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实验室自制的SPG-1型超分散剂进行液体分散染料的超细化制备,研究了分散剂用量、染料含固量、研磨方式对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含固量10%,SPG-1型分散剂质量分数10%,用纳米砂磨机可制备染料粒径为216.4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06的液体分散染料;用球磨机可制备染料粒径为229.9 nm,PD...  相似文献   

2.
采用研磨分散法制备了超细液状分散橙30,研究了复合分散剂配比对超细液状分散橙30离心稳定性、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染色试验。结果表明,当分散剂用量为60%(对染料质量),分散剂m(PEG1500)∶m(4080A)∶m(SL)=1∶0.5∶4.5时,所制备的液状分散染料较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71.1 nm,且粒径分布指数PDI为0.158,离心稳定性为96.2%,自然条件下贮存35天后,粒度变化ΔD仅为3.5 nm,Zeta电位变化ΔZP为0.5 m V;且具有良好的高、低温分散稳定性,上染百分率高于常规分散染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氧化锆珠作为球磨介质,以木质素磺酸钠和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为分散剂,讨论了球磨处理C.I.Disperse Red60染料制备微纳米染料分散液的工艺参数对染料粒径和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直径氧化锆混合的球磨介质优于单一直径氧化锆,木质素磺酸钠与萘磺酸钠混合分散剂优于单一分散剂.当分散液中染料用量为20%,m(染料)∶m(分散剂)=1∶1,复合分散剂m(木质素磺酸钠CBOS-4)∶m(萘磺酸钠MF)=2∶1,多元醇添加剂用量为10%(对染液总质量),采用m(Φ=2 mm)∶m(Φ=1 mm)∶m(Φ=0.5mm)=17.5∶65∶17.5混合氧化锆球珠作为介质,m(染料)∶m(介质)=1∶20,球磨48 h,得到了稳定的染料分散液,颗粒平均粒径D50为132 nm.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分散剂结构、用量和分散工艺条件等对分散染料红60分散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超细分散染料转移印花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自制的分散剂PSMA对分散染料红60的分散效果较好,当其用量为分散染料重量的100%,研磨4h制备的超细染料粒径为157nm,此时超细分散染料的离心稳定性为96.3%,60℃下放置24h其粒径变化率仅为3.4%;分析影响转移印花效果因素发现超细分散染料粒径越小,相同条件下印花织物得色更均匀,K/S值越高。超细分散染料较佳的转移印花条件为印花浆粘度60 mPa·s,转移温度210℃,时间40s。  相似文献   

5.
除染料结构类型外,涤纶染色专用分散染料的染色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染料的粒径及其分布、分散剂种类等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分散剂种类及其拼混比例对所加工染料粒径变化及其染色性能的影响,以蒽醌类结构的分散紫B原染料和不同类型的分散剂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种类分散剂与染料以一定比例配比的研磨实验,探讨分散剂类型对分散染料粒径及分布,高温分散稳定性及染色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对分散染料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高温分散稳定性以及染色性能影响显著;分散剂MF、分散剂NNO等的分散性能优于非离子型分散剂,如分散剂T-80,部分非离子与阴离子拼混型分散剂有利于提升分散染料高温分散稳定性。同时,减小分散染料的粒径及其提高分布均匀性都有助于其染色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采用研磨分散法制备了超细分散红60,研究了聚苯乙烯马来酸酯化物(PSMA)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协同作用对分散染料分散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SMA制备超细分散染料的粒径为207 nm,而采用PSMA与AE复配分散剂,在相同条件下制备超细分散染料的粒径为166 nm,且分散速率常数从-2.88提高到了-3.48;采用PSMA/AE复配制备的超细分散染料热稳定性较PSMA提高了6%,离心稳定性提高了4%;PSMA/AE复配制备的超细分散染料的染色速度和匀染效果明显优于PSMA制备的超细分散染料。  相似文献   

7.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SPOE-n)经五氧化二磷酯化,水解后得到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TSPOEP-n,n=13,16,20,29),以其作为分散剂用于分散染料的液体化。利用红外光谱法表征了分散剂的化学结构;通过粒径分析仪考察了TSPOEP-n中环氧乙烷(EO)数对液体分散染料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比了液体与粉体分散染料染色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经TSPOEP-n稳定的液体分散染料的粒径均小于215 nm,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和高温(130℃)分散稳定性,且上染率高于粉体分散染料,染色残液化学需氧量(COD)远低于粉体分散染料得到的对比样。  相似文献   

