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芳纶染色前处理中采用退浆酶处理芳纶纤维,研究退浆酶在间位芳纶前处理中的应用并且优化出最佳工艺。以传统氢氧化钠处理工艺作对比,研究不同处理工艺对芳纶织物染色性能及织物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浆酶前处理工艺处理芳纶织物的最佳工艺是:浴比1:50,渗透剂1g/L,退浆酶2.5 g/L,氯化钠1 g/L,处理温度60℃,处理时间60min。芳纶织物前处理中,退浆酶前处理工艺对芳纶织物的处理效果优于氢氧化钠处理工艺,对芳纶织物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2.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采用3种不同染色工艺及黄土、铁盐和铝盐为媒染剂对牛奶蛋白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试验综合分析确定了紫甘薯红色素上染牛奶纤维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染液质量浓度6 g/L,染液pH=3,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40 min,浴比1:40.织物经过媒染后,色牢度、色差和上染率都有明显的提高;预媒染与后...  相似文献   

3.
黄土媒染黄檗染料的棉织物生态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用黄色系天然染料——黄檗对纯棉织物进行了染色,并利用天然黄土粉作为媒染剂进行了媒染处理。通过实验确定了黄檗染纯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质量浓度10 g/L,温度60℃,染色时间40 min。结果表明,由黄土媒染处理的黄檗染色织物色牢度可提高2~3级。染色后织物完全达到生态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4.
黄土媒染黄檗染料的棉织物生态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色系天然染料——黄檗对纯棉织物进行了染色,并利用天然黄土粉作为媒染剂进行了媒染处理。通过实验确定了黄檗染纯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质量浓度10g/L,温度60℃,染色时间40min。结果表明,由黄土媒染处理的黄檗染色织物色牢度可提高2~3级。染色后织物完全达到生态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生产纯毛单纱轻薄织物的经纱上浆工艺做于初步探讨。重点分析了织造对毛纱要求、浆膜性能、浆料配方、原纱和浆纱性能对比等。通过试验,从中找出适宜毛纱上浆应用的浆料和毛纱上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纯棉织物淀粉酶退浆工艺,通过对退浆前后纯棉织物强力、白度、毛效、失重率的测试,得到最佳淀粉酶退浆工艺:退浆温度90℃,退浆时间30min,淀粉酶用量1g/L。同时将最佳工艺与碱退浆工艺相比较,发现与碱退浆相比,淀粉酶退浆白度更高,退浆率更大,织物强力更好,手感更柔软,但毛细管高度较低。将淀粉酶退浆后的棉织物,应用于手工扎染,发现扎染温度在60℃~80℃即可染出较深的颜色。  相似文献   

7.
选取天然植物染料姜黄的提取物,配制染液,对前处理过的Lyocell纤维针织物进行直接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分析确定其染色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姜黄提取物用于Lyocell纤维针织物直接染色的最优染色工艺为:浓度5g/L、温度70℃、pH值3、浴比1:40,染色时间60min,染色工艺中pH值对其染色结果影响最大。通过染色牢度测试其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直接染色后的染色织物耐摩擦色牢度非常好,耐洗色牢度较差,耐光色牢度很差,耐酸/碱性汗渍牢度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天然染料银杏叶上染棉织物的媒染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棉织物进行银杏叶天然染料媒染染色,同时考察银杏叶媒染后织物的色牢度.探讨了明矾、硫酸铜两种媒染剂对棉织物银杏叶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媒染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明矾媒染最佳工艺为染色温度70℃、媒染时间25 min、媒染剂质量浓度10 g/L;硫酸铜媒染最佳工艺为染色温度60℃、媒染时间25 m...  相似文献   

9.
N-甲基氧化吗啉预处理苎麻织物的X型活性染料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保型有机溶剂N-甲基氧化吗啉(NMMO)作为苎麻纤维溶胀剂,通过轧焙烘预处理使苎麻织物改性,考察了苎麻织物NMMO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和经NMMO预处理后苎麻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经30%的NMMO溶液浸泡5 min.130℃焙烘2 min,然后用X型活性染料染色,染色温度30℃,染色时间50min,盐用量40 g/L,固色温度40 ℃,固色时间20 min,碱用量10 g/L的条件下,经预处理苎麻织物的K/S值比未处理苎麻织物的提高近50%,染色牢度与未处理苎麻织物相近.  相似文献   

