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纱线毛羽直接影响织机的织造效率,为了降低涤纶纱及高比例混纺纱毛羽,通过对前纺过程进行分析和对毛羽的测试比较,发现纤维的细度、纤维的梳理与伸直度、梳理隔距、粗纱的定量与加压等对涤纶纱及高比例混记纱毛羽影响显著,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将Modal纤维以不同捻系数纯纺及与细旦涤纶以不同混比混纺成纱,并对其成纱分别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分析,探讨了Modal纯纺纱捻系数及Modal/细旦涤纶混纺纱的混纺比与成纱断裂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Modal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  相似文献   

3.
探讨捻系数和混纺比对纳米银抗菌涤纶纯纺纱及纳米银抗菌涤纶精梳棉混纺纱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将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以不同的捻系数纯纺,并与精梳棉以不同的混纺比混纺成纱,对其成纱强伸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纳米银抗菌涤纶/精梳棉混纺比分别在41/59和44/56时,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低值;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在372.3附近。认为:在实际工艺设计中,应参照临界捻系数372.3合理配置细纱捻度;应从最终功能及成本出发,综合考虑选择纳米银抗菌涤纶精梳棉混纺纱的混纺比。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的导湿性能,将其与赛络纺纯涤纶纱和集聚纺纯涤纶纱的导湿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相同的纺纱工艺参数分别纺制14.6、9.7、7.3 tex 3种规格的赛络纺、集聚纺和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并采用毛细芯吸法对3 种纱线的导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纺纱方法不同而纱线线密度相同时,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的导湿性最好,纱线表面较光洁,毛羽也最少,条干均匀度最好;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的横截面形态更加接近于圆形,纱中纤维紧密捻合,纱线结构紧密。由此可认为,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特殊的纱线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导湿性能,这为提高涤纶织物的导湿性能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T/C95/05 13tex纱纺纱过程和纺纱工艺的分析比较,提出了纺高比例涤棉混纺纱对原料的要求,对纤维的梳理与伸直度、并合与牵伸、定量与纺纱隔距、前皮辊前冲量与皮圈钳口隔距、络纱速度与张力等的工艺把握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T/C95 / 0 5 1 3tex纱纺纱过程和纺纱工艺的分析比较 ,提出了纺高比例涤棉混纺纱对原料的要求 ,对纤维的梳理与伸直度、并合与牵伸、定量与纺纱隔距、前皮辊前冲量与皮圈钳口隔距、络纱速度与张力等的工艺把握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周蓉  杨明霞  刘杰 《纺织学报》2013,34(3):35-39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性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选择天丝、莫代尔、竹浆纤维、圣麻、丽赛、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等六大类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纯纺纱、与棉、涤纶的混纺纱作为研究对象,对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3mm及以上毛羽指数(有害毛羽)、弹性回复率、耐磨次数六项指标进行测试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天丝、莫代尔及莫代尔与细旦粘胶混纺纱、丽赛、圣麻和竹浆与涤纶的混纺纱的综合性能好,莫代尔与棉混纺、竹浆及竹浆与棉混纺(18.4tex)纱的综合性能一般,纯棉、竹浆与棉混纺(14.8tex)、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及多种混纺纱的综合性能较差。据此提出了产品开发和生产加工建议。  相似文献   

8.
微细旦涤纶纺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纯涤纶纱为例,根据工艺试验和测试,就细旦涤纶纤维性能,纺纱工艺等因素地细旦纯涤纶纱的质量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提高成纱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巴雷利亚、卡斯特罗与哈特等人合作,最近对环锭和气流纺所纺的涤/棉(50/50)混纺纱,在成纱直径和毛羽两个方面,与纯棉、纯涤纶纱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用纱为25毫克/米,捻度:环锭纱574~814捻/米,气流纱766~1244捻/米。结果发现,对于相同线密度与捻度的环锭纱,棉纱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涤纶纱,混纺纱的介于二者之间。对于气流纱,在临界加捻区附近时,纱的直径随着捻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从整个试验来看,棉纱的毛羽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玉米纤维纯纺纱捻系数、玉米纤维混纺纱混纺比对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纺制了13种捻系数的18.2tex玉米纤维纯纺纱,不同混纺比例的18.2tex玉米纤维腈纶纤维混纺纱、玉米纤维大豆纤维混纺纱,测试了成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断裂功及初始模量等强伸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纤维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在405.9附近;在玉米纤维腈纶纤维混纺纱中,随着玉米纤维含量从0增至100%,成纱强力呈非线性关系逐渐下降;对于玉米纤维大豆纤维混纺纱,随着玉米纤维含量的增加,成纱强力逐渐下降,当玉米纤维含量在90%左右时,强力处于最低谷,且低于玉米纤维纯纺纱。  相似文献   

