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对重庆某隧道病害进行全面调查,统计隧道衬砌裂缝、渗漏水、衬砌背后空洞等病害的形态、部位和分布位置。根据隧道病害的统计规律,结合施工过程和现场调查,综合分析得出隧道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据此给出不同病害的治理对策。该文可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的病害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省高速公路隧道病害为研究对象,从渗漏水、衬砌结构的裂损与腐蚀、衬砌背后松动及空洞、路面破损以及空气污染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公路隧道病害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针对渗漏水现象介绍了比较有效的水害治理方法,希望能对公路隧道病害的预防与维护治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四角山隧道病害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勇 《重庆建筑》2006,(5):57-59
四角山隧道病害设计中,以治理渗漏水、衬砌背后空洞与结构补强相结合,针对不同病害成因,采用了钢架混凝土等新材料以及自动压力灌浆的新技术,取得了良好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公路隧道运营期间,在各种外界和人为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病害。鉴于此,论文介绍了我国公路运营隧道病害的基本特点,分析了隧道渗漏水、衬砌裂损、通风及照明等病害的分类及成因,针对隧道渗漏水提出了"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的处治原则,并对隧道衬砌裂损病害提出了裂缝修补、衬砌空洞压浆、底板处理等处治技术。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的隧道病害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某运营隧道为例,通过病害情况的调查及地质雷达无损检测,从隧道衬砌开裂、渗漏水、衬砌围岩空洞、衬砌厚度不足、排水设施损坏等方面,分析了隧道的病害特征及产生原因,并针对各种病害类型,给出了具体的治理办法,取得了预期的治理效果,保证了隧道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北京地铁隧道病害检测结果,分析结构形式、配筋和运营时间对隧道病害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片接缝变形是盾构隧道病害的根源,并由此引发了盾构断面的椭圆化变形、管片的压溃与错台以及盾构隧道的渗漏水。衬砌开裂是矿山法隧道的主要病害,裂缝宽度与深度受运营时间影响大且具有离散性强、随机性大的特点,配筋对隧道结构安全有积极影响。渗漏水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多出现于隧道衬砌结构的缝隙,如盾构隧道的接缝、螺栓孔或矿山法隧道的变形缝、施工缝和衬砌裂缝等。衬砌空洞多位于拱顶,形状接近于长条形、正方形和椭圆形,且多伴随着邻近衬砌的开裂。混凝土碳化深度与运营时间成正比,碳化深度和速率在隧道道床位置最大、边墙次之、拱顶最小。裂缝是整体式道床的常见病害,道床在剥离的同时还伴随沿其纵向的扭转。  相似文献   

7.
衬砌背后空洞影响下隧道结构裂损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衬砌背后空洞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围岩与衬砌之间的相互作用,极易引起衬砌结构破损并直接影响到运营安全。通过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拱顶与拱肩背后存在双空洞条件下隧道结构裂损演化过程及衬砌结构轴力和弯矩的变化规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衬砌背后双空洞的存在,严重影响隧道结构的受力状态,易导致衬砌结构承载力不足;(2)拱顶与右拱肩背后存在双空洞条件下衬砌裂缝出现的顺序为:仰拱内表面裂缝→空洞间衬砌内表面裂缝→拱肩空洞右侧衬砌外表面裂缝→拱顶空洞左侧衬砌内表面裂缝→左拱脚衬砌外表面裂缝→右拱腰衬砌外表面裂缝;(3)空洞尺寸变化显著改变了衬砌内力分布,空洞尺寸的增加,引起两空洞间衬砌结构轴力减小而弯矩增大,使两空洞间的衬砌结构破坏程度更严重;(4)衬砌背后空洞的位置及数量对隧道结构裂损过程有较大影响,衬砌背后存在双空洞时衬砌裂缝的传播过程更复杂。研究成果可为衬砌背后多空洞影响下衬砌裂缝病害的防治和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Delphi法的公路隧道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大发展以及网络化运营的需要为背景,以正在运营的典型长大公路隧道为依托,借助于风险分析理论,采用Delphi法,对调研的公路隧道结构病害进行风险分析。调查表明调研隧道中,隧道结构渗漏水、衬砌裂损及腐蚀、衬砌背后松动及空洞为严重型风险问题,而路面破损为不可忍受型风险问题。为此提醒隧道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对这几类风险进行严格防治,对已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维修与治理,对还没发生并极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尽早排除。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当前运营隧道病害分类的有关规定及统计资料,目前隧道病害主要表现在:隧道渗漏水、结构衬砌腐蚀裂损、仰拱变形损坏,约占隧道病害的75%以上。这些病害中衬砌开裂变形和渗漏水多发于投入运营5~10年的公路隧道。隧道渗漏水的产生将直接危及行车安全,制约着汽车的运行速度,阻碍正常的交通运营,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通过对隧道渗漏水病害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结合江西某公路运营隧道病害问题,通过对隧道衬砌裂缝、衬砌渗漏水,衬砌厚度及二衬轮廓线等检测结果进行总结,从地质、设计和施工方面分析其各自病害产生的原因,并对不同围岩类型的危险断面进行结构安全验算,验算发现衬砌裂缝和衬砌厚度对隧道顶拱和拱肩的轴力、弯矩和安全系数影响较大,顶拱和拱肩部位得出的安全系数小于规范要求。根据病害原因分析和结构安全计算的结果,提出针对性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裂缝对地铁隧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其活动对地铁建设造成严重威胁,西安地铁建设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问题。