10.
将TAED氧化法用于涤/棉织物退浆处理,探索了退浆过程中PVA的降解机理。为有效退除织物上的PVA并有效降解退浆溶液中的PVA且提高其可生化性,分别研究了TAED/H2O2配比、TAED用量、H2O2用量、pH值及反应时间和退浆温度等因素对织物上PVA的退除率、退浆废水中PVA的降解率以及退浆后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优化实验确定出最佳退浆条件。TAED氧化退浆的最佳工艺操作条件:温度为80℃、时间为60 min、pH为7、TAED/H2O2配比为1/3、TAED质量浓度为0.06mol/L、浴比为1∶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退浆率高达99.7%,退浆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印染退浆废水制备了水煤浆,研究了印染生产中两种退浆剂NaOH和H2O2与淀粉、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3种不同浆料产生的退浆废水对水煤浆成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作为退浆剂时,3种浆料废水制备的水煤浆黏度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且NaOH浓度为3.9~5.0g/L时3种退浆废水水煤浆黏度最大,而NaOH浓度为7.0~11.0g/L时水煤浆黏度最小;在NaOH和H2O2联合作用退浆时,随着H2O2的加入,3种水煤浆的黏度先速降后趋平缓,在H2O2浓度为2.5~6.5g/L时,3种水煤浆黏度出现相似较低值.  相似文献   

12.
将硬挺整理应用于羊毛纱线,满足地毯用纱的要求.采用浸轧方法,将硬挺剂渗透并包覆在毛纱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赋予纱线平滑、硬挺的手感,达到所织羊毛地毯手感平滑、厚实、丰满、硬挺,具有优良的使用及观赏性能.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确定羊毛纱线硬挺整理的最佳工艺:硬梃剂浓度30g/L,交联剂浓度4%,水浴温度100℃.  相似文献   

13.
选用PVA0588取代PVA1799对涤棉上浆,研究PVA1799、PVA0588、氧化淀粉及其配方的粘附及浆纱性能,探索PVA0588取代PVA1799的可能性.实验表明,与当前浆纱中常用浆料配方相比,综合考虑浆液性能、对涤/棉粗纱的粘附性能及浆纱性能的各项指标,PVA0588能够部分取代PVA1799,减小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用直接染色方法和稀土媒染方法对柞蚕丝织物染色,以明度、饱和度、色差和上染率为检测指标,研究了上染工艺和染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了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染液质量浓度5g/L,染液pH=4,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60min,浴比1∶40;预媒染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稀土2.5g/L,媒处理温度70℃,时间45min。结果表明,染色后的织物色泽鲜亮,经预媒染织物明度和色差有所降低,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较直接染色织物提高1~2级。  相似文献   

15.
碳纤维作为复合材料骨架结构的理想材料,具有广阔的用途.本文主要研究用水基胶环氧树脂对碳纤维上胶的配方和工艺.这种方法能保护碳纤维表面活性,增强碳纤维与基体树脂的粘结牢度.胶液在丝条及纤维表面形成光滑坚韧的薄膜,提高耐磨性,防止擦毛,同时能保持经纱原有的弹性.胶液渗透到纤维内部,胶合部分纤维,加大抱合力,克服织造方面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毛/涤赛络菲尔复合纱与纯毛赛络纺纱线性能特点的差异,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加装1个长丝喂入装置和1个粗纱喂入装置纺制毛/涤赛络菲尔复合纱,在相同的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加装2个粗纱喂入装置纺制纯毛赛络纺纱线;在捻系数相同的条件下,纺制了29tex的毛/涤赛络菲尔复合纱与纯毛赛络纺纱线,对其力学性能、条干和毛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毛/涤赛络菲尔复合纱的断裂强力高于赛罗纺纱线;赛络菲尔复合纱的毛羽比赛络纺纱线的毛羽多;捻系数小于420时,赛络菲尔复合纱的条干比赛络纺纱线的好。  相似文献   

17.
对稀酸法分离废弃涤棉混纺纤维,回收涤纶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盐酸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固液比等因素对分离回收涤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大小依次为:反应时间、盐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固液比。最优工艺为:盐酸质量分数10%,固液比40g/L,温度95℃,反应时间90min。反应后的涤纶成纤维状,棉纤维水解成细小粉末,通过过滤分离达到了回收涤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Tencel及其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纯Tencel及其混纺织物的退浆、煮练、漂白、染色、原纤化、纤维素酶处理、交联处理工艺。结果表明,Tencel/棉混纺织物的前处理可以采用退煮-浴处理工艺,以双氧水漂白,用多活性基活性染料染色。对于光洁织物来说,要进行两次纤维素酶处理。用超低甲醛树脂整理剂对Tencel及其混纺织物进行交联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进一步发生原纤化,同时可以使织物的抗皱性增加。处理后织物的游离甲醛释放量在75μg/g以内,超低甲醛树脂整理剂的用量以30-70g/L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