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耐酸耐氧双歧杆菌单菌联菌酸奶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耐酸耐氧双歧杆菌进行了单菌酸奶和联菌酸奶发酵实验,优化出工艺条件.双歧杆菌单菌酸奶,发酵温度37℃,以5%体积比接种双歧杆菌,5%质量比添加蔗糖,在8h内凝乳,酸奶酸度可达80°T,活菌数>10°cfu/mL;双歧杆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联菌酸奶,双歧杆菌与乳酸菌菌数比1:1,以5%体积比总接种量接种,发酵温度37℃,在4.5h内凝乳,酸度平均在85.T,总活菌数>1×109cfu/mL;双歧杆菌与乳酸菌分别发酵的酸奶,以体积比1:1配比后酸奶口味较佳.  相似文献   

2.
选用鼠李糖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发酵牛骨粉。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蔗糖添加量、接种量、骨粉浓度、发酵时间进行筛选。以游离钙转化率为特征性指标探讨发酵条件对游离钙转化率影响的变化规律,并且比较两种益生菌在体外模拟胃肠环境中的活菌数。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的最适发酵条件为蔗糖添加量11%、接种量3%、骨粉浓度5g/100ml、发酵时间72h,婴儿双歧杆菌的最适发酵条件为蔗糖添加量8%,接种量5%、骨粉浓度10g/100ml、发酵时间72h;鼠李糖乳杆菌对牛骨粉中钙的转化率达32.0%,约为婴儿双歧杆菌的3倍;发酵时间是影响游离钙转化率的重要因素;鼠李糖乳杆菌活在模拟胃、肠液中的菌率是分别婴儿双歧杆菌的10.38、16.35倍。  相似文献   

3.
选用双歧杆菌分别与不同来源的酸奶菌种进行混合发酵。比较了不同接种量对制作的发酵乳在保存期内所含双歧杆菌活菌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双歧杆菌接种量不大(体积分数2%)的情况下,可在发酵乳中获得可观的双歧杆菌。在10天内,双歧杆菌活菌数达108cfu/ml,随着时间的延长,至15天,双歧杆菌活菌数仍可达107-8cfu/ml。  相似文献   

4.
双歧杆菌酸奶生产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研究婴儿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在脱脂乳中的生长特性、影响其发酵的因素以及发酵方式 ,优化出双歧杆菌酸奶的最佳生产工艺。研究结果显示 ,选用长双歧杆菌制作酸奶时 ,在乳中添加 0 3 %酵母粉 ,低聚糖取代 10 %的蔗糖 ,接菌量为 10 % ;选用婴儿双歧杆菌制作酸奶时 ,在乳中添加 0 6%的酵母粉 ,以低聚糖取代 2 0 %的蔗糖 ,接菌量为 15 %。 3 9℃条件下发酵 ,然后再按 1∶1的比例与普通酸奶混合 ,所制得的酸奶在贮存期间 ,活菌数可达到10 8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实验室自主筛选获得的一株益生功能优良且产抑菌活性细菌素的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BL-8为发酵菌株,以极具营养保健价值的沙棘为主要原料,研制双歧杆菌发酵沙棘活菌饮料。以活菌数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逐级优化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活菌饮料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蔗糖添加量12%、脱脂乳添加量9%、沙棘汁添加量30%、发酵时间29 h、接种量1%;在此条件下,产品活菌数可达(10.16±0.02)lg cfu/mL;货架期评价结果显示该活菌饮料在4℃下可贮藏21 d。同时,终产品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采用模糊数学七度标度法确定该活菌饮料综合感官得分为6.12,是一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饮料。  相似文献   

6.
以山楂为原料,利用植物乳杆菌PMO发酵,研制具有山楂特殊风味和营养价值的山楂乳酸发酵饮料。以pH、总酸、总黄酮含量、乳酸菌活菌数、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了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糖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饮料乳酸菌活菌数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山楂活菌饮料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山楂活菌饮料适宜的发酵条件为:蔗糖与葡萄糖的质量比为3:2、植物乳杆菌接种量4%、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8 h、糖添加量的质量分数为8%。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山楂发酵液的活菌数为8.334 lg(CFU/mL),感官评分91.5。  相似文献   

