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以广西天然红辉沸石为原料制备了P型红辉沸石分子筛抗菌剂(以下简称"抗菌剂"),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采用微孔板法对抗菌剂的抗菌性能进行检测,以OD值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其抑菌效果。通过与试管梯度稀释法比较,微孔梯度稀释法同样适用于此实验,且用量少,检测快速。试验结果表明:抗菌剂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6~12 mg/m L,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在48~60 mg/m L;对枯草芽孢杆菌最小杀菌浓度在12~24 mg/m L,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均在72~84 mg/m L。抗菌剂对3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9%。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一株杀鲑气单胞菌拮抗菌解淀粉芽孢杆菌X8的安全性,进行了小球藻生长影响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免疫指标检测、细菌易位试验、溶血试验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安全性试验.小球藻生长影响试验采用3个不同浓度的菌液与一定量小球藻共培养72h;急性毒性试验分为高剂量组(10~9 CFU/mL)、中剂量组(10~8 CFU/mL)、低剂量组(10~7 CFU/mL)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一次性注射200μL拮抗菌X8后观察泥鳅在96h内的存活情况;慢性毒性试验分为高剂量组(10~6 CFU/L)、中剂量组(10~5 CFU/L)、低剂量组(10~4 CFU/L)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泥鳅在此浓度的菌液中养殖30d;采用慢性毒性试验中的泥鳅进行免疫指标SOD,ACP的检测.结果表明:小球藻生长影响试验中,淡水小球藻与拮抗菌X8共培养较单独培养时叶绿素a含量降低且差异显著,海水小球藻与拮抗菌X8共培养较单独培养时叶绿素a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急性毒性试验中的泥鳅全部存活,体表及内脏无异常病理变化;慢性毒性试验中的泥鳅均无异常病变,试验组泥鳅体质量较对照组泥鳅明显增长;免疫指标检测中,试验组SOD活性低于对照组活性,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ACP活性高于对照组活性,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拮抗菌X8菌株在泥鳅体内未发生易位和溶血现象;拮抗菌X8对利福平、四环素、头孢克肟、磺胺异亚唑和链霉素不敏感,对诺氟沙星、阿莫西林、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敏感.杀鲑气单胞菌拮抗菌X8在泥鳅养殖环境中使用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土壤中筛选出3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其中XY-2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灰霉葡萄孢菌、变形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根据对XY-2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分析,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最后通过正交实验对地衣芽孢杆菌XY-2的发酵培养基成分配比进行了选择和优化,为以后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培养基质量浓度配比为:ρ(玉米淀粉)20 g/L、ρ(豆饼粉)90 g/L、ρ(玉米浆)7 g/L时菌体的培养效果最好。在最佳配比下培养基中活菌浓度可以达到9.67×10~8 cfu/mL。  相似文献   

4.
对一株混凝土自修复菌Bacillus sp. B8芽孢生产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芽孢萌发的影响因素.芽孢生产的单因素实验表明,最适接种量为1×10~7m L~(-1);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淀粉和酵母粉,相应的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0. 5 g/L和2 g/L;一定质量浓度的Mg~(2+)(0. 24 g/L)和Mn~(2+)(4. 8 mg/L)有利于芽孢生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对各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接种量和酵母粉浓度是影响芽孢产量的显著因子,在接种量、淀粉、酵母粉、Mg~(2+)和Mn~(2+)浓度分别为1×10~7m L~(-1)、5、5、0. 48和4. 8×10~(-3)g/L时,芽孢产量达到1. 54×10~9m L~(-1),比优化前提高150倍.此外,芽孢萌发实验表明,芽孢萌发时间约为4 h;最适萌发剂为肌苷,最适质量浓度为2 g/L,最适pH值为10;金属离子Na~+能促进芽孢萌发,但Ca~(2+)对芽孢的萌发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一定质量浓度的Na~+能消除Ca~(2+)的抑制作用,最适质量浓度为24 g/L.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滥用所带来的危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寻找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绿色抗生素对人类发展意义重大。采用球毛壳菌CGMCC 6882降解商品级黄原胶,通过对发酵液进行过滤除菌、梯度醇沉、脱蛋白、脱色、柱层析分离和冷冻干燥,获得了一种分子质量为4.070×104Da的黄原胶寡糖。黄原胶寡糖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一定浓度黄原胶寡糖均为高度敏感,黄原胶寡糖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分别为2.50mg/m L和10.00 m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63 mg/m L和1.25 mg/m L。球毛壳菌CGMCC 6882降解所得黄原胶寡糖有望作为一种抗菌类药物的替代品应用于农业生产、养殖、食品和医药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富集、分离和纯化从长期受洗涤剂污染的环境中筛选出两株能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唯一碳源的菌株MB3和MB4,它们在SDBS浓度为100 mg/L时的降解率分别为70.80%和71.67%.通过实验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琼斯氏菌属(Jonesia sp.).对它们的降解特性研究发现,MB3和MB4菌株对SDBS的最高耐受浓度分别为900 mg/L、1300 mg/L.通过正交实验确定MB3的最佳降解条件为:酵母膏浓度为2.0g/L、接种量为6%、SDBS浓度为400 mg/L、培养时间为36h,降解率最高,达到70.35%.MB4的最佳降解条件为:酵母膏浓度为1.6g/L、接种量为4%、SDBS浓度为400mg/L、培养时间为36h,降解率最高,达到76.36%.将两种菌株按比例混合接种,发现混合菌株的降解率要比单一菌株的降解率高,且降解率最高可达85%.  相似文献   

