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索山黧豆淀粉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浸泡法与碱性蛋白酶酶解蛋白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提取山黧豆蛋白质同步制备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山黧豆浸泡法分离提取蛋白质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浸泡料水比、pH值、浸泡温度,适宜的浸泡条件为浸泡料水比1:10、pH值10.5、温度55℃,蛋白质提取率可达64.88%;碱性蛋白酶酶解浸泡后山黧豆残粕中的残留蛋白,影响酶解效果的因素依次为酶用量、温度、时间、pH值,在碱性蛋白酶400U/g、60℃、120min、pH值10.5时酶解效果较好,最终淀粉成品中的蛋白质残留量低于0.70%。  相似文献   

2.
绿豆蛋白质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咏  杨柳 《食品科学》2008,29(8):272
以水为提取剂从绿豆粉中提取蛋白质,研究了pH值、提取温度和用水量对绿豆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12、温度30℃、用水量10ml/g。该条件下豆蛋白质的提取率最高,蛋白质含量为108.4824mg/g dw。  相似文献   

3.
鲜姜经过去皮、切分、护色等处理后进行干制,根据已定的产品质量标准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在干制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同时在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设备选型的原则为其配置一套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相关设备,并指出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涂料配方中豆酪素替代部分羧基丁苯胶乳对铜版纸涂料性能及其成纸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豆酪素按1∶2的比例替代部分丁苯胶乳后,涂料黏度上升,可以降低增稠剂用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涂料保水效果有所改善,有利于上机使用。豆酪素的使用能改善涂布纸的光泽度、油墨吸收性和印刷性能,但豆酪素对涂布纸IGT表面强度有不利影响,当豆酪素用量为2份时,涂布纸IGT表面强度降低了约20%。综合分析,在保证涂布纸主要指标的前提下,豆酪素用量最多为1.5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从豆清水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并对成品大豆低聚糖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选择高温离心分离法脱除豆清水中的蛋白质,温度选择90℃,脱除率达85.12%.选择电渗析法进行脱盐处理,脱除率达85.8%.使用粉末活性炭进一步进行脱色,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脱色工艺进行研究,最佳脱色工艺为活性炭用量0.3%,40℃下脱色35min,脱色率达83.71%,低聚糖保留率为80.41%.  相似文献   

6.
猪血中IgG的分离、纯化放大试验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以放大的盐析法从猪血中提取IgG。通过正交试验,结合721分光光度计吸光率测定与电泳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pH7.0~7.3,温度40℃,盐析时间1h,搅拌转速40r/min。盐析沉淀采用PBS液错流管渗析脱NH4 及部分杂质,再作超滤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条件正交试验,获浓缩液,冷冻干燥,测得IgG(纯度≥95%)收得率1.16%,为工业化生产推广探索工艺及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7.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萃取液料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初级鱼粉中鱼油萃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液料比1.0 ml/g、浸出温度50℃和浸出时间6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萃取后鱼粉粗脂肪质量分数2.1%,蛋白质质量分数71.5%.运用鱼油连续萃取装置,采用试验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加载试验,验证了鱼油连续萃取设备整机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操作方便性,该鱼油连续萃取设备技术上能满足高蛋白含量鱼粉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要求,所生产出来的鱼粉品质达到特级鱼粉的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豆酪素     
豆酪素也称大豆蛋白胶,是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经科学方法精制而成的浅黄色颗粒或粉末,低粘度的豆酪素是用于皮革涂饰材料的粘合剂之一。其外观为浅黄色粉末,无臭略有豆味,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中,所得溶液粘度大,与革有良好的粘合力,耐温。使用豆酪素操作方便,溶解快。豆酪素与丙烯酸树脂混合后有微增稠现象,经涂饰革试  相似文献   