7.
均匀设计法改良双歧杆菌大豆酸奶发酵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变温发酵工艺提高利用乳酸菌系和双歧杆菌发酵大豆所制备的酸奶中的活菌数量。采用平行试验法确定大豆干粉和果葡糖浆的用量,利用计算机分析,考察程序变温和发酵时间对大豆酸奶活菌数的影响,并用均匀设计法,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干粉5.3%,果葡糖浆4%,乳酸菌系(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接种量0.03%(以菌种干粉/总固形物计),双歧杆菌接种量0.15%(以菌种干粉/总固形物计),第1阶段发酵为温度42℃,发酵2.5 h,第2阶段为温度36℃,发酵3 h,终产品中活菌数达到6.5×106个/mL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苦荞麦、雪莲果和全脂奶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保健型苦荞-雪莲果酸奶的加工工艺。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保健型 苦荞-雪莲果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苦荞麦添加量1.5%,雪莲果添加量10.0%,蔗糖添加量7%,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接种量 0.10%,发酵温度44 ℃,发酵时间7.0 h。 在此工艺条件下,酸奶感官评分为92分,酸度为83.00 °T,酸奶色泽黄白,具有苦荞、雪莲果和酸 乳所特有的香气,组织均匀,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9.
金耳发酵液酸奶制作及品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耳液体发酵后获得的发酵产物和鲜牛乳为原料,利用双歧杆菌发酵剂作为菌种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对金耳发酵液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进行研究,得到金耳发酵液酸奶的最优工艺参数,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食用菌酸奶制品。结果表明:金耳发酵液添加量为15%,蔗糖添加量为7%,接种量为13%,发酵时间为4 h时,其乳酸菌数达到6.5×108CFU/mL,显著高于对照酸奶5.2×107CFU/mL;酸度和持水力均高于对照酸奶。  相似文献   

10.
添加魔芋低聚糖对益生菌增殖和酸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魔芋低聚糖对酸奶中益生菌增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在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魔芋低聚糖,在其0,7,14 d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酸奶中益生菌的生长情况,同时对该酸奶的感官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魔芋低聚糖,对酸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以及嗜热链球菌有显著的增殖作用,且魔芋低聚糖添加量为3%时酸奶中益生菌增殖作用最好,感官品质也较好。在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魔芋低聚糖还可使益生菌活菌数在贮存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酸奶发酵过程中添加魔芋低聚糖可促进酸奶中益生菌的增殖、改善酸奶的感官品质,并使益生菌活菌数在贮存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刺梨凝固型酸奶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刺梨及蜂蜜制备的凝固型酸奶的发酵工艺,考察刺梨汁添加量、发酵温度、蜂蜜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及发酵时间对刺梨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刺梨凝固型酸奶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刺梨凝固型酸奶最佳发酵条件为:刺梨汁添加量30%、蜂蜜添加量10%、乳酸菌接种量0.15%、发酵温度42 ℃和发酵时间9 h。在此条件下,所得刺梨凝固型酸奶感官评分为92.5分,质地均匀、凝结状态良好、口感细腻,且有浓郁的乳香味和刺梨风味。  相似文献   

12.
以红富士苹果为原料,进行乳酸菌发酵苹果汁工艺条件优化并分析发酵期间苹果汁有机酸的变化。选择Lactobacillus paracasei 20241、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6165、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6063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6005混合发酵苹果汁,以活菌数和感官评分为主要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不同的菌种比例、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对苹果汁活菌数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苹果汁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菌种比例1∶1∶1∶1、接种量2%、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7℃,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活菌数为1.985×108 CFU/mL,感官评分为80.23分。采用最佳工艺条件发酵苹果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过程中苹果汁有机酸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发酵后,苹果酸和琥珀酸含量下降明显(P0.05),而乳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丙酮酸和莽草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3.
响应曲面法优化黄参酸奶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参和鲜牛乳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生产黄参酸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黄参酸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建立相应回归模型:Y=89.13333-2.39688x12-1.62188x22-1.62188x32-1.99688x42-2.99375x1x3-1.06875x1x4-1.25625x3x4。黄参酸奶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黄参浆添加量18%、糖添加量6%、发酵剂接种量4%、发酵时间3.5h。以上4个因素在影响黄参酸奶品质上的优先次序为黄参浆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剂接种量>糖添加量。所制得的黄参酸奶口感细腻、组织状态均匀、黄参香气淡雅、风味独特,且工艺流程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声辅助浸提法获得红曲米有效成分,用于酸奶的发酵,制备新型红曲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红曲米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影响红曲酸奶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并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红曲米添加量4.8%,菌种接种量4.2%,发酵时间5.5h,在此条件下,发酵所得产品组织细腻,颜色均匀,酸甜适中,感官评分95.3分,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了凝固型火龙果酸奶的制备工艺,并分析其质构特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白砂糖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这4个因素,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利用中心组合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火龙果酸奶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凝固型火龙果酸奶的最佳配方为乳酸菌接种量0.27%,发酵时间7.7 h,发酵温度40 ℃,白砂糖添加量8.8%,在此条件下,得到火龙果酸奶感官评分为85.3分。使用TPA质构仪对火龙果酸奶进行测定和分析,建立质构特性与感官评分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感官评分)= 0.076 4X1(硬度)-2.84X2(黏度)+0.772X3(内聚力)-4.36X4(弹性)+143.16。  相似文献   

