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程序设计方法是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挥创造力的重要内容,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算法分析问题,使用计算机语言设计程序,利用程序研究问题,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相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其他章节的内容来说,程序设计方法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产生兴趣,如果教学中处理得不好,很容易引起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反感,进而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开学之初,我曾作过调查,大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对于编程都有一种神秘感,听说要学习程序设计时,学生都认为那是很难的,心理上先有了一种恐惧感。…  相似文献   

2.
初中信息技术课,鉴于其学科特点,应该成为凸显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阵地.笔者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就信息技术课如何渗透、凸显创新教育谈一些浅见. 转变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课凸显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启发、组织、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程序设计方法是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挥创造力的重要内容,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算法分析问题,使用计算机语言设计程序,利用程序研究问题,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相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其他章节的内容来说,程序设计方法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产生兴趣,如果教学中处理得不好,很容易引起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反感,进而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沈锦泉 《福建电脑》2012,28(8):145-146
由于不同地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很多地区开设信息技术课只是为了让学生参加高中学业基础会考。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出现错误,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上信息课只是上网,玩游戏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在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成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要想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必须加强信息技术课理论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QBASIC语言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应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和条件语句.) 教学目标:通过程序设计解决学习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以此感受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信息意识,提升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7.
●故事情境创设策略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信息技术课强调学生与生活的关系,鼓励学生将课堂中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因此,根据学生的情况创设故事情境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学生生活中的经验汇集起来,上升到理论层面,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故事情境可以将信息技术课中的各个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记忆链,让学生可以在回想起一个  相似文献   

8.
上信息技术课,学生就只想着玩计算机;去机房实践,学生就只想着上网冲浪……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共同面对的是叫好不叫座,学生真心去学习技术的少,热衷提高自己素养的少,更多的是局限在“好玩”、“不用动脑”、“休息一下”等休闲课价值观的定位上。信息技术课怎么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究竟在何处呢?本期解码,让我们再一次从动机的本原理论到动机的发生契机,启发大家一起去寻找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源动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遇到问题时总是习惯于依赖教师或请教他人。为了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学习的状态,笔者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学中采取"想学、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是根据信息技术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内容分析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因此,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不应该成为单纯的技术操作的传授,而应融技术于情感中,让学生边学边玩、边学边做,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增强信息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课强调实际操作和源于网络的开放性学习,这与研究性学习的全员参与性和开放性非常契合。电脑方便快捷地收集、整理、修改、合成信息等功能可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而研究性学习又能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供鲜活而真实的任务驱动,让同学们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到“电脑是工具、是益友”的快感。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引进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使用三年来,笔者发现,初中阶段学生自主意识不太强,学习电脑的目的不明确,大部分同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电脑技能,不懂得电脑的真正使用价值,甚…  相似文献   

13.
[课题分析] 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课与社会知识和热点问题整合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思路,以主题研究为目标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很好途径.基于这一思想,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主题(即项目任务)如环保,把Word与环保问题相结合制作公益宣传板报,是本教学任务设计的一个题材.  相似文献   

14.
人类经历了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及信息革命,现今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当前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成为当前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而初中作为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丰富的重要阶段,在当前农村中学教学中还存在学生操作不足、动手实践能力不强、课后巩固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特点,浅谈如何通过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农村中学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每周一次的信息技术课充满期待,每次课程结束后都有许多学生久久不愿离去.看到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远工程的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上信息技术课所需要的各种硬件设施也有了可喜的改观,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然而究竟怎样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我们需要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现状下,要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要将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有趣,把静态的课堂变成一个灵动的课堂。为此,个人在上课中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教学效果,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也让课堂富有活力。  相似文献   

18.
明目标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贪玩、不想学转化为想学、要学.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组织教学就不成问题了.因此,要搞好信息技术课的组织教学,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阐明"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掌握信息技术的好坏与自己今后的出路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创新.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课建设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课堂.  相似文献   

20.
小学各年级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刚开始兴趣盎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加深,畏难情绪渐渐出现,加上有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一些学生的兴趣将慢慢消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