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建筑批评学     
建筑批评学是研究建筑批评的学科 ,也就是元批评 ,是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批评是对建筑以及建筑的创作思想、建筑作品与设计、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使用建筑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鉴定和评价 ,对建筑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 ,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建筑及其作者———建筑师的价值和品质作出评价。建筑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环境 ,建筑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文化符号。为了建筑和人类自身的进步 ,建筑批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批评是对建筑、建筑所…  相似文献   

2.
刘群 《山西建筑》2007,33(20):28-29
通过对会仙观建筑群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色彩的分析,说明道教建筑是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及建筑形式与道教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为研究古代道教建筑及道教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绿色建筑的深入发展,健康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排放建筑等更新理念、更高标准的绿色建筑相关认证不断涌现,其中"生命建筑挑战"认证因其最严苛的条件而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生命建筑挑战的认证框架、认证类别、适用的建筑类型与认证程序,总结了生命建筑认证标准的特点,概述了生命建筑认证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着重从科技发展的角度,通过对建筑历史中出现的现象、造型、构造等的探讨,较系统的阐述了建筑现象、建筑艺术与各时代建筑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强调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的手段,不仅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同时其对建筑还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筑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卓群 《规划师》2004,20(5):115-116
中国建筑文化的基本特性,可以概括为自然性、秩序性、动态性、开放性、兼容性,这几种特性相互交织在一起,使中国建筑文化得以延续、经久不衰,发展成一大体系,屹立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而建筑地理环境在历代建筑兴衰中占有很大的份量。中国建筑传统思维,强调天、地、人同步,在哲学上推崇历史、感情、理性三者的结合,同时更注重人的直接经验和人际关系,这些都构成了建筑发展中的不定型的定势。在总体环境上,只有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建筑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渗透,方能使建筑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历史上庄园、庄第、状元府、进士第的建筑模…  相似文献   

6.
邢海霞 《山西建筑》2007,33(31):52-53
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单体建筑与群体建筑的关系及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以寻找建筑与环境内在的关联性,从而处理好空间环境因素在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建筑进行审美与品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都能以自己的观点和标准,甚至是难以表达、模糊的标准,对建筑作出判断.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划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对建筑进行审美与品评,这势必有助于公众对建筑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建筑的鉴赏能力,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繁荣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以来,从文化热带来建筑文化的研究,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建筑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建筑文化的研究不仅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共识,而且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建筑文化研究的对象、传统建筑文化的源与流、中西建筑文化比较……等等。但从整体研究方面必然还留下一些空白,可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从如何对城市建筑文化的延续进行研究,以祈在专业与社会各方面得以重视,使城市建筑文化得以宏扬与延续。 优秀的建筑(传统的与现代的)是一个城市、地区文化的结晶、瑰宝与珍品;也往往是体现该地区的历史特点、历史的见证与生命  相似文献   

9.
王南 《四川建筑》2014,(4):88-89
绿色建筑是当今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通过分析探讨本土建筑、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建筑的内在联系,尝试探索关于绿色建筑的本土化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人类各阶段建筑文化要义(之二)──传统建筑文化陈凯峰人们常将某些建筑称Z为乐方建筑前西方建机、中国建筑部日本建筑等,这都主要是指其合自传统b期的建筑或冥有传统建筑文化蕴含的建筑,景“传统”这特殊的发展的期结合种建筑用未了五彩斑调的花冠,令人眼花乱,故...  相似文献   

11.
更新观念 拓宽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世界建筑的发展历史出发,指出建筑的变革源于建筑技术的进步,建筑技术的进步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介绍了索膜建筑的历史、发展和应用。概述轻钢结构在世博会的应用,从二个建筑实例中,论述了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指出新的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筑的形式,即建筑的外在,是建筑的外观、材料、型材和装饰等;建筑的内容,即建筑的内在,是建筑的功能、空间、性质和建筑的气质。现在,我们就可以顺着西方建筑 的发展,举例来看看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 应该说,古埃及和古希腊都是在宗教性建筑方面表现突出,而且两者都善于使用石材。因为是宗教性建筑,大多是供祭奉神之用,可以说其功能是比较单纯的,但它们还是依循着从内容到形式的过程,即:功能 (祭典所在地和神灵的住所 )——所需要的氛围——形式。可以说,它们所采取的建筑形式,是依据功能所需的氛围,是依据两国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刘显成 《辽宁建材》2007,(11):57-58
世界上的建筑物形形色色,奇形怪状,多不胜数,古代世界的建筑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建筑艺术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建筑装饰、建筑文化两个方面来论述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袁忠 《华中建筑》2004,22(5):14-18
在回复高介华对《中国古典建筑的意象化生存》一书的审察意见基础上,对论著相关的建筑历史、建筑美学、建筑文化、建筑传播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申论,简要地提出了理论创新,范畴明晰,学科交叉等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建筑色彩是指一个城市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的色彩,它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居住小区的色彩、商业建筑的色彩、写字楼的色彩、景观建筑的色彩、文化建筑的色彩等,形成了一个建筑色彩体系。这个色彩体系对城市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和标识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谢尔.  AS 《世界建筑》2000,(3):20-23
本文从建筑材料的地方性,建筑形式与地区生态气候环境适应性、传统建筑技术的生命力等方面对传统建筑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从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的角度简要回顾了白俄罗斯建筑的发展过程,文章阐述了运用地方建筑材料,传统建筑技术,适用生态气候条件等本质问题是使建筑传统充满活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开始重视并大力开发环境保护技术及其产品。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人类怎样营造自己栖息、生存的居住环境,对新世纪居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次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上,部分著名的建筑学家认为,21世纪将推出绿色环保建筑、智能化建筑、健康型建筑和特色建筑等类型的建筑。  相似文献   

19.
建筑须人创造,环境须人改造。完美成功的建筑必须与环境、人物相结合,融洽得生动自然。这就是建筑、环境、人物的有机结合或叫做建筑、环境、人物的统一观。一、建筑建筑物以其庞大的外表、室内外空间的变幻、交融、渗透以及装饰博得人们的欢心与赞赏,建筑形象及其内外空间的好丑是评定建筑优劣的根据。我国古建筑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文化、艺术,大屋顶、飞檐翘角是其主要的特征。自汉唐以来,西方文化的输入,也溶进了印度、阿拉伯等地域的建筑特征,近代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使得中国建筑形象趋向“洋化”,建筑师们正探索着中国建筑发展的方向。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认为中国建筑应走“中而新”的道路。迄  相似文献   

20.
建筑文化散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北京UIA第20届大会的学术主题定为“21世纪建筑学”,其分题2为“建筑与文化”这意味着关于建筑文化的研究,仍然是下个世纪建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建筑文化热”:在连续几年的时间内,各种关于建筑文化的学术讨论的论文,令人目不暇接;有人大声疾呼“建筑是文化”、“是颠峰性的文化”、是“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