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虾皮作为原料制取甲壳素,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对甲壳素进行浸泡,用微波脱去其乙酰基和蛋白质,制得壳聚糖.制备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浓度40%,微波功率400W,微波反应时间10min.所得产物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以制备的壳聚糖配成0.2%的溶液作为絮凝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其对水源水浊度的处理效果和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壳聚糖絮凝剂去除水源水浊度的最佳单因素实验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为3mL/I水源水pH值调到8,混合阶段转速设定为130r/min,混合时间设定为30S,反应阶段转速设定为30r/min,反应时间设定为15min,沉淀时间设定为15min.正交实验的最佳组合水平为:投加量为3mI./L,pH值为10,沉淀时间为25min,混合转速为130r/min.  相似文献   

2.
医院污水的化学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化学絮凝法处理医院污水。采用石灰乳控制原水酸度,用新型化学破乳絮凝剂净水灵做混凝剂,联合聚丙烯酰胺絮凝处理该类污水,并用二氧化氯杀菌。考查了酸度、混凝剂加入量、聚丙烯酰胺加入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度在pH9.20左右时,每100mL污水中净水灵加入量为0.2mL,聚丙烯酰胺加入量为0.6mL,搅拌速度为60r/min,搅拌60s,沉降30min后,到上清液的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可达85%左右,明显优于传统的铁系混凝剂。并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管理方便、不受气候影响、占地面积小等特点,且药剂费仅为0.30元/t,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污水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的特点,以LH 油田聚合物区块采出污水为研究对象,在对含油采出污水中悬浮物微观形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烧瓶实验评价了国内油田常用的几种有机和无机絮凝剂的除油率和去浊率,优选出了3种适应性较好的絮凝剂,并与实验室自制的絮凝剂VB-1复配使用,研究了不同絮凝剂VB-1加量下复配体系的除油率和去浊率,并探究了温度对复配体系絮凝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最优的絮凝剂复配体系FPTY为:150mg/LVB1+3000mg/LJDF。温度为40℃条件时,优选出的絮凝剂复配体系FPTY的除油率和去浊率分别为95.78%和88.54%,且复配絮凝体系FPTY 的絮凝效果与温度成正比。优选出的复配絮凝剂体系FPTY在LH 油田聚合物区块的含油采出水的处理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的特点,采用混凝法处理含油污水中的油;进行单独硅藻土与硅藻土复配剂处理聚合物含油污水效果对比,探讨聚合氯化铝与硅藻土复配剂的不同加药量、复配比、混合搅拌速度、pH、沉淀时间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与硅藻土复配处理效果最好,油去除率最高达到69.23%;当投加量为300mg/L,复配比为1∶11(质量比),混合搅拌速度为350r/min,水样pH为7.0,沉淀时间为30min时,复配药剂除油率最高,能够满足后续水处理含油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八面河油田稠油破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稠油问题,八面河油田在接转站内直接对面138区的稠油进行破乳。实验结果表明,破乳剂YQ-1在温度为65℃时脱水率≥98.5%,脱水时间≤6h,满足面138在接转站的现场工艺需求,同时破乳后净化油中剩余水含量为1.25%,破乳后污水含油量仅为1.364mg/L,符合外输要求以及污水排放标准。复配后的油溶性破乳剂脱水效果明显好于水溶性的破乳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硫化亚铁(FeS)化学还原法处理Cr(Ⅵ)废水产生的沉淀物质与水分离的特性.方法采用硫化亚铁(FeS)与废水经化学还原反应后,沉淀、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过滤方法.结果在单纯FeS还原反应-沉淀实验中,随着反应时间和沉淀时间的增加,对Cr(Ⅵ)的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化学还原-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实验中,絮凝时间对Cr(Ⅵ)的去除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投加絮凝剂后对Cr(Ⅵ)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在絮凝时间为20min,沉淀时间为90min的时候,投加絮凝剂PAC对Cr(Ⅵ)的去除率为63.47%.过滤后,去除率可达99.77%和99.89%,Cr(Ⅵ)质量浓度降至0.16mg/L和0.08mg/L,达到排放标准.结论FeS的化学还原-沉淀-过滤法和化学还原-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过滤法均能有效去除Cr(Ⅵ)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了解辽河油田稠油的驱替方式,依据现场采出含水原油乳状液的含水率及矿化度,确定配制模拟原油乳状液的盐水配方及油水体积比。用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制备了模拟乳状液,考察了乳化时间和搅拌速度对模拟原油乳状液运动粘度的影响,并用同一种破乳剂对模拟乳状液和现场采出乳状液进行了破乳脱水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时间为6h,搅拌速度为2400r/min时,制得的乳状液与现场采出液的运动粘度接近。在破乳剂的脱水实验中得到了相似曲线,证明该模拟乳状液可以替代现场采出乳状液来对破乳剂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配合PAC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性能,降低絮凝剂的应用成本,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CTS)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使用的絮凝性能,并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与壳聚糖复合能相互促进其絮凝效能,当壳聚糖分子量为1.05×10^6,污水pH为6.5,静置30min,总投加量为1.0mg/L,复合絮凝剂组成为PAC:CTSl=0.3:0.7时,废水的透光率达到98.9%,优于单独使用PAC和CTS。复合絮凝剂(CTS/PAC)兼有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9.
