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交流伺服系统负载转矩辨识与速度补偿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抑制负载转矩扰动的算法,可降低交流伺服系统中因负载扰动引起的转速波动。通过设计一个负载观测器,实时地检测负载转矩的变化,并根据所辨识负载转矩对电机定子电流进行动态补偿,从而将电机转速波动抑制到最小。  相似文献   

2.
曹娟  张合  王晓锋  缪东辉 《兵工学报》2018,39(12):2330-2337
接收端负载阻抗特性对引信装定系统的能量传输性能有重要影响,针对该问题建立了非纯阻性负载条件下的磁共振耦合无线装定系统电路模型,理论结合试验分析了负载阻抗特性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负载中的容性或感性成分会使共振频率产生偏移,并对传输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负载阻抗通过耦合映射会引起中继回路等效电容值或电感值的变化;负载阻抗角小于0°时,共振频率较纯电阻情况向下偏移,共振频率变小,随着阻抗角的增大,频率偏移量及对传输性能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当负载中电容成分增大到一定值后,这种影响可以忽略;阻抗角大于0°时,共振频率偏移特性相反,随着电感值的增大,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最终会破坏收发端的共振耦合状态,造成装定结果失败;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伺服机构综合负载模拟试验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延皓  李长春  陈策 《兵工学报》2012,33(5):588-593
针对大型运载火箭伺服机构所受实际负载情况,提出了一种综合负载模拟系统,能够模拟惯性、弹性、摩擦和常值负载。其中惯性负载、弹性负载以及伺服机构的柔性安装基础采用机械结构模拟,摩擦负载和常值负载采用液压系统来实现。分别对伺服机构、液压加载系统以及柔性结构进行建模,并以此为基础构造了系统的综合数学模型。仿真表明,该系统能够复现伺服机构实际工况下的负载特性,加载多余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抑制。建立了负载模拟试验系统,实现了对各种负载及谐振特性的模拟,为伺服机构的地面测试和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火炮伺服系统负载情况的基础上,对模拟负载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借助于高性能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应用力矩电机这一负载形式来代替传统的发电机负载,从而使模拟各种负载力矩环境的理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弹簧杆刚度是影响电动负载模拟器加载精度和快速性的重要因素。文中介绍了电动负载模拟器的结构组成,并基于电动负载模拟器数学模型,从电动负载模拟器控制器参数、加载动态性能和多余力矩的影响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弹簧杆刚度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弹簧杆刚度增大会导致系统快速性降低、多余力矩增加,所以工程应用时一般选取弹簧秆刚度略大于系统最大加载梯度即可。  相似文献   

6.
针对零差速电传动履带车辆,提出了一种包含转速闭环控制的自适应于转向负载的控制策略.通过对转向动力学模型进行等效线性转换,推导了适应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基本原理的电机需求转矩计算方程,综合了自适应控制律.对采用转矩控制策略、转速控制策略和自适应控制策略下的3种负载突变转向过程进行了对比仿真.所得结果说明,在应用自适应控制后,地面负载变化时,履带车辆能够获得期望的转向角速度响应.自适应控制策略保持车辆转向稳定性的控制能力优于传统的转矩控制策略和转速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NAT和防火墙技术的结合,不但节约了IP资源,增强了防火墙的安全防御策略,还可以充分实现负载均衡.介绍了负载均衡机制及均衡算法,利用负载均衡技术实现了防火墙中的负载均衡模块.  相似文献   