16.
以牛奶、血糯米和西米为原料,并添加叶酸进行营养强化,制备富含叶酸血糯米西米保健酸奶。以酸度、黏度和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以血糯米与西米比例及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均质时间和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血糯米与西米(质量比1∶1)添加量15%、蔗糖添加量7%、接种量0.2%、发酵时间7 h。此优化条件下,成品感官评分为89.6分,黏度为5.78 Pa·s,酸度为78.5°T,蛋白质、脂肪、叶酸含量分别为2.85 g/100 g、2.7 g/100 g、424.7μg/100 g,乳酸菌总数为4.2×107 CFU/g。叶酸在酸奶发酵、后熟及冷藏过程中损失率分别为13.5%、1.5%及4.6%,总损失率为19.6%,表明血糯米西米保健酸奶兼具血糯米与西米风味,同时可为孕妇和乳母补充叶酸。  相似文献   

17.
以牛奶、血糯米和西米为原料,并添加叶酸进行营养强化,制备富含叶酸血糯米西米保健酸奶。以酸度、黏度和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以血糯米与西米比例及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均质时间和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血糯米与西米(质量比1∶1)添加量15%、蔗糖添加量7%、接种量0.2%、发酵时间7 h。此优化条件下,成品感官评分为89.6分,黏度为5.78 Pa·s,酸度为78.5°T,蛋白质、脂肪、叶酸含量分别为2.85 g/100 g、2.7 g/100 g、424.7μg/100 g,乳酸菌总数为4.2×107 CFU/g。叶酸在酸奶发酵、后熟及冷藏过程中损失率分别为13.5%、1.5%及4.6%,总损失率为19.6%,表明血糯米西米保健酸奶兼具血糯米与西米风味,同时可为孕妇和乳母补充叶酸。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对比了石花菜酸奶和酸奶水分迁移特性;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对石花菜酸奶超微形貌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石花菜酸奶在发酵及储藏过程中的水分含量变化幅度小于不添加石花菜的酸奶,持水性增强;确定了前期发酵最优时间为6 h,冷藏后熟最优时间为24 h;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石花菜酸奶中酪蛋白胶束与石花菜琼胶分子间相互缠结,蛋白链球颗粒粘结在致密的琼胶网络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多糖凝固型酸奶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r polysaccharide,AAP)和纯牛奶为原料,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组成的混合菌为发酵剂,研究AAP凝固型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单因素实验探究蔗糖添加量、AAP添加量、明胶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剂接种量对AAP凝固型酸奶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AAP凝固型酸奶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酸奶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AP固体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0.33%明胶、7.0%蔗糖、3.0%发酵剂、0.1% AAP、发酵时间6.9 h、发酵温度42℃。在此最优工艺下进行验证实验,得到的AAP凝固型酸奶的感官评分为(9.30±0.08)分,与预测值吻合;将其与普通酸奶的感官评分(8.83±0.12)分、持水力(63.83%±2.69%)和质构特性比较,AAP酸奶的持水力(72.14%±3.58%)和质构特性显著提高,感官评分更优;此外,AAP酸奶的游离氨基酸和胞外粗多糖显著(P<0.05)升高,脂肪含量(2.35±0.25 g/100 g)显著(P<0.05)低于普通酸奶(4.16±0.39 g/100 g),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因此,AAP凝固型酸奶具备开发成为一种新型功能性酸奶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有机生牛乳和有机白砂糖为主要原料,添加抹茶粉和益生元等配料共同进行发酵,研发抹茶益生菌有机酸奶产品,并对其贮存期品质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抹茶粉添加量、菊粉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抹茶益生菌有机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抹茶益生菌有机酸奶的最优发酵工艺为白砂糖添加量8%、发酵温度42 ℃、发酵时间6 h、抹茶粉添加量0.09%、菊粉添加量1.5%、发酵剂接种量0.01%。在此优化条件下,抹茶益生菌有机酸奶感官评分为97分,酸度为78 °T,产品色泽明亮呈淡绿色、口感细滑、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