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磁悬浮熔炼方法制备(La0.8Nd0.2)2Mg(Ni0.8.xCo0.1Mn0.1Alx)9(x=0,0.05,0.1,0.15)系列合金,系统研究了Al替代Ni对合金相结构、储氢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铸态合金分别由LaNi。相及LaNi。相组成;P—C-T测试显示随着Al替代量的增加,在相同温度下,合金的最大吸氢量先增加后减少;电化学测试表明,随着x增加,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逐渐降低,最大放电容量由x=0时的347mA·h/g逐渐下降到x=0.15时的263mA·h/g。  相似文献   

2.
采用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A2B7型La0.75Mg0.25Ni3.5-xAlx(x=0,0.02,0.06 0.1,0.3)四元贮氢合金,系统研究了Al元素部分替代Ni对A2B7型La0.75Mg0.25Ni3.5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La0.75Mg0.25Ni3.5由单一La2Ni7相组成:Al元素加入后,开始出现CaCu5型LaNi5相,当x=0.3时,LaNis相成为合金的主相。Rietveld分析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LaNi5相逐渐增多,Al的加入利于CaCu5型LaNi5相的形成。电化学测试表明:Al替代Ni对A2B7型合金La0.75Mg0.25Ni3.5电极活化性能影响不大:而最大放电容量随Al在La0.75Mg0.25Ni3.5-xAlx,合金中替代量的增加而减小。当放电电流密度为1600mA/g时,合金的倍率放电性能由68.8%(x=0)增加到81.16%(x=0.1)然后减小到65.67%(x=0.3)。此外,La0.75Mg0.25Ni3.5-xAlx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先增加而后下降。x=0.06时合金电极容量保持率最大(S100=85.21.%)。  相似文献   

3.
用感应熔炼法制备了La0.5Pr0.2Nd0.1Mg0.2(Ni0.85-xCo0.15Alx)3.5(x=0.01-0.04)合金,并在氩气气氛下,用900℃退火处理。XRD分析表明,合金有两个主相:La2Ni,相和LaNi5相,晶轴比c/a随着Al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电化学测试表明,放电容量随着Al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由x=0.01时的394.6mAh/g下降到x=0.04时的380.6mAh/g,充放电循环衰减速率由x=0.01时的-0.32mAh/(g·cycle)降为x=0.04时的-0.20mAhl(g·cycle),合金的倍率性能随着Al含量的增大而降低,当放电电流密度为1200mA/g时,高倍率性能由x=0.01时的61%降为x=0.04的35%。研究表明,当x≤0.02时不仅保持了合金的高容量,而且明显改善了合金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AB5犁储氢合金的成本,对低钴的Ml0.9Mg0.1Ni3.4Co0.3Al0.3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工业储氢合金MmNi3.55Co0.75Mn0.4Al0.3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此低钴合金是由LaNi5主相和LaNi3第二相构成。它们的储氢晕(ω,%)分别为1.36%和1.37%,最大放电容量分别为320mAh/g和324mAh/g,循环稳定性为:300次充放电循环后,2种合金剩余容晕都是88%。但Ml0.9Mg0.1Ni3.4Co0.3Al0.3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明显优于MmNi3.55Co0.75Mn0.4Al0.3合金。主要原因是由于LaNi3第二相的乍成不仪提高了合金颗粒表面的电化学催化活性,而且提高了结构韧性从而抵消了低钴合金颗粒粉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步感应熔炼法制备了La(1-x)MgxNi4.25Al0.75 (x=0.0,0.1,0.2,0.3) 储氢合金,对该系列合金的晶体结构和储氢性能方面进行了研究。晶体结构和相分析结果表明,当x=0.0和0.1时,合金由单一的LaNi4Al相组成;而x=0.2和0.3时,合金由LaNi4Al相, (La,Mg)Ni3相和AlNi3相构成。随着Mg含量x从0.2增至0.3时,合金的第二相丰度和吸/放氢平衡压明显升高,同时储氢容量减小。研究发现,当Mg添加量x=0.1时,合金除具有良好的储氢容量和低平台压外,其吸氢动力学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La0.7Mg0.3Ni2.5Cox(x=O.1,0.2,0.3,0.4,0.5)贮氢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三电极测试体系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合金的相结构、贮氢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为多相结构,主相为(La,Mg)2Ni,和(La.Mg)Ni3相;该系列贮氢合金的贮氢容量随x值的增大先增后减,在x=0.4时贮氢容量达1.37%。最大放电容量为365.4mAh/g。