以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为研究对象,在地裂缝基本特征分析和未来活动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裂缝活动对地铁隧道的危害模式,从结构、防水、地基基础与变形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如下防治措施:结构上应采用扩大断面、预留净空、分段设缝加柔性接头和局部衬砌加强等措施;防水方面宜采用可卸式管片拼装双层结构法和波纹板强化橡胶复合材料制成的防裂止水带处理;地基基础处理方面采用地基注浆加固法和弹性囊变形恢复法处理;建立隧道衬砌和轨道的变形监测预警方案;地铁线路走向应尽量与地裂缝正交或大角度相交,避免小角度相交;严格禁止在地铁沿线一定范围内开采地下水。研究成果可为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施工、结构和防水设计以及隧道病害监测与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e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the possible collapse of old mine workings underlying an active landfill site in north-east England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a significant concern to both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to the landfill operator.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hazards and their perceived risks to the integrity of the composite lining system in place beneath the landfill has been undertake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field observation, established mine subsidence prediction tools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techniques. Field observations have identified the presence of extensive fissuring within the limestone underlying the site,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mining has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features. In light of this, an influence function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attempt to predict the degree of fracturing that could have been experienced at the surface due solely to mining, with the intention of illustrating whether the scale of movements on pre-existing joint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mining subsid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have subsequently been used within a finite-difference numerical model to assess the effect that a fracture of the scale predicted would have on the composite lining system.  相似文献   

13.
李兴波 《山西建筑》2011,37(33):148-149
针对高寒地区隧道内冻融、冻胀现象严重,容易使衬砌混凝土产生开裂、酥松、剥落、挂冰等危害,通过对隧道保温层与衬砌的紧密性粘结及安装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采用结构保温技术,成功的解决了高原高寒隧道的冻害问题。  相似文献   

14.
Sixty-one experiments are reported using PMMA fuel in a small scale compartment with interchangeable lining materials and an adjustable vent. In this article, the hot gas temperature records (sampled every 5 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correlations of peak hot gas temperature with first and second order gradients during fire growth. The results of one full-scale test were found to match critical conditions suggested by the small scale tests for ensuring or avoiding flashover.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for using growth data to predict peak hazards from an in-fire dynamic assessment. The implications and work neede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破碎千枚岩隧道在不同工法下的变形及支护力学响应特征,寻求一套适宜该种地层的合理工法体系,以该地层的隧道开挖为依托,采取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隧道在7种不同工法下的洞周变形、锚杆轴力、围岩–初期支护和初期支护–二衬接触压力、拱架及二衬内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工法S1,S2因较易引发洞室大变形等病害而不适合隧道开挖;工法S3能满足开挖条件但需增强支护参数体系;工法S4~S7均能有效抑制变形、保障隧道稳定,其中,工法S5,S6以支护承受较大荷载为代价,且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造价高,工法S7对围岩扰动次数最多且初期支护不能及时封闭成环,工法S4既可抑制围岩变形,减小作用至衬砌的形变压力,又可提供稳定的支护力,在特殊地层时该法能迅速转变成工法S6,S7,缩短工法转换时间,有利于破碎千枚岩等软岩隧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6.
