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细纱可移动气圈控制环对成纱毛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可移动气圈控制环对成纱毛羽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环锭纺细纱机上安装可移动气圈控制环的机构特点与作用,并测试和对比分析了安装可移动气圈控制环、固定气圈控制环及未安装气圈控制环对所纺纱线毛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移动气圈控制环能够减少纱线和纺纱器件之间的摩擦,降低纺纱张力,气圈形态稳定,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纱线中毛羽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控制络纱毛羽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索减少络纱毛羽的有效措施.通过采取优选络纱速度和退绕张力,合理控制筒纱卷绕硬度,加装气圈控制环,增大细纱卷绕动程,加强设备基础维修,减少筒纱回倒次数等措施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络筒毛羽的增长,达到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探讨使用气圈环改善环锭错位纺纱质量的方法.阐述了环锭错位纺纱及气圈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通过可移动气圈控制环进一步降低错位纺纱毛羽的思路,并设计安装了试验装置,在涤毛混纺品种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Z捻的涤/毛70/30混纺纱时.左错位纺成纱质量明显优于右错位纺;加装可移动的气圈控制环后,左错位纺和右错位纺纱线3 mm及以上毛羽分别降低了19.5%和30.6%,而且强伸性能、条干及常发性纱疵也有较大改善.指出:通过加裳可移动的气圈环进一步控制错位纺纱毛羽的思路是可行的,能够较好地改善环锭错位纺纱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纱线毛羽,介绍成纱毛羽的概念与危害,以及负压式集聚纺纱原理,通过对比采用不同后区牵伸倍数、集聚纺纱负压、温湿度、网格圈、导纱钩、钢丝圈及三同轴度纺不同品种集聚纺纱线的毛羽数量,分析纺纱工艺及纺纱器材对纱线毛羽的影响,阐述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工艺调整和运转管理要点。指出:集聚纺纱装置的应用能显著减少3 mm及以上有害毛羽,但实际生产中应考虑原料性能、纱线质量、工艺参数、纺纱器材状态等影响因素,做好温湿度控制及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才能达到改善成纱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错位纺纱角对纱线质量的影响,通过自制导纱装置,在前罗拉钳口至导纱钩之间形成一个偏移的纱路.分别采用5种左斜纺纱角对5种不同细度纱线进行了纺纱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Z捻左斜的情况下,纱线有害毛羽最多可以减少16.6%~40.5%,且与细号纱相比,粗号纱毛羽的改善更为显著;不同纱号的最佳左斜角不同,粗号纱和细号纱适应大角度偏移量(在8.4°~11°之间),而中号纱只要小角度偏移(4.2°)就能使纱线毛羽得到较好改善;但过大的偏移量(16.6°以上)对改善毛羽不利,甚至会恶化毛羽.错位纺纱角对纱线条干影响不大,对纱线强力几乎没有影响.指出:错位纺纱方式可以改善环锭纺成纱毛羽,其关键是要根据纺纱号数优选错位纺纱角.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紧密纺纱的成纱机理及特点。紧密纺纱可消除传统环锭纺纱的加捻三角区,从而减少纱线的毛羽、提高纱线强力和弹性、减少纺纱断头,便于后道工序加工。紧密纺纱将成为本世纪纺纱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竹纤维成纱毛羽的产生原因,并针对减少毛羽进行了新型纺纱器材和技术措施的生产应用探讨,合理采用新型纺纱器材,对降低纱线毛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导纱钩运动特征与环锭纺纱品质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整管纱线环锭纺制过程中的导纱钩运动模型,基于此运动模型,分析环锭纺纱成纱区内须条与前罗拉包围弧长度变化的特征,探索纺纱三角区几何面积变化规律,推测纺纱三角区变化对成纱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导纱钩周期性的升降运动使得纺纱三角区面积产生对应的减增变化,直接影响成纱毛羽。结果显示:同一卷装位置对应的纺纱三角区面积减小时,纤维受到的控制力更大,成纱毛羽相应降低;整管纱线的毛羽性能受三角区面积变化与气圈大小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单介绍了陶瓷导纱钩,为探索陶瓷导纱钩的纺纱性能,分别采用普通金属导纱钩、陶瓷导纱钩、镀层导纱钩进行纺纱试验,对比三种纱线毛羽和条干情况,发现陶瓷导纱钩对纱线毛羽和条干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上海纺织科技》2005,33(11):19-19
比较和分析了赛络纺纱与环锭纺纱的加捻原理。应用一几何模型分析赛络纱的结构,由此确定塞络纱的毛羽为何少于环锭纱。试验结果证明:赛络纱线的加捻系统非常特别,类似合股加捻,其先被一特殊机件分成几个(2~4)带弱捻的小纤维束,后一起加捻形成赛络纱,该加捻系统将使易形成的毛羽捻入了纱线体,有效减少了毛羽,尤其是长毛羽。因此,赛络纺有光洁的纱线表面和良好的耐磨性,不需要制成股线即可织造。  相似文献   

