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介了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性质特征,综述了其在土壤和农作物中的残留现状以及降解该农药的微生物、降解酶、降解基因、降解机理和途径等,提出了寻求超强降解的微生物资源、提高微生物酶的稳定性和降解效率将是今后微生物降解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过程中所表现的化学不稳定现象,通过实验找到了一种稳定剂TF,该稳定剂能有效的抑制高效氯氟氰菊酯向低效异构体的转化及降解。该方法简便、快速,并可扩展到用于高效氯氟氰菊酯水基化制剂产品工业化生产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蔬菜、水果、土壤等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半衰期与残留动态现状,及其降解去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科学使用和残留量的控制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并有助于了解和预测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土壤中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土壤、小麦麦苗、小麦麦秆和小麦籽粒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土壤、小麦麦苗、小麦麦秆和小麦籽粒中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分别通过不同的提取、净化处理过程,定容后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最小检出量为0.05ng,平均回收率在84.2%~97.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3%~12.1%,符合残留分析要求。通过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消解量和最终残留量,建立了其消解动力学方程,消解过程为:前期降解相对较快,中后期较慢,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菜地土配制不同浓度(10,50,100 mg/kg)的氟虫腈污染土壤,采用靛酚蓝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中脲酶、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氟虫腈轻微抑制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14天后基本恢复正常;氟虫腈对脲酶活性有刺激作用,其中低浓度处理脲酶活性明显高于高浓度处理;氟虫腈对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对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6,(12)
[目的]研究旨在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哺乳动物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实验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影响。[结果]高效氯氟氰菊酯使钠电流的峰电压、稳态激活和失活曲线都产生超极化向移动,对最大峰电流和通道恢复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高效氯氟氰菊酯与离子通道的开放状态结合力更强,从而影响其失活过程,但对钠通道动力学效应的影响却具有Ⅰ型菊酯特征。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玉米植株、土壤和玉米籽粒中残留分析方法.植株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经丙酮高速匀浆提取后,用弗罗里硅土净化、浓缩、定容后,用带B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土壤中的高效氯氟氰菊酯用丙酮超声提取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净化、浓缩、定容后进样.玉米籽粒中的高效氯氟氰菊酯经乙腈高速匀浆提取,用弗罗里硅土/氧化铝净化、浓缩、定容后进样.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最低检出最为1.0×10-12g,在植株、土壤和籽粒中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01 mg/kg.平均回收率在74.5%~108.4%之间.变异系数为2.4%~11.5%,符合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光合色素及SOD等生物量变化试验,了解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效应,为评价该药剂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普通小球藻的抑制中浓度为105.71 mg/L,普通小球藻体内光合色素含量及SOD活力的随药剂质量浓度的变化均发生了变化。[结论]随着药剂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普通小球藻光合色素含量逐渐减少,SOD活力也随着药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且药剂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属于低毒。  相似文献   

9.
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氙灯为光源,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光化学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正己烷、甲醇、乙腈、丙酮4种有机溶剂中,当浓度为10mg/L时,光解半衰期分别为2.95、3.88、5.27、50.6h;当浓度为20mg/L时,光解半衰期分别为2.77、4.32、4.67、36.9h。有机溶剂中光解速率顺序是:正己烷﹥甲醇﹥乙腈﹥丙酮。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6 %辛·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6%辛·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中辛硫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含量的方法.方法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变异系数为辛硫磷0.09 %,高效氯氟氰菊酯0.97 %,回收率为辛硫磷99.2 %~101.2 %,高效氯氟氰菊酯99.2 %~100.2 %.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μ-ECD)开发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万寿菊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QuChERS前处理方法,经乙腈提取、PSA净化,氮气吹干后用正己烷定容,外标法定量。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万寿菊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7%~99%,相对标准偏差在4.0%~8.5%。笔者建立了万寿菊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气相色谱残留分析方法,能够满足万寿菊样品中的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定量分析,并对万寿菊高效氯氟氰菊酯最终残留量进行了检测,样品中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2.
以淹水稻田土、林地土、旱作土为研究对象,以土壤中的脲酶、磷酸酶、蔗糖酶作为检测指标,研究不同浓度(0、7、10、13、16、19、160、240mg/L)联苯肼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此评价联苯肼酯的生态安全性。结果表明:亚致死和推荐使用浓度的联苯肼酯对水田土和旱作土的脲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亚致死浓度对林地土的脲酶有激活作用,推荐使用浓度对其有抑制作用。水田土的磷酸酶在联苯肼酯处理下活性变化不明显,亚致死浓度的联苯肼酯对林地土和旱作土的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推荐使用浓度处理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种土的蔗糖酶经亚致死浓度的联苯肼酯处理后,酶活均无明显变化,推荐使用浓度的联苯肼酯处理后,水田土的蔗糖酶活性无明显变化,林地土和旱作土的蔗糖酶活性明显被激活。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药》2015,(5):39-41
建立了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分析方法。小麦、植株和土壤样品经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分析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结果表明: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0.05~2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0和0.998 0。在添加浓度为0.05~20.00 mg/kg时,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0%~101.6%、76.3%~92.1%和81.2%~93.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13.2%、10.7%~13.9%和3.5%~8.2%;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2.2%~108.8%、78.2%~86.1%和82.1%~91.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9.7%、6.8%~10.0%和0.8%~7.8%。  相似文献   

