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发展城市给水厂排泥水节水技术,在示范水厂开展了排泥水的减量化试验研究。通过对示范水厂排泥水水质的分析和排泥水的减量化生产性试验,提出了水厂各构筑物的节水排泥工况:折板絮凝池1#、2#排泥管的排泥时间为20s/次,3#、4#的为40s/次,5#~8#的为60s/次;平流沉淀池前20m的排泥周期为24h,采用双程排泥,后70m的排泥周期为48h,为单程排泥;V型砂滤池的反冲洗周期为48h,采用气冲(3min)/气水冲(3min)/水冲(5min)/全程表扫的反冲洗方式。运行表明,节水排泥工况对各构筑物的出水水质基本无影响,并可使絮凝池、沉淀池、砂滤池分别节水约25%、37.5%、39.7%,水厂的总排泥耗水率可从原来的3.07%降至1.9%。采用节水排泥工况后,水厂可减少排泥水量近43×104m3/a,同时节约生产成本约42万元/a,环境、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2.
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调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的问题,胜利油田民丰水厂首先对助凝剂PAM自动投加装置进行了改进和正确标定,然后进行了生产性调试。结果表明,增大污泥回流比和PAM投量可明显提高回流污泥浓度、改善混凝效果;在低温低浊期,絮凝搅拌转速不宜太大。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最佳运行参数:絮凝剂聚合硫酸铁投量为40 mg/L,助凝剂PAM投量为0.2~0.25 mg/L,污泥回流比为4%,絮凝池搅拌转速为10 r/min。通过调试,最终使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工艺对连云港地区受污染水源水处理效果有限的问题,进行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污泥回流比和PAC投加量能够有效降低出水浊度;投加PAM可以提高回流污泥浓度,降低混凝剂用量,改善絮凝效果。当回流比为0.040,PAM投加量为0.08mg/L,PAC投加量为25 mg/L时,出水浊度为1.0 NTU。  相似文献   

4.
结团絮凝工艺处理水厂排泥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厂的铁盐排泥水为处理对象,采用结团絮凝工艺进行了规模为1.3-5.4m3/h的动态试验研究,优化了处理工艺的控制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静态混合器进行混合反应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混合装置;当进水SS为103-1154mg/L时,适宜的PAC、PAM[分子质量为(1-1.2)x104ku)]投加量分别为(5.1-15.3)、(0.3-2.7)gm/L,最佳搅拌转速为10r/min,水流上升流速为30-80cm/min,在该试验条件下,沉淀池出水浊度<5NTU、污泥含水率<97%、污泥颗杜沉速>10mm/s.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厂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运行不稳定、投药量偏大、出水浊度偏高等问题,进行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排泥与污泥回流系统的改造,取消了原集泥沟中的刮泥设备,改为气提装置排泥,并在高密度沉淀池外侧设置了储泥罐,污泥经回流泵回流;采用流量仪、投入式污泥浓度计检测回流污泥,且污泥回流点由单一的总管投加改至两根DN100分管投加,同时在每根回流污泥分管上安装污泥流量计及阀门,以有效地控制高密度沉淀池运行。改造完成后的生产性调试和优化研究表明,通过提高回流污泥浓度,增大絮凝区污泥浓度,能够有效降低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絮凝区污泥浓度为400~500 mg/L,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能够确保在1 NTU以下,单池处理水量最高可达3 700 m3/h,超过设计负荷20%。  相似文献   

6.
增效澄清池处理低温低浊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增效澄清池是一种将高效接触絮凝和斜管沉淀有机组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采用此工艺处理西宁市低温低浊水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参数:PAC投量为7~9 mg/L、PAM(分子质量为10 000~12 000 ku)投量为0.45 mg/L、混合池搅拌强度为600 s-1左右、网格反应池的搅拌强度为30 s-1左右、搅拌反应池的搅拌强度为120~160 s-1、污泥回流比为1.47%~1.9%,在此条件下,澄清池的出水浊度可控制在1 NTU左右,对CODMn的去除率为25%以上.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造纸厂原中段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生物澄清池/高密度澄清池(高密池)组合工艺处理制浆废水.中试结果表明:生物澄清池生化处理单元对COD、BOD5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78%、96%和70%;高密池深度处理单元的最佳运行参数如下:进水量为1 m3/h,污泥回流比为4%,絮凝剂(PAC)投加量为3 400 mg/L,助凝剂(PAM)投加量为4.0 mg/L,絮凝区污泥浓度控制在1 000~1 200 mg/L,絮凝池搅拌转速为10~ 15 r/min.通过优化运行参数,该工艺能够稳定运行,且最终出水水质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  相似文献   

