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lanning》2019,(10)
实验教学体系是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与时俱进、切实可行。对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能够促进高等院校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互联网+"形势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这是信息化时代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基于该问题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对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互脱节等问题,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保障,对此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冷静思考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5)
随着人们的审美水平提高,促使国内各高校加大对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视。关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的认识,是因时因势而异的。因此,探讨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成为教育发展的新命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高校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源泉,本文立足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设计的现实需求,从艺术学科理论的出发,通过对我国艺术类学校的调研,确定了我国未来艺术类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最后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进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一门单纯的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是对艺术与科学的高度融合,是艺术和科学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则是指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吸取当下社会文化中流行的多元化的设计元素,从而彰显出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的过程。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5.
陈木文 《广东建材》2008,(9):180-183
1环境艺术的认识 环境艺术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种,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  相似文献   

6.
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角度,深入挖掘了高校周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设计思路,对"人"的需求与环境包容性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0)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为综合性学科,其媒体内容包括数字存取技术和材料学等内容,艺术设计课程包含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玩具设计和游戏设计等内容。文章在综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特征的基础上,就学科定位的策略进行探讨,并给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艺术与设计》一书是以现代艺术设计发展、数字化背景下艺术设计学科改革为核心的论著,本书对数字化设计艺术的设计与创意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艺术设计学科的数字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全书可分为7个主要章节,每章都有侧重地对艺术设计的数字化发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书介绍     
向室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及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人士介绍这套教材。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基础上的边缘性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综合,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显然这是一个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密切关系的专业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0)
艺术设计学科多元化交叉下的资源共享平台是艺术设计院校教育体系适应该方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由艺术设计学科本身的交叉性特点及我国沉淀的设计教育史所决定的,是艺术设计教育遵循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交叉学科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文章以艺术设计学科的多元化交叉性为突破口探索艺术设计学科体系,以项目带动学科多元化交叉,实现艺术学科与科学学科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金平 《山西建筑》2009,35(18):35-36
从分析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入手,阐述小环境设计要结合建筑物的本身特性,科学合理地整合建筑物周边的各个要素以及运用各种艺术处理手法营造理想的小环境景观,试图追求技术科学和艺术境界两者的平衡和协调,努力探索在“小环境”设计里表达出“大意思”的景观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滕星 《山西建筑》2010,36(5):41-42
探讨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水景设计,指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水景设计是对人类生存的地表水域及其相关要素的构成关系进行整体分析研究,从而设计出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模式,为我们日益破坏的生态环境注入新的希望,提升人类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欣 《城市建筑》2013,(6):198-198,209
随着新建筑理念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在建筑中渗透审美艺术,建筑与景观的结合满足了这种需求。本文通过对建筑与景观构成要素的分析,积极探寻提升两者协调统一的有效对策,以便促进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相似文献   

14.
王玉梅 《城市建筑》2014,(18):285-285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布局中,色彩的恰当运用可以极大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力和感染力。本文主要对园林布局中色彩处理常用的几个原则进行了分析,为创造更好的园林景观环境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全面介入城市的环境设计:从风景园林到景观建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冬辉 《新建筑》2001,(5):12-14
在美国,景观建筑设计经过10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专业,并为美国的环境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今,美国景观建筑设计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趋势,并逐渐向生态领域迈进。我国的风景园林专业正在积极拓展它的市场,借鉴美国的景观建筑的实践,给我们的环境建设带来很多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建筑与景观设计统一的相关理念,并探讨了建筑景观统一的设计策略,最后指出只有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建筑设计的精神,才能真正做到建筑与景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刘璐璐  李静  王光新 《山西建筑》2008,34(4):339-340
主要从园林设计角度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人为本、创造和谐园林空间;弘扬社会文化、传承城市文脉;营造生态园林、寻回诗意栖居,探讨如何在和谐社会环境中构建和谐广场,从而使广场设计满足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后工业景观是工业时代之后“第四自然”的表征,其设计受到“大地艺术”和后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结合对上海宝山节能环保园核心区景观设计的评价分析,探讨了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的表达方法.后工业景观设计强调场地分析与设计构思的整体性,空间与场所的再生以及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通过对设计实践的反思,也提出了我国后工业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与实践的三种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风景园林学科研究与实践的思维特征,文章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总结提出其科学、艺术、工程的三位一体属性;从风景园林的自然、人文、营造的时间进程,分析提出风景园林学科前瞻超越式的时间思维;从风景园林空间规划设计的特征,把诸多问题事件、甚至是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事件,置入同一空间予以“同时”思考,总结提出风景园林学科立体交叉式的空间思维;指出与大多数理工学科自成一体、回路闭合的逻辑思维的不同点,提出并分析了风景园林的非闭合发散式的逻辑思维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周详  吴欣雨 《中国园林》2023,39(12):74-80
“透明性”从一种空间美学,演变为一种用以描述事物深层组织关系的空间性质,因兼具“秩序性”与“多义性”而衍生出“矛盾性”特质。这种矛盾性源于“现代性”共时态与历时态的对立统一——共时态的理性逻辑追求“秩序性“,历时态的流动观念则导向“多义性”。“透明性”的“矛盾性”以图示语言为载体,通过语素“词义扭曲”、语体“结构重组”和语义“语涉双关”3个层面予以呈现。不同层面的矛盾在绘画、建筑、景观3种艺术形式中存在差异化外在表征,且在“绘画-建筑-景观”的演进顺序中,呈现出逐步综合与复杂的态势。景观空间中的“透明性”矛盾,可以归纳为“动态生长”“尺度嵌套”和“时空层叠”3种表达形式。针对上述3种特性,当代景观设计可分别通过“形式动态与过程设计”“分级渗透、抽象隐喻与视廊建构”“异质拼贴与厚性共融”等多种基于“透明性”的设计手法,来充分挖掘设计场地的“矛盾”潜力,并创造新型景观设计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