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铁路冷藏运输主要技术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冷藏运输作为我围食品冷藏链的重要环节,对食品安余供应和流通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铁路现有冷藏运输条件标准较低,不能满足当今市场供应要求,有必要依食品贮运要求进行更新提高,以有效提高铁路冷藏运输水平,提高食品质量及安全性。在充分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食乩标准的基础卜,结合我围国情、路情和易腐产品市场发展需求等情况,全面系统地对铁路冷藏运输技术条件进行了更新修订,补充完善了关键质量指标,严格了各项运输指标。文章介绍了其中的关键技术指标的确定过秤。  相似文献   

2.
铁路冷藏运输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扼要介绍了我国铁路冷藏运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冷藏运输的新要求,提出了发展我国铁路冷藏运输技术的策略,重点研究了冷藏运输工具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易腐产品市场现状、我国现有冷藏运输装备特点及发展进行探讨,并集中介绍了我国常见冷藏运输装备的主要技术性能。以具有代表性的冷藏运输装备B6冰冷车、B22铁路机械冷藏车、45英尺冷藏集装箱、公路冷藏车(BXL5200XLC/XBW型号)为例,建立冷藏运输装备经济性模型。结合我国冷藏运输装备行业发展特点,提出发展冷藏运输装备行业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加入WTO后冷藏运输市场发生的变化,结合铁路冷藏运输现状,提出了在新经济下振兴我国铁路冷藏运输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易腐食品产,贮,运,销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易腐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与运输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铁路冷藏运输装备的发展规模进行了预测,可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跟踪试验,考察了青椒采用铁路机械冷藏车进行长途冷藏运输的情况。通过对运输过程中车内温度的变化进行理论与试验分析,对作业组织和货物质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善运输方法、提高运输质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我国铁路冷藏运输发展现状,特别是铁路冷藏车数量、质量和运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今后冷藏车生产适度规模,构成比例,各类冷藏车辆和集装箱的研制、生产及运用,以及建立“冲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几种不同形式的冷板式集装箱用于铁路冷藏运输时的技术经济性能、运用管理、配套设施、运行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铁路冷藏集装箱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机械制冷的集装箱。  相似文献   

9.
铁路冷藏运输历年亏损使铁道部对铁路冷藏车的投入大为减少,面对这种状况,根本措施是发展适合国情的经济盈利型铁路冷藏车。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提出将到期的冰保车加改成经济盈利型机械冷板车。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运输是集装化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办发[1986]40号文件中,业已定为“大力发展”之列。而加快冷藏集装箱的发展,也已纳入铁路冷藏运输的技术政策中。但如何贯彻这项政策?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或者说还有不少课题应加研究,方有利于冷藏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对此,笔者从集装化运输的“大环境”提出一些与冷藏集装箱颇有借鉴意义的课题,望决策部门加以研究。 一、铁路集装化运输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徐沙  李彦瑾  罗霞 《工业工程》2018,21(4):62-67
高速铁路需要一套基于市场竞争的票价调整策略,考虑旅客购票概率、高铁席位存量与时域动态票价,给出非同质旅客购票效益表达形式,采用动态规划原理推导计算席位存量和动态票价的递推公式,最终构建市场竞争环境下高铁票价动态调整模型。通过在某预售期60 d内京广高铁旅客购票仿真数据得出,非同质旅客购票到达概率满足非齐次泊松分布,与相同直达OD下的航空竞争其票价按席位存量500、375、270、207分4次完成动态调整,客票单价调整为900元、950元、1 000元、920元。研究旨在为综合运输背景下高铁客票定价提供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12.
铁路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改革的动力。本文着重铁路基础性改革与运输自动化的内需求研究。首先分析了铁路基础性改革的必然性和过程;其次从牵引动力,信息化等方面,分析了铁路运输自动化的发展过程;最后分析了铁路基础性改革与铁路运输自动化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黄虹  谢如鹤  罗嵩  陈欢  章桂永 《包装工程》2023,44(17):237-245
目的 针对多品种、高频次、小批量、高时效及高附加值等特点的消费者订单需求,借助自主研发设计的多温蓄冷箱,提出基于公铁联运的多温蓄冷箱全程冷链集配模式,并展开实证研究。方法 以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基于公铁联运的多温蓄冷箱全程运输及配送优化模型,对比全程机械式冷藏汽车多温共配模式,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求解,并对配送时效和高铁运价进行灵敏性分析。结果 基于公铁联运的多温蓄冷箱全程冷链集配相较于全程机械式冷藏汽车多温共配的总成本减少了38%,其中,制冷成本、碳排放成本及时间惩罚成本明显减少;以正常配送时间约束为参照,延长或缩短时间窗,基于公铁联运的多温蓄冷箱全程冷链集配的时间惩罚成本比全程机械式冷藏汽车多温共配的减少了61%~83%。与铁路整车货运价格相比,高铁货运价格在上浮不超过220%的情况下,基于公铁联运的多温蓄冷箱全程冷链集配模式相较于全程机械式冷藏汽车多温共配模式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更具优势。结论 公铁联运的多温蓄冷箱全程冷链集配能为企业降本增效、节能减排,为运输主体提供新思路,为整合闲置运力提供一种新型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4.
The isothermal container without a refrigerating unit is, intrinsically, more rustic than the autonomous container. Cooling for the former is supplied by installations which can be more sophisticated and maintenance will therefore depend upon just one technical servi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various transport processe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of different systems employed: brine or direct expansion, rate of air circulation,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and thermometry, if sensitive, will enable one to detect the inherent anomalies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goods before loading onboard.  相似文献   

