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多矿物模型和概率与误差理论建立的最优化测井解释数学模型,采用多维搜索的BFGS变尺度法和一维搜索的抛物线插值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技术,编制了评价复杂岩性储集层的测井解释程序,对胜利油田古潜山井的测井资料作了实际处理。实践证明,采用最优化方法评价复杂岩性储集层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最优化处理方法以均质、层状、各向同性地层模型为基础建立测井响应方程,不适用于非均质、各向异性缝洞储集层,提出了针对缝洞储集层的测井最优化处理新方法,并通过模拟计算和实际测井资料处理对其进行了验证。基于非均质、各向异性缝洞储集层模型建立了测井响应方程及测井最优化目标函数,并结合惩罚函数法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求解目标函数,算法计算量小、求解效率高。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缝洞储集层最优化处理方法受初始值影响较小,对于不同的随机初始值均能得到最优解,能够满足测井解释的需要。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测井资料处理,并与传统最优化处理方法计算结果及岩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传统方法计算精度更高,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较接近。图7表1参16  相似文献   

3.
储层参数准确求取是测井资料解释的中心任务。面对复杂储层,"四性"关系比较复杂,非线性关系明显,用常规公式计算误差较大,如何利用测井资料准确计算储层参数,成为测井资料数字处理中的重点考虑问题。从分析常用数学方法入手,依托Forward测井解释平台软件,引入神经网络算法、最优化算法、遗传算法3种数学方法,编制了相应的处理模块,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打破了常规解释的局限性,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及地质信息,可有效地评价复杂岩性储层,而优化算法是最优化测井解释的关键。利用人工蜂群(ABC)最优化方法求取苏里格致密砂岩储层某段的各组分体积含量,并与细菌觅食-复合形混合算法(BFA-CM)和遗传算法(G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BC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在处理致密砂岩储层时具有参数设置简单,全局搜索能力强,不需要二次优化就可达到所需精度,为最优化测井解释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南八仙油气田测井储集层参数与油气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心刻度测井”技术是在获得地质、取心、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精细测井解释较普遍采用的方法 ,以此为指导思想 ,由南八仙油气田实际资料分析入手 ,通过确定岩性、物性与电性之间的最佳转换关系 ,逐步建立了第三系砂岩储集层的泥质含量、粒度均值、孔隙度、渗透率、含油 (气 )饱和度等储集层参数解释模型 ,其中针对储集层含气时对测井响应的影响 ,分别建立了油气层与水层的孔隙度模型。在测井储集层参数研究基础上 ,与试油气结论相结合制作了油 (气 )、水层识别图版。并依据气层在三孔隙度曲线上存在的特殊的响应特征 ,探讨空间模量差比法、双中子孔隙度差值法等直观识别气层方法与常规方法的验证关系。通过南八仙油气田 8口井资料的实际处理解释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与试油气资料对比符合率达 85 % ,证实其可做为南八仙油气层识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五峰组的暗色泥页岩层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段。采用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对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储层进行系统的测井资料解释评价,包括测井资料质量检查及控制、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以及储层参数解释,并最终根据解释的物性参数、岩性参数对目的层进行气层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7.
砂泥岩地层测井解释专家系统是以数字处理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手段,系统地囊括现有测井资料解释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新的储集层评价方法。我们应用这一新方法,对长期注水开发的孤岛油田进行数字处理与综合评价,指出了剩余油分布的位置,给出了水淹程度和产水率,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8.
����͸���������͵IJ⾮ʶ��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结果与试油效益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是低渗透储集层类型的差异导致其导电性和测井响应特征不同,而测井解释大多数还是沿用中高孔渗油气藏的解释方法。因此,低渗透储集层的测井解释模型要针对不同的储集层类型建立模型,其核心问题是利用测井资料进行低渗透储集层类型的识别。文章首先应用毛细管压力曲线、岩电实验数据、物性分析数据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等实验资料,结合实际测井和测试资料,采用地质储层分类标准和储层的分形特征对塔中志留系储层进行分类研究,建立了适应井区的测井分类标准;然后,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识别储层类型的测井分类模型;最后应用该方法处理该层系低孔低渗储层的实际测井资料。其处理解释结果与岩心分析结论比较,符合率高达91.89%,试油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测井解释是基于测井资料和地区经验对储集层的综合解释。本文简述了测井资料预处理的一般流程和测井参数解释模型的建立,分析了岩心归位和测井曲线标准化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分别给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和常规模型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传统的POR、SAND和CRA等测井分析方法与程序基本上是按照固定的解释模型,采用有限的几种测井资料分别计算储层参数来进行地层评价及油气分析。实质上,它们基本上都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工解释过程。虽然这些测井分析方法与程序在过去和现在均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都存在某些重要的缺陷。例如,在计算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所有测井资料;不能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解释模型和解释方法;难以有效地评价含两种以上矿物的复杂岩性地层;对计算结果又缺乏自我质量检验手段等等。基于多矿物模型分析的最优化测井解释技术采用新的理论模型,先进的数学计算方法和灵活的程序设计,建立测井曲线L、地层矿物含量V、测井矿物响应参数P和测井相F之间的关系,可高质量快速处理测井资料,得到连续的地层矿物含量剖面、岩性剖面和各种储层特性参数。利用多矿物模型分析的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处理×油田的数十口井资料,效果良好,与录井资料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1.
泥质砂岩地层的粘土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中粘土的存在对测井解释结果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造成测井解释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地分析地层中的粘土性质,有助于测井解释人员更加全面地进行泥质砂岩储层的油气评价.以粘土测井特征和中子-密度测井交会法为基础,对每个泥质砂岩资料点确定其粘土性质,按含水泥质砂岩模型计算地层粘土含量;用粘土的阳离子交换量与干粘土含氢指数的交会来识别粘土类型.实践证明,该方法对物性较差的低渗透储集层以及低电阻率油气层有优越性,但对含轻烃的地层不适用.  相似文献   