8.
在某坦克自动装弹机测试系统中,采用基于UCC2893D的能馈式模拟负载系统,模拟自动装弹机主要执行部件的工作特征。自动装弹机模拟负载电路以UCC2893D控制芯片为核心,采用4个模拟负载单元并联方式,由控制计算机给出需要模拟的负载电特性,通过负载模拟电路模块,输出模拟的电特性给被测配电盒,并将电能反馈给直流电源。该系统可以在28±2V电压条件下模拟出峰值200A的直流电流,减少了80%测试能源的消耗,降低了25%维修检测成本。通过简化操作程序,提高了18%维修效率,为自动装弹机故障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提出电动负载模拟器一种新的控制策略,目的是解决舵机运动带来的强扰动致使电动负载模拟器的跟踪速度和精度下降的问题。方法是在进行力矩控制的同时,将舵机和电动负载器的运动信息引入到控制系统中,使加载电机在进行力矩跟踪的同时同步跟踪舵机运动。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闭环系统的静差小于1%,并且其正弦响应在12Hz时的幅差小于10%,相差小于10°。因此,该策略可以满足目前电动负载模拟器的工程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无人机用爆炸螺栓的剪切负载试验要求,设计了分离试验工装。该试验工装采用杠杆原理,可以在较大剪切负载条件下完成分离试验,并可准确测试分离时间、分离速度。试验工装设计合理、误差小,对类似产品的试验工装设计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静载和疲劳载荷共同作用下的结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永维  安伟光  安海 《兵工学报》2007,28(12):1473-1477
对在静载荷和疲劳载荷共同作用下的结构系统中的各失效元件的失效时间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失效路径中第一个失效元件的静载失效和疲劳失效时间,建立了两种失效时间下的安全余量方程,分别计算两种失效模式下的可靠性指标。通过对比两个可靠性指标的大小,得出了第一个元件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时间。其次,在第一个失效元件失效时间的基础上,分析了失效路径中未失效元件的剩余强度和累积损伤,从而得出了失效路径中各元件的失效时间,为建立安全余量方程提供了合理的表达式。通过算例表明,本文方法符合工程实际,为在静载荷和疲劳载荷共同作用下的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交流伺服系统负载转矩辨识收敛快速性,提出一种新型的降维观测器模型。在参考一种降维负载转矩观测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降维观测器模型,对负载转矩进行辨识,并仿真分析改进降维负载观测器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能明显提高辨识的快速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大型升降装置体积大,升降速度低,同步性差、启停冲击大,可靠性低,不满足大型贵重负载的升降需求。通过机械、电子、液压一体化设计,对大型贵重负载重载升降装置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论证,并给出了综合最优解,为某重要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是由载荷和运载体组成的一个多体系统。本文在AUV分离运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载荷和运载体初始位置以及初始攻角的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工程实用的重力加小推冲分离方法,其2个阶段的分离过程主要是依靠分离载荷的自身重力进行分离,必要时辅助以一定的推冲力,并对这种分离方法进行了仿真和安全性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当运载体速度一定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推冲力,可缩短分离时间,减轻载荷与运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可提高分离安全性。该分离方法的安全性与预定分离角和分离初始速度有关,分离初始速度减小,有利于提高分离安全性;分离初始速度增大,可减小预定分离角(不大于90°)以确保分离安全。  相似文献   

15.
耿少波  葛培杰  李洪  徐鹏 《兵工学报》2019,40(10):2088-2095
为研究爆炸荷载数学模型对结构等效静载动力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根据爆炸荷载等效单自由度结构体系弹性与弹塑性微分方程,以超压峰值、正超压冲量相等为对比条件,分别求解线性衰减荷载与指数型衰减荷载两种数学模式下延性比与等效静载动力系数之间的隐式函数表达式;结合我国现行的抗爆设计规范及指数型衰减荷载形状调整参数a,完成了a取值为1.27、1.44及1.61的3种工况动力系数计算,并与相对应的线性衰减荷载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规范采用的线性衰减荷载计算模型更适用于延性比β<3.0的结构设计;指数型衰减荷载可涵盖工程设计延性比β≤5.0的所有范围,且更适用于β≥3.0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潜射导弹出筒过程中受载特性,基于单向流固耦合技术建立了导弹发射动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两种艇速条件下导弹出筒过程中所受到的截面弯矩载荷.通过和缩比试验测试结果对比,表明仿真结果具有可信性.计算结果表明,导弹受载危险截面集中在弹身中部偏后的位置,且艇速对导弹受载和初始偏转角有重要影响.文中建模方法和计算结果对潜射导弹结构总体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激波诱导矢量喷流时喷管内流场和导弹绕流流场.采用二阶精度Roe格式对三维Navier-Stokes方程进行了离散,利用k-ω湍流模型模拟了湍流流动.通过对壁面压力和摩擦力积分并无量纲化得到了导弹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分析了矢量喷流对气动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矢量偏角随次流与主流压力比(Secondary Pressure Ratio,SPR)增大而线性增大;在不同飞行速度和攻角下,气动载荷随SPR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针对桩基础极限承载力数值模拟的差异性,以及判定极限荷载时的明显差异,开展了有限元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研究。运用荷载增量法对桩基础极限荷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3种通过荷载增量法判定极限荷载的方法:P-s 曲线判定法,曲线有明显第二个拐点,其后近似平行于s轴,第二拐点对应荷载为极限荷载;数值计算不收敛判定法,即计算刚不收敛时的前一点对应荷载为极限荷载;塑性区贯通判定法,该法只适用于判断计算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遵循判定规则,提高数值极限分析计算精度,可以准确判定极限荷载;并提出临近桩基破坏时减小加载量,在 P-s 曲线中可以找到陡降的破坏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