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Co38Ni34Al28合金体系中添加 Sn,研究Sn含量及不同的热处理温度(1373 K,1473 K,1573 K)下,保温2h对Co38Ni34Al28-xSnx(x=1,2,3)合金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Sn使合金中γ相组织减少;在1573K保温2h后,在室温下获得部分马氏体组织;当Sn 替代 2%Al 时,其显微组织中马氏体组织的比例较高。随着Sn含量的增多和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硬度也随着增大。另外,合金马氏体的逆相变温度在Sn含量为1%和2%时升高,在Sn含量为3%时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在Co-Ni-Al系合金的基础上用Cu部分代替Al,制备4种不同成分的合金,研究热处理对Co38Ni34Al28-xCux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o38Ni34Al27.5Cu0.5合金经1350℃×2 h加热、冰水冷却至室温处理后,β基体内出现马氏体,而Co38Ni34Al27Cu1则在1350℃×2 h和1300℃×4 h处理时都出现马氏体。随铜含量的增加和铝含量的减少,合金β相晶粒变小,γ相晶粒和含量变大。Co38Ni34Al27.5Cu0.5的显微硬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β相晶粒内出现马氏体时,Co38Ni34Al27Cu1合金的显微硬度骤降。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Co38Ni34Al27Mn1磁控形状记忆合金,并对合金进行热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研究热处理工艺对Co38Ni34Al27Mn1合金显微组织、相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573 K加热冰水淬火后得到β相和γ相,而1623、1673 K加热冰水淬火后合金中可观察到板条状马氏体,且β相、γ相和马氏体相共存.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合金晶粒长大,γ相体积分数减小,马氏体含量增加,饱和磁化强度从42.51 emu·g-1增加到45.43 emu·g-1,矫顽力从48 Oe减小到30 Oe;在1673 K淬火,随加热保温时间的增加合金晶粒变大,饱和磁化强度从44.31 emu·g-1增加到47.29 emu·g-1.  相似文献   

4.
采用金相观察和硬度测定方法研究了马氏体Ni40.5Co32.5Al27合金的冷轧组织和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马氏体Ni40.5Co32.5Al27合金有优异的冷加工能力,其临界冷轧压下量在46.2%~46.9%之间;马氏体相β′和延性γ相变形协调性好,合金经大变形后两相相界没有微裂纹。冷轧Ni40.5Co32.5Al27合金在1073K~1173K发生强烈回复,在1273K温度发生完全再结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合金中γ相体积分数不断减少,β′相晶粒不断长大。  相似文献   

5.
用冷坩埚磁悬浮熔炼方法制备铸态La0.7Mg0.3(Ni0.81Co0.15Al0.04)3.4贮氢电极合金,并分别在1073、1173和1273 K温度下热处理8h得到不同的热处理态合金,采用ICP-AES、三电极体系、显微硬度测试、XRD、SEM及EDS等研究合金的Mg含量、电化学性能、显微硬度及相应电极的表面状态.ICP-AES分析表明,合金的Mg含量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P-C-T曲线显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放氢平台的平台区域先变宽后变窄,平台压力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平台先变得平坦后倾斜.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循环稳定性先提高后有所降低;其中1173K,8h热处理态La0.7Mg0.3(Ni0.81Co0.15Al0.04)3.4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可以用作高容量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冷铜坩埚真空感应悬浮熔炼制备了多组元高熵合金Al0.5Co Cr Cu Fe Ni,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l0.5Co Cr Cu Fe Ni高熵合金相结构简单,在铸态下由两种不同成分的FCC相组成,枝晶处为贫Cu的FCC1相,枝晶间为富Cu的FCC2相,显微组织为树枝晶形貌,存在一定的枝晶偏析。合金制备态的硬度为255 HV0.5。合金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相结构和硬度均无太大的变化。冷却方式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影响不大,但炉冷后合金的硬度比空冷和水冷时高。  相似文献   

7.
用金相显微分析、DSC和VSM方法研究了Co40.5Ni34Al25.5合金马氏体相变和Curie点随淬火温度的变化,通过三点弯曲试验研究其形状记忆效果.结果发现该合金马氏体相变温度和Curie点与淬火温度成正比关系.马氏体相变的4种温度,即Ms,Mf,As和Af基本平行变化,淬火温度每升高10℃,马氏体相变温度和Curie点升高8℃~9℃.β相中Al的含量随淬火温度升高而降低,因而使马氏体相变温度和Curie点升高.1320℃淬火的Co40.5Ni34Al25.5合金的弯曲强度约为450 MPa,弯曲试验表明Co40.5Ni34Al25.5合金有双向形状记忆特性.  相似文献   

8.
马小龙  余建军  李永娣  赵涛 《贵金属》2017,38(1):27-30, 35
Ag-Mg-Ni合金的内氧化影响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了Ag-0.3Mg-0.2Ni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增加,合金的显微硬度先降后升,金相显微组织由典型的纤维状特征转变为等轴晶;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晶粒逐渐长大,硬度提高;热处理温度在400℃以上时,Ag-Mg-Ni合金开始发生内氧化,升高温度能够加速内氧化过程,600℃保温6 h或800℃保温2 h可获得显微硬度(Hv_(0.02))在140以上的Ag-0.3Mg-0.2Ni。  相似文献   

