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板材轧制精度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来料板坯的尺寸信息准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介绍一种中厚板轧线上装炉板坯在线测长仪的工作原理及现场实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TZM钼合金薄板轧制工艺研究:低温开坯、横轧、叠轧等工艺试验,其结果表明,不采取传统轧制工艺,而用低温开坯、横轧、叠轧可生产出高质量的TZM合金薄板,满足用户的高性能和高精度的技术要求。为改进钼合金板材轧制工艺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3.
在W-Cu混合粉末中加入0.1%~2.0%(质量分数)的有机添加剂,在60~150℃温度下温轧成生板坯,然后进行液相烧结,获得W-20Cu合金板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粉末轧制速度、轧制温度与添加剂含量对生板坯密度的影响,并对烧结板材的密度和显微组织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轧制温度与添加剂含量对粉末轧制板坯密度有显著影响,二轧制速度对生板坯密度的影响较小。随轧制温度升高,W-20Cu生板坯的密度增大,烧结板材的孔隙尺寸逐渐减小,孔隙率逐渐降低,烧结密度相应提高;随添加剂含量增加,板坯密度先升高后降低。在轧制温度为150℃,添加剂含量为0.3%时,生板坯的相对密度达到最大值85.38%,液相烧结后获得相对密度为99.65%的W-20Cu合金板材,金属Cu元素在钨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4.
"狗骨"材平轧的三维刚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全三维刚塑性有限元法分析了2S-Al板坯立轧和随后平轧的稳定轧制过程。侧重分析了仅消除“狗骨”形状的随后平轧过程,并对不同立辊孔型侧壁斜度条件产轧轧制力、轧制力矩以及平轧后的断面形状进行了比较,所得计算结果与献〖1〗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轧制工艺对深加工用温轧钼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轧制加工率、轧制温度及轧制方式,研究了轧制工艺对深加工用温轧钼板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大加工率开坯和低温交叉轧制工艺,钼板材的纵向、横向组织及性能相近,能够很好地满足深加工需要.  相似文献   

6.
表层细晶化Q235中厚板轧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Q235成分的连铸板坯,在首钢中厚板厂3300mm轧机上进行了中板表层组织细晶化的工业轧制实验,研究了轧制温度、轧制变形量分配、待温期间冷却方式对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奥氏体低温区增加精轧总变形量可以实现20mm成品板材的表层组织细化,屈服强度达到300MPa左右,铁素体晶粒达到8.5级,增加待温期间中间坯的水幕冷却有利于整个板材厚度截面的组织细化,屈服强度达到330MPa左右,铁素体晶粒达到9级,材料的强度接近Q345同规格板材的水平,具有优良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横轧对6016铝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轧制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6016铝合金热轧板材具有较强的β取向线织构,冷轧后普通轧制板材织构表现出典型的"唇式"冷轧织构特征,横轧使得原位于β取向线上的织构经{011}322取向流向B'{011}111,S'{123}17 22 9和C'{112}110,弱化了强的形变织构,形成随机织构;6016铝合金冷轧板材表现为典型的纤维组织形状,而横轧板材晶粒沿轧制方向拉长的程度小于普通轧制板材;普通轧制6016铝合金板材再结晶织构组分以Cube和Cube+ND15为主,而横轧板材则形成了强的(φ_1=20°,Φ=30°,φ_2=0°)织构;T4态横轧板材的强度值、延伸率和杯突深度值(I_E)值高于普通轧制板材;T4态横轧板材的塑性应变比(r)值要高于T4态普通轧制板材,各向异性(Δr)值要低于普通轧制板材,表明横轧有效改善了6016铝合金板材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8.
杨文甲 《中国钼业》1995,19(4):24-26
研究了粉冶TZM钼合金薄板轧制工艺,通过850~1000℃低温开坯、横轧、叠轧等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不用传统轧制工艺.可生产出0.25mm×310mm×420mm高质量的TZM合金薄板,满足用户的高性能和高精度的技术要求。为改进钼合金板材轧制工艺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热连轧粗轧区立轧轧制力在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国明  李明雷  肖宏 《钢铁》2011,46(5):49-52
  针对热连轧粗轧区立轧轧制力在线模型预报精度低的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模拟了板坯热连轧粗轧区立轧过程,分析了板坯立轧过程轧制力预报精度低的原因。通过对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分析,给出了板坯立辊轧边时计算变形程度的新方法,并通过回归得到了适合板坯立轧轧制力计算的外端应力状态影响系数公式,进而得到了新的轧制力计算公式。经与现场实测数据比较,明显提高了立轧轧制力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0.
