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原料对米酒发酵过程中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6种大米原料进行甜米酒的传统固态发酵工艺酿制。通过Folin-Ciocalteu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米酒的总多酚含量和主要酚类成分,根据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力(FRAP)检测米酒的抗氧化活性,并对米酒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主要酚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黑米米酒多酚含量最高,为1135.33 mg/L没食子酸当量,而黄米酒中总酚含量最低,仅为144.53 mg/L没食子酸当量。6种原料酿制的米酒之间总酚含量具有显著差异,表明米酒中的多酚可能主要来源于其大米原料。另外,6种大米原料酿制的米酒抗氧化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6种大米原料的米酒的ABTS法和FRAP法抗氧化值与总多酚含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P=0.042)和0.886(P=0.019),表明米酒抗氧化性与多酚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LC测定的主要多酚组成显示黑米酒和紫米酒中对羟基苯甲酸和芥子酸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显示黑米和紫米为原料酿制的米酒的多酚组成和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并与其余4种米酒差异较大。本研究将为米酒的生物酿制、营养和功能性优化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蕨根米酒的发酵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特性,以蕨根和糯米为原料,以酒精度、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模型和响应面进行发酵工艺优化;并通过蕨根米酒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还原力来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二次回归模型响应面分析表明蕨根米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蕨根添加量20%、酒曲添加量为1. 6%、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5. 5 d,该条件下蕨根米酒的总黄酮含量达43. 88 mg/L。蕨根米酒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高于米酒且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经计算蕨根米酒具有较高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2. 335 mg VC/m L)。响应面分析优化的蕨根米酒发酵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性,可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各食用米中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黑米、白糯米、大米、黄米、糙米、香米、玉米、薏米、西米、高粱米10种常见食用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黄酮、总酚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供试食用米品种间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2.61~287.61 mg/g和3.79~175.43 mg/100 g之间,黑米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87.61±18.38 mg/g和175.43±3.25 mg/100 g),西米的含量均最低(分别为2.61±0.04 mg/g和3.79±0.06 mg/100 g);黑米乙醇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354.18 U/g)和总还原力(吸光度为2.91)最强,大米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4.62 U/g)最弱,而西米的总还原力(5倍稀释时吸光度为0.11)最弱;黑米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高(当加入量为2 μL时清除率为50%,IC50=2 μL),西米的清除能力最弱(当加入体积大于105 μL时清除率为50%,IC50>1×105 μL);黑米对·OH的清除能力最高(IC50=250倍稀释),西米的最低(IC50=1.71倍稀释);黑米对NO2-的清除能力最高(IC50=500倍稀释),玉米为最低(IC50=2.97倍稀释);西米和糯米对O2-·的清除能力最高(IC50>105倍稀释),玉米最低(IC50=2.467倍稀释)。综合比较发现黑米具有较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相对较好,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功能性米类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红曲米添加量对红曲酒多酚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曲酒是我国华中、华东和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黄酒,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该实验研究了红曲米添加 量对红曲酒中5种酚酸、2种黄酮成分的影响及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差异。 结果表明,随 着红曲米添加量的增加,红曲酒总酚含量与单体多酚成分增加趋势一致,红曲米添加量为10.0%时总酚含量达到470.07 mg/L,没食子 酸、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芦丁、芥子酸、阿魏酸以及槲皮素的含量分别达到5.54 mg/L、11.33 mg/L、3.18 mg/L、9.14 mg/L、12.42 mg/L、 4.46 mg/L和2.12 mg/L。 红曲酒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值也随着红曲米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 红曲酒中3种酚类物质(芥子酸、阿魏酸、芦丁)与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具有较高的相 关性(R>0.890,P<0.05)。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渝紫263、紫薯王以及豫薯王三种甘薯发酵酒中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含量,以及对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了3种甘薯发酵酒的抗氧化特性。结果显示,三种甘薯发酵酒总酚含量分别为247.5 mg/L、200.5 mg/L、63.5 mg/L,渝紫263发酵酒和紫薯王发酵酒的各项酚类物质含量及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明显高于豫薯王发酵酒,且三种甘薯发酵酒的羟基自由基清除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C。表明三种甘薯发酵酒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超声处理对黑米酒中酚类物质、颜色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声波处理后黑米酒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花青素含量及清除自由基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黑米酒亮度(L*)、红色(a*)及黄色(b*)的颜色特性均有一定程度增加;不同超声条件处理后,黑米酒中总花青素含量与其a*有明显相关性,表明总花青素是黑米酒呈现红色的主体物质;超声处理后黑米酒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与黄酮、花青素等的变化呈明显相关性。上述部分指标的变化与自然熟化过程变化基本一致,表明超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辅助黑米酒熟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门冬新型米酒的酿造及其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门冬和糯米为主要原料,酿造一种新型复合米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复合米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天门冬、糯米物料比为1∶9(g∶g),分别蒸煮糊化后,加入1%安琪风味型酒曲,料水比1∶1(g∶m L),30℃发酵5 d。按此工艺条件制得的天门冬米酒酒精度为8. 8%vol,总酸7. 2 g/L,总糖126. 6 g/L,还原糖25. 4 g/L,氨基酸态氮494. 6 mg/L,生物胺总量4. 85 mg/L,酒质清亮透明,具有明显天门冬香和米酒香;酒体圆润丰满,优雅协调。通过抗氧化试验,测定天门冬米酒清除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为15. 23%,超氧阴离子O2-·清除率为18. 28%,均高于不含天门冬的普通米酒,验证了天门冬米酒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抗氧化性较好。天门冬米酒中氨基酸总量比不含天门冬的普通米酒高出62%,达到1 721. 642nmol/m L,构成了天门冬米酒的特色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8.
