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在ARM9上移植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在嵌入式系统应用中非常流行的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和ARM微处理器,详细论述了uC/OS-Ⅱ在基于ARM体系结构的Motorola32-bit嵌入式微控制器MC9328MX1上移植的实现过程,指出了在uC/OS-Ⅱ的移植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得出了uC/OS-Ⅱ在ARM上的移植的一般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华亮  杨世锡 《计算机工程》2004,30(15):184-186
介绍了如何构建一个基于uC/OS-Ⅱ的软件平台,对uC/OS-Ⅱ、系统扩展、TCP/IP协议、文件系统等模块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讨论。该平台对快速构建基于uC/OS-Ⅱ的嵌入式应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与图形用户界面uC/GUI在主流控制器Cortex-M3上的移植方法,解决了在移植过程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在基于Cortex-M3内核的LPC1768开发板上实现uC/OS-Ⅱ与uC/GUI移植,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论文对uC/OS-Ⅱ与uC/GUI在Cortex-M3上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Ⅱ在W77E58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芳新  朱德森 《控制工程》2004,11(5):452-454,470
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Ⅱ和华邦W77E58单片机实现了一个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W77E58的两个串口,从串口1读取PLC的状态信息,然后通过串口2给下位执行机构发送执行命令。软件部分使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针对MCS51的移植版本uC/OS-51。详细介绍了开发软件Keil中的编译环境设定、uC/OS-51的任务切换特点、W77E58的应用要点以及系统任务的划分。该系统是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结合的一个典型应用。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5.
能耗问题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嵌入式处理器支持动态电压调整(DVS)技术以减少电能消耗.分析了一种适用于硬实时系统的基于DVS的反馈EDF调度算法,针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改进后的算法修μC/OS-Ⅱ内核的调度策略使其适用于采用DVS技术的硬实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μC/OS-Ⅱ符合硬实时应用的要求且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由于MCS-51系列微控制器存在着硬件堆栈小的结构缺陷,无法满足多任务环境下进行任务切换的需求,因此很难将uC/OS-Ⅱ移植到MCS-51系列微控制器上。本文给出的“堆栈映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还对uC/OS-Ⅱ移植过程中一些关键性问题给予了详细的论述。包:uC/OS-Ⅱ可移植的条件、内核配置和裁剪以及内核调试.  相似文献   

7.
王峰  王健  郭忠文 《计算机科学》2010,37(6):136-141
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传感器节点、网关(Sink)节点的特点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传感器节点和网关(Sink)节点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方案.在软件设计方面深入研究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的特点和内核结构,实现了uC/OS-Ⅱ在Nios处理器上的移植.同时介绍了小型TCP/IP协议栈LwIP以及LwIP在uC/OS-Ⅱ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片上系统(SoC)的设计日益复杂,规模趋于庞大,这使得SoC的功能验证与测试成为IC设计的瓶颈.uC/OS-Ⅱ是一种简洁的、可移植的、可裁减的与支持多任务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本文介绍了uC/OS-Ⅱ在基于"龙芯1"SoC上的移植工作,重点讨论了在虚拟仿真与FPGA验证平台两种环境下运行uC/OS-Ⅱ及其上层应用程序来测试"龙芯1"SoC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片上可重构系统(Reconfigurable System On Programmable Chip)上,通过分析软/硬件任务的特点,扩展uC/OS-Ⅱ对硬件任务的支持,提出一种基于统一优先级调度的分层的软/硬件任务通信结构,并在此结构上实现软/硬件任务间的消息队列通信。最后,通过模拟实验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uC/OS-Ⅱ是源代码公开的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文中首先完成uC/OS-Ⅱ在dsPIC30F6010上的移植,将uC/OS-Ⅱ与dsPIC30F6010高性能的MCU DSP芯片充分结合起来,进而根据模糊PD I控制器原理给出了电机控制方案。控制系统具体要求通过构造不同实时任务分别实现。应用Labview测试结果证明,该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具有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ENC28J60在嵌入式系统接口上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介绍了uC/OS-Ⅱ在ARM上的移植.在此基础上,根据以太网控制器ENC28J60的特点,设计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阐述了如何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上移植实现LwIP这套TCP/IP协议栈,并详细地描述了ENC28J60网卡驱动的软件流程,给μC/OS-Ⅱ加上了网络支持.  相似文献   