8.
《印染》2020,(3)
采用连续氧化锆球研磨方法,制备了染料粒径为145~240 nm的三只液体分散染料(蓝79、橙30和紫93),考察了液体分散染料的放置稳定性,印花工艺条件对织物K/S值、残液吸光度、染料固着率、耐摩擦色牢度、废水量和废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的三只液体分散染料具有优良的放置稳定性、高的染料固着率和优良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且水消耗和废渣排放量约为市售粉状分散染料(蓝HGL、橙S-4RL、紫VDD)直接印花的1/5和1/3。液体分散染料的微量印花是一种短流程和超低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减缓液态浆状分散染料静置后染料颗粒的聚集沉淀,以150%LB分散黑浆为原料,采用高速剪切分散的方法研究了尿素增溶对分散染料黑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分散剂MF和尿素用量及调节分散黑浆p H值可减缓浆料的沉淀速度,质量分数为50%的尿素的加入使浆料静置60 d的沉淀度从86.04%降低到75.18%;加入质量分数为50%的尿素,分散黑浆LB的3只单色料分散橙288、分散紫93∶1和分散蓝291∶3的离心稳定性分别提升39.9%~42.19%、29.06%~29.99%和26.78%~27.38%,上染率分别提高2.08%~2.19%、0.73%~1.1%和0.72%~0.99%,织物的K/S值从9.782提升到9.876;同时,尿素的加入降低了分散染料颗粒的平均粒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分散染料喷墨印花直喷墨水存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不好的问题,研究了提纯溶剂与分散黄6GSL晶体结构的关系,探讨了研磨工艺对分散体粒径大小及研磨效率的影响,考察了分散黄6GSL晶体结构与其分散体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过滤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60 ℃热水对分散黄6GSL提纯,其纯度可达99.46%;分散黄6GSL与自制分散剂4600W质量比为1∶1.5的分散染料,在分散研磨机转速为2 500 r/min条件下初研磨5 h,再在砂磨机转速为4 000 r/min条件下研磨14 h,制备的分散体平均粒径为90.39 nm;分散体在60 ℃条件下放置72 h前后,在绝对孔径为1 μm的聚偏氟乙烯滤膜中的过滤流量分别为428和333 g/min,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和热稳定性,可用于制备高热稳定性分散染料直喷墨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超细靛蓝染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对棉织物的轧染性能.通过讨论分散剂结构和用量、染料质量分数和分散时间对靛蓝染料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靛蓝染料较佳的制备工艺为染料质量分数为5%,分散剂FPE质量分数则为染料的30%,超声功率800 W,超声波处理70 min.采用制备的超细靛蓝染料对棉织物轧染,其优化的轧染工艺为染液质量分数1%,轧余率70%,浸轧3次,保险粉质量分数3.4%.与常规靛蓝染料相比,超细靛蓝染料染色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邱靖斯  刘越 《纺织学报》2021,42(8):194-201
为改善分散染料的染色性能,针对分散染料商品化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染料粒径尺寸较大、粒径分布不均匀等显著影响染色质量的问题,在对分散染料细化分散用高压均质、超声粉碎等物理超细粉碎工艺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对染料粒径及其尺寸分布调控有重要影响的多个因素,包括染料预粉碎、染料结构、染料晶型、分散剂、研磨介质、研磨浆浓度等。指出:加快新型研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选设备配置以及优化研磨工艺技术,均有益于高质量的均匀、超细化分散染料的制备;同时,对不同类型分散染料的差异化加工也是值得企业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亚麻木质素磺酸盐为原料,采用分离提纯-化学改性联合处理的方法制备木质素磺酸盐基染料分散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粒径分析仪等对染料分散剂结构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将染料分散剂用于分散蓝79和分散红73染料中,探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和环氧氯丙烷(ECH)用量对木质素磺酸盐基染料分散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盐经超滤法预处理后,所制备的染料分散剂的性能显著提高,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热稳定性。木质素磺酸盐经超滤膜截留(截留分子质量为1000)且改性剂ECH用量为3 mmol/g时,所制备的染料分散剂性能最佳,其在分散蓝79和分散红73两种染料中的上染率分别为91%和88%,还原水解率分别为15%和11%。  相似文献   