7.
从某高校2号公寓楼的洗衣房排污口内分离出了可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且可降解SDBS的菌株MB1.在SDBS浓度为100 mg/L的培养基中经30℃培养3 d后,其SDBS降解率为78.2%.MB1菌株在SDBS浓度为500 mg/L的培养基中降解率可达52.8%.MB1菌株的SDBS最高耐受浓度为1 200 mg/L.用正交试验法确定该菌株降解SDBS的最佳降解条件为:酵母膏浓度为2.4 g/L、Fe2+浓度为0.000 5 g/L、接种量为4%、pH值为6.对MB1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确定MB1菌株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  相似文献   

8.
采用9项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技术对从含油废水中筛选的2株菌L2、L3进行鉴定,并对L2、L3菌株降解石油烃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菌株分别为:L2-Ochrobactrum ciceri sp.苍白杆菌和L3-Serratia marcescens sp.粘质沙雷氏菌.2株单菌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非常高效,初始浓度为4 000 mg/L的石油烃,分别加入菌株L2、L3,120 r/min、30℃下振荡培养6 d后,总石油烃降解率分别高达97.37%、98.98%.两种菌在前3 d对石油降解速率较快,随后进入稳定期生长速率平缓直至趋于零.  相似文献   

9.
鱼腥草中天然防腐剂的提取方法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鱼腥草中天然防腐剂的提取方法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用食用乙醇提取鱼腥草中防腐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1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10 h.鱼腥草醇提取物对试验用常见食品污染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为6.25 g/L;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2.5 g/L;汉逊氏酵母菌为25 g/L,黑曲霉及青霉等均为50 g/L.其抑菌活性pH范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4-7;汉逊氏酵母菌,4-6.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养殖益生菌CW9是一株分离自连云港甲壳类动物养殖水体的益生菌。通过16SrDNA测定和生理生化反应对该菌进行了鉴定,确定为节杆菌属,故该菌命名为Arthrobacter sp.CW9。对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后的结果为:葡萄糖8g/L,蛋白胨5g/L,酵母膏3g/L,NaCl 10g/L,pH 7.5,温度26℃,接种量为2%以及摇床转速为200r/min,培养21h后,获得最大的细胞浓度达6.90×1010 cfu/mL。与出发条件相比,细胞浓度提升显著,为该菌株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龙潭山宾馆厨房排污口分离得到11株产蛋白酶菌株,培养相同时间测定蛋白质降解率,从中筛选出一株蛋白质降解率高的菌株P4.通过基本的生理生化性质的测定,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通过紫外诱变提高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在发酵时间为120 h的前提下,蛋白质降解能力约提高10.96%.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蛋白质最佳降解条件:酵母膏最优浓度为2.5 g/L,葡萄糖最优浓度为5.0 g/L,Cu2+最优浓度为1.0 g/L,最优装样量为40%.  相似文献   

12.
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青霉菌、啤酒酵母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5%,物料比为1∶90,温度60℃,时间120 min,提取率为7.94‰.40 g/L的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溶液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有抑制作用;20 g/L和10 g/L的溶液只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青霉菌没有抑制作用;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对啤酒酵母没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对青霉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株甲醛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水处理厂收集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甲醛的菌株,经过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该菌为Methylobacteriumsp.XJLW.经驯化后,该菌株对甲醛的耐受由0.1g/L提高至1.2g/L.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该菌株降解甲醛的优化条件为:酵母膏1g/L,KH2PO40.7g/L,K2HPO40.8g/L,MgSO40.5g/L,温度30℃,pH 7.0.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培养52h后,该菌株对1.2g/L甲醛的降解率为31%.此外,该菌株的休止细胞8h后对2,15,30,45,60g/L的甲醛降解率分别为100%,96.8%,84.0%,26.5%,22.5%,具备较高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介绍了一种高效降解柴油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DNA序列分析等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优生长条件,即以1 g/L NH_4Cl为氮源、5 g/L NaCl为盐度、温度30℃、pH6.0、接种量20%.在此最佳条件下培养时间72h后测得该菌株的柴油降解率为29.29%.  相似文献   

