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数据挖掘中聚类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技术,在本文中,回顾了几种现有的聚类分析的方法,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优劣并且总结了聚类分析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对聚类分析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聚类分析数据挖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文首先对数据挖掘相关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技术进行了介绍,聚类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层次方法、划分方法、基于密度的、网格的以及模型的方法,聚类分析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模式识别,数据分析,图像处理,以及市场研究等,该文的研究对聚类分析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Vague的等价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类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参考模糊集中有关等价聚类分析的方法,在Vague集的等价关系基础上,提出了Vague集的等价聚类分析中如等价矩阵、at,af截矩阵等一些基本理论,给出了Vague集的等价聚类分析一个具体的方法--传递闭包法,最后以一个具体的实例,验证了Vague集理论的等价聚类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数据挖掘领域中对聚类分析的典型要求,讨论了粗糙集和集对分析对信息系统的知识约简,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联系度的聚类分析方法,论述了该方法的聚类过程,并给出了聚类分析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联系度的聚类分析新方法,首先用粗糙集和集对分析理论对信息系统进行知识约简,然后用聚类的方法对约简后的信息系统进行聚类分析,论述了该方法的聚类过程,并给出了聚类分析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技术中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现实的分类问题往往伴有模糊性,对具有相似关系的元素进行分类,需要将相似矩阵改造为等价矩阵。而要将相似矩阵改造为等价矩阵,只需要求相似矩阵的传递闭包。文章将模糊聚类分析传递闭包方法应用于生物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进行了实例分析,给出了模糊聚类分析传递闭包方法的实现过程和聚类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煤矿瓦斯监测系统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监测信息数据库,提出了采用基于DBSCAN算法的聚类分析方法挖掘瓦斯事故信息特征的方案;指出了DBSCAN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数据划分思想改进DBSCAN算法的方案,介绍了具体的改进方法;应用基于改进DBSCAN算法的聚类分析方法对瓦斯监测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特征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最后指出了该方法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改进演化算法的空间数据聚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空间数据的特点和用常规方法进行空间数据聚类分析的难点与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演化算法空间数据聚类方法——SDCEA。解决用传统方法进行空间数据聚类分析时存在的问题,增强聚类分析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空间数据的聚类分析问题,该算法具有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DNA序列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DNA序列进行分类.首先从DNA序列中单个碱基分布的“密度”角度出发,提取出DNA序列的特征,然后用模糊聚类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对DNA序列进行分类.该文运用自行研制开发的集成11种模糊聚类分析算法的模糊聚类分析运算工具,首先对已知的1-20个DNA序列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分类结果的精度,找出了较优的6种聚类分析算法,然后用余下的21-40个DNA序列进行分类;最后,本文一次对所有的1-40个DNA序列进行归类,并综合了所有的分类结果,将难以归类的DNA序列进行了归类.分析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算法具有分类简单且分类结果精度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多种模糊聚类算法组合应用研究较少的现状,在分别对基于模糊等价关系和基于模糊等价划分这两种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两种方法的特点,构建了一种组合式模糊聚类分析方法。采用VC++与Fortran6.5语言混合编程,开发了一套模糊聚类分析系统,分别实现了基于模糊等价关系法、基于模糊ISODATA法和基于组合式模糊聚类法的模糊聚类分析,并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不良数据的辨识处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实例分析表明,组合式算法能够有效克服单独使用某种模糊聚类算法的缺点,同时也反映出该模糊聚类分析系统具有聚类方法选取灵活、软件界面友好、计算速度快等特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温室二氧化碳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蔬菜大棚控制技术的科技改造中,智能控制将成为温室控制的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温室大棚由于其封闭性,随着农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如果没有新的二氧化碳气体注入的话,会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远低于室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本文提出一种利用BP神经网络结合模糊控制的方法,对温室二氧化碳的输入量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克服了现有控制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传输、准确的数学模型等缺陷,并使用Matlab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聚类和卡尔曼滤波的运动目标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薇  游志胜  吴鹍  王宁 《计算机应用》2005,25(1):123-124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和卡尔曼滤波的多运动目标检测的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车辆的检测与跟踪。文中采用了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隶属度矩阵进行了修正,加快了聚类的收敛速度;然后,运用了卡尔曼滤波对运动目标进行运动轨迹跟踪,根据视频序列的实际情况构造了相应的状态方程以及增益矩阵,对多个运动目标同时进行独立跟踪,减少了目标搜索的盲目性,提高了跟踪的可靠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单神经元的模糊控制器在电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电火花加工过程中间隙放电的状态无法用数学工具精确描述的特点,通过设置间隙放电的门槛电压值,建立了常规的模糊控制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单神经元的模糊控制规则在线自调整的新型模糊控制算法;根据对象的变化,使用单神经元在线调整常规模糊控制查询表,即在线间接调整了模糊控制的控制规则。利用WINDOWS系统的多线程技术,采用VisualC++开发环境实现了具体算法,建立了基于微型机的新型电火花加工模糊控制器。  相似文献   

14.
递阶辨识方法在转台伺服系统调试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转台伺服系统中机械谐振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对包含有机械谐振的被控对象, 采用计算量较小的参数递阶辨识方法辨识被控对象, 并对机械谐振进行有效抑制, 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指标. 该方法不但克服了原有系统辨识过程中计算量和存储量大的缺点, 还克服了以往用试凑法抑制谐振的繁琐、低精度等缺点, 从而提高了系统调试的自动化水平, 并使系统性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刘涵  杨江  张龙 《电子技术应用》2011,(10):29-31,35
介绍了温差发电的原理,应用低功耗仪器的设计方法,研制了一套基于蒸汽的温差发电、充电功能的低功耗无线涡街流量计.引入无线通信方式,摒弃了传统自动化仪表布线繁琐的缺点.该流量计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新的基于小波变换,根据多尺度信息提取去噪边缘的方法。并提出了用模糊数学形态学方法进行图像处理,最后本文展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制作过程是一个多技术融合过程,为了研究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制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诸多技术,解决手册研制技术过程繁琐复杂以及技术路线不清晰等问题,通过将S1000D标准与IETM手册研制过程相结合,对IETM研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研究,形成满足标准并切合实际的IETM研制技术的合理分类,该研究能有效指导IETM手册制作的顺利开展,提高IETM手册的编制效率,对IETM研制过程技术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入侵检测的发展趋势--从IDS到IM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入侵检测系统(IDS)近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仍有很多人对入侵检测系统的认识还是相对模糊,本文从入侵检测系统的地位、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应用角度、入侵检测进入IMS时代以及IMS时代特性等方面对入侵检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在未来,IMS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一个动态的纵深化的可信监管体系,使其把握网络安全全局。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水位测量具有测点多而分散的特点,传统的地下水水位测报系统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获取水位数据,整个测量过程繁琐、费时,而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为了向水位监测中心提供精确、及时的水位检测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GSM网络的短消息业务,来实现水位自动测报系统中水位信息远距离传输的解决方案,给出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并着重论述了利用短消息实现远程通信的具体实现方法。目前,已将该技术应用于太原市地下水水位监测系统,成功的实现了水位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远程通信及实时查询。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人居环境"中模糊性空间的形成及其评价标准。主张打破那种简单划一的物质空间,通过创造多元化、多层次、含混性的居住空间,来反映未来生活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从而进一步发掘潜在的更具人性化需求的居住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