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公司FA458型粗纱机,在使用中发现龙筋电磁离合器使用不到两年就出现严重磨损,外罩内侧产生沟槽,致使吸合严重不良、打顿,造成粗纱卷绕成形不良.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影响产品质量,同时机物料消耗增加,18台FA458型粗纱机平均每月要更换1台电磁离合器.  相似文献   

2.
1271 B型粗纱机摆动装置中32~T链轮,因受力过于集中,磨损较快,并影响链条和28~T链轮。运转中,常出现上龙筋跳动,导致粗纱成形不良,张力不匀,影响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1271B型粗纱机上,粗纱两端截头圆锥的成形是依靠上龙筋的升降动程,通过竖轴传动升降渐减齿轮使横齿杆向车头移动一小段距离,逐渐缩短横齿杆的摆动半径,使每层纱的绕纱动程依次减小,最后卷绕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我厂A454型粗纱机经过近十几年来的生产运转使用,粗纱机的齿形链条出现变形,链条被拉长,机件损耗较大,根据现状分析:粗纱机的齿形链条由链轮的中心轴直接传动下龙筋游轴,盘子齿轮又传动锭脚齿轮到锭子及锭翼回转,进行粗纱加捻,锭翼在高速回转中阻力较大,这样...  相似文献   

5.
1271B型粗纱机铁炮小头部分,与铁炮轴的结合是用一只M12支头螺钉固定的。这种固定方法的缺点是紧固力小。铁炮传递力大,上龙筋的升降和筒管牙的传动都靠它。加上启动频繁,运转日久,小头的孔和铁炮轴,会因M12支头螺钉紧固力小而出现松动,造成孔与轴的磨灭。如不及时修理,再将M12支头螺钉拧紧,勉强继续运转,则会出现由于铁炮的偏心而造成粗纱张力和条干的不匀。经过一段时间运转之后,又会出现轴与孔的更大磨损和松  相似文献   

6.
我公司1995年购置的FA423型粗纱机,经过10年使用,其传动筒管、摆动机构的万向连轴节、万向轴座、滑槽等磨损严重,钢球在球座和万向轴座中因间隙过大而抖动.这种抖动会直接通过轴座传递到筒管,造成木管随之产生不规则跳动,直接影响到粗纱产品质量和粗纱成形.又因其轴座、花键轴磨光脱出后很难修复,易造成停台.为此,我们采用了FA411型粗纱机万向联轴节,对摆动机构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7.
我公司现有FA458A型粗纱机9台,经过5年的高速运转,致使升降机构的升降杠杆、升降链条、链条滑轮、滚针、滚针档圈、滑轮销轴等部件出现不同程度的磨灭和毁坏,主要表现在粗纱机升降动程不一致(打顿)、顶管、粗纱成形不良等,影响了粗纱条干均匀度和成纱质量,并造成机物料的过多消耗.经观察发现,这些现象是由于升降部位链条滑轮结合件的润滑周期过长,导致缺油而造成.针对该部位没有加油孔,我们对其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油孔,并将加油周期定为3个月.  相似文献   

8.
A454系列粗纱机上龙筋的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51T—→52T—→30T),其中过桥齿轮(52T)原设计为胶木齿轮.由于升降过程中阻力大,经常发生过桥牙爆裂的现象,但检修不便,消耗大.为此,我们对A454型粗纱机上龙筋的传动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9.
我公司于1989年引进四台日本丰田FL-16型粗纱机。因该机所采用的上龙筋固定、下龙筋升降以及悬吊式锭翼等传动形式所决定,不能在运转过程中单独拔下纱管,而我们在试验小纱、中纱、大纱的伸长率时,又需要在不同纱段拔下纱管做试验,以便随时掌握,调节纺纱张力。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原粗纱管上稍做‘改动,做成了一种可以旋下来的活动头纱管(见附图)。用这种纱管做粗纱伸长率试验比较方便,要取下纱管时,只要在下龙筋降到最低位置时,停车、旋下粗纱管头部,即可取下纱管。几年来,我们一直用这种纱管做粗纱伸长率试验,并根据试验…  相似文献   

