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峰  苏秀苹  张凯 《电气应用》2006,25(7):27-30
研究交流接触器在吸合过程中的动态特性。首先用Pro/E软件建立交流接触器操动机构的三维实体模型,用ANSYS对其电磁结构进行电磁力的有限元分析,得到电流/气隙与电磁吸力/磁链之间的关系表。之后用ADAMS软件对操动机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
辛超  邸鹏  姚岐 《低压电器》2010,(10):1-4
运用ADAMS软件进行交流电磁接触器的动作仿真研究,建模准确与否对仿真的结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运用UG三维建模软件建立CJX2-4011交流电磁接触器的主触头系统和电磁系统的模型,并将其导入ADAMS环境中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采用有限元软件FLUX 3D和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接触器电磁系统和机械系统模型,并通过Simulink进行了机械和电磁模型的耦台,实现了大功率直流接触器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表明利用该方法计算接触器动态特性准确性高、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4.
智能交流接触器零电流分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电流分断技术是交流接触器智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Ansys电磁场软件和基于遗传算法的人工鱼群优化算法对智能交流接触器电磁动作机构进行以快速分断为目标的优化计算,不仅保证智能交流接触器可靠与优化的接通过程,而且实现了动作机构快速释放,从而大幅度减小机构分散性对三相触头特别是首开相触头零电流分断准确性与稳定性影响,提高零电流分断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交流接触器智能化技术的研究水平。根据优化设计结果加工了样机,对样机测试与试验的结果表明,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分断时间大幅缩短,三相触头分断时间稳定性也得到明显改善,因此零电流分断的可靠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Electronic的Circuit模块建立交流接触器线圈等效电路,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了交流接触器的有限元模型,对交流接触器的动态运动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交流接触器短路环材料、长度、宽度对交流接触器电磁最小吸力的影响,计算了衔铁厚度、衔铁宽度、磁轭底部尺寸对交流接触器最小吸力和最大吸力的影响。最后,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能较好反应出交流接触器的运动情况,计算方法科学可行。该课题的研究可为交流接触器的电磁系统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方向,具有较大的工程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并联双绕组式交流接触器,并对其双绕组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Maxwell3D软件对接触器电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了电磁系统的动态特性。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VB.NET与ANSYS、MATLAB和Access软件的混合编程,开发了接触器静态特性仿真系统。综合各个软件的优点,创建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建立电磁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在ANSYS中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MATLAB作图将结果直观地展现在用户面前,同时将设计数据保存在Access中,建立知识库。以该系统为基础,分析在不同的电磁系统参数下交流接触器的吸力特性,并以"铁心体积最小,吸力最大"为优化准则对电磁系统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保证接触器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材料损耗。  相似文献   

8.
《机电元件》2021,41(4)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冲击指标的微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对电磁系统的优化设计,理论计算及运用仿真软件Ansys对产品电磁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微型电磁继电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串联双线圈直流接触器,采用试验和仿真的方法对其电磁系统的动、静态特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运用ANSYS软件的参数化设计语言,对接触器的电磁系统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对动铁心的静态吸力、两线圈的自感和互感进行了计算。在静态磁场计算的基础上,运用耦合电压平衡和达朗贝尔机械运动微分方程对动铁心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在仿真中将其动态过程分成4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电压平衡方程。将得到的方程组导入到Matlab软件中S函数模板进行动态特性曲线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元软件Flux和Ansys,仿真分析了接触器的吸反力特性和动态特性。通过分析接触器寿命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并进行了仿真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案改善了触头的烧蚀情况,提升了接触器的电寿命。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重要设备如微特电机、精密仪器等对供电质量要求很高,由于故障等原因引起的瞬间电压低落或者停电会严重影响产品的合格率.传统的高效UPS供电中,采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存在着价格昂贵、运行损耗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采用斥力机构与永磁机构混合使用的高速接触器,动作迅速可靠,通流量大.采用Ansys对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对仿...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直流接触器触头间电弧产生的原理,选取适合接触器的电弧电流衰减公式和电弧伏安特性公式,推导了电弧熄灭电流与电源电压和负载的关系。在阻性负载条件下进行试验,确定并修正了各表达式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直流接触器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建立的模型可反映直流接触器触头电弧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压缩机对驱动电动机的设计要求,设计了一款1200W、3000r/min、2p旋转式空调压缩机用单相感应电动机,给出了该单相感应电动机的思路和电磁设计方案。利用Ansys/Max—well建立了这款电动机的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对其静态和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最后试制了样机,样机的电流、转速、效率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采用Ansys软件设计电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用于控制电容器组投切的新型智能交流接触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M atlab仿真软件对接触器在线路中投切电容器组过程中产生的涌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价格合理、使用简便、性能指标优良的智能交流接触器,改善了目前无功补偿领域中采用接触器投切电容器的诸多缺点。该接触器采用3台单极小型交流接触器控制三相电路中的电容器组投切工作,实现了零电压投切,有效地减少了线路中出现的涌流,极大地提高了接触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提高了投切电容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智能交流接触器仿真分析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以VC 开发了智能交流接触器设计及优化软件,并对交流接触器电磁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和智能化改造。通过采用可变电流控制获得理想吸、反力配合曲线的方法,实现交流接触器的智能操作。结果表明,改造后的交流接触器节能、节材,大大减少了触头的弹跳时间。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仿真计算软件Adams和Ansys,建立了短路条件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实现万能式断路器从储能、合闸、再分闸、触头反弹全过程的仿真。根据UG中的万能式断路器模型,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建立了断路器的仿真模型,对比空载条件下的仿真与试验结果,同时考虑短路条件下动触头的电动力,采用二维表格的形式,实现短路条件下操作机构运动特性仿真。仿真试验证明了仿真模型是正确的,可作为研究、分析断路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Ansys、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对永磁同步力矩电机的工作特性进行多领域分析。以抑制转矩脉动和振动为目标对电机进行电磁仿真和模态分析;仿真电机空载最高转速的转子离心应力和转子结构形变;校核技术指标要求的最高转速工作点的运行可靠性;基于Ansys Simplorer平台对电机控制系统的转矩特性进行联合仿真;分析电机加工工艺对电机性能的影响。从而从整体系统角度出发,寻求最优的电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三气隙永磁接触器机构的特点,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二次开发,实现接触器磁场分析和电磁吸力的计算。基于接触器运动过程的机械、电磁场和电路方程的耦合,建立接触器动态特性分析模型,实现触头弹跳和永磁接触器动态过程的计算。最后,对LC1D32型永磁接触器特性进行了测试。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触头盒绝缘结构的分析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要求,研究40.5kV产品内置电流互感器触头盒绝缘结构,并提出优化方案。通过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发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绝缘薄弱环节,利用Ansoft Maxwell12.1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触头盒部位的电场分布进行仿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触头盒绝缘结构进行了改进。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满足了绝缘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