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天大教育——传统不能丢 UED:您对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育感受最深是的什么?周愷:天大的学生比较务实、踏实、注重基本功,这和教师的风格以及学校的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我1981年入学,老师培养我们的第一步是指导我们画画。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设计》2012,(4):154-157
严校睿徒 天大校友的气质:修改务实、工作踏实、思想勤奋、有向心力。在天大传统的教育体制中,会严格按学院的评分标准去给予学生建筑学专业的评价,注重学生建筑基本功的培养,这其实也是基本审美和建筑观的培养,这种优良传统一直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3.
注重原创,培养兴趣 UED: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您为何选择了天大建筑学专业?请简单谈一下对于天大教育的感受。张华:我上学的年代是一个很特定很特殊的70年代末,史称77级,计划分配而非自由流动,我之所以能够来到天大建筑系是一种机缘巧合。  相似文献   

4.
情怀天大——所学所感一生相伴 UED:请您回顾一下对于天大教育的感受,当时印象深刻的人和事,以及天大教育对于您在工作、为人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郭卫兵:天大教育给我的感受是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基本功,这对于我毕业之后参加工作有比较深远的影响。上学时打下的良好基础,一方面使得我日后的工作中扎实肯干,  相似文献   

5.
天津大学教育的理论体系 UED:天津大学有很悠久的历史,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建筑师,这些人都成了建筑界的中坚力量。能谈谈您所了解的情况吗?滑际珂:天大校友每年过年聚会都会交流很多情况。我发现在2000年左右的毕业生很多都出国,此前天大的学生因为奖学金比较少的问题出国的较少,  相似文献   

6.
务实勤奋体现价值UED:请您谈一下对天大教育的感受,有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求学经历,难忘的人或事?洪再生:天大教育给我留下了第一个深刻的印象是他的历史,天津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大学,这也一直是天大人引以为豪的。第二个是从专业角度来讲,老师们的务实精神和凡事亲历亲为的认真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7.
脚踏实地 承担责任 UED:首先请您谈谈对于天大教育的感受。李子萍:天大对于我的教育,第一是服务民众、服务社会;第二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三就是精益求精,在学术上不浮躁。天大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有这些特点,大家都是有担当、能承担责任、能独当一面、做事踏实的人,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深”,择业的“广” UED:您从天大建筑学院毕业后是怎样的从业状态?在法国的游学经历对您有何影响?朱铁麟:我1989年从天大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始终坚守在这个地方。2000年去法国是参加一个总统奖学金项目,选拔各大设计院的年轻建筑师去法国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春天”播种知识UED:77级对于整个天大来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级,也是“文革”后真正的建筑教育的开端。您能谈谈当时你对天大的感受吗?比如印象深刻的教师和求学体验。戴月:“文革”之后恢复高考,你能考进大学是很幸运的,在这之前我当过知青,当过工人,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重新走进校园学习,  相似文献   

10.
郭建祥自述     
<正>天大建筑系教育的宗旨是非常内敛踏实的。大学求学期间,老师非常注重将建筑教育中核心的基本功和创造力相结合,重视学生技术底蕴的培养,强调对于建筑的比例、尺度、空间组合能力的训练。学风严谨不浮躁,在培养了学生扎实功底的同时,也教会了大家对于职业的坚守和关注,在今天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这种情怀显得更加弥足可贵。随着阅历的增长,自己越来越感受到,天大求学经历让自己毕生受益。它有助于学生养成重视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8)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家逐渐将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作为教育的核心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德育,将其作为语文课堂的一个重点。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误打误撞未声明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UED:有关天大的求学经历哪些是令你印象极为深刻的?孟令强:我于1979年至1983年间就读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崔愷比我高两届,是77级的,周愷比我小两届,张欣和王兴田是我的同班同学。79级算是个分界线,因为79级的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直接考入大学的,  相似文献   

13.
<正>从本科、研究生到在天津大学从事建筑教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日本学校学习工作也有8个年头,这样的一段经历可以对中日建筑教育有一个清楚的对比。天大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建筑学基础教育,从美术功底、艺术修养、制图到建筑初步设计各阶段基本功都打得非常扎实。天大建筑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是受国内设计院的普遍欢迎的,天津大学学生在外界获得的评价也是一流的。如此好的成绩是和天大严谨的学习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分不开的。在日本早稻田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宽泛、启发式的教育,主要让学生开放思想,这是一种对建筑创作的更高  相似文献   

14.
对话彭一刚     
UED:请您谈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院初期的情况,比如当时天大建筑学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彭一刚:建院初期和现在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电脑技术设备。在当时的条件下,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以基本功训练为主的,这点一直以来在国内都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天大的建筑专业也是以此著称  相似文献   

15.
对话彭一刚     
UED:请您谈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院初期的情况,比如当时天大建筑学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以及对学的要求。彭一刚:建院初期和现存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电脑技术设备。在当时的条件下,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以基本功训练为主的,这点一直以来在国内都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6.
改变世界的十五大管理趋势过去十五年,企业管理领域里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面对未来,人们该如何洞悉新趋势,掌握机会,迎接挑战?请看──一、对品质的执著全世界最高主管最常担心的,究竟是什么?一项最近的调查结果指出:品质(注:国内通称产品质量)。。。品质改变...  相似文献   

17.
<正>天大的教育对我后来的研究和教学、为人处事都有影响。童鹤龄老师、彭一刚老师、聂兰生老师、黄为隽老师、荆其敏老师、屈浩然老师、方咸孚老师,还有后来给我们讲现代艺术史的邹德侬老师,都给我们树立了认真学习,严谨治学的榜样。从研究方法和理论思考的构架方法来看,我目前的工作可能受到伦敦大学的一些影响,但是从对于工作和研究的态度来看,主要还是天大的影响。另外关于建筑设计的基本判断和基本眼光,也是天大打下的基础,这种基础,可能超过所谓"巴黎美院"教育模式的构架,因为这种基础比渲染和构图更加深刻和宽泛。  相似文献   

18.
<正>赖军:说到天大的建筑教育气质,我认为是严谨务实,就像我们的校训——"实事求是"。我发现现在很多在一线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都是天大毕业的,因为天大的学生都特别务实。我们老开玩笑说:"天大建筑毕业的基本都是做总建筑师、总工的多,做院领导的少。"所以我觉得天大更务实。天大的设计风格比较朴实、规矩,它设计的出发点就是这样,在设计上也显得更纯粹。像清华可能更强调理念,更多地从人文的角度去思考;再比如同济,因为地处上海,所以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对市场的理解和认识,更多地考虑项目的落实和运营。  相似文献   

19.
校园生活     
<正>郑宁:从高二开始,我家就搬到了天大旁边。临近高考时,父母特地骑自行车带我感受天大校园,林荫路、湖景、庄重古朴的教学楼以及川流不息的大学生们,令人印象深刻。能够进入天大建筑系学习,非常幸运,也倍感珍惜。我是张颀老师的第三届研究生,他常教育我们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张老师引进其日本留学期间的"例会"传统,每周例会我们和师哥  相似文献   

20.
天大·印象 UED:天大的校史比较长,而且很多校友一直是中国建筑界的中坚力量,我们选择了十几位知名建筑师进行采访,同时还选择了不同执业方向的天大校友进行采访,希望能对天大校友整个脉络和后来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首先希望您能回顾一下您在天大求学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