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鑫  韩春然  袁美娟  马永强 《食品科学》2010,31(17):173-176
对绿豆淀粉和芸豆淀粉的颗粒形态及大小、溶解度、膨润力、透光率、糊化特性、老化特性等理化性质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芸豆淀粉颗粒多呈椭圆形,粒径大小范围是17.89~28.80μm;绿豆淀粉颗粒呈现圆形或椭圆,形粒径大小范围是10.50~27.59μm;绿豆淀粉的膨润力、溶解度开始上升的温度较芸豆淀粉的早,并且芸豆淀粉的膨润力和溶解度在任意相同温度下都略小于绿豆淀粉;芸豆淀粉比绿豆淀粉的透明度先增加又随后降低,并且绿豆淀粉的透明度变化比较缓慢,而芸豆淀粉的透明度变化非常明显;绿豆淀粉比芸豆淀粉易于糊化;芸豆淀粉老化的速度高于绿豆淀粉。  相似文献   

2.
菱角淀粉与绿豆淀粉的糊化及老化性质共性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铁  赵庆  赵春梅  王清章  严守雷  李洁 《食品科技》2011,(9):288-291,295
通过快速黏度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仪器,对菱角淀粉和绿豆淀粉的糊化以及老化性质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比较并分析其对粉丝品质的影响;主要通过测定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溶解度和膨润力、淀粉糊黏度性质、存放过程中的淀粉糊浊度和凝沉性变化以及热力学特性,综合分析得知,菱角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以及回生能力大于绿豆淀粉,菱角淀粉糊的冷热稳定性较差,糊的黏度远小于绿豆淀粉。  相似文献   

3.
初丽君  熊柳  孙庆杰 《食品科学》2011,32(15):130-134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冰醋酸为乙酰化剂,制备低取代度的乙酰化绿豆淀粉。对乙酰化绿豆淀粉的膨润力、溶解度、凝沉性、透明度、黏性、质构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经过乙酰化处理的绿豆淀粉透明度、膨润力、溶解度均比原淀粉有所增加,糊化温度降低,谷值黏度、末值黏度有所升高,而峰值黏度、衰减值则降低,绿豆淀粉乙酰化后凝胶特性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利用球磨处理对绿豆淀粉进行机械损伤,研究球磨对绿豆淀粉糊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绿豆淀粉中损伤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且透明度、溶解度和膨润力呈现上升趋势;糊化特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和糊化温度都随着球磨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球磨对淀粉的凝胶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硬度和脆度均与球磨处理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淀粉的物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马铃薯淀粉的组成、颗粒形貌、粒径大小及溶解度与膨润力、透明度、凝沉性、糊化方面的性质,并与绿豆、玉米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的蛋白质含量为0.27%, 直链淀粉含量为20.4%,颗粒为椭圆形,平均粒径为40 μm;马铃薯淀粉的溶解度与膨润力较高;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为66.8%,凝沉性高于豆类淀粉,峰值黏度为2 000 BU.  相似文献   

