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永定河水资源过度利用、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问题十分突出。通过阐述永定河生态修复治理的形势和需求,指出将永定河恢复成"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的要点与难点,围绕在流域可用水量极为短缺的条件下生态水量保障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永定河流域多水源配置和精细化调度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2.
在流域水问题诊断的基础上,提出了滇池流域多水源联合调度构建流域健康水循环的总体框架。基于滇池流域相关区域的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结合区域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滇池及其入湖河流生态景观等对水资源需求,采用MIKE BASIN作为技术工具,研究了滇池流域多水源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水系连通的工程方案。在保障滇池生态修复补水和昆明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前提下,通过外调水、本区水、城市再生水的多源水联合调度,构建了滇池流域"清水入湖、中水回用、清污分流"的健康水循环模式,以便削减滇池入湖污染负荷,支撑滇池水质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3.
控制断面下泄水量的确定,是实行"河长制",开展水量调度管理,保障河流生态流量,维护河流健康的重要依据。本文在调查分析流域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了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从而分析计算可分配水量,按照水量平衡原理制定水量分配方案,确定了陕西省重要河流的控制断面及其下泄水量值,为保障河流健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2010年广东省鉴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实施以来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工作,从统一调度启动、枯水期水量调度组织和应急水量调度组织进行了分析。从流域供水安全和河流生态安全、高州水库“蓄丰补枯”保障流域外东海岛用水和流域与区域管理机制实践,简析了调度管理成效。展望未来,提出强化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综合调度管理、做好省分水方案后流域各地细化水量分配和推动鉴江流域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5.
永定河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20世纪以来,上游来水减少,沿线用水量增加,流域下游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河流生态严重受损。为复苏河流生态环境,启动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跨行政单元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受损河流生态环境复苏的实践路径:通过流域整体规划和分段设计引导河道治理方案,明确不同区段的治理导则;探索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模拟自然力驱动修复方式,推动河道地貌形态和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通过河道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及地下水压采等措施对河流进行综合治理,为河流复苏做好保障;基于治理过程中要素及边界条件的动态变化,提出过程联动的系统治理方案,通过治理策略的动态优化实现永定河生态环境复苏的最优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入永定河泛区水量锐减,需要采取措施来保障其生态水量。文章在分析永定河泛区周边入流的基础上,构建了水源调配模拟模型,制定了不同水源入泛区的模拟方案。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不同水源的调配方式,构建了多水源供水格局,为永定河泛区生态廊道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前,华北地区备受水源紧缺的困扰,以至于各个省区都出现了自行截流或者邻省之间水权相争的局面。为了兼顾永定河上下游地区的利益,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国务院公布了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并鼓励地区间开展水量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方案分别对山西省和  相似文献   

8.
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是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围绕永定河生态修复与治理,构建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水利感知、数据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业务应用等内容,相关成果应用于永定河全年全线有水的生态水量调度与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防洪调度,取得了初步成效。建议下一步从完善数据底板、完善防洪模型、提升防洪“四预”能力、提升水资源调度“四预”能力等方面加强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助力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人水和谐理念的深入,生态调度也从理论方法研究进入实践应用阶段,但从工程生态调度到流域生态调度仍有诸多技术问题。本文以流域生态调度需求迫切的松花江流域为例,在梳理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松花江流域二层结构流域生态调度模型,在流域层面水量总体配置的基础上针对重点生态断面、水库进行生态优化调度。通过从流域水量调控到断面生态流量调度的耦合分析,给出不同方案流域水量供需平衡和水源配置基础上的重点断面生态调度结果,提出重点水库的调度规则优化方案,验证了二层结构流域生态调度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为流域生态调度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中,海委决定开展滦河、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拒马河、滹沱河、漳河上游、岳城水库、卫河(含卫运河、漳卫新河)等10条主要跨省河流(水库)的水量分配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着手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海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以适应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新的水资源情势,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节水,推进生态修复。通过分析当前和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提出了编制跨省河流水量分配规划方案的基本思路,包括存在的问题、分配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扩大永定河生态补水效益,减小补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扩大有水河长与流动时长,根据近年来永定河北京段生态补水情况,重点梳理永定河平原段生态补水中存在的问题,量化了生态补水过程中各项数据,并针对性提出优化调度建议。在水资源总量刚性约束的情景下,通过小流量多水源分段补水、扩容联动溪流、改建生态补水单孔闸,实现水资源紧缺情景下的补水效益最大化;在水资源丰沛情景下,通过启用流域内外多条补水路径,进一步扩大受水区域,充分利用蓄滞水库、湖区及砂石坑等强渗漏能力的特点,补给地下水,增加境内地下水资源储备量。同时借助跨河设施等有利条件,解决视频、水情监测设备安装痛点问题,实现补水情况全河段、全天候监测,提升永定河水资源调度的自动化与智慧化水平,打造经济高效、安全运行的调水模式。  相似文献   

12.