10.
国内棉纺细纱一般使用有捻粗纱。有捻粗纱对纤维的抱合力好,有效地控制了浮游纤维。而无捻粗纱在这些方面略差于有捻粗纱。无捻粗纱怎样才能纺出,更适合纺纱用的“光圆紧”成形良好的粗纱。笔者作一些分析:“光圆紧”粗纱纤维抱合力紧,表面光洁,无冒头现象、无发毛的感觉。而不良粗纱则两根条子松紧不一致、并合松散、粗纱成形条纹不一样,并且发毛抱合力差,对后道细纱条干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1 FA4 58型悬锭粗纱机电控系统的改进1 .1 电控系统原设计存在的问题FA4 5 8型悬锭粗纱机在纺制全棉常规产品 (纤维长度为 30mm以下 )的情况下 ,当粗纱落纱、龙筋落底时 ,粗纱会从鸭掌下拉断 ,完成正常的落纱换管工序。但该机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适应纺制较长纤维、粗纱强度大的化纤产品 (纤维长度为 38mm ) ,当粗纱落纱龙筋落底时 ,一部分粗纱不能从鸭掌下拉断 ,而会从粗纱最薄弱的环节———罗拉吐纱处被拉断 ,这样增加了落纱停车时间 ,降低了粗纱机的生产效率 ,挡车工要重新生头 ,增加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并浪费了棉纱。1 .2 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1271型粗纱机,原系人工摇车使龙筋升降,极为笨重,如采用下生头,操作显然不合理,给细纱挡车工增加换粗纱接头的麻烦.而上升头是比较科学的,但摇车这一笨重劳动必须解决.邯郸二厂反复试验之后,在原手工摇龙筋机构的基础上,采用一台400~600瓦启动电机,增加一对过桥牙和一对斜齿轮,安装在离合竖轴上,由电机单独拖动而完成摇龙筋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厂萨克洛粗纱机由于卷绕系统的缺陷,龙筋上升对张力明显大(紧),下降时张力明显小(松),形成随龙筋升降而出现周期性的张力差异大。为克服上述缺点,改善粗纱张力差异,我们对产生周期性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该机特点采取措施,获得良好效果。一、龙筋升降粗纱张力出现周期性差异的分析萨克洛粗纱机的摆动装置为三齿轮式差动轮系,其传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A453B型粗纱机由于龙筋升降而产生的附加角速度的求法,说明在龙筋升至最高点时有最小值,降至最低点时有最大值;导得了附加角速度的计算公式,从而求得了它对粗纱正常卷绕作用的影响程度,一般在万分之三~四左右,因而认为没有必要去解决A453B型粗纱机的附加速度问题。  相似文献   

15.
A512型细纱机要求成形凸轮在最小半径与小转子接触时,钢板顶面距离龙筋表面140毫米处叶子板开始级升,在140毫米以下只要求小动程上下,而总高度不能上升。生产中叶子板传动机构存在一定缺陷,叶子板往往提前带动级升,造成断头激增。经过观察,问题发生在钢板、叶子板升降蜗轮轴上。此轴受两个力的控制:一是撑头牙作间歇性的转动,使钢板链条轮不时的改变着角度带动钢板级升,此时作用在蜗轮轴上的是一股向前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16.
我公司使用的是THFA4423型悬锭粗纱机。该粗纱机的成形反向拉钩(件号为THFA4423-10-69)是由直径为5 mm的钢辊制成,当粗纱卷绕换向时,由于在拉钩弯钩处的应力过于集中,致使成形拉钩经常被拉断。我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粗纱机下龙筋向下运行时,尤其是在小纱阶段,成  相似文献   

17.
FA507型细纱机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环锭纺纱机,运用于老厂更新改造。1993年底至1994年初,我厂安装了38台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制造厂生产的FA507型细纱机。下面把我厂纺T/CJ13tex棉纱的生产实践及该机结构特征简介如下。1主要结构特征FA507型细纱机机身宽820mm,安装在我厂原1291型细纱机台位的基础上,仅需重做吸棉排风口和地脚螺丝孔。该机车头、车尾较机身更窄,使用电动落纱机时毋需预拔纱。机架采用板框式中墙板,L型龙筋,角尺型机架,中墙板间距18锭,机面至龙筋表面距离可以调节,结构紧凑、稳定。粗纱架采用单层四排吊锭支承,适…  相似文献   

18.
传统粗纱机的传动方式是采用一个电动机通过多个传动机构,分别传动罗拉、锭翼、筒管及下龙筋升降机构,通过相当复杂的铁炮变速机构和成形换向机构,来获得粗纱的双锥形卷装,其机械结构相当复杂,工艺变换齿轮品种也多达8种,工艺调试繁琐,但电气控制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9.
FA40 2型粗纱机是天津纺织机械厂 2 0世纪90年代初期推出的粗纱机 ,该机采用PLC控制 ,性能优异 ,成纱质量好。我厂 1 995年购置了 8台FA40 2型粗纱机 ,经过几年的运转 ,个别机台先后出现了换向滞后的故障。这种故障毫无规律 ,轻则造成跨纱 ,挡车工苦不堪言 ,重则损坏龙筋托脚 ,造成设备故障。为了找出出现换向滞后的原因 ,是机械故障还是电器故障 ,我们将完好机台的双向吸铁、接近开关与故障机台的相关部件互换 ,换向滞后问题仍然出现 ,说明出现换向滞后的原因并非机械故障。为此对开关柜内的控制系统PLC龙筋上升(1 1 1 )、龙筋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JWF1572型棉纺环锭细纱机批量生产的需求,介绍该设备新型龙筋的结构以及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将龙筋销孔加工专用机床从原来的3轴控制系统改造为4轴控制系统,选择硬质合金钻头加工?13H8销孔,选用?12 mm四刃杆铣刀通过成形程序加工长圆孔,以及设计侧面定位块改进工装,改进程序补偿螺距间隙等措施,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使新型龙筋加工时间由15 min缩短至5 min,大幅提升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