11.
刘建刚 《上海纺织科技》2007,35(9):40-40,43
分析了细纱工序毛羽主要成困,着重分析了专件对毛羽的影响,介绍了对集合器、气圈环、导纱钩、钢领、钢丝圈、胶辊、胶圈和锭了等部件采取的技术措施,通过采取措施减少了毛羽产生。  相似文献   

12.
旋流器纱道截面形状对环锭纺纱线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英姿  邱华  吴敏  葛明桥 《纺织学报》2011,32(7):137-141
 为了进一步优化旋流器的内部结构,更好的提高成纱的质量,本文设计并使用了两种不同截面形状纱道的旋流器来减少环锭细纱毛羽,测试了样品的毛羽、断裂强力以及条干不匀率等主要指标,分析了纱道截面形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并与普通环锭纺细纱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截面形状的旋流器均对环锭细纱的性能有较大影响。由于两种截面形状纱道内气流状态不同,二者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相同纺纱工艺参数条件下,圆形纱道旋流器所纺纱线>3mm毛羽指标、断裂强力和条干不匀率等指标均优于椭圆形纱道旋流器。因此,旋流器的纱道截面形状选择圆形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图像法毛羽测量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用于毛羽分析和长度测量的纱线毛羽骨架跟踪算法。首先以10像素为步长,作纱线条干边缘曲线对毛羽骨架的分割线,得到毛羽起点;接着在毛羽延伸方向上对毛羽起点的上5?邻域点或下5?邻域点进行判断,得到新的毛羽路径点,进行邻域点的重复判断,直到没有毛羽路径点存在,依次记录所有毛羽点生成毛羽路径,并提出了多毛羽路径点和交叉毛羽的解决方案;最后根据2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毛羽路径中相邻毛羽路径点的像素,从而得到毛羽的测量长度。对长毛羽的跟踪测量和固定分割长度测量的结果显示,毛羽骨架及长度的跟踪测量算法可将测量长度提高24.3%∽666%,测量结果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纱线结构与毛羽的关系,毛羽的危害性;分析了毛羽的成因,络筒、织造工序的毛羽再生情况及其控制措施,对能有效降低毛羽数的集聚纺纱进行了技术评判,认为柔性集聚纺和刚性集聚纺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旋流器降低环锭纺纱线毛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褚结  葛明桥 《纺织学报》2007,28(12):34-37
在环锭纺细纱机上安装旋流器,利用旋流器内部的旋转气流对纱线的加捻成形过程产生影响,以达到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介绍旋流器的结构以及在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安装位置,实验并分析旋流器中的空气压力以及旋流器的结构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对安装旋流器前后纺制的纱线的毛羽、断裂强力以及条干不匀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安装旋流器后,纱线表面的毛羽降低,纱线的断裂强力提高,纱线的条干均匀度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成纱毛羽,在环锭纺细纱机前钳口与导纱钩之间加装接触式给湿装置,对出三角区后的低捻段纤维须条给湿。借助高速摄影拍摄纱线与导纱轮接触所产生的水雾三角区长度发现,导纱轮直径越大,水雾三角区长度越长。通过测试一落纱平均耗水量,纱线细度相同条件下,随导纱轮直径增大,耗水量增多;同时,纱线细度增大也会增加纺纱耗水量。在上述条件下进行纺纱试验并测试成纱毛羽,14.6 tex 精梳棉管纱3 mm 及以上有害毛羽较普通环锭纺降低了35.9%,19.5 tex精梳棉纱有害毛羽降低了41.1%。14.6 tex 精梳棉管纱络筒后3 mm 及以上有害毛羽较普通环锭纺筒纱降低了41.6%。结果表明,对环锭纺须条给湿可大幅度减少成纱有害毛羽,从而提高纱线品质。  相似文献   

17.
改变环锭纺纱路对成纱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棉纺常规环锭细纱机和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上进行了改变纱路的纺纱试验,测试对比了纱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常规环锭细纱机上,采用左斜纱路与传统的直纱路比,可以较显著地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的强力,改善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和降低常发性纱疵;而在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上,改变纱路对成纱质量改善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