用化学絮凝法处理医院污水。采用石灰乳控制原水酸度,用新型化学破乳絮凝剂净水灵做混凝剂,联合聚丙烯酰胺絮凝处理该类污水,并用二氧化氯杀菌。考查了酸度、混凝剂加入量、聚丙烯酰胺加入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度在pH9.20左右时,每100mL污水中净水灵加入量为0.2mL,聚丙烯酰胺加入量为0.6mL,搅拌速度为60r/min,搅拌60s,沉降30min后,测上清液的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可达85%左右,明显优于传统的铁系混凝剂。并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管理方便、不受气候影响、占地面积小等特点,且药剂费仅为0.30元/t,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大颗粒稀土氧化物的制备工艺.以轻稀土中的铈为代表,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硝酸铈溶液的浓度、搅拌速度、絮凝剂、滴加速度和沉淀反应温度5个因素对制备大颗粒稀土氧化物CeO2粒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条件为:Ce(NO3)3浓度0.05 mol/L,搅拌速度200 rpm,滴加速度5 mL/min,絮凝剂2 mL,沉淀温度为25℃.该工艺简便易行,适合其它大颗粒稀土氧化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两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以淀粉为基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等为原料 ,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 ,采用四元聚合的方法。论述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油水体积比、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的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阳离子化度、阴离子化度等方面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 :(NH4) 2 S2 O8浓度 0 .330mmol/L ,NH2 CONH2 浓度 2 .5 0mmol/L ,单体质量分数30 % ,单体与淀粉质量比 1.5∶1,AM、DMDAAC、MAA质量比 70∶2 0∶10 ,乳化剂质量分数 8%、油水体积比 1.4∶1,引发时间 10min ,反应温度 4 5℃ ,反应时间 4h。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介于热采开发界限的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大液量提液冷采模式下的水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渤海辽东矿区LD油田样品为例,在实验流速分别为1.0、7.5、15.0 mL/min的情况下,开展了2 000 PV高倍数水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同时结合压汞、X衍射全岩和气测渗透率等实验数据对提液方式进行优化,分析各因素对此类型稠油油藏提液后的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观孔喉结构、填隙物体积分数、渗透率等储层地质特征差异对提液后的驱替特征具有较大影响,微观孔喉结构越差、填隙物体积分数越高、渗透率越低,高倍数水驱油效率越低;相比于直接提液方式,分步提液方式能取得更高的水驱油效率。对处于热采界限内的该类型稠油油藏进行水驱冷采开发,为避免造成前缘突进、降低微观波及,提液幅度控制在7.5倍为宜。实验结果可以有效指导该类型稠油油藏在矿场利用水平井规模化大幅提高生产井产液量进行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提取胞外聚合物的搅拌时间、搅拌转速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量,分析膜组件上胞外聚合物对膜污染的影响.方法磁力搅拌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法相结合.以蛋白质、多糖、核酸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动态试验,研究胞外聚合物的发生、发展对膜污染的作用.结果最佳搅拌时间为3 h,搅拌转速为1 000 r/min,污泥干质量为0.42 g时树脂用量为1 g.蛋白质与膜压差的回归方程的拟合率R2=0.384 6,膜压差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蛋白质对膜污染的影响呈现正相关性,蛋白质易在膜表面上沉积,形成化学污染.多糖与膜压差的相关性曲线的拟合率R2=0.004.对膜污染的影响不明显.它对膜污染的作用仅仅是沉积或物理吸附.结论磁力搅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胞外聚合物简便易行,便于操作.产生膜污染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稠油油藏研制封窜发泡剂OA。在保持相同的气液注入压力的情况下,优选注入方式、气液比、段塞大小和注入速度,评价油对泡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交替注入优于同时注入,气液比值优选为3时综合效果最好,段塞越大,阻力越大,注入速度优选为1mL/min。  相似文献   

15.