龙岗河是深圳市重要河流之一,对于保障龙岗区乃至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按照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格局的要求,在考虑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对龙岗河流域非汛期、汛期、重大节日的水资源调度方案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汛期,龙岗河干流各主要断面有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生态补水补给、补水量较充裕,各一级支流根据生态需水量和实际补水工程情况的不同进行补给;汛期日常情况不需进行生态补水,遇降雨时以防洪调度为主、关闭河道补水水源;遇重大节日或体育赛事时,根据实际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实时调度;上述方案为管理部门实现流域与区域水资源利用调度协调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6,(12):39-41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形势的基础上,总结了流域水生态保护开展的主要工作,对黄河下游河流生态和河道生态用水保障、典型区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近海生态修复状况和流域外供水区生态保护进行了分析。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调水调沙、河口生态调度、生态补水、湿地修复等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河流基本生态流量满足程度,遏制了黄河下游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趋势,下游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黄河下游河道湿地面积增加,河流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改变了黄河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黄河入海水量显著增加;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随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着力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初步遏制了流域水生态失衡的态势,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缓解,重要区域的生态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量调度是落实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统筹协调各方用水、保障流域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近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推进汉江等河流水量调度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等重要水工程水量调度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水资源监管能力、效率和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松花江干流(佳木斯以上)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水资源调度方案,本文在来水预测分析和年度上报需水的基础上,明确年度用水指标和断面下泄水量指标,从调度目标、调度范围和调度期、工程调度原则和支流调度要求等方面,研究并提出松花江干流(佳木斯以上)流域2023—2024年度水资源调度计划。分析成果可为流域年度水资源调度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作用,更好地保障流域供水、航运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提出利用5~10年时间逐步将永定河恢复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为了支撑《总体方案》的实施,并使智慧水利研究成果深入流域管理实际,海河水利委员会选定永定河进行智慧河流设计,力争运用先进的信息新技术和智慧水利框架体系,支撑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所确定的生态水量目标、水环境目标、水生态功能目标、防洪目标和跨区域协同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充分考虑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对主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智慧永定河顶层设计的设计思路进行总结,从智慧水利视角提出了支撑具体业务所需的感知、网络、永定河大脑、业务支撑等架构,以期为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人物交互、科学分析、决策支持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南宁市各跨县(区)河流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跨县(区)河流流域用水量,按照水量分配原则,重点考虑水资源量、河道生态需水量、预留公共水量等,提出各跨县(区)河流地表水可分配水量,分配至各跨县(区)河流所涉及的各县(区),制定南宁市跨县(区)河流水量分配方案,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保障河流生态流量、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紧缺、生态脆弱,且长期以来存在多个管理主体。生态保护与修复迫切需要制定相关制度,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初步建成了较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保障了生态安全;1999年开始实施的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有效改善了河口的生态环境状况。黄河三角洲现有法规制度已初步形成体系框架,为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这些制度存在管理范围交叉重叠,生态用水保障较弱,流路保护效力偏低,配套规划滞后和标准有待统一等问题,建议确立黄河三角洲生态协调机制、黄河三角洲生态用水保障制度、严格的入海河道管理保护制度和黄河三角洲生态综合监测制度,同时,作为配套措施,加快推动《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的批复,划定容沙区范围,制定地表水和海水统一的水质监测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永定河水量统一调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缓解首都北京水资源紧张状况为调度目标,第二阶段以永定河生态水量保障为调度目标。2020年春季永定河平原段重新全线通水。分析了2003年以来永定河水量调度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并对下一步深入开展水量调度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永定河是贯穿京津冀生态功能区的天然走廊,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然而现实中永定河北京段水资源严重匮乏、河流生态廊道功能基本丧失,从分析永定河历史水文节律、科学认知生物节律和水文过程互馈响应的基础上,围绕有限水资源条件下河流廊道生态修复的基本问题,以永定河脉冲生态补水试验为抓手,开展了近自然水文节律恢复、受损严重河流形态的重塑和河流廊道生物栖息环境优化研究,提出了长期干涸沙化的季节性、游荡型河流生态修复关键技术,支撑永定河全线恢复通水及平原南段生态廊道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