合金的活化性能好(活化次数均为1次),随着x值的增加,贮氢合金的放氢平台压力升高,合金电极表面电荷转移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LaNi5-xFex(x=1.0,1.2,1.4,1.6,1.8)合金中Fe部分代替Ni对LaNi5型电极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1.0时,合金由LaNi5和La2Ni7相组成;当x=1.2时,开始出现(Fe,Ni)相;当x=1.6时,还开始出现La2Ni3相。随x增大LaNi5相逐渐减少、La2Ni7和(Fe,Ni)相逐渐增多。随Fe含量的增大,电极合金放电容量减小,扩散系数减小,交换电流密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x=1.4时,电极合金的交换电流密度达到最小值。Fe含量对合金电极高倍率放电性能HRD值的影响与对合金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影响趋势一致,这表明电极合金表面的电化学反应对合金的动力学性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A287型La1.5Mg0.5Ni7.0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LaNi,相、LaMgNi4相、(La,Mg)Ni3相以及Gd2Co7型相组成,退火处理后,合金由Gd2Co7型相、Ce2Ni7型相和PuNi3型(La,Mg)Ni3相组成:随着退火温度升高,PuNi3型相的丰度减小,ce2Ni7型相的丰度增加,(La,Mg)Ni3相的a轴参数、c轴参数和晶胞体积均增大;经1073K保温24h退火后,合金电极具有最高的放电容量(391.2mAh/g),退火温度升高,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略有降低: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不断提高,在1173K时合金电极经150次循环后其电极容量保持率C150/Cmax=82%;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随退火温度升高略有增加,在1173K时,合金电极的HRD最好(HRD900=89.0%);交换电流密度I0、极限电流密度I1及氢扩散系数D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感应熔铸+退火处理及快速凝固方法制备了La2Mg0.9Ni7.5Co1.5Al0.1贮氢合金。系统研究了快速凝固对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La2Mg0.9Ni7.5Co1.5Al0.1合金的相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退火合金由αLa2Ni7主相(Ce2Ni7型结构)和少量LaNi3相(PuNi3型结构)组成。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合金中出现LaNi5相(CaCu5型结构)和LaMgNi4(MgCu4Sn型结构)相,且新相的相丰度增加,aLa2Ni7相和LaNi3相的丰度减少。EPMA分析表明,快速凝固方法制备的La2Mg0.9Ni7.5Co1.5Al0.1贮氢合金为柱状晶组织且晶粒细小。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测试表明,冷却速率对合金的活化性能影响不大。随冷却速率的增加,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减少、高倍率放电性能下降。在较低的冷却速率下(5m/s),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改善不明显,而随着凝固速度的进一步增加(20m/s),合金电极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La0.67Mg0.33Ni3.0-xAlx(x=0.0-0.35)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结果和EPMA观察表明:La0.67Mg0.33Ni3.0合金由LaNi3相和La2Ni7相组成。然而La0.67Mg0.33Ni3.0-xAlx(x=0.1,0.2,0.35)合金不含LaNi3相。研究结果表明Al替代Ni改变了La0.67Mg0.33Ni3.0合金的相结构,Al替代Ni不利于La0.67Mg0.33Ni3.0合金中LaNi3相的形成。此外,随Al含量的增加,La0.67Mg0.33Ni3.0-xAlx(x=0.1,0.2,0.35)合金的相结构也发生了变化。WDS分析表明:随La0.67Mg0.33Ni3.0-xAlx合金中X的增加,Al在LaNis相中的含量增加,但Al在LaNi2相的含量很少并且几乎不随X变化。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Al替代Ni提高了La0.67Mg0.33Ni3.0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但La0.67Mg0.33Ni3.0-xAlx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却随Al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La2Mg1-xAlxNi7.5Co1.5(x=0.0,0.1,0.3,0.5)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结果和EPMA观察表明,少量的Al替代Mg(x=0.1)不改变La2MgNi7.5Co1.5合金的相组成,合金仍然由LaNi3相和αLa2Ni7相组成,然而La2Mg0.9Al0.1Ni7.5Co1.5合金中LaNi3相的丰度明显下降,αLa2Ni7相的丰度则增加,较多的Al替代Mg改变了La2MgNi7.5Co1.5合金的相组成并导致合金中LaNi3相消失,La2Mg1-xAlxNi7.5Co1.5合金中Al含量的变化对合金中不同相晶胞参数的影响不相同.