用不锈钢板材(SUS430)和粘度不同的轧润滑油进行2个轧制道次的冷轧实验,表明了用于轧制的润滑油粘度对摩擦系数、接触面积率和所轧板材的表面粗糙的影响。另外,采用冷轧钢润滑数值解析模型和轧制实验数据计算了流入轧辊咬入区的润滑油厚骨油临界区域的摩擦系数,接着,从轧制润滑油粘度的观点,讨论了轧制板材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机理和冷轧过程中摩擦系数的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当前钼板轧制工艺过程难以控制,轧废现象严重、成材率低下,寻求适宜的加工工艺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Mo-1牌号粉末冶金烧结板坯的热轧工艺试验,主要研究了加热温度、变形量、退火制度对板材质量、机械性能等的影响,并通过试验找出了钼板的最佳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的Cr22Mo钢(/%:0.005C,0.40Si,0.20Mn,0.020P,0.010S,22.0Cr,1.0Mo,0.41Cu,0.14Nb,0.19Ti,0.0120N)经90 t BOF-VOD-LF-200 mm板坯连铸-热轧成5.0 mm板-退火并冷轧成1.5~0.5 mm板,冷轧变形率为70%~90%,冷轧板经1000℃退火。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研究了冷轧变形率对Cr22Mo钢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冷轧变形率的增大,冷轧和冷轧退火板的组织细化,再结晶织构{111}<112>强度增加,平均塑性应变比(r)值增加,平面各向异性△r值降低,冷轧压下率的增大显著改善了Cr22Mo钢冷轧退火薄板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13.
Nb-Ti微合金化X65管线钢(/%:0.07C、1.60Mn、0.35Mo)的生产工艺流程为130 t顶底复吹转炉-钢包吹氩-LF-RH-250 mm×1500 mm板坯连铸-连轧至30 mm板-控冷工艺。研究了第Ⅱ阶段开轧(890~940℃)轧后冷却温度(780~850℃)和冷却速度(8~20℃/s)对X65钢厚板拉伸、落锤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Ⅱ阶段开轧温度为940℃,轧后冷却速度为20℃/s可以使X65钢厚板得到以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为主的组织,钢板抗拉强度665~695 MPa,屈服强度495~520 MPa,落锤纤维组织率约为92%,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加工工艺对交叉钼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轧制工艺(换向工艺)、成品退火工艺对钼片性能(力学性能、深冲性能、硬度等)的影响。对比试验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轧制工艺和退火工艺较常规生产工艺大大提高了钼片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普通取向硅钢生产工艺和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爱锋  张文康 《特殊钢》2012,33(2):29-32
研究了普通取向硅钢(/%:0.03~0.05C、3.0Si、0.065~0.080Mn、0.004~0.007P、0.018~0.025S、0.02Cu)2.20~2.30mm热轧板经二次冷轧和中间退火生产0.30mm板的工艺过程。重点分析了化学成分(C、Mn、S、P)、加热温度(1350~1400℃,1200~1320℃)、常化工艺、二次冷轧压下率(56%~62%)和二次再结晶温度(900~1000℃)对普通取向硅钢铁损P17和磁感应强度B8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加热温度和二次再结晶温度对普通取向硅钢的磁性能影响较大,常化工艺和中间板厚对钢的磁性影响不显著;普通取向硅钢合适的主要成分的范围为(/%):0.03~0.05C、2.9~3.1Si、0.05~0.10Mn、0.015~0.03S,热轧加热温度~1380℃,终轧930~960℃,二次再结晶温度~950℃。  相似文献   

16.