9.
基于食品对大豆蛋白质的功能性要求和目前商业市场的实践情况,本文分析了大豆浓缩蛋白的最佳加工工艺,探讨了醇提大豆浓缩蛋白工业化生产的技术方案,包括生产工艺、设备选型和控制产品质量技术措施。同时本文提出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能够弥补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不足,从而拓宽了大豆浓缩蛋白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超声联合酶解法提高豆乳粉溶解性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湿法制备豆乳粉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联合酶解法提高豆乳粉溶解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联合酶解制备高溶解性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超声联合酶解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23 min,酶解温度57℃,酶解时间1.7 h,酶解p H8.6。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蛋白质分散指数为88.79%,比未经超声及酶解处理的豆乳粉提高了近10%,显著提高了豆乳粉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1.
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及功能性改性进行了介绍。从原料豆粕的处理及质量要求出发,详细介绍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要求,应注意的问题;从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考虑,选择物理改性,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功能性改性,并对其工艺及设备进行了介绍,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我国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醇提工艺基本相同,但使用的浸出器和脱溶设备不同。通过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功能性改性,针对不同产品的用途对生产过程进行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可分别生产出食用级和饲用级大豆浓缩蛋白。为大豆蛋白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大豆脱皮工艺及其对大豆取油工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豆脱皮不仅是大豆浸出取油工艺中生产低温豆粕必要的前处理工序,也应在生产高温饲用豆粕的大豆浸出取油工艺中推广应用。其目的是,提高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浸出设备的处理量,降低湿粕的含溶量和残油量,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消耗,改善油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羊栖菜蛋白质提取及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羊栖菜为原料,考察提取工艺对其蛋白质得率的影响,并研究羊栖菜蛋白质的功能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液料比、碱质量分数、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等4个因素,根据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羊栖菜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羊栖菜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1∶1(mL∶g),碱质量分数2.5%,浸提温度57 ℃,浸提时间5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蛋白质得率为28.95%。羊栖菜蛋白的起泡性高达76.7%,优于大豆分离蛋白,而吸水性、吸油性、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泡沫稳定性均不如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而经过低温压榨取油后的豆粕是生产植物蛋白的重要原料。本文对大豆蛋白挤压组织化原理及特性、组织蛋白拉丝蛋白加工方法以及组织蛋白的种类应用进行了介绍,其中详细介绍了挤压膨化法加工组织蛋白的工艺流程及生产过程中原料、设备、工艺参数等对组织蛋白结构、弹性、吸水性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组织蛋白在仿真肉上应用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贾维妮  刘鹏  张瑞萍 《印染》2012,38(6):9-12
采用氢氧化钠从姜黄中提取姜黄色素,讨论提取温度、时间、姜黄浓度及碱剂用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将提取的姜黄天然染料对大豆纤维进行染色,讨论染色方法、染色温度、时间及盐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染色工艺。优化的姜黄色素提取工艺为:姜黄80 g/L,NaOH 30 g/L,90℃提取75 m in;优化的大豆纤维姜黄色素染色工艺为:采用同浴媒染法,染液选择未稀释姜黄提取原液,Zn2+媒染剂0.08 mol/L,媒染温度100℃,染色时间60 m in。大豆蛋白织物染色后,干摩擦牢度良好,湿摩擦牢度稍差,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高温脱脂豆粕蛋白溶出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比较加热搅拌法与超声波法两种方法处理脱脂豆粕粉制备豆浆的工艺,得到了脱脂豆粕制备脱脂豆浆的最佳工艺参数。加热搅拌法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料液比1:18,蛋白溶出率为80.9%;超声波法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1:16,蛋白溶出率为81.8%。从节能角度考虑,选取超声波法为高温脱脂豆粕制备脱脂豆浆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万林 《皮革与化工》2014,(1):13-16,36
以大豆异黄酮提取率为指标,豆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从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0,乙醇浓度为80%,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温度为60℃。在此工艺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0.3522%。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和羊绒混纺纱的生产工艺特点,对大豆蛋白纤维及羊绒纤维的纺纱特性、工艺流程及设备选择,重点加工工序的工艺技术和技术措施等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对试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及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AOT/SDS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反胶束体系,讨论了该复配体系用于大豆、鹰嘴豆、葵花籽饼粕蛋白前萃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增溶水量W.的测定,确定了溶剂异辛烷与助溶剂正辛醇最佳配比为5:1,最佳萃取温度为40℃;讨论了在不同增溶水量W.和植物饼粕加入量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豆合理萃取工艺条件温度为40℃、W.为37.6、豆粉加入量为0.07 g/ml,萃取率为87%,鹰嘴豆合理萃取工艺条件为40℃、W_0为32.9、豆粉加入量为0.07 g/mL,萃取率为85.2%.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豆蛋白系列产品为例,研究了辐射加工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系列产品经辐射加工技术处理后,产品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各项理化指标、良好的功能性,而且产品卫生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各项指标均符合企业产品质量标准。该项技术的开发应用,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大豆蛋白企业产品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实现了大豆蛋白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