此外,少量的Al替代Mg(x=0.1)几乎不降低La2MgNi7.5Co1.5合金的贮氢容量和最大电化学放电容量,但随La2Mg1-xAlxNi7.5Co1.5合金中Al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贮氢容量、最大电化学放电容量和活化性能不断下降,Al替代Mg能明显提高La2MgNi7.5Co1.5合金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对提高该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La-Mg-Ni系(PuNi3)型贮氢合金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在La2Mg(Ni0.85Co0.15)9合金中加入微量Cr,用铸造及快淬工艺制备了La2Mg(Ni0.85Co0.15)9Crx(x=0,0.1,0.2)贮氢合金.分析测试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研究了Cr对铸态及快淬态合金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及快淬态合金具有多相结构,包括(La,Mg)Ni3相(PuNi3结构)),LaNi5相和一定量的LaNi2相.快淬对合金的相组成没有影响,但使合金的相丰度产生变化.Cr的加入提高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但使合金的容量下降.合金的循环寿命随淬速的增加而增加,铸态及快淬态合金均有优良的活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感应熔炼方法制备La0.75Mg0.25Ni3.5-xMnx(x=0,0.05,0.1,0.15,0.2)四元贮氢合金,系统地研究合金B侧Mn对Ni部分替代对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La0.75Mg0.25Ni3.5-xMnx由La2Ni7相(包括Gd2Co7型高温相和Ce2Ni7型低温相)组成。此外,Mn的加入,使该类合金中出现LaNi5相,但是在含Mn量较高(x=0.15,0.2)的合金中LaNi5相消失。电化学测试表明,随Mn含量的增加,合金电极活化次数变化不大,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减小,高倍率放电性能、交换电流密度变差,循环稳定性、极限电流密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纳米晶和非晶Mg20-xLaxNi10(x=0-6)贮氢合金的贮氢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快淬技术制备了Mg2Ni型贮氢合金,合金的名义成分为Mg20-xLaxNi10 (x = 0, 2, 4, 6)。用XRD、SEM、HRTEM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结构。发现不含La的快淬合金中没有非晶相,但含La快淬合金中显示以非晶相为主。当La含量x≤2时,铸态合金的主相为Mg2Ni相,但随着La含量的进一步增加,铸态合金的主相改变为(La,Mg)Ni3+LaMg3相。应用Sieverts设备研究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吸放氢量及动力学,结果表明,x=2的合金吸放氢量及动力学随淬速的增加而增加,但对于x=6的合金,结果是相反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x=2合金的放电容量随淬速的增加而增加,而对于x=6合金,结果也是相反的。快淬显著地提高了x=2, 6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La0.7Mg0.3Ni3.4-xCo0.6Mnx(x=0.0~0.5)合金主要由(La,Mg)Ni3相和LaNi5相构成,各相的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均随M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M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放氢平衡压力从0.128MPa(x=0.0)下降到0.067MPa(x=0.5),导致最大吸氢量从x=0.0时的1.19%(质量分数,下同)逐渐增加到x=0.4时的1.38%。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随Mn含量的增加首先从330.4mAh/g(x=0.0)增加到360.6mAh/g(x=0.4),然后减小到346.9mAh/g(x=0.5)。随Mn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能力先改善后降低,合金电极的表面反应阻抗先降低后升高,而氢的扩散系数先增加后减小,说明合金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首先提高然后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磁悬浮感应熔炼及退火处理的方法,制备La1.9Ti0.1MgNi9合金。对合金样品的XRD、PCT和电化学测试表明,所有样品均由多相组成,LaNi5相为主相。当退火温度达到1173 K时,合金中LaMg2Ni9相消失,Ti2Ni相出现。退火处理能提高合金的晶化程度、降低吸放氢平台压。退火1073 K合金的有效吸氢量较高,在303 K时达到1.25% (质量分数)。La1.9Ti0.1MgNi9合金退火后,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高倍率放电性能得到极大改善,以1173 K退火合金电化学性能较好,其最大放电容量为377 mAh/g,1100 mA/g电流密度下的高倍率放电性能为0.839,经112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