部密度;其次,根据排序图采用簇中心点自动选择策略确定潜在簇类中心点,将其余数据点归并到相应的簇类中心;最后,依据簇类间的合并准则,对邻近相似子簇进行合并,并根据边界密度识别噪声点,得到聚类结果。在人工测试数据集和UCI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新算法较之原CFSFDP算法,不仅有效避免了人为判断截断距离和截取簇类中心的主观因素,而且可以取得更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异常检测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当前大多数基于密度的异常检测算法常常基于样本分布假设,敏感于近邻参数[k]并且缺乏对集体异常点的检测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的核密度波动算法。定义了可以综合评估数据点邻域内和邻域外核密度值波动的核密度波动因子,将其作为检测指标,并制定检测规则来识别异常点,这一指标可以综合考虑数据点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而且有助于发现集体异常。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检测结果,同时对算法参数具有相当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新的鲁棒核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将连通核与AFCM(Alternative fuzzy C-means)聚类算法相结合,给出基于连通核的核AFCM:CRKFCM(Connectivity kernel based robust fuzzy C-means).CRKFCM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连通核,可以对任意形状数据聚类,且避免了核参数的选取问题;另一方面在特征空间使用非欧氏距离,可以有效地处理含噪声数据的聚类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有的AFCM和连通核硬C-均值(CKHCM,Connectivity kernel based hard C-means)聚类算法相比,新算法在处理噪声环境中的任意形状聚类问题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研究数据流中异常模式发现问题。为保证可以随时输出当前的异常模式,引入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数据结构——三层时间区间嵌套模式(TTI),来监测数据流。对新到数据是否为异常加以判断评价的标准不是预先分配的静止阈值,而是由算法(KIC:核估计和置信区间聚类分析)计算得到的动态阈值,从而在仅占用很小内存的前提下提高了算法的准确性。设计的SWMA算法进一步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最后分别在模拟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及带时间戳的真实数据流上对方法的准确性、可行性和时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光谱反射率重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峰 《计算机科学》2010,37(12):241-242
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和小框架核的光谱反射率重建方法。光谱反射率重建是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成像设备所获取的与设备相关的RGB三色值重建出物体本身固有的与设备和光照都无关的光谱反射率。回归方法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如基于多项式模型的正则化最小二乘方法、基于核的正则化最小二乘方法等。提出了一种新的光谱反射率重建方法,这种方法采用了一种可以减弱样本不规则噪音影响的小框架核函数,并将其用于支持向量回归来重建光谱反射率函数。实验表明,新方法可以提高光谱反射率重建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聚类算法对流数据进行聚类时面临时间复杂度高,存储空间需求大以及准确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异性采样的流数据聚类算法。首先利用差异性采样法对流数据进行采样并用样本点构造核矩阵,然后利用核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核矩阵中的点进行聚类得到一个带有标记的样本核矩阵,最后利用带有标记的样本核矩阵对流数据中的点进行划分。同时利用衰退聚类机制,实时更新样本核矩阵。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聚类算法,该算法实现了更低的时间复杂度,同时实时聚类,得到较为理想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18.
修超  曹林  王东峰  张帆 《计算机应用》2017,37(10):3017-3023
利用多目标交通测速雷达进行交通执法时,只有正确地判断出车辆所在的车道,抓拍照片才能作为交通执法的依据。传统的分车道方法主要通过人工测量的固定阈值以及坐标系旋转的方法来达到车道划分的目的,但这种方法误差较大并且不易于操作。基于统计和密度特征的核聚类算法(K-CSDF)分两步进行:首先对雷达获取的车辆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包括基于统计特征的阈值处理和基于密度特征的动态半径提取;然后引入基于核的相似性的动态聚类算法对筛选出的有效点进行聚类。通过和高斯混合模型(GMM)算法以及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算法进行仿真对比表明:当只取100个有效点进行聚类时,K-CSDF和SOM算法能达到90%以上的分车道正确率,而GMM算法不能给出车道中心线;在算法用时上,当取1000个有效点时,K-CSDF和GMM算法用时均小于1s,可以保证实时性,而SOM算法则需要2.5s左右;在算法鲁棒性上,K-CSDF对不均匀样本的适应性优于这两种算法。当取不同数量的有效点进行聚类时,K-CSDF可以达到95%以上的平均分车道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密度估计的逻辑回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密度的逻辑回归(Density-based logistic regression,DLR)分类模型以解决逻辑回归中非线性分类的问题. 其主要思想是根据Nadarays-Watson密度估计将训练数据映射到特定的特征空间,然后组建优化模型优化特征权重以及Nadarays-Watson 密度估计算法的宽度. 其主要优点在于:它不仅优于标准的逻辑回归,而且优于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内核的核逻辑回归(Kernel logistic regression,KLR). 特别是与核逻辑回归分析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相比,该方法不仅达到更好的分类精度,而且有更好的时间效率. 该方法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它可以很自然地扩展到数值类型和分类型混合的数据集中. 除此之外,该方法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一样,有同样的模型可解释的优点,这恰恰是其他如核逻辑回归分析和支持向量机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K-means聚类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不能处理边界对象及线性不可分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的粗糙核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Mercer核将输入样本空间中的样本映射到高维空间,使样本变得线性可分,并结合粗糙集的思想,通过动态改变上下近似集的权重因子对边界对象进行有效处理,同时采用reliefF方法对样本属性进行加权处理,以解决混合数据的聚类问题,最后利用粒子群算法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仿真实验表明,相对于其他改进算法,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较短的收敛时间,并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