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单层地下室上浮事故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初步分析了单层地下室上浮的一些原因,并提出为了解决单层地下室有可能发生上浮时在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以及处理上浮事故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陆汉时  黄辉 《建筑施工》2013,35(8):723-725
地下室上浮事故时有出现,特别是大面积未竣工的地下室极易发生不均匀上浮,其后果往往会造成结构受损和重大经济损失。针对地下室上浮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不同类型地下室上浮现象采取的一些处理和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地下室工程上浮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浙江义乌某住宅地下室因地下水位暴涨导致局部上浮的案例,分析导致地下室上浮的各种因素,了解地下室上浮时各构件损坏的方式和原因,介绍处理地下室上浮事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某在建住宅小区中庭地下室局部上浮事故的调查中,经过对现场受损构件的勘查,结合设计参数及实际工况对地下室抗浮各项重要参数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综合分析地下室上浮原因和结构破坏的机理,对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的抗浮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保证地下室施工中的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于凯 《山西建筑》2010,36(16):137-138
针对住宅小区作为人防工程及地下车库用的单层地下室上浮事故,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事故处理方案,具体阐述了地下车库纠偏方案,抗浮加固方案及顶板局部裂缝处理,并提出了信息化施工进行动态控制的措施,为类似工程积累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下室上浮,特别是大面积地下室的不均匀上浮,造成地下室结构严重受损的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对地下室上浮进行加固是目前的一个难题.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土层锚杆在地下室抗浮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某地下室上浮处理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工程地下室上浮情况,分析上浮原因,制定具体措施,并通过沉降观测,得出地下室复原变化,解决了地下室上浮问题。  相似文献   

8.
上海某小区地下室出现上浮现象,最大上浮量为270mm,导致上浮区域混凝土构件存在开裂现象。通过现场检测,分析地下室上浮原因——桩内填芯长度不足或缺失,是导致抗拔桩抗浮失效、地下室上浮的主要、直接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斌  杨江红 《工业建筑》2012,42(10):159-161
某建筑为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3层,建筑总高度为15.90 m,总建筑面积为7 800 m2,该建筑地下室部分修建完成后,由于连续强降雨,导致该建筑地下室整体出现上浮,部分混凝土构件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相似文献   

10.
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几年来,有不少地下室因地下水的作用而造成工程事故,如某医院两层独立地下车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整体上浮,最大上浮高度达1.42m;又如,某体育中心游泳馆,地下室上浮造成上部结构梁、板、柱产生大量裂缝;再如,某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局部隆起高达350mm,柱间板出现45°破坏性裂缝……诸如此类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了财产的损失。本文对产生这些事故的原因归纳总结成以下四个方面,与同行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梁仕华  王士川  宋攀登 《工业建筑》2006,36(Z1):773-775
带扩大端预应力抗浮锚索类似于普通的抗浮锚杆,是一种竖向锚固技术,与其他抗浮技术相比,具有造价低、工期短、施工便捷等优点。由于施加了预应力,不仅可有效地防止地下室底板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产生的上浮,且可在施工过程中检验每根锚索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详细介绍了某工程中带扩大端预应力抗浮锚索的设计、施工经验及质量保证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商务楼地下室底板进行现场检测、施工资料、施工程序与设计资料调查,指出造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下室底板厚度不足,在水浮力作用下,地下室底板冲切破坏,导致严重漏水现象,根据地下室底板实际受力情况采用中国规范方法对地下室底板最不利位置进行破坏计算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建筑设计中普遍存在、为满足某些特殊功能要求而在地下室顶板开设较大洞口,从而对地下室顶板嵌固能力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楼板变形、应力,比较多塔与单塔模型的总体指标,确定地下室顶板为上部塔楼的嵌固端。并对地下室顶板开洞的实际情况,采取加强构造措施,为类似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A full-scale experimental program was undertaken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wo basement fire scenarios on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unprotected floor assemblies above a basement and the tenability conditions in a test facility representing a typical two-storey detached single-family house with a basement. The experiments utilized relatively severe, fast-growing fires set in the basement, which had an unprotected (unfinished) ceiling, to challenge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floor system above the basement, which provides the normal egress route on the first storey for occupants. A range of floor assemblies constructed with various types of engineered floor joists and trusses (including wood I-joists, steel C-joists, metal plate wood trusses and metal web wood trusses) and with solid-wood joist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with the basement side unprotected (unsheathed). Potential exposure to toxic gases, heat and smoke obscuration under the test conditions was analyzed to estimate the time available for escape. The results help establish the sequence of fire events such as fire initiation, smoke alarm activation, onset of untenable conditions, and structural failure of the floor assembly above the basement to understand how these factors affect the ability of occupants on the upper storeys to escape in the event of a basement fire.  相似文献   

15.
The first-round retrofits at Twin Rivers were directed to isolating the attic from the living area and basement, reducing air flow around windows and doors, and reducing heat flow from the forced-air distribution system to the basement. Details of materials used and their placement are presented.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experiment is also given. These retrofits were grouped into four packages and were deployed in phases over a single winter in twenty-four instrumented townhouses of identical floor plan.  相似文献   

16.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BDF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在地下车库的应用,详细介绍了BDF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了工程施工难点,阐述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优势,以推广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晓颂  王宁壁 《山西建筑》2011,37(29):188-189
结合深圳三联220kV变电站综合楼地下室地面的设计,从填土、原材料、温度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非承重结构的地下室地面开裂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以期指导实践,保证地下室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从工程事故谈地下室抗浮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高飞 《福建建筑》2007,(11):49-51
本文针对地下室抗浮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应对措施,以防止地下室浮升、结构破坏、底板裂缝、漏水等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孙建  邱洪兴  胡涛 《施工技术》2012,41(9):54-56
南京某民国文物建筑原为2层砖混结构,无地下室,现因修缮改造需要,拟改为异形柱框架结构,且增设1层地下室,基底埋深为5.2-6.8m.由于地下水位较高,需考虑地下室的抗浮问题.结合该工程讨论了抗拔桩数量的确定、桩身配筋计算及裂缝宽度验算等需要注意的问题,建议采用单桩安全系数法分区抗浮以及利用预留腐蚀余量(增加纵筋直径3mm)的方法代替裂缝宽度验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