15.
从养殖池底的海泥筛选出两株具有净化水质的细菌T01、T02,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均为芽孢杆菌。对T01、T02及复合菌株(体积比1∶1)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能力进行测试,菌株T01、T02均具有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能力。选择生长状况较好的T02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在葡萄糖10g/L、淀粉15g/L、蛋白胨5.0g/L、豆粕10g/L、磷酸氢二钾1.5g/L、磷酸二氢钾1.5g/L、硫酸镁1.0g/L、碳酸钙1.0g/L的培养基条件下活菌数达到最高,为1.54×109 cfu/mL。在接种量1%、培养温度30℃、转速180r/min、装液量2/5时,活菌数达到最高,为1.63×109 cfu/mL。  相似文献   

16.
化纤企业的生产废水成分复杂,属难降解的有机废水。采用由4株高效菌组成的混合菌体对一种化纤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正交法对废水处理的工艺条件,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水pH 9.0,废水进水质量浓度700 mg/L,菌体质量浓度3 g/L,摇床转速15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系统出水ρ(COD)=27.65 mg/L,COD去除率为95.77%。4株高效菌其中6-81和3RE15菌株由本实验室保藏;降解乙醛的A572菌株和降解二恶烷的D-21菌株是本次实验从自然界中分离获得,初步鉴定为醋酸单胞菌(Acetomonas.s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p)。  相似文献   

17.
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在40℃条件下以焦化厂活性淤泥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淤泥为菌源进行高效菌株培养驯化,得到两株苯酚高效降解菌WX和JC,经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 DNA测序确定WX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 NBRC 15126(T),JC为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LMG 1242T。经考察,溶液苯酚质量浓度不超过1 500 mg/L时两种菌96 h苯酚降解率均达到90%以上,苯酚质量浓度为2 000 mg/L时JC及WX在96 h的降解率分别为43.17%、17.37%;两种菌最适生长条件:温度30~40℃、p H值范围6~8、摇床转速120 r/min、投菌量7%~16%;煤炭地下气化模拟废水经两种菌处理96 h后,废水中苯酚等酚类化合物含量均降为0。  相似文献   

18.
从印染厂采集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快速降解甲醛的菌株并命名为W1,通过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初步鉴定W1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以海藻酸钠为包埋载体固定W1菌株进行降解甲醛的初步研究,采用不同海藻酸钠浓度、菌悬液添加量配制成不同的包埋载体,利用L9(33)正交试验对W1菌株降解甲醛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其甲醛降解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为(NH4)2SO4 2.4g/L,MgSO4·7H2O 0.2g/L,微量元素母液0.1mL,pH值9.0,30℃恒温培养,在此条件下甲醛48h内的降解率达80.3%.通过对甲醛降解菌W1固定化的研究,为生物法去除甲醛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甾体药物生产废水的生物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甾体药物生产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底物,从自然界筛选了高效降解菌株6株,经鉴定,他们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醋酸杆菌(Acetobacter s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采用好氧工艺,以筛选出的高效菌株为降解菌,用正交法研究了高效菌降解废水的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菌体质量浓度10 g/L(湿),pH 7.0,摇床转速110 r/min.影响CODcr去除率的因子顺序为菌体质量浓度>pH>摇床转速.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高效菌的CODcr去除率达到94%,出水可达到国家二级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化纤企业的生产废水成分复杂,属难降解的有机废水。采用由4株高效菌组成的混合菌体对一种化纤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正交法对废水处理的工艺条件,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水pH 9.0,废水进水质量浓度700 mg/L,菌体质量浓度3 g/L,摇床转速15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系统出水ρ(COD)=27.65 mg/L,COD去除率为95.77%。4株高效菌其中6-81和3RE15菌株由本实验室保藏;降解乙醛的A572菌株和降解二恶烷的D-21菌株是本次实验从自然界中分离获得,初步鉴定为醋酸单胞菌(Acetomonas.s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