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鸡肉和猪肉为原料,在香肠的生产过程中用短链菊粉按照0%(对照组)、10%、30%、50%、70%、100%的比例取代玉米磷酸酯双淀粉,探索对香肠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质构仪和色差计分别测定香肠的质构特性和色泽,同时进行感官评价,并计算蒸煮损失。结果表明:菊粉取代玉米磷酸酯双淀粉后,各组香肠的弹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香肠口感评分值提高;含菊粉香肠的红色值(a*)、黄色值(b*)降低,除取代比为70%的香肠亮度增加外,其它各组香肠的亮度差异不显著(p0.05);菊粉的添加降低了香肠的蒸煮损失,说明香肠的出品率得到提高。综合各项分析,当菊粉取代玉米磷酸酯双淀粉的比例为70%时,香肠的评分值最高且品质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模拟低温牦牛肉香肠在保藏过程中不同光照时间对低温牦牛肉香肠挥发性盐基氮值、硫代巴比妥酸值、菌落总数、p H、蒸煮损失率、质构、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TVB-N、蒸煮损失率、色差b*值呈上升趋势,p H、咀嚼性、a*值呈下降趋势,且光照组相关指标变化显著高于无光照组(p0.05)。两组之间TBARs、硬度、弹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光照组相比无光照组数值变化稍大。光照处理使产品的品质劣变加快,不利于熟肉制品的保藏。因此,在生产中应采用避光方式保藏低温牦牛肉香肠,防止光照对低温牦牛肉香肠TVB-N、蒸煮损失率、p H、色差、咀嚼性等理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香肠口感、弹性等品质问题,以香肠感官评价、蒸煮损失、持水性、色差、质构特性以及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测定指标,研究面筋蛋白对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筋蛋白添加量为5%时感官评分最高,香肠肉质细嫩,切面平整,色泽正常,口感良好;随面筋蛋白的增加,香肠的蒸煮损失持续下降,在添加5%时达到最低为2.08%,相较于空白组,持水性与氨基酸态氮分别提高了8.08%、0.016%;香肠的L*值、a*值以及b*值增加;硬度、内聚性、弹性、耐咀性均在添加量为5%时达到最大。与5%玉米淀粉组和0.2%聚丙烯酸钠组相比,添加5%面筋蛋白的香肠具有更好的持水性、弹性等。综上所述,添加5%面筋蛋白可以改善香肠品质。  相似文献   

4.
食盐添加量和蒸煮温度影响猪肉糜的加工特性和肉制品品质。该文主要分析不同食盐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2%和3%)和蒸煮温度(70、80和90℃)猪肉糜的色差、蒸煮得率、质构和流变性,研究食盐和蒸煮温度对猪肉糜凝胶性能的影响。猪肉糜的L*值、蒸煮得率和硬度、弹性、内聚性均随食盐添加量的增加显著(p0.05)升高,而b*值显著(p0.05)下降;从25℃加热到95℃,食盐添加量(质量分数)为3%的猪肉糜的储能模量(G')最高。在相同食盐添加量的猪肉糜中,蒸煮得率和弹性在70℃时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b*值和内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G'在89℃时达到最大值,之后显著下降。综上所述,采用合适的食盐添加量和蒸煮温度有利于提高猪肉糜制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豌豆淀粉为原料,采用质构仪、色差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不同质量分数的铝盐与豌豆淀粉共混体系的凝胶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添加0.1%的铝盐对豌豆淀粉凝胶色差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0.5%及1.0%的铝盐能显著提高(p>0.05)淀粉凝胶的亮度、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而对a*值(红绿值)、b*值(黄蓝值)、弹性和内聚性无显著影响(p>0.05)。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铝盐与豌豆淀粉相互作用没有生成新的基团,也没有改变淀粉分子的化学键组成,但添加量为0.5%及1.0%时样品红外谱图中吸收峰峰形及强度差别变化明显,多个吸收峰强度增大,说明铝盐的存在对豌豆淀粉的凝胶结构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法兰克福香肠的制作中,分别添加0、0.1%、0.2%、0.3%、0.4%和0.5%(可得然胶与总肉重的质量比)的可得然胶。测定蒸煮损失、乳化稳定性、色差、质构以及流变特性,同时应用低场核磁技术(LF-NMR)测定香肠内部水分子的迁移规律,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研究香肠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可得然胶添加量的增加,法兰克福香肠的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亮度、硬度和粘结性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LF-NMR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可得然胶可以限制水分子在肉糜加热过程中的移动,并增强对水分子的束缚能力。流变学测试结果表明可得然胶添加能够显著提高法兰克福肉糜的储能模量、损失模量以及弹性(p0.05)。CLSM结果表明可得然胶的添加促进了香肠内部凝胶网络结构的形成。因此,可得然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法兰克福香肠的品质特性,并且在本研究设定范围内的最佳添加量为0.3%。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四川风味香肠的加工工艺基础上,通过川明参添加量、猪肉肥瘦比、淀粉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香肠的色差、质构性能和感官特性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川明参保健猪肉风味香肠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在基础配方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香肠品质的大小顺序是川明参淀粉猪肉肥瘦比,即川明参用量10%、猪肉肥瘦比2∶8、淀粉添加量8%。在此条件下,质构与感官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测定不同添加量的酪蛋白酸钠(0、0.5%、1.0%、1.5%、2%)对各组乳化香肠保水性、蒸煮损失、色泽、p H、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酪蛋白酸钠组与对照组(酪蛋白酸钠添加量0)的保水性、蒸煮损失、色泽、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p H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酪蛋白酸钠添加量的增加,保水性、硬度、胶黏性、胶着性、咀嚼性和感官得分显著提高,亮度(L*)和蒸煮损失显著降低。酪蛋白酸钠添加量为1.5%的样品组,香肠保水性、硬度、胶黏性、胶着性、咀嚼性和感官评定得分最高,蒸煮损失最小,添加1.5%的酪蛋白酸钠可作为脂肪替代品在肉制品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鹅血添加量对蒸煮香肠的影响,在制作肠馅中添加鹅血量占总量分别为4%、8%、12%、16%、20%,对所得样品分别通过TPA测定、色差测定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感官评定与质构测定、色差测定的结果较一致;鹅血的添加量为16%时,香肠的质构、色泽和口感较好,此时香肠TPA测定硬度、弹性、黏聚性、恢复性、咀嚼性分别为1564.41 g、0.21 mm、0.26、0.05、429.60 g,色差分析中a*值最大,香肠颜色最好。  相似文献   