8.
以净水厂排泥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斜管沉淀池对排泥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进泥负荷的不断增大,斜管沉淀池出水的上清液浊度和CODMn含量都逐渐升高,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或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的联合投加都可以改善排泥水的沉降性能,且只要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大于2 mg/L,就可以形成较大且密实的矾花;投加聚丙烯酰胺药剂后,可应对由于净水工艺进行沉淀池冲洗后排泥水性质的恶化,改善排泥水的沉降性能,降低出水浊度,提高出泥浓度。  相似文献   

9.
《供水技术》2021,15(4)
取净水厂不同处理单元的排泥水进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投加的小试,并在污泥泵房污泥浓缩及排放环节进行生产性验证。小试结果表明,随着阴离子PAM投加量的增大,排泥水沉降效果提升,含水率有所降低。生产性验证结果表明,污泥泵房储泥池曝气后的泥水中投加0.2 mg/L阴离子PAM溶液后,沉降效果明显变好,沉降速度加快。回流至调节池的上清液浊度降低,作为生产用原水的水质改善,可适当降低后续处理成本。排泥管内污泥的浓缩性提高,可以考虑适当缩短每个排泥管的排泥时间,减少排泥水量,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第八水厂是以岗黄水库为水源的地表水厂 ,实际运行中存在沉淀池排泥水、滤池反冲洗水的处理问题。在综合考虑污泥处理成本、引水成本、社会效益的基础上 ,增加了污泥处理工艺 ,并对自控系统进行重点考虑。水厂的泥水由沉淀池、反应池排泥水及滤池反冲洗水组成 (按设计规模为 30× 10 4 m3 /d计算 ) ,其中折板反应池和平流沉淀池定期排泥 ,泥量为 5 0 0 0m3 /d ,含水率为 99.5 % ;滤池反冲洗周期为 2 4h ,反冲洗耗水量为 5 6 0 0m3 /d ,总的废水量为 10 6 0 0m3 /d。由于上述工艺间歇进行 ,故先将泥水引入污泥调节池 ,达到一…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煤矿富含高岭土的矿井水难以处理的问题,对絮凝剂PAM和PAC的选用及最佳投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阳离子PAM的絮凝效果显著优于阴离子、非离子PAM的;原采用的普通型PAC配合PAM不能有效去除高岭土颗粒,而高效液体型PAC在投加量仅为普通型PAC的1/3的条件下,处理出水浊度可降至4.2~8.4 NTU。因此,实际工程确定选用阳离子PAM和高效液体型PAC药剂,投加量分别为0.25、50 mg/L,处理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反渗透进水SDI值仍常有超过3的情况出现。为此,在一级过滤泵前增加二次絮凝工艺(投加3~5 mg/L的PAC),保证反渗透进水SDI值稳定在3以下,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粉末活性炭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在烧杯试验和小试基础上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处理污染原水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关键,试验结果表明:木屑炭由于中孔发动,较适合应用于给水处理。粉末活性炭是最佳投加点是絮凝中端。该工艺可有效避免吸附与混凝之间的竞争,并保证充足的吸附时间。建议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10-15mg/L,该条件下CODMn可达20%左右的较稳定去除效果,TTHM和ABS可去除50%以上,酚可去除掉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吸附架桥机理主导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的絮凝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絮凝剂投加工况,对比分析常规絮凝与多级絮凝在污染物去除效果、絮体性能、絮体生长动力学与污泥调理能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投药量下,两级絮凝的出水浊度低于三级絮凝和常规絮凝,两级絮凝在最少的APAM投加量(2 mg/L)下达到最低的出水浊度(19.53 NTU);与常规絮凝相比,两级絮凝的絮体成长速率、平均粒径和沉降速率分别增加12.67%、30μm、36.74%。两级絮凝在投加间隔为240 s、投配比为1∶1条件下絮凝效能最优,出水浊度为15.34 NTU,絮体沉降速率为1.1 NTU/s,絮体密度达到1.123 4 g/cm3。絮体破碎再絮凝过程中,两级絮凝与常规絮凝破碎后均能恢复至破碎前水平,但破碎后均出现不可逆的絮体结构破损,粒径在0~100μm的絮体颗粒增多,粒径>400μm的絮体减少,破碎后两级絮凝的絮体强度因子(68.15%)高于常规絮凝(41.63%),两级絮凝的絮体强度和抗破碎剪切能力更高。在剩余污泥调理方面,两级絮凝产生的污泥只需要投加40mg/L的APAM就可以达到最低的滤饼含水率(75.5%)。因此,两级絮凝可以显著提升除浊效能与絮体性能,是强化絮凝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苏州河道水处理工艺,系统分析了磁絮凝工艺处理苏州河道水的四个影响因素(PAC投加量、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沉淀时间)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效应。并运用方差分析、回归模型方程分析、单因子效应分析以及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得出最佳工况为PAC投加量15 mg/L、PAM投加量0.58 mg/L、磁粉投加量2.7 mg/L、沉淀时间2.1 min,此时理论上浊度可达到0.73 NTU,浊度去除率为97.2%,用此参数进行试验,得到实际浊度为0.82 NTU,实际浊度去除率可达96.9%。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混凝改善二沉池排泥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新型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CPF的效果明显优于PAM和Al2(SO4)3,当pH值为7、2、CPF投量为污泥干重的O.46%时,SVI值较未投加絮凝剂的减少了42.9%;低强度搅拌、升温及中性和弱酸性等条件均有利于强化CPF对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室小试,考察了城市污水经混凝处理所产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结果表明,与单独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相比,经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联合混凝的污泥,其厌氧消化性能更理想.通过产甲烷毒性试验、毒性驯化与毒性恢复试验,可以推断混凝剂中铝离子对甲烷菌产甲烷活性的影响类别为代谢毒素类;铝离子对产甲烷菌的50%活性抑制浓度为0.4 mg/L,相当于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40~60 mg/L.建议采用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与铝类混凝剂联合处理的方法来降低铝的用量,以提高混凝污泥后续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择高效絮凝剂,提高污泥的脱水效率,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武汉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絮凝沉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硅藻土和PAM两种絮凝剂的投加量有一个最佳值,大于或小于这个值都会降低絮凝效果;PAM与硅藻土均以湿法投加效果为好,且PAM最好熟化2h,硅藻土浸泡1h;通过PAM与硅藻土的配伍使用实验,最后找到硅藻土占干污泥的0.83%和PAM占干污泥的0.17%的量配合使用时,污泥沉降效果大大强于单独使用一种絮凝剂,而且费用经济。  相似文献   