14.
纳米TiO_2在水性介质中的分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为介质,采用物理分散和化学分散结合方法,通过优化分散工艺,制备出稳定的纳米TiO2光催化分散液.用沉降法、激光粒度分析法、透射电镜观察法等评价表征分散液中纳米TiO2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分散工艺为:质量分数1%纳米TiO2,1%聚丙烯酸+0.5%吐温80复合分散剂,超声处理15min,处理前后高速剪切各30min.所得分散液中TiO2的粒径均小于100nm,平均粒径~50nm,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5.
何瑾馨  董霞 《印染》2010,36(12)
基于超分散剂的构思,设计合成了一类以脲基为桥基的染料聚醚衍生物,并探讨其对母体分散染料的分散和应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超分散剂对其母体分散染料具有较好的分散效率,自制的分散体系应用性能可达到或优于商品染料,其中RL207的分散效率较其它3种染料聚醚衍生物(RL100,RL200和RL300)更高,可使染色废水的COD值降低至传统商品分散染料的1/10~1/20。  相似文献   

16.
染料-聚醚衍生物对分散黄64分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制染料-聚醚型分散剂对分散黄64原染料进行研磨,制备了平均粒径均小于1 μm、粒径分布窄,且具有较高贮存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的染料分散体系.不同比例染料-分散剂体系对涤纶织物的上染百分率均高于常规商品染料,匀染性好于商品染料(匀染指数比商品染料小),染色后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均能达到4~5级,且染色残液的吸光度和COD值均远低于常规商品染料.  相似文献   

17.
染料微胶囊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原位聚合法制备分散染料微胶囊时,造壁剂滴加速度、系统调节剂MS用量及分散剂种类对染料微胶囊粒径和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造壁剂滴加速度为0.5ml/min时,平均粒径最小(d^-=3.2635μm),分布最窄;系统调节剂MS用量80%-100%(owf)时平均粒径变小(d^-=3.7413-3.5643μm),用量过大会导致胶囊缔合;分散剂NNO对染料微胶囊分散效果最为明显,粒径变得更小且分布更集中。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15,(15)
探讨了高悬浮液状分散染料的制备工艺,对比分析了与常规液状染料在基本性能、离心稳定性和常温储存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高悬浮液状分散染料较适宜的制备工艺为:砂磨转速30 r/s,砂磨物料比1∶1,砂磨时间7 h。相比于常规液状分散染料,高悬浮液状分散染料具有更好的扩散性、高温分散稳定性、染料未通过率、离心稳定性和常温储存性。  相似文献   

19.
卜广玖  王震  陆前进  殷允杰  汪娇 《印染》2020,(4):27-30,34
研究了菲诺CLT型液体分散染料的粒径、扩散性、高低温分散性和储存稳定性等基本性能;分析了液体分散染料的染色上染率、移染性和提升性等应用性能;对比了常规粉状染料和液体分散染料的浸染染色残液。结果表明,CLT型液体分散染料颗粒细致均匀,扩散性、高低温分散性能和存储稳定性优异。三只液体分散染料上染曲线、移染性和提升性相近,染料组合配伍性好。  相似文献   

20.
针对聚酰胺66(PA66)原液着色过程中炭黑在PA66基体中分散性差的问题,首先,将炭黑加入到含有一定质量分数的分散剂的水溶液中,采用超声波分散协同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自分散炭黑(SPCB);随后将SPCB再分散于含有一定质量分数PA66盐的水溶液中,制备了PA66盐基炭黑分散体,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A66原液着色母粒;最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66膜。探究了分散剂结构和质量分数、炭黑质量分数、超声波处理功率和时间对PA66盐基炭黑分散体粒径、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SPCB质量分数与PA66膜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相对炭黑质量分数为15%,炭黑相对体系的质量分数为10%,超声波处理功率为1 260 W,时间为80 min时,制备的PA66盐基炭黑分散体粒径最小为184.1 nm,离心稳定性和放置稳定性均在90%以上;SPCB与PA66的相容性良好,在PA66基体中分布均匀,粒径约为200 nm,当其质量分数为0.2%时,制备的PA66膜的熔融温度为259.2℃,L*值为26.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