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水工程调水规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资源性缺水的重要手段。跨流域调水工程规模的确定,既关系到调出区未来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问题,也关系到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问题。本文结合某跨流域调水工程实例,通过调出水资源量分析,调水规模与供水量关系分析,以及调水规模单方水投资分析。确定经济合理的工程规模。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充分考虑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基础上,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以供水区综合效益最大、缺水量最小为全局最优解,得到了2020年和2030年调水工程所调水量的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调水河流地区的坝址上,下游,调水工程区和受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认为:西线调水工程对大区域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通过采取相应措施,生态环境方面某些潜在的不利影响可以减免。从环境角度分析,西线调水工程的兴建是可地的。  相似文献   

4.
收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建或在建的 137 项引调水工程, 以 7 大地理分区为基础, 对各分区引调水工程数量、 引水量等进行了初步统计, 分析了 7 大分区内引调水工程的特点。分析发现,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 华北、 华中地 区, 引调水工程数量较多, 设计年引水量较大, 工程任务涉及范围较广, 供水任务由灌溉逐渐扩展至工业、 生活及生 态用水, 且有些工程规模较大, 如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等; 经济欠发达的西南、 西北等地区引调水工程数量及设 计年引水量相对较低, 且供水对象侧重于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 工程规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我国调水工程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水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以及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调水工程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总结了我国调水工程的特点,分析阐述了兴建调水工程的利弊影响,提出调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我国今后调水工程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调水工程是解决区域性缺水问题的必要工程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着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在基于国家方针政策、地形地貌条件、水资源供需关系以及总体综合效益等各大基本因素上,分析水资源调出区与调入区相互关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初步匡算分析,该项调水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规范调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世界重大调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史,研究分析国内外重大调水工程的布局特征,以江苏为例,分析该地区调水工程发展史、建管经验及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为科学开展重大调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胶东调水工程典型受水区提出了水价承受能力计算方法,在分析受水区工业及居民用水水价承受能力基础上,对胶东调水工程水价的承受能力进行分析,以期为调水工程的长效可持续运行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引调水工程在缓减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文章介绍了我国引调水工程基本情况,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调出区、输水线路和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古今中外7项引调水工程作为典型案例,总结了其对生态环境影响,提出对我国开展引调水工程生态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大数据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调水工程大数据的特征和研究方法,给出调水工程大数据技术架构,明确了调水工程大数据生成与采集、数据存储与共享、数据分析和处理、数据应用和决策的机理,提出了调水工程大数据七个应用场景,为调水工程大数据应用发展提供了理论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多年冻土和冬季冻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5%,其中冻结深度大于0.5m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北方季节冻土区大多干旱缺水,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必然选择。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绝大多数采用明渠输水方式,输水渠道是跨流域调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选择渠道衬砌型式,确保输水明渠边坡稳定,既是工程建设期决定投资的重要因素,更是制约工程建成后运行安全、工程维修养护费用的关键因素。首次将渠基划分为主冻胀区和副冻胀区,从季节冻土区明渠衬砌的工程实践方面探讨了构建季节冻土区柔性护坡的衬砌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总结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沿线生态建设现状,剖析了胶东调水工程沿线生态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加强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胶东调水工程及沿线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近中期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如何对调水工程水资源系统进行合理运行、科学调度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和受水区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研究受水区供用水现状的基础上,对受水区进行供需水平衡分析,提出不同水平年引汉济渭调水工程需调水量。并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在确定的调水规模基础上,充分考虑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以供水综合效益最大为全局最优解,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对调水工程所调水量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全球跨流域调水工程进展现状;根据自流调水、就近调水、技术可行原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规划设计了欧亚草原9项跨流域调水工程,并对关键工程进行了技术分析,对调水工程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阐述了欧亚大陆调水工程的多重间接效益。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欧亚大陆调水工程技术可行、国力可承受、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明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施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需要综合考察工程造价、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作用,权衡利弊得失,并考虑是否有可能采取替代措施。文章分析了调水工程替代措施的内涵和范畴,着重针对再生水和海水淡化两类措施,与调水工程措施进行了优劣势对比,对其替代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多水源供水保障格局应当成为共识,要在把握调水工程战略性质的前提下,认识调水工程的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发挥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根据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近30年运行管理经验,初步探讨了工程运行调度相关措施,分析了调水工程综合效益,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发挥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对生态与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有利影响尽量减免不利影响,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调水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全面了解其对环境影响的各个方面和影响程度的大小,以便制定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文中以甘肃省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例,阐述调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8.
国外大规模跨流域调水的经验教训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国外主要调水工程的基本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分析总结了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成功经验和主要教训,对我国调水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调水工程监测与机电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首先回顾了遥感与GIS在调水工程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然后建立了调水工程监测的指标体系,并探讨了基于遥感和GIS的调水工程监测方法。接着详细描述了调水工程机电运维管理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以及基于遥感和GIS的机电运维管理方法。在实证部分,选取了一项国内调水工程为案例,分析了遥感与GIS在其监测与机电运维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与效果。基于遥感和GIS的调水工程监测与机电运维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监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以及运维管理的效率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从松辽流域水资源概况及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调水工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尼尔基水利枢纽与调水工程的关系,尤其是分析了近远尼尔基水利枢纽既可独立存在又与调水工程有一定联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