对黑米、荞麦、燕麦、薏米、大麦、高粱、玉米、大黄米和小米提取物的多酚、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对优选出的黑米和荞麦多酚化合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种杂粮多酚含量介于(21.62~639.99)mg/100 g,黄酮含量介于(10.42~435.19)mg/100 g。黑米和荞麦中多酚、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7种杂粮提取物(P0.05),其二者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8.68%和48.28%,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为39.86%和37.84%,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9.81%和77.75%,还原力为15003.7和10120.99。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杂粮抗氧化能力与多酚和黄酮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7,p0.05),结合黑米和荞麦多酚化合物组成分析结果初步确定杂粮多酚抗氧化能力是由多酚含量、结构中羟基数量和构型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以红心火龙果和白心火龙果为原料,测定不同种类和部位火龙果(红心火龙果果肉,red flesh,RF;白心火龙果果肉,white flesh,WF;红心火龙果果皮,red peel,RP;白心火龙果果皮,white peel,WP)发酵液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部位火龙果发酵液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且RP发酵液表现出最高的总酚(636.63 mg/L)、总黄酮含量(452.42 mg/L)及最强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VC浓度169.32 mg/L)、还原能力(140.29 mg/L)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96.65%);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正相关,表明总酚类物质是火龙果中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10.
林巧  向超  孙小波  李流川 《酿酒》2009,36(3):72-75
以樱桃为实验原料,在发酵前后及过程中测定及分析不同酒精度、二氧化硫、维生素C、时间的樱桃酒的抗氧化性,研究出樱桃汁发酵前后及发酵过程中的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酒精度的提高,樱桃酒中的黄酮和多酚含量逐渐降低,当酒精度达到11%时,含量较高,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最好;SO2浓度为80~100mg/L时,多酚和黄酮含量较为稳定,抗氧化能力最佳;维生素C添加110mg/L时,多酚和黄酮含量以及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最好;发酵时间以60h,72h,84h较为适宜,抗氧化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1.
应用微波处理黑米酒,探讨微波因素(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温度、微波时间)对黑米酒总酚、总黄酮、总花青素、颜色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黑米酒相比,微波处理后黑米酒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花青素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有所下降,并且微波处理对黑米酒的颜色变化影响较小;微波处理后黑米酒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与总酚、总黄酮和总花青素的变化趋势一致。检测的指标和自然熟化过程基本一致,说明微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辅助黑米酒熟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葡萄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葡萄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多体系地考察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从1.460 mg/m L升高到1.739 mg/m L,发酵前、后增加了19.1%,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逐渐上升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17.2%,12.5%,7.0%和17.2%,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升高后略微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发酵前、后提高了12.8%;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0.869,0.926,0,920,0.953,P0.01。葡萄酵素在发酵过程中展现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抗氧化性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与酚类物质变化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研究猕猴桃酒发酵过程中总多酚含量、多酚类物质组成以及抗氧化活性(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法以还原力法测定)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猕猴桃酒主发酵过程中总多酚含量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复杂变化,抗氧化活性变化与总酚的趋势相似,原儿茶酸、咖啡酸、表儿茶素整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绿原酸、对香豆酸整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主发酵完成后,猕猴桃酒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较高,分别是40.35 mg/L和31.02 mg/L;没食子酸、咖啡酸和原儿茶酸含量在6.17 mg/L~11.26 mg/L;绿原酸、阿魏酸、鞣花酸、对香豆酸含量为2.31 mg/L~3.72 mg/L,根皮苷、根皮素、金丝桃苷含量为0.85 mg/L~1.53mg/L。猕猴桃酒多酚组成丰富,抗氧化能力较强,是一类值得推广的果酒。  相似文献   

14.