10.
王林  李维 《中国调味品》2020,(5):105-109
以猪肉为主要原料,在传统四川风味香肠的加工工艺基础上,考察分别添加2%、4%、6%、8%、10%的玉米淀粉以及6%、8%、10%、12%、14%的川明参粉对川明参香肠的化学组成、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及川明参粉添加量对香肠质构特性中的硬度、弹性、凝胶性影响显著(P<0.05),对品质特性中的持水率和蒸煮率影响显著(P<0.05),对蛋白质含量、pH影响不显著(P>0.05)。当玉米淀粉添加量为6%、川明参粉添加量为10%时,香肠的质构和感官品质较好,为香肠的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木薯羟丙基淀粉(0%~10%)、木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10%)和木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0%~10%)对熏煮香肠产品出品率、保水率、保油率、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木薯羟丙基淀粉能够提高香肠的出品率,显著提高香肠的保水率(p0.05),在添加量为2%和10%时对产品保油率有显著提高(p0.05)。木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随着淀粉添加量的增加提高产品的出品率,显著提高产品的保水率(p0.05),对保油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添加量为6%时保油率达到最大、在添加量为10%时保水率达到最大。木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对产品的出品率、保水率和保油率的影响趋势相一致,随着淀粉添加量的增加,各指标都呈现先减小后上升的趋势,对产品的保水率与保油率影响显著(p0.05)。三种木薯变性淀粉都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硬度与脆性(p0.05)。木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使熏煮香肠的硬度、脆性与黏着性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3种常用淀粉对马铃薯米粉品质的影响,为马铃薯米粉加工提供参考依据。分别将0%、5%、10%、15%、20%和25%的玉米、小麦和马铃薯淀粉添加到马铃薯全粉占比30%的米粉中,测定米粉蒸煮、色差、质构和拉伸性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添加不同淀粉使得米粉的含水量显著减小(p<0.05);玉米、小麦以及5%~20%马铃薯淀粉可使米粉透射比显著增大(p<0.05);10%玉米淀粉能使碘蓝值显著增大(p<0.05);添加10%玉米、5%小麦以及5%~20%马铃薯淀粉,能使吐浆值显著减小(p<0.05);但3种淀粉对断条率影响均不显著。添加10%玉米、10%小麦和5%马铃薯淀粉能使米粉亮度L*显著减小(p<0.05),色度值a*和b*亦发生不同改变。5%~15%玉米淀粉可有效改善米粉硬度、峰值负载,但添加量达到20%时峰值负载形变量显著减小(p<0.05);小麦淀粉可改善弹性,添加10%~15%可有效改善硬度,15%和20%可改善峰值负载和咀嚼性;马铃薯淀粉可提高米粉硬度,但添加量达20%时米粉变得黏连。在实际生产中建议玉米和小麦淀粉添加量分别为5%和10%。  相似文献   

