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莹  李德贵 《中国能源》2007,29(4):10-12
本文对国内石油生产、需求、进口和石油资源开采的历史情况进行了简要概括,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我国石油产量达到峰值(Hubbert Peak)的时间及我国石油资源的开采年限进行了预测,并探讨了影响我国石油产量峰值的因素。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石油生产很可能在2020~2030年达到Hubbert Peak,此后石油产量逐渐降低,直至资源采尽。  相似文献   

2.
从石油峰值的方法论剖析石油枯竭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抗 《中外能源》2008,13(5):8-12
石油产量峰值预测的数学模型方法是对处于一个没有明显储产量补充的封闭条件下的简单对象,以趋势外推法预测其产量变化。该方法不能正确预测复杂多变、不断发展,而又受社会因素影响巨大的大油区(如中东)、大产油国(如中国)和全球的石油储产量变化。最后说明即使出现石油峰值,也并不意味着石油的枯竭,只是由于社会进步推动了多能源互补,促使以石油为能源之首的“石油时代”让位于“后石油时代”。  相似文献   

3.
黄兴山 《中外能源》2009,14(6):17-17
二、曾是南美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巴西是南美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南美最大的石油消费国。20世纪70年代,巴西国内石油产量较低,90%的石油消费量依靠进口,曾是南美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上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巴西经济遭受重创。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时,巴西正全力发展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10%~20%,被世界誉为“巴西速度”,但石油价格飞涨迫使巴西发展速度放缓。  相似文献   

4.
综合有关方面的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峰值来临的时间要早于专家们的预测。石油峰值必将对石油工业,甚至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都带来一系列的冲击。在缓解石油峰值带来的不利影响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应对措施,以缓解廉价石油的终结和产量峰值的到来所产生的危机。本文以瑞典、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四个国家的五个研究机构所编制的五份报告或方案为依据,进行总结和归纳,对这些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初明 《中国能源》1991,(5):17-19
<正> 一、建立石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石油法建立的必要性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之一,是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资。当今世界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石油的有效供给。目前,世界石油消费量已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8%,成为第一大能源,发达国家已占近60%。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证石油供给及合理消费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70年代两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各国对石油问题更加重视,日、美、英等许多国家相继采取立法措施,颁布石油法或有关法规,确保石油的有效供给及合理消费。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出现了石油消费零增长,使石油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在我国,石油、天然气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及化工原料,在发展国民经济、保证国防战备、扩大对外贸易、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等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石  相似文献   

6.
我国能源紧缺,缺油更为突出,虽然新的油田不断投产,石油的开采和加工工业都在不断发展,原油产量从1980年的1.06亿吨增加到1990年的1.37亿吨,但仍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都有较大缺口.尽管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作为优质能源的石油要占到40~60%,而我国仍不得不以煤为主(占60~70%),油的比重还不足15%. 这一亿吨原油怎么用,始终是能源利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原油加工转换成汽、煤、柴油,主要用于交通运输、渔业、生活,而余  相似文献   

7.
主要发达国家石油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石油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这种资源的外部系统被破坏或其价格发生较大波动时,就会影响人类的正常活动、甚至国家间的政治关系。近年来,石油价格变化较大,无论石油生产国还是石油消费国为适应这种新的情况的变化,都纷纷调整自己的石油政策,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石油储备的政策1972年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禁运使许多国家意识到建立与自己国家相适应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重要性。于是纷纷通过立法或其它方式出台石油战略储备的政策,以应…  相似文献   

8.
2012年2月,巴西国家石油管理局公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巴西石油产量达7.68亿桶,比上年增长2.5%,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2002年至2011年十年间.巴西大力开发海上油田和海底盐层下油田,使巴西的产油产量增长45%。巴西从石油进口国变为出口国。  相似文献   

9.
《能源工程》2002,(2):50-50
近一段时间来 ,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 ,世界石油市场风云变幻 ,价格波动频繁 ,作为石油消费大国 ,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产油赶不上用油作为国民经济的“血液”———石油 ,自上世纪 6 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以来 ,其重要战略价值经久不衰 ,在我国 ,油气资源和粮食、水资源已被列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 ,名列世界第五。但由于石油消费剧增 ,国内石油产量早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自1993年我国再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到 2 0 0 1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已超过 6 5 0 0万吨…  相似文献   