以红糖为原料,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法酿造红糖醋,分析红糖醋不同发酵阶段产物有机酸组成,研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 氧化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红糖醋、红糖酒醪及红糖液分别检出10种、9种及8种有机酸,主要为乙酸、乳酸、甲酸、抗坏血酸、琥珀酸、 苹果酸、柠檬酸、草酸。 红糖液中琥珀酸和红糖醋中乙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 971.09 mg/L和28 273.35 mg/L。 在发酵过程中,红糖液中 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由0.94 mg/mL和0.50 mg/mL降至红糖醋中0.87 mg/mL和0.17 mg/mL。 不同发酵阶段产物抗氧化能力的顺序为红 糖液>红糖酒醪>红糖醋。 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5 5和0.883 0,与总还原力 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8和0.9093。  相似文献   

15.
以菠萝皮渣为原料,进行糯米果酒发酵,研究菠萝皮渣糯米果酒在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黄酮、多酚、蛋白质、糖、游离氨基酸和金属离子等成分变化,以及果酒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菠萝皮渣糯米果酒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先降后升,然后又降低至最低0.40 g/L。黄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多酚含量迅速降低后升高,然后降低至0.59 g/L后维持稳定。蛋白质含量迅速升高,然后维持稳定。蔗糖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逐渐降低,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先降后升又降,分别降低了56.09 g/L和38.61 g/L。17种氨基酸含量在发酵结束后与发酵开始相比均有增加,总氨基酸含量达2.78 g/L。铁离子含量先减少,然后上升;铜离子含量变化较小,发酵结束后铁离子和铜离子含量较低,分别为2.46 mg/L和0.07 mg/L。菠萝皮渣糯米果酒发酵过程中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IC50值分别为19.33 g/L和34.00 g/L。  相似文献   

16.
苦丁茶冬青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  杨芳 《食品科技》2015,(3):231-235
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苦丁茶多酚含量,研究其乙醇提取物的总还原力、清除ABTS+自由基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分别以绿茶、乌龙茶、芦丁以及Vc作对照。实验结果显示,苦丁茶的多酚含量为23.97%,显著低于绿茶(43.43%)和乌龙茶(31.98%)(P0.05);然而其乙醇提取物的总还原力显著高于芦丁(P0.05);乙醇提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为:苦丁茶乌龙茶绿茶;苦丁茶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IC50=47.48μg/m L)高于Vc(IC50=62.71μg/m L)。苦丁茶乙醇提取物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在一定范围与浓度呈量效关系,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黑米、紫米、红米三种有色米为材料,研究了常用烹调方式对其多酚、黄酮、花青素含量及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亚铁还原能力(FRAP)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烹调成米饭和米粥后,有色米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且游离型酚类物质中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比结合型酚类物质下降更为明显,加工成米粥比加成工米饭活性成分损失更多,其中以黑米粥的三种活性成分下降最为明显,其多酚含量从烹调前的6.38 mg GAE/g下降到1.16 mg GAE/g,黄酮含量从烹调前的9.50 mg CE/g下降到0.57 mg CE/g,花青素含量从烹调前的18.16μg CyE/g下降到3.41μg CyE/g。抗氧化活性也以黑米粥下降最明显,其抗氧化活性分别下降了93%、91%、79%。综合比较说明烹调成米饭更有利于抗氧化成分及其活性的保存。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酒酿造过程中多酚及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猕猴桃酒酿造过程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检测分析,以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羟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指标;使用福林酚法测定猕猴桃酒的总酚含量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黄酮。结果表明,猕猴桃酒在酒精发酵阶段的还原能力、对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波动,但在陈酿阶段趋于稳定,总酚和黄酮的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结果表明,猕猴桃酒中含有较多的多酚及黄酮功能性物质,且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9.
以高粱、紫米、大黄米为原料,以水、60%、95%乙醇为提取介质,对提取物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分析了三种谷物60%提取物对小鼠红细胞溶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水提物的总酚含量为2.34mg/g(GAE/DW),分别是紫米和大黄米的4倍和12.23倍;DPPH·清除率达到43.58%,而紫米和大黄米的水提物基本无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高粱、紫米、大黄米的60%乙醇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分别为89.88%、90.16%、64.70%,高粱的总抗氧化能力为0.16mmol/g(TEAC/DW),分别是紫米和大黄米的3.99倍和24.89倍。大黄米的95%乙醇提取物总酚含量较高,达到1.38mg/g(GAE/DW),具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但DPPH·清除能力较低。高粱、紫米、大黄米在2mg/mL时对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率分别为50.77%、16.73%、22.79%。可见,高粱具有一定的保护红细胞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豇豆的营养价值,以11个不同品种的豇豆样品为原料,对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总还原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进行分析,并讨论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豇豆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在测定的样品中,新杂1号表现出最高的总酚含量(5.59 mg GAE/g)、总黄酮含量(4.12 mg CAE/g)及抗氧化活性(总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豇豆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总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OH清除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