14.
10种杀虫剂对甘薯蚁象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5,(10)
[目的]筛选对甘薯蚁象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浸薯法,测试10种杀虫剂的毒力,并在盆栽试验中测定各药剂的杀虫效果和持效期。[结果]以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的触杀毒力最高;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辛硫磷、毒死蜱的胃毒毒力最高。盆栽试验施药后2 d,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和高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植株的保护作用达到100%;施药后20 d,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各处理的防治持效期最长。[结论]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吡虫啉对植株具有较好保护效果,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植株保护作用的持效期最长。  相似文献   

15.
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白菜上使用后的残留动态及环境安全性,在郑州和杭州市郊区进行了其在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实验.小白菜和土壤样品用乙腈提取,SPE柱净化,然后经GC(μ-ECD)测定其残留量.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半衰期在小白菜中为1.6~5.0 d,土壤中为8.3~13.4 d.建议5%高效氯氟氰菊酯ME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在推荐剂量下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制剂对施药人员的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容易引起过敏、中毒反应。为了解决高效氯氟氰菊酯刺激性的问题,笔者利用纳米级功能高分子助剂G-103,制备了纳米助剂包裹的低刺激性的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眼部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无刺激性反应。毒力试验结果表明,5%低刺激性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24 h和48 h的LC_(50)值分别为8.599 mg/L和7.664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0%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24 h和48 h的LC_(50)值分别为11.050 mg/L和10.270 mg/L),表明G-103包裹提高了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的持效性,药效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7.
笔者研究了施药后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和水乳剂在大豆的叶片上的原始沉降量和降解动态规律。试验数据表明,乳油和水乳剂产品施药2 h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大豆叶片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1.386±0.214、1.167±0.132 mg/kg,在豆荚上分别为0.067±0.006、0.051±0.005 mg/kg;在叶片上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1、5.2 d,在豆荚上则分别为2.8、5.0 d。药后21 d,大豆中2种剂型农药的残留量均小于0.005 mg/kg,小于最大残留限量(MRL)。相对于乳油,水乳剂在大豆叶片和豆荚上的降解速率相对较慢,尤其是在豆荚上半衰期较长,为5.2 d,可以较好地维持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效,既高效又环境友好。研究结果为指导不同剂型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大豆上的科学高效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的制备及其液径尺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勇  翟溯航  王金慧 《农药》2012,51(5):351-354,357
[目的]为了考察微乳剂和乳油剂型的液径(MDS)尺寸和稀释喷洒后的农药形态,使用复合乳化剂和乙酸丁酯溶剂,制备了质量分数为3.0%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ME).经测试,各项性能达到国家标准.[方法]用激光光散射仪研究了不同水稀释倍数对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的MDS、多分散指数(PDI)和Zata电位值的影响,以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EC)作为对比.[结果]研究发现MDS随不同稀释倍数稍微增大,且微乳剂的MDS/小于乳油剂型.放置时间对其液径的影响显示21后微乳剂不同稀释倍数的液径均在100 nm以下.对2种剂型的30 mg/L稀释液,经喷施和干燥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论]微乳剂形成棒状或块状结晶,晶体尺寸在几微米到十几微米范围;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则形成树枝状结晶,晶体尺寸在50 μm以上,这对药效发挥不利.  相似文献   

19.
氟乐灵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7,(7)
[目的]探讨氟乐灵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比色法、滴定法和盆栽试验法,氟乐灵分别以1.4、1.1、0.9 mg/kg添加到土壤中。[结果]氟乐灵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激活作用;对作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结论]施药后30 d,氟乐灵的影响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22,(1):4-7
基于人工控制CO_2泄漏平台,以鄂尔多斯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的土壤和典型植被玉米、豌豆和黑麦草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浓度CO_2入侵包气带对土壤部分氧化还原酶和水解酶活性的响应规律,旨在为CO_2地质储存的风险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土壤CO_2浓度在900719 800 mg/m719 800 mg/m3范围内时,CO_2浓度增加,对玉米和豌豆试验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以及蛋白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对玉米土壤蔗糖酶活性却表现出抑制作用;黑麦草试验区各类酶活性随土壤CO_2浓度增加表现出提高、降低和先提高后降低三种变化趋势;进一步提升CO_2浓度达到作物致死阈值1 655 540 mg/m3范围内时,CO_2浓度增加,对玉米和豌豆试验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以及蛋白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对玉米土壤蔗糖酶活性却表现出抑制作用;黑麦草试验区各类酶活性随土壤CO_2浓度增加表现出提高、降低和先提高后降低三种变化趋势;进一步提升CO_2浓度达到作物致死阈值1 655 540 mg/m3时,豌豆试验区土壤各类水解酶活性均达到最低,而黑麦草试验区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和水解酶活性均高于其他试验区;三种作物相比,豌豆对CO_2胁迫的耐受性最弱,玉米次之,黑麦草最强,致死CO_2浓度下存活时间较久。即土壤酶活性不仅受制于高浓度CO_2的胁迫,而且与地表植被的类型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