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旨在将语篇评价理论和语法隐喻理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以分析各种类型的语法隐喻所反映或蕴含的意识形态及其语篇的评价功能。通过分析概念语法隐喻以及人际语法隐喻在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的评价意义,阐明新闻报道无不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纯粹客观性的说法难以成立。读者在阅读英文报刊时应具备批评阅读的意识,识别其中的各种评价手段,推导出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便对所读语篇做出理性的评判。  相似文献   

2.
房产广告中大量出现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告受众的态度褒贬不一。本文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研究房产广告语篇,考察了房地产广告的语码转换类型和主要特点,主要分析了语域的三个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和语码转换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且深入揭示了语码转换的成因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法隐喻可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其中人际隐喻又可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语气系统涉及四个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疑问,其功能的实现过程涉及非一致式的实现方式,即语气隐喻.研究语气隐喻可以帮助分析人际关系和会话意义;应用于政治实践,可以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思路.解读政治语篇中的语气隐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交际双方的观点和态度,并加深读者对语篇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研究房地产广告语篇,考察了房地产广告的语码转换类型和主要特点,主要分析了语域的三个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和语码转换现象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揭示了这三个因素对房地产广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态度是人们对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言变体的感觉及评价.了解中学生对英语教师语码转换的语言态度对英语教师进行语言教育的手段和策略具有指向作用.本研究对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语码转换持肯定态度,并要求教师用英语和普通话双语授课.  相似文献   

6.
在<功能语法导论>中,韩礼德明确提出,构建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本文将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功能理论对<啊,船长!我的船长!>进行语篇分析,以揭示该语篇在主位结构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语篇衔接与连贯在写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学生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普遍缺乏语篇构建意识,缺乏显性与隐性的衔接与连贯机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篇衔接理论进行的研究表明,语篇衔接除作者运用语法和词汇进行显性衔接外,还存在语义上的隐性连贯.本文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研究,从语法、词汇衔接和逻辑连贯三个方面对英语议论文的语篇衔接与连贯进行探讨,以期对学生的英语议论文语篇衔接和连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一个鲜明的语言特色就是标准英语和当地方言频繁的语码转换。莫瑞尔用方言来对抗妻子,而妻子坚持用标准英语,偶尔也用方言来讽刺、挖苦丈夫。语码转换反映了劳伦斯男女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对英语商务信函语篇进行分析,指出翻译中译文应力求与原文语篇在功能上的对等,即语域的所有三种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的对等.  相似文献   

10.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分析语言的特点来揭示语篇中潜在的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相当一部分吸收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本文主要用系统功能语法三个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来分析广告语篇的特征,从中揭示广告语篇中的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系统功能语法在话语批评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讨论了语法隐喻的产生条件和认知理据,包括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三个方向.并结合专业英语教学探究了语法隐喻对其的启示,侧重从阅读教学中的篇章构建和写作教学中的多维分析法阐释语法隐喻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评价理论为描述隐喻表达的态度意义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态度框架,但是没有进一步探讨语篇语义层上态度意义在隐喻中的具体实现.区分了隐喻的成分,考察了具体的隐喻实例,将态度意义在隐喻中的具体实现分为三类:本体式实现、喻底式实现、喻体式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以语篇分析为视角,在语篇层面上探讨话语标记语作为语篇建构中组织话语结构的有效成分的语篇功能.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识别原文的话语标记语,理会其语用用意,理顺标记语前后话语之间的关系,注意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话语标记语的差异,灵活处理,译出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的运用就是从众多同义手段中选择一个进行话语组合的过程,即从聚合关系向组合关系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境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在制约称呼语选用的同时,又对称呼语系统不断进行着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政治语篇和隐喻密切相关.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社会和文化现象,它伴随社会发展并反映社会现实.借助于隐喻可以研究民族意识和社会心理.在此以俄罗斯政治语篇为例着重研究当今政治语篇中的隐喻及其功能,即认知功能、交际功能、语用功能、美学功能等,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语习得研究中对显性与隐性学习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从基于认知心理学对二语语法学习所作的研究来看,显性和隐性学习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学习机制.因此,在二语语法教学中,应把显性和隐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动态平衡的语法教学模式,使两种学习机制的效用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共同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汉语成语凝练、精辟,不仅是汉语之精髓,且大都富含隐喻意义.对于这样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语言,要把它成功地翻译成英语,进行两种文化语迹间的相互转化,需借助隐喻理论对成语内涵及建构的把握.理解成语是翻译之关键和前提,在此基础上的翻译或直译或意译视具体成语而定.  相似文献   

18.
"你+感观动词"格式的话语标记语在语言中并不少见、这类格式在去范畴化的过程中已经语法化为一个语用标记.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这类格式也是一个修辞标记,具有特殊的修辞意图,即试图在语篇中建立起一个表"事实-确证"的立体交互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Atkinson、Chilton、Fairclough和Naciscione等学者所研究的政治语篇为主要理论框架,从语言操纵的角度分析了政治修辞中常用的修辞手段:典故、转喻和隐喻.文章主要以<泰晤士报>为语科来源,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借鉴文本语言和文本语用的基本理论,分析了2006年<泰晤士报>上所刊登的与政治有关的部分文本,并把分析结果作为文章论证依据.研究表明,语言操纵是政治修辞中一项具有影响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发展的一个趋向,本文着眼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的关于汉语语法化机制的研究.具体从隐喻、重新分析、推理和类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