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宁蕊蕊 《建筑节能》2009,37(7):22-25
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重点是建筑节能,而新建建筑节能的关键是节能方案的设计。从设计方案、节能材料及措施、节能设备和新能源4个方面建立新建建筑节能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方案的模糊综合优选模型,并通过我校的节能示范工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分析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常用的改造措施和用于节能改造项目经济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节能改造方案优选方法,并运用能耗分析软件和优化计算软件得以实现.优选方法的原则为:在保证居住建筑改造后的节能效果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选取经济效益最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节能住宅设计方案优选中,如何将各设计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地评价方案优劣,目前的评分法和加权评分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将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引入节能住宅设计方案的优选中,通过对节能住宅设计要素的分析,建立了节能住宅设计方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根据节能住宅的能耗实际,构造了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层次总排序权向量,最后以示例的形式说明如何运用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设计方案优选。分析模型可供节能住宅设计方案优选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评价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从围护结构材料热工性能、建筑设备能效、设计管理、运行管理、室内舒适与健康等方面建立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进而提出基于熵权法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节能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等级为"中等",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模型可用于评价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为节能设计方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既有居住建筑量大面广,大多为非节能建筑,迫切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本文从上海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现状、节能改造技术、节能改造模式等方面探讨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综合改造模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总结实践经验,切实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一个居住小区建筑节能设计实践,找出了一些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推荐了几种满足《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 10-2003)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方案,并通过经济性分析,得出这些节能方案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效益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能源消耗量巨大,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国内外针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及效益评价主要集中在建筑围护结构上,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全面节能改造及综合效益评价较少。本文首先对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的围护结构、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提出了重点节能改造措施;然后以无锡市某住宅楼改造工程为例,对各部分的改造效果进行度量与测定;进而根据最终节能效果对该项目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对该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宜优先进行围护结构、照明系统的改造及太阳能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对陇东地区农宅建筑整体节能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地区典型农宅建筑热工性能进行了调研分析,综合传统农宅和新农村建筑热工节能方面的优劣,提出建筑节能构造综合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效果测试及经济能效分析》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内容、关键技术、课题成果等内容,对北京市进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后建筑的节能效果进行了测试及计算,评价各种改造类型的节能率和性价比,为“十二五”期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能效标识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中国建筑节能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能耗模拟,尚缺乏能处理不确定和不完全信息的综合评价模型这一现状,以证据理论和国家及地方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建筑节能评价与能效标识理论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形成了一套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能效标识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开发了一套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及能效标识计算机软件。将所开发的软件应用于重庆地区一建筑进行建筑节能评价和能效标识,评价结果与中国《节能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搞)》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提出方法是基本正确的。实例演示也显示了提出的模型是一种能获取和处理不确定信息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3.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4.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19.
材料性能的随机场特性参数的检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议根据相关函数分析结果描述材料随机场性质,提出用曲线拟合方法检定随机场特性的分析模型参数。经过实例分析,指出指数余弦式模型的现实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