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长江流域已基本形成了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也初步构建了水环境改善与水生态保护治理框架;但面对新时期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水资源用水方式粗放、废污水排放严重、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局部洪旱灾害频发等问题及其特征,并基于流域水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内在规律,探讨长江流域水环境恶化、水生态损害、水资源短缺与水旱灾害等“四水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及协同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许继军  吴志广 《人民长江》2020,51(1):124-128
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面临的新要求,展开了专项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确把握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大保护的关键所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当以水环境改善为突破点的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以及水灾害等四水共治的思路;同时还提出了管理与技术、经济与法律及文化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按照新时代国家战略部署和河南省、鹤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立足鹤壁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统筹治理新思路,提出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实施“四水同治”,以实现节约集约、增加供给、连通水系、统筹治理、科学管理,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为鹤壁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
"四水同治"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围绕"怎么干""干成什么""以后怎么干"等问题,全面介绍了河南系统治水的实践探索.从推进机制、规划编制、水网构建、投融资模式创新等4个方面,概括了推进"四水同治"的主要做法;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水环境质量、水灾害综合防治能力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对所涉及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新时期下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需要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水问题治理目标和模式,其中涉及到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下四水问题耦合驱动机制、水环境与水资源开发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四水问题多维系统治理与保护技术及集成方法和协调多利益主体的水资源多目标协同保护与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对上述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解析和阐释,总体而言需要从理论、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解决。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河南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围绕水安全保障总体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河南省四水同治建设规划原则与目标,把节约用水作为重要前提,把提高防洪标准、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高抗旱供水能力作为水灾害防治的稳固抓手,把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水环境治理与保护作为基础约束,把水资源配置、水源建设、连通与渠系输配水工程作为水资源保障的重要举措,努力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为中原地区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灾害“四水”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关系。利用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四水”以及社会经济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四水”与社会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SD模型),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基于目前发展态势和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模拟预测了2035年长江经济带“四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保持当前发展趋势和满足规划的条件下,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稳步发展,2035年长江经济带GDP将是2019年的2.83倍;(2)水生态环境条件有所改善,相较于2019年,2035年湿地面积、浮游动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COD、氨氮和总磷排放量将分别下降15%,26%,8%,10%和11%,但废水排放总量将增加27%;(3)与2019年相比,2035提水灾害风险降低,洪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GDP比例将下降0.18%;(4)供水量和用水总量分别增加了288亿m3和310亿m3,到2035年基本保持供需平衡。针对模拟结果,提出了“四水”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情势下的治理建议,包括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研创新和推行节水行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江汉平原自然地理及历史文化等基本情况、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针对江汉平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以及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和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对江汉平原水安全带来的新挑战,从健全防洪减灾体系、加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与水平等方面提出解决江汉平原水安全保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同步开启。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主题为“以水促和平”。我国纪念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水是生存之本、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研究水安全问题,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这为系统解决我国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中华民族治水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洛阳市水利现状存在的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落实河南省关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四水同治"部署要求,通过采取九大治水措施来持续提升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志强  李肖 《人民长江》2019,50(1):7-12
水土流失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制约着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重点介绍了长江经济带水土流失现状,论述了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水资源变化、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并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布局要点,以期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土保持理论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陈衎  王保栋  辛明 《人民长江》2018,49(16):36-40
根据近20 a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总量、入海径流量以及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净耗水量等数据,重点分析了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长江入海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是长江入海径流量的关键控制因素;流域内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等人类活动总用水量虽然呈增加趋势,但用水过程中净耗水量基本保持不变,因此用水量的增加对长江入海径流量没有影响;水利工程中水库蓄水多为调节径流的时域分布,对最终的入海年径流量并无明显的正负效应;但是,跨流域调水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长江入海径流量,而且这一影响会随着未来调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水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1998年长江洪灾的一些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发展中国家正面临各种水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不仅提出了新的概念,且已拓广到水的管理的主要准则方面.本文以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为例,反思洪水灾害问题,对洪水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以及面临的严峻的防洪问题做了分析,并探讨了水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最后对消除长江中下游的洪患提出了几点建议:不断加强洪患意识;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重视分洪工程;提高标准,加固干堤,整治险段,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地区水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长江口地区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发展。然而水质污染、涉水工程建设以及咸潮入侵、湿地退化、赤潮频发等环境问题引发的水环境风险,将会导致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此,进行了专项研究分析,对水环境风险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和风险等级评估,同时还对长江口地区的重要风险因子进行了着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缓解和解决长江口地区目前存在的水环境风险。对长江口地区的水环境状况及其污染源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长江源区径流年内分配时程变化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江源区是长江水文循环的起始地,源区的水量、水质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将波及广大的下游地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长江源区河川径流没有发生显著趋势性变化,本文根据长江源区1956-2005年月径流资料和降水、气温、蒸发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趋势分析法,研究影响径流年内分配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降水和水面蒸发是影响径流年内分配时程变化的主要因子,气温的影响相对小.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长江、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路遥  荣艳淑 《水资源保护》2012,28(1):46-50,70
利用1961—2010年长江、黄河源区22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长江、黄河源区的气候特征,用降水与蒸发的差值作为水资源量的代表,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降水、气温和蒸发都有明显变化,尤其是近20年有明显增加趋势,但是两个源区的变化并不一致,黄河源区水资源量一直呈波动变化,而长江源区在最近10多年水资源量有明显增多现象。降水增多可直接增加水资源量,但是气温升高会促进蒸发,导致更多的水资源消耗,因此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可相互抵消对水资源的影响,这是黄河源区水资源量变化不大的原因。但是近10多年长江源区气温显著增加,导致更多冰川融化,这可能是近年来长江源水资源量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类活动对长江河口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长江河口地区已成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最具战略发展优势的区域,但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生境条件脆弱。归纳分析了气候环境变化,特别是人类活动对长江河口的影响,如随着流域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口地区水质性缺水,加重了咸潮入侵的影响程度;沿江废污水排放量增加,导致河口水体污染加剧,赤潮发生频率升高;上游水库的拦沙和清水下泄作用,使河口地区河岸、滩涂受到侵蚀,以及河口地区的开发活动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阐述了加快河口治理与保护的总体思路以及需要处理好的关系。提出了做好统一调配流域水量,强化水生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保护,加强对河口影响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和统一管理等指导性对策措施,并根据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河口情势寻求因应之策,以期实现长江河口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