6.
复配粉理化性质与米线质构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粳米粉与绿豆淀粉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得到粳米粉和绿豆淀粉的复配粉体系,并测定了复配粉体系的溶胀性质、糊化性质、凝胶质构性质和拉伸性质,研究了复配米粉体系的拉伸性质与米线质构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绿豆淀粉添加量比例的增加,复配米粉体系的总直链淀粉含量、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和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增加,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末值黏度、硬度也显著性增加,咀嚼性、拉伸强度和表观弹性模量显著增加,85℃下的溶解度和膨润力显著上升;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衰减值和回生值分别比粳米粉高了33.73 RVU和50.60 RVU;与单一体系相比,由复配粉体系制成的米线呈现较好的硬度、弹性、韧性、蒸煮性和物理性质。当绿豆淀粉∶粳米粉为1∶1时,其制得的米粉的质构性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芽1~7天绿豆淀粉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绿豆总直链淀粉含量从49.60%下降到38.93%;发芽绿豆淀粉糊化温度为71.5℃~72.7℃,低于未发芽绿豆淀粉;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回生值降低;绿豆发芽后淀粉溶解度降低而膨胀度升高,透明度在发芽第7天达最高值16.47%;发芽绿豆淀粉凝胶弹性变化不大,硬度从597.926 g下降到531.941 g;发芽前2天淀粉所制粉丝的拉伸性明显好于未发芽绿豆淀粉,发芽第3天后淀粉所制粉丝的烹煮性较差,煮沸损失在发芽第4天达最高值17.39%.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小米淀粉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山东农科院提供4种小米(济12、济13、保18、复1)及山东省部分地区种植2种小米(市1、市2)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SDS法提取小米淀粉,对不同品种小米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可溶直链淀粉含量、凝沉性、膨润性、溶解度等进行研究,并对淀粉理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小米直链淀粉含量为2.27%~31.98%,其中以市1品种含量最高;复1和市2膨润力和溶解度最大;凝沉性排列次序为:高直链小米淀粉(市1)>中直链小米淀粉(济12、济13、保18)>低直链小米淀粉(复1、市2);淀粉理化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为:溶解度、膨润力、凝沉体积皆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球磨对绿豆淀粉颗粒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绿豆淀粉进行改性研究,以球磨时间为控制变量,对比球磨0、1、2、4、6h时绿豆淀粉颗粒形态和淀粉糊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球磨处理后绿豆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凹痕,表皮变皱逐渐破裂,随时间的增加颗粒变得扁平并有抱团现象,偏光十字逐渐模糊直至消失;随球磨时间的延长,损伤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淀粉糊溶解度、透明度和析水率均显著增大,淀粉糊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和衰减值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绿豆中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是一种具有较强加工适用性的优质蛋白质资源。本实验以绿豆为材料,对绿豆进行蒸制、煮制两种不同热处理,用碱提酸沉法提取绿豆蛋白,并对其进行结构和功能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蒸制和煮制的绿豆蛋白中大分子蛋白亚基条带灰度均变浅,即大分子质量蛋白含量均减少,分子质量为57.5 kDa的8S球蛋白亚基条带逐渐消失。两种处理相比,煮制绿豆蛋白增加了一条分子质量为35.4 kDa的条带。两种处理绿豆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均随处理时间延长不断提高,且蒸制绿豆蛋白优于煮制;而起泡性、泡沫稳定性、溶解性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25 min时性能最佳,蒸制绿豆蛋白的性能较好,起泡性、泡沫稳定性、溶解度分别为25.6%、77.1%、13.6%。本研究为绿豆蛋白的改性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绿豆蛋白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以及绿豆产品的精深加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球磨机械活化处理对绿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机械活化后绿豆淀粉的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进行观察,并进一步对其热力学性质、糊化性质、溶解度、膨胀度、持水能力和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淀粉颗粒形貌发生了改变,表面变得粗糙不光滑,形状不规则,淀粉颗粒粒度分布范围为2~200 μm,70%以上分布在20~75 μm区间,粒度中位径增大到43.09 μm,热焓值降低至2.32 J/g,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衰减值及回生值分别为原淀粉的1/30和1/31,微细化绿豆淀粉具有较好的热糊和冷糊稳定性,溶解度和膨胀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持水能力和冻融稳定性为原淀粉的3.2倍和2.0倍。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种类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的种类不同,其偏光现象和粒径大小也存在差异;溶解度和膨润力的大小顺序均满足:土豆淀粉红薯淀粉绿豆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土豆淀粉透明度最好;土豆淀粉和红薯淀粉冻融稳定性较差,玉米淀粉冻融稳定性最好;绿豆淀粉凝沉性最好,土豆淀粉凝沉性最差。  相似文献   

13.
将配制的一定浓度的葛根淀粉乳退火处理不同的时间,得到不同退火时间样品。分析退火处理前后淀粉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膨润力、溶解度、颗粒形貌、冻融稳定性和结晶结构等理化特性。结果显示,退火处理使葛根淀粉膨润力和溶解度降低,但峰值黏度和糊化温度升高,退火处理提高了葛根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然而退火处理并没有改变葛根淀粉的颗粒形貌与结晶结构,仅是提高了葛根淀粉的相对结晶度。  相似文献   

