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吸湿排汗织物抗紫外/分散染料同浴染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昭雪 《印染》2009,35(19)
根据吸湿排汗纤维产品的性能特点,采用碱减量、预定形、抗紫外整理剂UV FAST-PEX与分散染料同浴染色、亲水性柔软整理、拉毛及剪毛整理等工艺.其优化的染整工艺参数为:碱减量32%氢氧化钠9~15 g/L,100℃×20~30 min;抗紫外整理剂同浴分散染料染色,用醋酸调节染浴pH值6.0~6.5,染色温度125℃,染色时间40~60 min;定形温度185~190℃,定形时间40 s.生产实践表明,经该工艺生产的吸湿排汗织物,紫外线防护指数UPF值>30+,可满足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2.
张建国  钱琴芳  刘超等 《印染》2014,40(2):40-42
采用吸湿排汗易去污整理剂TF-620对高密尼龙织物进行整理,吸湿排汗剂TF-620用量10 g/L,温度140℃,车速60 m/min。整理后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明显提升,同时不会降低织物的色牢度和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Coolplus/棉混纺织物前处理、染色和吸湿排汗整理的工艺要点,通过合理设计染整工艺,使织物具有较好的吸湿速干性能。结果表明,控制碱质量浓度为160~180g/L,定形温度为150~160℃,选择亲水性柔软剂XT-100 30g/L对织物进行整理,织物的吸湿速干性可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陈镇  赵世显  冯愈等 《印染》2013,39(20):30-34
采用纳米吸湿排汗整理剂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浸轧次数、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和pH值等工艺参数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浸二轧工艺,取吸湿排汗剂NT-H550 50 g/L,NT-H42010 g/L,140~160℃焙烘90 s,pH值4~8,涤棉织物具有最佳的吸湿排汗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沈细周 《针织工业》2013,(11):43-46
介绍了吸湿排汗整理的原理及评估方法。通过滴水法、毛细效应法以及水分干燥损失率测试吸湿排汗整理织物的耐洗性,探讨了定形温度、定形时间、吸湿排汗剂DM-3741用量、pH值及其他助剂的选择等影响耐洗性因素。结果表明,提高锦氨针织物吸湿排汗整理耐洗性效果的最佳工艺处方为:特软吸湿排汗剂DM-3741用量50 g/L,酸性固色剂DM-2539G用量10 g/L,OK油用量2 g/L,工作液的pH值调为4.5。  相似文献   

6.
选用16.7 tex/288 f(150 D/288 f)的全消光涤纶DTY为面纱,8.3 tex/36 f(75 D/36 f)的全消光涤纶FDY和7.8 tex/39 f(70 D/39 f)的导电丝FDY为地纱,在经编机上编织全消光绒类织物,并对织物进行高温染色及吸湿排汗整理,制备抗静电仿棉全消光绒类织物。详细介绍原料、设备、编织工艺、染整工艺,并对织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导电丝比例为3%、织造湿度为50%~70%、吸湿排汗助剂用量为5 g/L、定形温度为180~190℃,所制织物手感柔软蓬松、光泽柔和、不易褶皱变形、抗静电、吸湿排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竹棉/Coolmax交织小提花织物染整加工主要包括烧毛、冷轧堆前处理、定形、半丝光、染色和后整理工序。前处理采用低碱冷轧堆工艺和直辊半丝光工艺,烧碱用量160~170 g/L,浸碱时间40~45 s;定形工艺条件为180℃×30 s,以稳定纬向尺寸;染色采用分散/活性浸染工艺,分散染料染色温度宜控制在120℃;拉幅选用亲水柔软整理剂或吸湿排汗整理剂以及两次预缩整理。其成品指标达到英威达Coolmax日常型非弹性机织物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朱磊  陈维国  龚熠 《印染》2007,33(16):16-20
对含吸湿排汗涤纶纤维的混纺面料分别进行碱冷轧堆精练和热定形加工处理,测试其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对织物进行碱冷轧堆精练时,较低碱浓度(100~150g/L)可以显著提高其吸湿透湿性;较高碱浓度对吸湿排汗纤维表面形态的损伤明显,吸湿透湿性下降,并使织物的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下降;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拉伸率对吸湿排汗涤纶面料进行热定形,可以提高其吸湿性、断裂强力及断裂延伸性,但柔软度会变差。  相似文献   

9.
吸湿排汗整理剂可提高涤棉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在吸湿排汗整理过程中加入抗菌整理剂能够消除在穿着过程中产生的异味,在大量出汗的环境下穿着更加清新、舒适。在吸湿排汗抗菌整理中选择加入聚氨酯整理剂,使织物获得良好的手感,同时具有优异的吸湿排汗效果和持久的抗菌效果。使用抗菌整理剂930 50 g/L、聚氨酯整理剂PU 20 g/L、吸湿排汗整理剂HP 30 g/L、柔软剂CGS-4 30g/L进行后整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李玉华  王涛  杨玉华  李春光 《印染》2014,(24):22-24
针对Sorona T80纤维具有弹性、手感柔软、易染色、不耐强碱等特点,设计了棉涤/T80弹性交织面料的染整工艺,包括采用平幅酶退浆、轻烧毛,精练氧漂一步法前处理,180~190 g/L烧碱丝光,中温型分散染料180℃热溶染色、吸湿排汗柔软后整理。处理的织物具有优良的回弹性、稳定的尺寸和良好的耐水洗牢度。  相似文献   