18.
Titanium (Ti) salt has been used in wastewater flocculation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pH of wastewater which is not industrially preferable. Thus, this study aims to use a natural polymer, chitosan, with Ti salt to obser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H of Ti salt flocculation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roduced sludge volume. The impact of chitosan addition on Ti salt flocculation pH, Ti salt optimum dose, Ti sludge, turbidity and organic removal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an optimum dose of 25 mg/L of Ti salt, Ti salt flocculation pH sharply decreased to 3.20 with turbidity and organic removal reaching 80 and 70%, respectively. The addition of chitosan to the Ti salt is found to be very effective due to the ability of chitosan foils to bridge the neutralised wastewater particles. The use of low doses of Ti salt with chitosan had an impact on flocculation pH and resulted in 40% of Ti sludge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9.
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物理性状及除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提升内循环序批式反应器,分别以葡萄糖、乙酸钠、乙醇为碳源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考察了3种颗粒污泥的物理性状、除磷性能及除磷机理。结果表明:3种颗粒污泥在结构和处理效果上均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其中以乙酸钠和葡萄糖为碳源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具有较密实的内部结构和较好的沉降性能;在进水COD为600mg/L、TP为15mg/L时,以葡萄糖、乙酸钠、乙醇为碳源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82%、88%、52%,其中对TP去除效果较好的两种好氧颗粒污泥(以乙酸钠、葡萄糖为碳源培养的)在反应初期均有较明显的释磷现象发生;以乙酸钠为碳源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在进水COD浓度为800mg/L时对TP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2%).进一步加大COD负荷会使好氧颗粒污泥的除磷能力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