12.
多矿物模型分析在潜山地层测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FORWARD测井解释软件中,多矿物模型分析程序应用组份分析原理,可以处理泥岩地层和复杂岩性地层的测井资料。应用该程序处理了曙光和牛心索古潜山的测井资料,实现了对潜山地层矿物成份和孔隙度的定量评价,同时在岩性识别,物性参数研究,储层划分和构造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泥质砂岩的三种导电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彦超  周渤然 《测井技术》1998,22(2):75-78,83
在泥质砂岩的电测井解释模型中,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三种导电模型,即W-S模型,D-W模型和D-L模型。泥质砂岩油气水层评价中需要对这三种模型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文中通过选取NY油田的20块泥质砂岩样品以实验方法测定其阳离子交换量(Qv),并通过三种理论模型计算Qv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W-S模型优于D-L模型,而D-L模型优于D-W模型,从而为测井地层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电测井解释方法,概括介绍了近十年中国石油集团针对低幅度油藏—低电阻油层与前白垩系特低渗透砂岩油层电性质研究及电法测井解释方法的进展,包括中浅层泥质砂岩黏土附加导电、钻井液侵入油、水层双侧向与双感应测井的响应研究、复杂孔隙类型的特低渗透砂岩电性质研究以及各类油藏的测井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进展等。这些研究和进展表明近十年中国石油勘探中电测井评价油层(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FORWARD测井解释平台可提供罗齐全的常规测井资料解释处理方法和特殊项目处理软件模块;利用该平台工具还可以方便快捷地生成或移植应用程序。该系统在江苏油田投产3年来,根据生产的需要,由用户自己移植并挂接了适合江苏油田特点的处理程序和应用软件模块。其处理程序有产能评价分析程序、泥质砂岩分析程序、复杂岩性分析程序和碳氧比分析程序等;其应用软件模块有连测斜仪数据解编程序、斜井校深程序、井眼容积程序、同位  相似文献   

16.
砂岩油气层的低电阻率可能是由于富含分散粘土、层状泥质、高束缚水、高矿化度水、骨架导电等因素综合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适用于骨架导电且同时含分散粘土和层状泥质砂岩解释的通用电阻率模型,以提高复杂泥质砂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解释精度。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粘土砂岩并联导电的观点,而分散粘土砂岩的导电可用粘土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进行描述,从而建立了考虑分散粘土和层状泥质同时存在的含油气泥质砂岩粘土包裹颗粒通用电阻率模型;通过2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数据和1组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的测试,表明该模型既适用于分散粘土砂岩地层解释又适用于层状泥质砂岩地层解释;利用建立的混合泥质砂岩粘土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对海拉尔盆地高泥地区的苏1、苏3井进行处理,并将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试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是合理的,故本模型适用于含油气复杂泥质砂岩地层解释。  相似文献   

17.
普通电阻率测井解释储层参数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克下组储层,首次开展了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普通电阻率测井解释模型。克下组储层发育一套砂砾岩沉积,其测井资料中有部分井无声波测井曲线,而只有电阻率测井曲线。因此,通过对岩心分析资料与各种测井值相关性研究确定采用电阻率计算有效孔隙度、渗透率的方法.利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了电阻率测井解释模型,所建立的测井解释模型的计算精度能够满足油田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Hydrocarbon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shaly sand layers requires the adoption of certain shaly water model and also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conventional logging suite. The main target is how to get the accurate porosity and how to convert the apparent water saturation to true water saturation for given shaly sand layer. In this paper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replace the conven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well logging data to better determine formation porosity and water saturation and to well identify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clean and shaly sand layers. Two neural networks were constructed, one for prediction of porosity using six well logging data inputs: GR, LLD, RHOB, NPHI, PEF, and Δt); and water saturation using five well logging data inputs: GR, LLD, RHOB, NPHI and PEF. Shale volume was defined from GR data. Each neural network is trained using available logging data and validated using the core data before applying it to the entire well log. Neural network predicted formation porosity and water saturation for tested sections of one well. Also using the cut off values of porosity, water saturation and shale volume, the neural network defined the possible pay zones in the well. Network outputs have shown good matching with core data and the reference calculated petrophysical parameters. The developed network approach has successfully deduced porosity, water saturation and defined pay zones in a new well that projects its application for new wells.  相似文献   

19.
双频介电测井通过测量介质的介电常数,能更好地消除矿化度对测井的影响,从而增强淡水水淹层、低阻层、高阻水层的解释精度,文章给出双频介电资料在河南油田的应用实例,并与常规电阻率解释结果相比较,反映出双频介电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后期或地层水矿化度未知地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郭智  杨少春  贾爱林  孙盈盈 《石油学报》2013,34(6):1137-1142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田为典型的薄砂层多开发层系油田,垂向上含油层系多、目的层段长、单砂体薄,平面上砂体规模小、相带窄、相变快,不同层系、不同沉积环境的储层特征差别很大。以跃进二号油田N21油藏为研究对象,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建立了薄砂体多开发层系油田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并进行了测井精细解释,从而提高了解释精度。在测井精细解释的综合化、定量化和自动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了薄砂体多开发层系油田测井精细解释方法:测井资料预处理与标准化;测井计算泥质含量实现自动分层;测井沉积微相自动识别与划分;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的测井精细解释。研究表明,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进行测井解释是准确计算该类油田储层参数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