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铸渗法制备钢铁基表面耐磨复合材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铸渗法制备钢铁基表面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分类、铸渗机理和铸渗组织的新进展,总结了新近开发的一些改善铸渗效果的工艺措施,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应铸渗法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一层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三元硼化物钢表面复合材料的硬度、耐磨性,用SEM-EDS研究了铸渗层的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反应铸渗法制备的三元硼化物钢表面复合材料的洛氏硬度为74.3,维氏硬度为789 N/mm2;磨损主要为磨粒磨损.并对铸渗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铸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新技术。首先,综述了铸渗工艺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其次,介绍了铝、镁、铜合金铸件表面铸渗工艺和铸渗技术,并指出了各自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有色金属铸渗工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碳化钨增强钢铁基耐磨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述了制备复合材料的铸渗法、粉末烧结法、堆焊法、电渣熔铸法等工艺方法,以及碳化钨和钢铁基体的选择、界面反应和强度、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粘结剂、其他添加剂、碳化钨颗粒形状、粒度及其分布、浇注温度等对铸渗工艺及其表面复合材料的影响.阐明铸渗法是一种有前途的制备工艺,自蔓延工艺和铸造工艺的组合有可能取得新的成效.指出复合层厚度在10 mm以上的铸渗工艺,工程化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复合工艺的稳定化是今后的研发重点,表面耐磨复合材料较适用于零部件的局部磨损和低角度的冲蚀磨损,应据磨损工况来选择制备工艺及其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纸质材料制成三维管状模型,经过纸质模型碳化、反应性渗硅处理获得多孔SiC陶瓷预制体,选择铸造性能好、成形缺陷小的铸铁作为金属基体,采用铸渗法制备了SiC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通过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多孔SiC陶瓷和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界面结构.研究表明,纸质模型800C温度碳化,反应性渗硅温度1600℃时制备的多孔SiC陶瓷预制体三维结构稳定,烧结后变形小,微观组织结合紧密;通过铸渗法制备的SiC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无明显缺陷.该方法中增强相结构可设计性好,铸渗法制备多孔陶瓷金属基复合材料质量高,为多孔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获得提供了试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铸渗法是目前制备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通过试验和热力学分析得到了采用V-EPC铸渗法制备Si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时SiC粒子在钢水铸渗过程中分解的热力学依据。通过改变试验条件和方案,可有效延缓碳化硅粒子的分解速度,从而达到制备出复合效果良好的SiC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在以高铬钢为基材,WC颗粒为增强颗粒,使用不同合金粉末粒度的预制层的条件下,利用真空实型铸渗法制备了WC/钢基表层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预制层中的合金粉末粒度对表层复合材料铸渗过程及复合效果的影响.采用XRD、SEM对表层复合材料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碳铬铁粉末粒度的减小,WC颗粒在基体中的熔解程度增大,铸渗层的厚度增加,过渡层变化平缓,表面质量也日趋完好,当粉末粒度为200~320目时,所制备出的表层复合材料铸渗层完整,无裂纹,铸渗层的厚度为3mm.经分析可知,金属液带来的热量与浇铸后高温状态保持的时间长短对复合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工艺条件对WC/高铬铸铁铸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军平  李卫 《现代铸铁》2006,26(2):60-62
高铬铸铁铸渗碳化钨制备的复合材料有利于解决特殊工况条件下零部件磨损异常突出的问题,但前提条件是要达到良好的铸渗效果。作者就浇注系统、浇注温度、型腔气压、铸渗层厚度等工艺参数对铸渗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铸造工艺条件下,碳化钨颗粒和高铬铸铁基体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铸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消失模铸渗成形工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消失模铸渗工艺中增强体粒度、溶剂加入量、粘结剂加入量和浇注位置等因素对铸渗工艺的影响,得出了配比方案.在车钩零件局部表面制备了钨铬复合层,分析了渗层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渗层与基体过渡明显,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且渗层中含大量硬度高的抗磨骨架-钨和铬的碳化物,这些碳化物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铸造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铸造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各种工艺,如液态浸渗法、搅拌铸造法、离心铸造法、中间合金法、喷射分散法和铸渗法.指出其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超声波在铸造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超声复合法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宁远涛 《贵金属》2001,22(4):42-48,41
根据现有相图和中间相的资料,绘制了Ru-RE系的简并相图示意图,讨论了Ru与RE之间的相互固溶度和各类反应,评述了主要中间相的结构特征与分布,预测了某些中间相的存在与结构。Os-RE系相基本未建立,但在文献中已发现Os2R相和OsR3相,讨论了2个中间的晶体结构与分布,列出了它们的晶体学数据。  相似文献   

12.
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综述了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磁学性能,分析了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指出了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展望了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铜板空冷和铜辊甩带的方法,研究元素Y对Mg-Cu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室温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元素Y形成的化合物最终富集于枝晶网胞间。随着元素Y的添加,Mg-Cu二元合金试样的晶粒显著细化,显微硬度大幅提高。另外,在快速冷却条件下,Mg90 Cu5Y5试样的微观结构为微晶和非晶的夹杂,形成非晶的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铜板空冷和铜辊甩带的方法,研究元素Y对Mg-Cu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室温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元素Y形成的化合物最终富集于枝晶网胞间。随着元素Y的添加,Mg-Cu二元合金试样的晶粒显著细化,显微硬度大幅提高。另外,在快速冷却条件下,Mg90Cu5Y5试样的微观结构为微晶和非晶的夹杂,形成非晶的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5.
提取文字、图形的轮廓,将它们投影到曲面上矢量化,得到曲线多边形。根据曲面微分特性,采用跟踪法迅速计算测地线数字解。基于这个方法,在曲面上偏置曲线多边形。利用多边形外角定理的推广,判断偏置后曲线多边形的旋向,删除多余多边形。对所得曲线多边形进行布尔运算,确定有效的加工区域,将区域内曲面片与平面求交,得到无干涉刀位轨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效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胡飞  顾大强  陈柏 《机床与液压》2006,(12):9-11,17
介绍了国内外微型泳动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对微型泳动机器人的工作机理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医用领域微型泳动机器人的研究难点和关键技术,并对微型泳动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压力铸造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洪信  姜勇  张铁柱  张纪鹏 《铸造》2007,56(12):1247-1250
论述了铝合金压力铸造技术的特点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铝合金压力铸造方法、工艺装备及铸造CAE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的概念及历史背景,系统介绍了视觉伺服系统的分类方法,重点论述了基于位置和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系统.对摄像机校正进行了介绍,并详细阐述了智能算法在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对机器人视觉前沿问题做了概括,并指出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真空烧结方法,分别在870℃、890℃制备Ti-Mo(9:1)多孔合金,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吸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样品中存在大量的α/β界面和β1/β2界面,α/β界面附近存在大量各种类型的缺陷。结合吸气性能测试结果,表明α/β界面及其附近的大量缺陷有利于提高Ti-Mo样品的吸气性能。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材是使学术系统化持续下去的一种方式。中世纪大学的教材极为缺乏和珍贵,且在大学诞生后得以发展和普及;权威著作是大学教材范本,其中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影响深远;教会机构积累了早期的图书并对大学教材内容进行控制;教材是课程设置的依托并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从中世纪大学教材的发展及其特征中,能够解读中世纪大学教育的品质,也可以得到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