10.
舟丹 《中外能源》2011,(9):85-85
目前,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重发展的时代,而且非常规油气在世界油气新增储量和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世界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是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现实与未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近年来,非常规油气研究与勘探开发开始在我国学术界、工业界以及政府部门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张抗  卢雪梅 《中外能源》2011,(10):18-36
委内瑞拉是一个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石油大国,其石油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据BP数据,2010年委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占全球的15.3%,仅次于沙特而居第二位。如果计入已达到经济可采边际的奥里诺科重油带的重油,则其全部储量可超过沙特常规石油储量。奥里诺科已成为委最重要的石油蕴藏区,近年其石油产量主要来自重/超重质油粗加工而成的奥里乳化油。委还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长期以来的指导思想是重油轻气。2009年委石油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94.1%,暴露出经济结构失调、过分依靠石油出口的缺陷。委内瑞拉政局动荡,近30余年来石油政策多变。查维斯执政后大力实施新国有化,其石油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外资投入和国家石油公司对石油的投资明显不足,导致石油产量、出口量下降,原拟以石油收入全面发展油气工业、调整不均衡的经济结构、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愿望也难以实现。石油是委内瑞拉与中国贸易的主要品种,虽然近年委中贸易量有所提高,但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对委内瑞拉投资巨大,互补双赢的"贷款换石油"模式已在中国与原油和原料输出国的合作中被广泛采用。中国公司应继续以奥里诺科重油带的勘探开发为工作重点,并及早在我国规划适于加工奥里乳化油的炼厂,同时继续发展对委老油田的工作。如果委政局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油价下跌,将可能导致其社会、经济出现动荡,这已引起国际分析机构的关注。我国应充分发挥合资公司各方和本地员工的积极性,更全面地进入委油气领域的上中下游各环节,并在其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更全面的合作,对各类政府势力要进行全方位的友好交往。  相似文献   

12.
A framework is developed for planning the mitigation of the oil shortages that will be caused by world oil production reaching a maximum and going into decline. To estimate potential economic impacts, a reason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nt decline in world oil supply and percent decline in world GDP was determined to be roughly 1:1. As a limiting case for decline rates, giant fields were examined. Actual oil production from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indicated significant periods of relatively flat oil production (plateaus). However, before entering its plateau period, North American oil production went through a sharp peak and steep decline. Examination of a number of future world oil production forecasts showed multi-year rollover/roll-down periods, which represent pseudoplateaus. Consideration of resource nationalism posits an Oil Exporter Withholding Scenario,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overwhelm all other considerations. Three scenarios for mitigation planning resulted from this analysis: (1) A Best Case, where maximum world oil production is followed by a multi-year plateau before the onset of a monatomic decline rate of 2–5% per year; (2) A Middling Case, where world oil production reaches a maximum, after which it drops into a long-term, 2–5% monotonic annual decline; and finally (3) A Worst Case, where the sharp peak of the Middling Case is degraded by oil exporter withholding, leading to world oil shortages growing potentially more rapidly than 2–5% per year, creating the most dire world economic impacts.  相似文献   