12.
那加 《测控技术》2007,26(10):53-56
研究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的特点和内核结构,以及uC/OS-Ⅱ在目前流行的嵌入式微处理器SharpLH79520上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基于uC/OS-Ⅱ和SPCE061A的应用系统的设计,硬件上采用SPCE061A的最小幕咎硬件结构为基础,在软件体系上移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并通过对凌阳公司SPCE061A的体系结构的分析,分析了移植过程中的涉及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语音识别实例介绍了的应用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基于uC/OS—Ⅱ的一款网络PDA的总体结构设计,阐述了本PDA的软件设计,包括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开源TCP/IP协议栈LWIP的选择、移植以及一些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本PDA系统的设计、开发,为以后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对DVS的支持,本文在分析软硬件两方面节能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实现DVS的通用模型.该模型在μC/OS-II上得到了具体的实现.实现后的μC/OS-II被移植到支持离散频率调整的开发板W90P710上.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μC/OS-II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统一管理微控制器的软硬件资源,使开发者能够更加专注于具体应用,给出一种将uC/OS-Ⅲ实时操作系统内核移植到STM32F103VET6微控制器上的方法。介绍ARM Cortex-M3内核的基本特性及其与uC/OS-Ⅲ内核移植密切相关的NVIC、中断向量表、PendSV中断以及时钟节拍等核心内容。描绘uC/OS-Ⅲ内核架构,阐述内核任务调度机制,详述内核移植的具体步骤,包括板级支持包开发、修改与CPU相关的文件以及如何用ARM汇编语言实现PendSV中断和uC/OS-Ⅲ内核任务切换。经测试,移植后的uC/OS-Ⅲ内核能够稳定运行在STM32F103VET6芯片上,成功实现多任务调度。  相似文献   

17.
uC/OS-Ⅱ任务就绪表的设置、清除、查找算法,是高效、跨平台的;但是向ARM新架构移植时,没有把ARM的性能完全发挥出来。将就绪表操作算法用汇编指令改写,有助于提高效率,节省存储空间,并扩展uC/OS-Ⅱ支持的最大任务数。但是内嵌汇编函数代码过少时,频繁调用使执行效率有所降低,所以建议将就绪表查找算法用汇编语言改写。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缺少命令解释器,人机交互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为uC/OS-Ⅱ设计Shell的思想.在介绍了硬件平台的基础上,给出了Shell的总体工作流程,详细描述了其串口函数及主任务的实现过程,并以绘图命令为例介绍了Shell中命令的实现及扩展方法.测试表明其运行稳定,较好的完成了uC/OS-Ⅱ的人机交互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ARM9和uC/OS-Ⅱ的嵌入式数字示波器的设计方法.硬件上采用ARM9+FIFO的结构实现4通道数据同步.软件上采用uC/OS-Ⅱ实现多任务运行及实时处理.整机测试表明:该嵌入式数字示波器支持4通道输入,采样频率范围:2KHz~20 MHz,输入电压范围:0~+4V,频率、脉宽和幅值精度:±0.5%,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作为一个通用模块,嵌入智能仪器.  相似文献   

20.
uC/OS-Ⅱ支持下的以太网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陈禾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13(10):1149-1151
针对在嵌入式系统中采用“线性”程序设计方法带来的实时性差和扩展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在一个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移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在分析了在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下,确定了系统各个任务的优先级并实现了任务间的相互切换,提高了系统运行实时性和稳定性;数据采集系统移植了传输效率更高的UDP/IP协议栈,实现了系统的网络通信功能;实验表明,数据采集系统在移植了uC/OS-Ⅱ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扩展性并且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