14.
煮制过程是绿豆饮料加工的重要步骤,试验分别考察了料液比、煮制温度、煮制时间和p H值对绿豆煮制液中黄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黄酮含量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煮制温度和p H值对煮制液黄酮含量影响显著。最佳的煮制工艺参数为:p H值为7.5,煮制温度80℃,煮制时间1.6 h,料液比为1∶10(g/m L)。在此条件下,煮制液中黄酮含量为1.90 mg/m L。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绿豆淀粉的功能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个品种绿豆淀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绿豆淀粉的化学组成及糊化特性、溶解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等功能特性,并分析了直链淀粉含量与功能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绿豆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不同,其分布范围为33.10%~44.08%;不同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参数间有明显差异;潍绿4号和中绿1号绿豆淀粉峰值粘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安绿8号具有最低破损值(p0.05),毛绿豆和安绿092具有较低的回生值。绿豆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与温度有关,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品种绿豆淀粉糊经一次冻融后析水率均较高,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析水率均逐渐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糊的最终粘度和回生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74,r=0.725;p0.05),与膨胀度之间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805,p0.01)。  相似文献   

16.
研究干磨、湿磨和发酵湿磨三种破碎方式对绿豆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湿磨绿豆(FWMB)的组成成分变化最大,蛋白质含量由23.68%降低到21.02%,淀粉含量由56.97% 降低到55.11%,直链淀粉含量由14.48% 增加到19.72%。糊化特性和水合性质分析表明,湿磨绿豆(WMB)和FWMB比干磨(DMB)具有更高的峰值粘度、最低粘度、衰减值和最终粘度,且吸水指数和膨润力升高,但水溶性指数降低。粒径分析发现,WMB、FWMB与DMB的平均粒径分别为 105.21、92.94、120.13 μm;电镜观察表明,WMB和FWMB的超微结构相对完整,DMB损伤最大;损伤淀粉含量证实WMB、FWMB和DMB的损伤淀粉含量分别为5.99%、6.07%、9.92%。说明湿磨和发酵湿磨通过降低绿豆损伤淀粉含量、减小平均粒径,而提升糊化粘度和水合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高粱中内源性多酚对高粱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分别对高粱淀粉-多酚复合物与高粱淀粉进行理化性质(溶解度、膨润力、凝沉性、冻融稳定性、黏度特性和热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粱淀粉-多酚复合物溶解度较高粱淀粉溶解度高0.37%~5.25%,而膨润力、析水率和凝沉性均低于高粱淀粉,分别下降0.14%~1.63%、1.18%和13%~27%;与高粱淀粉的糊化相比,高粱淀粉-多酚复合物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分别下降128 、73 、97 和24 cP,高粱淀粉-多酚复合物成糊温度较低。高粱淀粉-多酚复合物与高粱淀粉理化性质存在差异,说明高粱中内源性多酚对高粱淀粉的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煮绿豆总黄酮提取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煮制绿豆过程中总黄酮最大提取率的最佳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因素实验对煮制绿豆时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料液比、沸腾时间和煮制次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煮制绿豆时提取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6,沸腾时间24min,煮制次数3次。影响因素的顺序为:煮制次数〉料液比〉沸腾时间。经验证性实验得到最佳条件下的提取率为0.881%。  相似文献   

19.
双波长法测定绿豆中的直链和支链淀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绿豆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同时测定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研究光度测定的影响因素,并对方法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进行考察。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分别为610nm和498nm,支链淀粉为553nm和709nm。方法精密度良好,直链和支链淀粉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10%和90.94%。建立回归方程并求得3种绿豆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1.70%~12.67%,支链淀粉含量为32.70%~34.22%。  相似文献   

20.
不同粉路中的小麦粉及其淀粉性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T下、3M下、1Sf小麦粉及其淀粉的性质,测定了其淀粉、蛋白质、灰分、水分以及直链淀粉的含量,并对淀粉的粒径分布、溶解度和膨润力以及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等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胚乳结构中,越接近麦心的部位,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越高,水分和蛋白质含量越低,灰分的差异不大;淀粉颗粒的大小顺序为3M下>1Sf>1T下,粒径呈正态分布;小麦淀粉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膨润力上升;小麦淀粉糊的透明度较高,冻融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