11.
菠萝果酒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涛  仲惟 《现代食品科技》2011,(9):1123-1126,1153
通过以菠萝为主发酵原料,采用安琪活性干酵母生产菠萝果酒,发酵过程中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最终获得了一种色、香、味、外观俱佳的菠萝酒.并通过研究得出生产菠萝酒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以酒精度为评价指标的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发酵温度24℃,干酵母接种量0.2 g/L,菠萝汁糖度24°Bé;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的最...  相似文献   

12.
顾仁勇  李好  银永忠 《食品科学》2010,31(24):488-490
以葛粉为主要原料,研制葛粉软糖产品,优化其生产工艺条件。对比多种胶凝剂的使用效果,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葛粉软糖产品配方,以单因素试验确定干燥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以魔芋胶- 卡拉胶- 黄原胶(1:1:1,m/m)为复合胶凝剂,具有良好的综合加工性能,产品外观及风味良好;优选的产品配方为葛粉乳液450mL、复合胶0.7g/100mL、蔗糖6.0g/100mL、柠檬酸0.3g/100mL;所确定的干燥条件为在55~60℃干燥8~9h。所得葛粉软糖产品外观、风味及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3.
张建国  沈俊  陈翔  吕思晨 《染整技术》2020,42(3):36-39,50
采用无氟防水剂ECO ADV对化纤高密织物进行防水整理,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无氟防水剂ECO ADV 50 g/L、防水增效剂XCR 10 g/L、三防整理渗透剂FN 5 g/L、焙烘温度170℃、车速40 m/min。化纤高密织物经无氟防水剂ECO ADV整理后再进行后整理加工(如涂层、贴合、复合等),色变小,防水性能稳定,且贴条强力较强,手感好,手抓白痕少。  相似文献   

14.
软儿梨果酒的研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生元 《酿酒》2008,35(5):79-80
以软儿梨为原料,经淋洗、冷冻、解冻后榨汁、成分调整,接入安琪牌葡萄酒酵母菌进行发酵,再经陈酿、澄清处理得风味独特的软儿梨果酒。最佳工艺参数为:酵母菌加入量0.6g/L,发酵温度26℃,酒度12%vol~15%voL,总糖30~40g/L,总酸0.3~0.5g/mL。  相似文献   

15.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罐头食品中的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潘雷明  周侃  许荣年 《食品科学》2011,32(6):176-178
以密闭消解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锡。对影响测定灵敏度的条件进行优化,以氯化钯+硝酸镁为基体改进剂,在灰化温度1000℃,原子化温度1800℃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6.7μg/L,线性范围0.05~0.20mg/L,回收率99.2%~104.4%,相对标准偏差4.3%。本方法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简便、准确等优点,可满足食品中准确测定较低含量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传统房县黄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传统房县黄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酒药接种量 0.5%,料水比1∶0.5(g∶mL),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24 d。在此条件下,酿造得到的房县黄酒米香浓郁,柔和甘冽,酒体谐调,具有区别于典型产区黄酒的独特产品风格,酒精度为17.6%vol、β-苯乙醇含量为168.2 mg/L、异戊醇含量为63.5 mg/L、总糖为154.6 g/L、总酸为7.5 g/L、非糖固形物为32.6 g/L、氨基酸态氮为0.47 g/L。  相似文献   

17.
贾维妮  刘鹏  张瑞萍 《印染》2012,38(6):9-12
采用氢氧化钠从姜黄中提取姜黄色素,讨论提取温度、时间、姜黄浓度及碱剂用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将提取的姜黄天然染料对大豆纤维进行染色,讨论染色方法、染色温度、时间及盐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染色工艺。优化的姜黄色素提取工艺为:姜黄80 g/L,NaOH 30 g/L,90℃提取75 m in;优化的大豆纤维姜黄色素染色工艺为:采用同浴媒染法,染液选择未稀释姜黄提取原液,Zn2+媒染剂0.08 mol/L,媒染温度100℃,染色时间60 m in。大豆蛋白织物染色后,干摩擦牢度良好,湿摩擦牢度稍差,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licus lincheniformis)E-417为出发菌株,采用氯化锂(LiCl)-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法对其进行诱变,通过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遗传稳定性验证筛选高产碱性蛋白酶的优良菌株,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氯化锂添加量为1.5%、ARTP照射时间为45 s的最适复合诱变条件下筛选得到1株高产碱性蛋白酶的优良菌株F-3,酶活达到12 147 U/mL,且该菌株传代8次后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其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为玉米粉41 g/L、豆饼粉40 g/L、碳酸钠2.1 g/L、磷酸氢二钠2.0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 ℃、初始pH值7.0、接种量8%。在此优化条件下,碱性蛋白酶酶活达到16 156 U/mL,较原始菌株提高75%。  相似文献   

19.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作为微生态制剂在食品或饲料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温度对地衣芽孢杆菌BL-5致死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无芽孢菌体的致死温度为75 ℃。以芽孢率和芽孢数为评价指标,得到地衣芽孢杆菌BL-5芽孢生成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9.85 g/L、硫酸铵10.00 g/L、酵母膏3.00 g/L、磷酸氢二钾3.42 g/L、硫酸镁1.5 g/L、pH 8.0。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0 ℃、转速150 r/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