13.
以香肠为研究对象,在香肠原配料中添加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大麦籽实,经过单因素试验与感官评价确定大麦保健香肠中大麦添加的最佳量,结果表明,大麦保健香肠的最佳配方为精肉80 g,肥膘20 g,大麦20 g,复合其他调配料。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分离自如皋火腿的木糖葡萄球菌S253及分离自金华火腿的发酵乳杆菌Y_4为发酵剂,研究不同复配比例对发酵香肠组成成分、理化品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10~7cfu/g,Aw值和p H降低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BARS值也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木糖葡萄球菌S_(253)和发酵乳杆菌Y4的添加比例为3∶1(v/v)时,产品的a*/b*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合感官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所以不同复配比例的微生物发酵剂对发酵香肠的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综合产品的总体感官评价结果,当木糖葡萄球菌S253和发酵乳杆菌Y4的添加比例为3∶1(v/v),且添加量为10~7cfu/g时,发酵香肠的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用于发酵香肠中,研究发酵剂对发酵香肠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植物乳杆菌的香肠48 h内pH值降到5.3以下,自然发酵在72 h时降到5.3以下,2组差异显著(p0.05);2组香肠水分含量和Aw值均呈下降趋势,最终达到25.4%、20%和0.880、0.852,与自然发酵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2组香肠的物性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接种植物乳杆菌的香肠硬度和弹性均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说明对质构特性影响明显,但对香肠色泽(L*、a*、b*)影响不明显。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为香肠发酵剂可快速降低pH值和水分含量,对香肠的安全性和贮藏性以及口感和物性均有有益影响,对香肠发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添加量(0.05%、0.10%、0.15%和0.20%)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RE)与0.6%L-精氨酸(L-arginine,Arg)分别对乳化香肠蒸煮损失、色泽、质构、pH值、微观结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羰基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单独添加0.6% Arg显著降低乳化香肠蒸煮损失,提高乳化香肠的红度值(a*)、硬度、pH值、整体可接受性,但是增加TBARs值和羰基含量,内部脂肪球更小、更均匀、更规则;在添加0.6% Arg的基础上,添加低含量的RE(0.05%~0.15%)会进一步提高乳化香肠的a*和整体可接受性,延缓TBARs值和羰基含量的增加以及pH值的降低,同时对乳化香肠的蒸煮损失、质构和微观结构没有明显影响;然而,添加高含量(0.20%)的RE会降低乳化香肠的硬度。综合上述各项指标,RE的添加量以0.15%为宜。  相似文献   

17.
南瓜营养保健香肠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适量的南瓜添加到香肠制品,制成风味独特的南瓜营养保健香肠。利用正交试验与感观评定确定其主要原料的最佳配方:南瓜30%、大豆蛋白4%、淀粉6%、猪瘦肉肥膘比9∶1。经产品质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肉与肉制品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浸蘸液中三种玉米淀粉,包括普通玉米淀粉、糯玉米淀粉和玉米变性淀粉对微波复热鸡米花脆性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变性淀粉和糯玉米淀粉可以显著降低预油炸和微波复热后鸡米花外壳中油分含量(p0.05);添加糯玉米淀粉和玉米变性淀粉组的鸡米花外壳L*值和b*值显著低于普通玉米淀粉组样品(p0.05);经预油炸后添加普通玉米淀粉、糯玉米淀粉和玉米变性淀粉鸡米花外壳中水分分别为29.16%、28.43%和27.69%,经微波复热后分别为31.36%、29.45%和27.84%,添加玉米变性淀粉显著抑制了水分外迁(p0.05);从脆性测定结果可知,较普通玉米淀粉和糯玉米淀粉而言,添加玉米变性淀粉可以显著提高预油炸和微波复热后鸡米花外壳的脆性(p0.05)。综合感官评价,添加玉米变性淀粉的鸡米花外壳脆性最高,外壳油腻度最低,总体可接受性得分最高(p0.05)。在浸蘸液中添加玉米变性淀粉能够有效阻碍微波复热过程中鸡米花水分和油分外迁移,提高微波复热鸡米花的感官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9.
淀粉添加量对西式香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四水平(2%、4%、6%、8%)设计,研究了不同淀粉添加量对西式香肠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样品的感官指标评定和贮藏试验,结果表明:淀粉添加量对西式香肠的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在西式香肠配方中添加4%的淀粉,香肠品质最佳,产品经过80℃40min的蒸煮处理后,在0~4℃下,贮藏期可达到8d以上.  相似文献   

20.
黄原胶对艾草猪肉香肠凝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艾草添加量1.5%的猪肉香肠作为研究对象,考察黄原胶质量分数(0~0.8%)对艾草香肠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黄原胶质量分数大于0.2%时,艾草猪肉香肠凝胶蒸煮损失值显著降低(P<0.05);当黄原胶质量分数大于0.4%时,b*值和咀嚼性显著减小(P<0.05);当黄原胶质量分数为0.8%时,艾草猪肉香肠凝胶的保水性值显著增大(P<0.05),硬度和咀嚼性均显著减小(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