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李国杰 《机械工程学报》2020,56(24):254-268
起重机正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起重机的智能化特征和控制系统架构决定了智能起重机的总体性能和技术方向,是起重机智能化研究的核心。简要回顾了我国起重机产品从传统起重机到智能起重机的发展历程,比较了传统起重机、自动化起重机、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起重机的主要性能特征和关联性,分析了我国起重机智能化研究应重点关注的行业和起重机产品,对智能起重机的通用性和个性化关键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智能起重机控制系统的总体架构,对系统架构中各关键功能模块和各子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讨论了各模块及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主要数据流向及起重机智能化实现方法,强调了构建强大的内、外部信息互联、顺畅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对智能起重机的重要性,定义起重机广域智能系统,包括智能起重机在内的广域智能系统的群体智能化是实现智能起重机系统智能化作业的关键,而且广域智能系统信息共享和数据互联互通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系统智能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起重设备已难以满足货物装卸的需求。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起重机由人工进行操作的模式,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起重机的影响。由于起重机工作的环境较为恶劣,通过远程的操作和管理,可以极大地改善起重机的操作环境,极大地提高了起重机的安全和稳定性。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起重机操作系统,实现了起重机远程的定位和监控,提升了货物装载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针对起重机物联网设备的远程操作系统进行了探究,希望对起重机设备的运用和发展能够有所帮助,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起重机在冶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通过对智能起重机在冶金行业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简要介绍了智能起重机在冶金行业中的背景和现状(包括智能起重机的发展趋势等),分析了智能起重机关键技术技术特征及行业应用(智能起重机定义、发展历程、行业政策分析等),并对智能起重机在冶金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智能起重机在冶金行业中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助力提升了冶金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双变幅臂起重机作为卸船机在港口很常见,但是这种结构在塔式起重机上却很少见,即使它具有如下优点:可实现载荷系统集成运动;快速回转,特别是当起重臂缩回时;与单臂变幅起重机相比较能快速增加或减少工作幅度;不工作时,标准变幅臂起重机臂必须以一定角度放置,臂越长,暴露在外的部分也越多,而铰接臂起重机允许以最小的幅度叠放,特别适于狭窄的工地使用;由于高度是有限的,铰接臂变幅起重机可工作在鞍座式塔式起重机的下方,避免了在塔式起重机上增加额外的塔节以确保净空尺寸。多数情况下,双臂变幅起重机由一个动配重支承主变幅机构,与单臂变幅起重机相比,具有较小的最小伸距。铰接臂起重机缺点:由于为双臂结构要求较重的起重机上层结构,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限制了其自立能力;单变幅臂塔式起重机可通过变幅大大增加吊钩高度,而双臂塔式起重机吊钩高度取决于外臂长度,而且受臂架与机械台面联接点高度的限制。这些年,各起重机公司进行不懈地努力,开拓铰接臂起重机在塔式起重机行业的应用市场。  相似文献   

5.
POT起重机     
是时候弄清楚关于塔式起重机类型的行业术语了。越来越多的人,至少是在英国,将自安装塔式起重机称为行人操纵塔式起重机。毫无疑问,行人操纵塔式起重机很快会用术语POT起重机取代,而存在一些合理的反对意见也不奇怪。的确,自安装塔式起重机是由站在地面上而不是坐在高处司机室内的行人操纵的,但是很多上回转城市型起重机也是由站在地面上的行人操纵的。出于起重机司机认证的目的,将上述2种类型的起重机归为一类可能较有利,因为较之操纵传统的架空司机室上回转起重机,操作无司机室城市型起重机对司机要求的技能与操纵自安装塔式起重机对司机要求的技能更接近。术语POT起重机较自安装起重机(实际德文术语为快速安装起重机,因为很显然,没有起重机能够自行安装,甚至不需要有人按动一个按钮)更精确。2种类型起重机最明显的区别不是司机操纵位置,  相似文献   