用碳酸钠作为脱酸剂脱除柴油中的酸。考察了脱酸工艺中各因素对脱酸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柴油脱酸的工艺条件:剂油比为0.35∶1,反应温度为330K,搅拌时间为7min,静置时间为3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柴油酸度由135.52mgKOH/100mL降至5.69mgKOH/100mL,脱酸率达到95.8%,精制后柴油中的水分含量为1.4%,柴油的回收率为94.6%,达到了柴油合格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措施,以大庆杏树岗油田为实验平台,以采收率、含 水率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在恒速和恒压条件下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增油效果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无碱二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都可以进一步 提高采收率,其中高浓度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较好。后续注入压力升高幅度愈大,采收率增幅愈大。考虑到大庆油田 储层以及设备耐压能力的制约,结合经济技术效果的综合评价,无碱二元体系更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选用分离剂YH、YC、YE和YS(由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石油炼制实验室自制)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回收油泥中的原油并进行了复配实验.考察了搅拌速度、剂泥比、搅拌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四种分离剂时,YH处理油泥后回收率最高,其次为YE,再次为YC,YS的回收率最低,YH、YC和YE复配的分离效果优于单剂.最佳的复配比例为:YH的质量分数为1%,YC的质量分数为1.5%,YE的质量分数为5%,其余为水.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为1000r/min,剂泥比3:1,搅拌时间40min,温度为40℃.在最佳条件下,回收率可达86.9%.  相似文献   

18.
DTCR-2处理低浓度矿山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金属捕集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R-2)深度处理低浓度矿山废水中Cu2+、Zn2+、pb2+、Cd2+、Cr3+等多种混合重金属离子,研究了pH值、DTCR-2添加量、搅拌时间、反应时间、温度以及絮凝剂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调节废水pH值为8左右,投加(φ)(DTCR-2)=1%的DTCR-2溶液1.2mL,室温下搅拌5min再添加适量联合絮凝剂,总反应15 min后,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均达到96%以上,出水中所考察的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均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洗浴废水是一类水量大、污染程度轻的生活污水,便于实现处理及回用.对洗浴废水的处理确定了混凝,石英砂、无烟煤过滤,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的工艺流程.通过实验分别确定了适用的混凝剂,最优的投加量、混凝时间、搅拌速度、曝气量、曝气时间等工艺参数,研究了pH值和曝气时间对臭氧化处理的影响和不同量的活性炭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并对其原因作了适当地分析.实验证明,对COD在80~200mg/L之间的洗浴废水,经本工艺处理后,其COD值降至10mg/L以下,且水质符合细菌学指标,可以回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合成淀粉接枝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阳离子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方法。考察了不同的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并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 :m(淀粉 ) :m (DMDAAC)为 1∶4 ;单体总浓度为 35 % ;引发剂浓度为 0 .8mmol/L ;pH值 2~ 3;反应温度 5 0℃ ;反应时间 6h。并对制得的产物进行了絮凝性能实验 ,结果表明该产物具有良好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