围土注浆缓释和抑制井壁附加力效应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预防与治理厚表土层立井井壁破裂的围土层注浆加固方法的机理,将围土层注浆“缓释”和“抑制”井壁竖直附加力的原理应用到某一矿井工程治理中并取得成功。通过埋设于井壁中的混凝土应变传感器实测数据表明,井壁已有的竖向附加应变减少了330με,这一结果说明井壁中既有的竖直附加力得到有效“缓释”;间歇期间的井壁附加应变几乎无增量,这一演变表明井壁附加力的增长得到了有效“抑制”;而地面变形与井壁受力实测趋势完全吻合。围土层注浆加固能够有效地改善井壁的受力状态,对井壁的既有应变有显著的缓释作用,对矿井疏排水造成的井壁附加应变的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理论与技术可以在类似矿井井壁破裂防治与治理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隋涛 《特种结构》2021,(1):15-19
应用荷载结构法分析隧洞复合式衬砌结构的二衬结构内力时,以承载比的概念考虑初衬作用。承载比大多以经验为主,可靠性不高。对于大跨隧洞,采用全荷载计算模型(二衬承受全部围岩荷载)为主分析二衬内力,分析结果偏于保守。本文通过对隧洞初衬、二衬之间相互作用原理的分析,提出考虑初衬作用的二衬结构分析模型。文中对二衬全荷载分析模型和考虑初衬作用的二衬分析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其结果表明:考虑初衬作用的二衬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二衬内力时,初衬对轴力、弯矩和剪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承载分担作用,对轴力的分担作用最多。因此,作为一种最直接的考虑初衬作用的隧洞二衬计算分析方法,可供隧洞二衬设计验算参考。  相似文献   

18.
衬砌裂纹是隧道衬砌承受力超出其强度的反映,二次衬砌开裂是隧道工程常见的病害,针对同进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段局部侵入净空进行了分析,围岩分级、地下水和施工因素是导致衬砌开裂的主要原因,对失效衬砌采取拆除重建进行整治,首先加固周围的围岩,加强对衬砌裂纹的监控量测,拆除旧衬砌时,及时进行初期支护,确保施工安全。提出了预防裂缝开裂的措施,设计方面正确判断围岩级别,选择支护和衬砌参数;施工方面规范操作,确保支护到位和衬砌强度,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9.
依托甘肃某高速公路8座隧道维修工程,以专项检测数据、现场调查及维修期间揭露的情况为依据,结合各个隧道的原设计、施工、运营、检测评估情况,采用排除法对隧道二次衬砌裂缝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衬砌产生裂缝的主因是隧底仰拱缺陷,其引发衬砌不均匀沉降,致使衬砌局部混凝土受拉产生裂缝,而衬砌背后脱空和厚度不足减小了衬砌刚度,引发应力集中效应进一步恶化了衬砌受力状态。以衬砌裂缝病害的发育情况和隧道质量缺陷(衬砌厚度、仰拱厚度)二者间的相关性情况为出发点,提出了针对衬砌裂缝产生原因的处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维修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隧道跟踪监测及承载状况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新奥法基本原理中岩体开挖的时间效应,指出在隧道建成后一段时间内,围岩变形的时间效应将使衬砌的结构内力继续变化,为保证隧道运营的安全,在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对其继续进行跟踪监测。本文以云南元(江)磨(黑)高速公路隧道群中元江1号隧道为例,通过近一年的跟踪监测工作,总结和分析了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结构荷载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对于随时间变化明显的内力选项,给出了其随时间变化的公式,并对承载状况进行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