6.
吴亢 《中国机械》2014,(18):192-193
起重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起重机的疲劳度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严重地影响着起重机的安全使用,本文对起重机的疲劳断裂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当前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大型起重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搜集有关大型起重机制造商的资讯,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起重机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大型起重机产品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大型起重机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起重机滑轮轮槽磨损及其检验,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起重机滑轮的受力情况,本文分析了滑轮轮槽磨损的原因和具体的表现形式,提出了防治起重机滑轮轮槽磨损的措施以及起重机滑轮轮槽磨损检验检测的要求。分析结果表明,滑轮是组成起重机的主要部分,在长期运行中,滑轮轮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增大起重机输出功率,提升能耗,而且不利于保障起重机吊运货物的安全性。掌握滑轮轮槽磨损的原因,加强检验,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提升起重机滑轮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起重机运行机构车轮的水平偏斜值是起重机的重要技术参数,偏斜值超差会造成啃轨,增大运行阻力,产生振动和噪声,加剧了轨道和车轮的磨损,降低了起重机的使用寿命,所以各类起重机制造技术条件都要规定允许的数值。  相似文献   

10.
大风对起重机(特别是高架起重机)造成的巨大灾害,引起了各国起重机安全检测部门的高度重视,相继制订了有关法规,我国《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了露天工作的流动起重机必须安装风级风速报警仪,并要求所安装的风级风速报警仪应保证在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当风力大于6级时能发出报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参数化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的方法,采用产品参数化设计、主要部件自动装配、专家设计系统及识别记忆、多系统设计平台数据自动调用与共享、以及智能化模块集成与扩展等技术,开发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系列产品金属结构模块式参数化设计系统,采用完全程序化参数建模的方法,将参数化设计思想扩展到工程图,实现了工程图的自动调整,改变了传统的2D设计手段,大幅度提高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金属结构的设计效率与质量,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具备了快速响应个性化的市场要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运业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趋势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对世界各港口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引发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革命,迫使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向着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新型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的长足发展都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集装箱运输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亦需要进行革命性的改进。文中简述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技术和市场现状,详细分析了该类设备的技术发展前景,并对其市场发展趋势做出了理性预估,对起重机械行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运行特点,详细阐述了ZPMC CHA110-Z系列变频器用于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调速时的变频器选型原则和容量计算方法,介绍了CHA110-Z系列变频器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鹅颈式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是低姿态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一种特殊形式,文中研究和总结了超大型鹅颈式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了大梁的分段与截面选择、四连杆机构设计要点、新型大梁铰点研究、特殊大梁锚定系统、拖链系统、托架小车缠绕方式、整机刚度以及船运工况等的设计、制造和运输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提出1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参数化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以专家系统和模型库为支撑点针对目前CAD技术在起重机设计计算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开发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参数化设计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系统结构、主要功能、系统构建和实现方法.该系统能大大缩短设计周期,并自动生成设计计算书和施工图纸等.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设计实例的表示与存储技术,针对大车机构提出了一种实例库的构建方案,研究了一种实例检索的算法,通过对实例库进行检索,获得符合设计制造要求的最佳匹配实例。并以大车机构为例,阐述并论证了实例库的构建和实例检索算法的实现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集装箱运输船舶日益向大型化发展,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高度也需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此,研制出一套链板顶升式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抬高装置。为了适应市场旺盛的加高需求,弥补第一代抬高装置在使用范围上的不足,有效提高装置的适应性,又开发了一套适用范围更广、加高效率更高的一种全新的钢绞线式新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抬高装置,并就技术内容、设计计算、具体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制造业逐步向中国转移,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产量已经占全球的70%以上。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电气驱动系统的国产化迫在眉睫,文中介绍了国产交流驱动系统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上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指出了国产驱动系统遇到的问题及所做得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岸桥大车平衡梁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及计算,分析结构裂纹区域的应力分布情况,找出导致结构疲劳开裂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避免开裂的结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