13.
印度是个经济发展较快的人口大国,它目前的经济和能源状况很像本世纪初的中国。印度的能源(特别是煤炭)消费增速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加快,但作为能源主体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进口都处于一种被压抑的"欠帐"状态,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保障能源供应是印度发展中最急迫的现实问题。在印度能源构成中煤炭居首位,燃煤发电量占其电力的68%;石油资源,特别是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低于世界均值;水电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较高。印度煤炭进口增长很快,现居世界第三位,且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印度大量进口原油、出口油品,但天然气进口增长缓慢。印度能源生产和进口被压抑的原因在于强行压低国内价格、政府为财政补贴背上重负、能源被国营大企业垄断,以及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施政能力薄弱。但这并不能阻止印度在世界经济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逐渐增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中国和印度为领跑者的东亚-南亚弧形地带将成为世界重要的能源消费中心,世界能源格局的多元化亦将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4.
石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不断输送"血液"。在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旧有大型油田逐渐走向衰竭时,新兴的林区油田成为新的开采对象。由于林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开采过程及安全维护较一般开采环境更难控制。从原油开采的现状、特点出发,阐述了今后原油开发的走势,并针对林区原油开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参考长庆油田的具体防火措施,提出了自己对灾害预防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世界油砂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砂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世界油砂资源折算为油砂稠油约4000×108t,大于天然石油探明储量。世界上最大的油砂矿在加拿大西部的沉积盆地,总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50%。委内瑞拉也拥有巨大的油砂稠油资源,其次为俄罗斯和美国等,中国的油砂资源尚未经详细勘察。油砂的结构可以分为亲水性和亲油性两类,亲水性油砂较易将稠油与固体颗粒分开,而亲油性油砂则较难将稠油与固体颗粒分开。油砂开发、稠油提取以及油砂干馏主要有露天开发和稠油提取、油砂干馏、地下就地提取稠油三类工艺。工业上油砂露天开采、经热碱水抽提制取的稠油除了直接出售,也可加工改质制成合成原油或轻质油品出售,加工改质主要有延迟焦化和流化焦化两种工艺流程。目前世界上只有加拿大有大规模的油砂开发和提取稠油及稠油加工工业,阿尔伯达省油砂稠油等油品的总产量达到130×104bbl/d,占加拿大总原油产量的45%,盈利较丰厚。美国有几家公司正在进行美国油砂的抽提研究和中型试验,尚无工业生产。中国石油大学等进行了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油砂的抽提和干馏研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等进行了中国油砂抽提和干馏等研究及中试。中国三大石油公司都涉足加拿大油砂工业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The report Peaking of World Oil Production: Impacts, Mitig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by Robert L. Hirsch et al., concludes that Peak Oil is going to happen and that worldwide large-scale mitigation efforts are necessary to avoid its possible devastating effects for the world economy. These efforts include accelerated production, referred to as crash programme production, from Canada's oil san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se what production levels that might be reasonable to expect from a crash programme for the Canadian oil sands industry, within the time frame 2006–2018 and 2006–2050.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rash programme for the Canadian oil sands industry is associated with serious difficulties. There is not a large enough supply of natural gas to support a future Canadian oil sands industry with today's dependence on natural gas. It is possible to use bitumen as fuel and for upgrading, although it seems to be incompatible with Canada's obligations under the Kyoto treaty. For practical long-term high production, Canada must construct nuclear facilities to generate energy for the in situ projects. Even in a very optimistic scenario Canada's oil sands will not prevent Peak Oil. A short-term crash programme from the Canadian oil sands industry achieves about 3.6 mb/d by 2018. A long-term crash programme results in a production of approximately 5 mb/d by 2030.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2007年10月由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召开的第27届国际油页岩会议的概况,重点介绍了美国、中国、爱沙尼亚、俄罗斯、巴西、约旦等国家的油页岩的最新发展动态。当前世界上生产页岩油的国家有爱沙尼亚(35×10^4t/a)、中国(33×10^4t/a)、巴西(18×10^4t/a),爱沙尼亚和中国都有增产页岩油的计划。美国能源部等机构提出了发展页岩油生产的中长期设想,建议到2035年年产页岩油1.25×10^4t。当前世界上利用油页岩燃烧产汽发电的国家有爱沙尼亚、中国、德国和以色列,爱沙尼亚电站规模很大,其他国家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18.
Peak oil research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ak Oil and Gas (ASPO) have contributed a great deal to improve people's recognition of peak oil. Although peak oil is becoming a part of public recognition, it is still hard to say whether peak oil discussion will develop into a theory such as “peakoilism”. On one h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 problems in peak oil research. On the other hand, the peakoilers have the potential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have their allies: the climate change researchers and the new energy advocates. Oil is a limited, non-renewable resource, and an oil peak is inevitable. Peak oil theory is a kind of development theory rather than a crisis theory, which promotes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limited oil resources, promotes conservation, and encourages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forecast future oil prod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size of the reserves and use models. In this article, we use the typical Peak Oil models, the Hu–Chen–Zhang model usually called HCZ model and the Hubbert model, which have been used commonly for forecasting in China and the world, to forecast China's oil Ultimate Recovery (URR). The former appears to give more realistic results based on an URR for China of 15.64 billion tons. The study leads to some suggestions for new policies to meet the unfolding energy situation.  相似文献   

20.
美国页岩油开发现状及其巨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继页岩气开发取得巨大成就后,在不放弃页岩气的同时,又将开发重点转向页岩油.推动美国页岩油开发的根本原因,是页岩气的快速发展推动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拉大了油气价差,促使美国液体成分丰富的页岩矿区将开发重点从天然气转向液体成分,从而使美国本土48个州的原油产量从2008年开始增加. 此外,部分页岩矿区的页岩油储量丰富也是原因之一. 目前美国页岩油开发的主要矿区是Bakken页岩层和Eagle Ford页岩层,其中Bakken 页岩油产量在2010年达到近40×l04bbl/d,计划2015年增至80× 104bbl/d;虽然现在Eagle Ford的页岩油产量低于Bakken,但从长远来看,其发展前景更好.不同机构均预测,由于页岩油的外发,美国原油产量会大幅增长,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甚至最大的产油国. 美国页岩油开发将改变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使世界能源供应的中心转移至美洲.同时,页岩油气开发已拉动美国炼油业和石化业复苏,给其国内经济恢复带来了动力. 中国亦拥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且水平井和压裂两大技术系列已整体上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我国在页岩油气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油气勘探开发区块管理上存在重大缺陷,必须继续进行改革,认真实施内外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