试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0.006C,3.28Si,0.22Mn,0.030P,0.007S)的生产流程为180t BOF-真空精炼-230mm×(900~1750mm)板坯连铸-热轧成2.02mm板,冷轧成1.65mm板。从热轧基板的边部组织、力学性能、剪边以及断口显微形貌和成分等方面分析了冷轧高牌号硅钢中边裂的成因和机理。结果表明,高牌号硅钢冷轧板边部裂纹为解理断裂,热轧板料边部的存在混晶组织而导致塑性下降、圆盘切边引发撕裂带的裂纹和小凹坑是引发冷轧边裂主要因素;另外,边部断口处S和Mn的偏析也是引起边裂裂纹的重要因素;通过热轧过程减小边部与中部温差,热轧后圆盘剪刀片侧间隙由410μm减少到280μm,连铸过程电磁搅拌参数从380 A/3 Hz改进为350 A/6 Hz等工艺措施,使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轧板边裂发生率由原来的14%下降至4%。  相似文献   

17.
非调质钢38MnVS6(/%:0.36~0.40C,0.50~0.65Si,1.30~1.45Mn,≤0.020P,0.045-0.065S,0.10~0.30Cr,0.015~0. 030Al,≤0.05Mo,0.08~0.12V,0.013~0.019N,0.015~0.025Ti)棒材生产流程为60 t LD-LF-VD-CC-Roll工艺。通过控制LD终点[C]≥0.10%,[P]≤0.015%;LF精炼渣碱度R和Al2O3含量分别控制在3.0~4.0和20%~~25%; VD后喂S线,控制钢水[S]=0.055%左右;连铸采用低碱度(R=0.65)保护渣;控制终轧温度900℃,轧后棒材缓冷等工艺生产Φ80 mm棒材,产品A类夹杂(粗细)在1.5级,中心疏松1.5级,晶粒度7级,棒材产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曾春  程朝阳  王项龙  吴章汉 《钢铁》2022,57(1):126-132
 为了研究Fe-6.5%Si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并获得良好的产品磁性能,以薄带铸轧试验机制备的6.5%Si钢铸带为原料,分别采用一次温轧法、二次温轧法和基于应变诱导无序(DID)原理的高硅钢室温冷轧3种工艺制备出厚度为0.1 mm的Fe-6.5%Si钢。分析结果显示,一次温轧法退火后以高强度γ织构为主,由于压下率达到90%,形变储能高,晶粒尺寸最大,铁损最低,同时磁感也最低;二次温轧的退火板除了γ织构外,还有较强的η织构,故其磁感值高于一次温轧法,该方法得到的6.5%Si钢薄带综合磁性能最优,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基于DID原理,对6.5%Si钢热轧板在温度为300~450 ℃、压下率为45%~65%的条件下进行温轧,实现了6.5%Si钢软化,随后可将6.5%Si钢室温冷轧至0.1 mm,此时温轧板和冷轧板内部有序相消失,基体变成无序态;室温冷轧板退火后晶粒更细,铁损略有升高。此外,室温冷轧可促进{111}<112>形变晶粒在冷轧剪切带中形核形成有利织构,因此磁感值得到更大提升;采用DID原理进行室温冷轧,效率较高,后续可通过优化退火工艺使其进一步降低铁损,该方法为薄带铸轧工艺批量生产磁性能优异的6.5%Si钢极薄带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调质钢棒材组织性能预报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情况,模拟了从轧制到调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场、轧制负荷、组织性能、热处理效果等。轧制负荷的计算研究中,考虑了奥氏体再结晶软化不充分对轧制负荷的影响。温度场的计算中,实现了VB和ANSYS之间的相互调用,相变量化分析计算中充分考虑了影响CCT曲线位置的因素,并对CCT曲线进行解析化处理,有效提高了组织转变的预报精度。软件的实际应用表明,无论是热轧态还是调质态,组织性能的预报值均与现场实测值基本相符,对改善产品的组织性能,提高产品合格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使用金属熔覆和热轧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覆层为Cr13不锈钢的复合钢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发现,在粗轧区域的高温变形过程,塑性应变主要集中在轧件表层和1/4位置,芯部的变形较表层偏小,随着变形的不断进行,塑性应变不断向碳钢芯部渗透.复合钢筋在成品机架K1变形时,不锈钢全部包裹在碳钢上,但是在横断面的不锈钢覆层厚度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