15.
史蕾 《制冷》2009,28(2):43-46
本文在对各种制冷系统分析比较后,提出23吨轴重铁路冷藏车制冷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丁雪峰  高倩  高攀 《工业工程》2019,22(2):82-88
为解决运输与库存成本存在“二律背反”难以实现总物流成本最小的问题,建立了集仓储与运输一体的物流经济运输批量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求解。研究发现,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系统最优成本是关于物流需求率的分段函数;当装载量无限大,铁路的规模运输效应优于公路运输;当装载量一定时,选择何种运输方式应该综合考虑物流需求率与装载量、单位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结论对承运方选择运输方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滨江站货场内库台散面积的计算,得出滨江铁路货场除装卸、运输作业外,有条件发展仓储配送功能,拓展“门到门”货物运输方式,最终实现滨江铁路物流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空气扰动,运煤专用列车途经隧道进出口时会出现大面积落煤现象,针对长距离清理隧道落煤面临的人工清理效率低、成本高等难题,设计了一种由1根主输送煤料管和多根吸煤支管组成的新型铁路隧道落煤吸尘装置,用于清理颗粒小、质量轻的铁路隧道落煤。在对主输送煤料管设计中,首先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了输煤管道中的气固两相流模型;其次基于Fluent有限元仿真研究了煤粒入射角和定长管道上多个支管间距对主输送煤料管内流场的影响,分析煤粒最佳入射角以及主输送煤料管上安装吸煤支管数量的最优值;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对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煤粒入射角α在小于45°时主输送煤料管压降小,颗粒流可获得较大的水平输送速度;支管间距在750mm附近时,水平输送速度波动范围小且煤料的输送量明显大于其余各组,更加利于铁路隧道落煤的输送。研究结果对改进主输送煤料管结构形式、提高输送隧道落煤效率以及优化铁路隧道落煤吸尘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改善当前中小型港口水铁联运衔接能力不足,运输低效、交通拥堵的问题。方法 首先对水铁联运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确定公路运输是集疏运系统的薄弱环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空轨符合未来联运发展的方向,对空轨货运动车的系统及组件进行分析,利用“人-机-环境”理论与TRIZ理论分析空轨货运动车的设计,并减少内部物理冲突与技术冲突,得到最终的设计方案。结果 以系统论和TRIZ理论为依据,设计出一款水铁联运、清洁高效、无人驾驶的全自动空轨货运动车。结论 综合使用两种方法,可以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找到系统的薄弱环节、减少内部矛盾,更加准确有效地设计空轨货运动车,满足中小型港口低成本、高效率、占地少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实际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