11.
研究梳棉机刺辊下加装梳针分梳板、锯齿分梳板对涤纶纱毛羽的影响.用YG172型纱线毛羽仪对隔距为0.3 mm、0.5 mm和1.0 mm时梳针分梳板和锯齿分梳板加工涤纶纱时2 mm和3 mm及以上毛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分梳板均在隔距为0.3 mm时最有利于毛羽的减少.两种分梳板对比,总体上以加装梳针分梳板更有利于减少涤纶纱毛羽.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紧密纺普梳纱与传统环锭纺精梳纱成纱性能的差异,在相同配棉、相同开清和梳棉工艺、同一粗纱定量条件下,利用DTM129型细纱机纺制了CJ 14.5 tex精梳纱,并加装Suessen公司Elite紧密纺装置纺制了C 14.5 tex普梳纱.通过测试对比两品种的成纱性能,结果表明:C 14.5 tex紧密纺普梳纱成纱细节、粗节和棉结指标较CJ 14.5 tex传统环锭纱差一些,但强伸性能指标较好,毛羽较少.生产中可通过加大梳棉落棉率等措施改善紧密纺普梳纱粗细节.认为紧密纺采用普梳工艺流程,相对于传统环锭纺精梳流程生产效率提高,在满足成纱质量要求的情况下紧密纺采用普梳纺纱工艺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探讨吸湿排汗涤纶纤维与精梳棉、有色涤纶混纺纱的纺纱技术.分析了吸湿排汗涤纶纤维混纺色纱的性能特点、用途及纱线规格设计要点.以CJ/T湿/T色蓝50/40/10 13 tex品种为例,介绍了在棉纺设备上生产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色纱的关键工艺及技术措施.生产中通过合理选择混和方式,并针对容易产生的缠绕、挂花堵塞、断头及棉结、毛羽控制等问题优化配置工艺参数,采取技术措施,纺制的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色纱条干好,毛羽少,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涤棉丝Sirofil复合纱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涤棉丝Sirofil复合纱的结构与性能.分析了涤棉丝Sirofil复合纱的结构与性能,并与传统纯棉纱、涤棉包芯纱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采用Sirofil复合纺纱方法可使纱线的强力提高,毛羽减少,条干均匀度改善,纱线的耐磨性能和抗剥毛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5.
棉涤短纤包芯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纺棉涤包芯纱的生产技术难点.棉涤包芯纱是在改造后FL-6型粗纱机上完成包覆,在细纱工序完成纺纱,其生产技术难点是必须保证成纱包覆良好,不允许涤纶纤维露出成纱表面.因此,粗纱、细纱及络筒的操作与传统纺纱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6.
竹棉涤包芯纱的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竹纤维的基本性能特征.从工艺配置、操作方面介绍了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包覆涤纶长丝包芯纱的纺纱工艺.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纺制涤纶长丝包芯纱技术的关键在细纱工序,其中细纱机改造为重点,同时优选工艺参数对提高成纱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高收缩涤纶仿毛纱线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高收缩涤纶纤维属于低强高伸型纤维,经热收缩后能产生不规则的自然卷曲,小伸长时弹性回复率高,手感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与普通纤维混纺经膨化处理后制成仿毛纱线产品。介绍了高收缩涤纶纤维的性能以及利用棉纺设备开发生产涤粘混纺仿毛纱线的工艺措施。通过试验,根据纱线仿毛效果优选了涤纶粘胶纤维的混纺比和成纱捻系数。对比分析了赛络纺复合纱、单纱及股线三种结构涤粘混纺纱线的性能及其织物的仿毛风格。  相似文献   

18.
探讨喷气涡流纺涤纶包芯纱的生产工艺。阐述了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纺纱原理,针对涤纶纤维的特点,对原料进行抗静电油剂预处理,前纺各工序合理配制工艺,对喷气涡流纺纱机喂入比、芯丝喂入张力等工艺参数进行试验优选,结果成功纺制出19.7 tex喷气涡流纺涤纶包芯纱,质量满足了产品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圣麻涤纶混纺氨纶包芯纱的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顺利生产出圣麻涤纶混纺氨纶包芯纱,针对圣麻纤维的性能特点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选择合适的混和方式,梳棉控制好棉网状态,合理选择细纱捻度和氨纶丝的预牵伸倍数等技术措施,使成纱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FZ/T12010-2001<棉氨纶包芯本色纱>标准一等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