9.
利用OM,SEM,EDX,XRD,DSC和VSM研究了用Sb替代Al对Co41Ni32Al27合金马氏体相变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41Ni32Al26Sb1合金仍然生成L10型马氏体,其马氏体相变温度和Curie点与淬火温度成正比关系,淬火温度每升高10K,马氏体相变温度约提高9K,而Curie点约提高7.5K.相同淬火温度下Co41Ni32Al26Sb1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比Co41Ni32Al27合金约高70K,而Curie点也高出15K.Co41Ni32Al26Sb1在1623K热处理时出现共晶组织,发生部分熔化现象.特别重要的是C041Ni32A12eSbl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范围大幅度缩小,为20-28K,只有Co41Ni32Al27合金的一半,有利于获得大磁致应变.用平均s+d总电子浓度和平均磁价电子数分别解释了马氏体相变温度和Curie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β基Ni-Al-Fe形状记忆合金随Fe含量提高而呈铁磁性,因此可以发展为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通过金相显微分析、DSC、VSM和EDX方法,研究了Co含量x对Ni54 Al25Fe21-xCox合金马氏体相变和磁性的影响.发现该合金马氏体相变温度与x成正比关系,x每增加1at%,1623K淬火时马氏体相变温度约提高30K,1373K淬火时马氏体相变温度约提高38K.淬火温度降低会显著降低Ni54Al2Fe21-xCox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和Curie点Tc,但随着x的提高,淬火温度对马氏体相变温度和Tc的影响程度减小.Tc随x变化的幅度不大,在Tc-x曲线上出现最大值,为256K,对应于1623K淬火的Ni54Al25Fe19Co2合金.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变化与β相的平均s+d总电子浓度变化有关,并首次提出Al含量和结构有序度两方面的变化共同影响Curie点.  相似文献   

11.
用冷坩埚磁悬浮熔炼方法制备铸态La0.7Mg0.3(Ni0.81Co0.15Al0.04)3.4贮氢电极合金,并在1173 K温度下热处理8 h得到热处理态合金,采用XRD、FESEM及EDS研究相结构、显微组织及相成分.Rietveld法全谱拟合分析表明,铸态及热处理态合金为多相结构,主相为Ce2Ni7型六方相,还包括CaCu5型六方相、PuNi3型菱方相、MgCu2型立方相及BCr型正交相.热处理后Ce2Ni7型主相含量从63.6%(质量分数)增加到70.1%,热处理还使各组成相的晶胞体积均有所增加.铸态合金的显微组织为板条状,热处理后板条状组织消失.FESEM结合EDS分析表明,热处理使铸态合金中的Ni相消失且出现富Mg相,同时使主要贮氢相间Ni元素和Mg元素的浓度差减小.  相似文献   

12.
在Zn20Sn高温无铅钎料合金中添加0.1%RE及0.2%~0.8%Ni(质量分数,下同),研究了RE及Ni对钎料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20Sn中同时添加0.1%RE及0.2%~0.8%Ni后,钎料合金的固相线变化不大,而液相线温度降低;RE及Ni对钎料合金的润湿性能及显微硬度有明显的影响,当RE为0.1%、Ni为0.4%时,钎料合金的润湿性能最好、显微硬度最高;随着RE及Ni的添加,在钎料合金中形成了含Ni金属间化合物,且随着Ni含量的提高,金属间化合物的形状、钎料合金的组织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对Mg-5wt%Sn合金组织与显微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溶处理(460-500 ℃保温1-96 h)加人工时效处理(210-290 ℃保温1-160 h)对Mg-5wt%Sn合金组织演变的影响及组织与显微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480℃过固溶处理后,合金中的Mg2Sn相基本溶解,随后的时效处理过程中Mg2Sn相以弥散形式析出.Mg-5wt%Sn合金具有明显的时效硬化特征:经480℃固溶处理后,时效温度采用210℃时,保温96h后显微硬度达到峰值为77.4 HV0.01;时效温度为250℃时,保温16h后显微硬度达到峰值为76.6 HV0.01;时效温度采用290℃时,保温4h后达到峰值为60.2 HV0.01.合适的时效处理制度能明显提高合金的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14.
Ni52Ga28Fe20-xCOx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和磁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相和SEM显微组织分析技术,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振动磁力计(VSM)考察了Ni52GGa28Fe20-xCox合金中Co元素含量x对马氏体相变和铁磁性转变的影响,用粉末X射线衍射方法(XRD)分析马氏体相的结构类型.在x≤6的范围内Co代替Fe能够显著提高Ni52Ga28Fe20-xCox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对铁磁性转变Curie点的影响不大.x每增加1可以使马氏体相变温度提高50—60K.低温淬火(773K/1h)对Ni52Ga28Fe20-xCox合金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影响不大,但使合金的Curie点提高20—30K.粉末XRD分析表明该合金系列经1423和773K两种温度处理后都只出现L10(2M)马氏体.  相似文献   

15.
以4种不同Ni含量(15%~45%,原子分数)的新型γ′相强化Co-Al-W基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时效与高温热处理显微组织分析以及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Ni对相转变温度、γ/γ′两相组织演变、γ′相高温溶解行为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γ′相溶解温度升高,固相线温度未发生明显变化.4种合金经900℃,50 h热处理后,基体均为γ/γ′两相组织;随着Ni含量的增加,γ′相形貌由立方形逐渐向近似球形转变,γ′相体积分数不断降低.经300 h长时间热处理后,合金的γ′相形貌没有明显改变,γ′相体积分数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对900℃,300 h热处理的合金进行970~1060℃高温处理后,γ′相体积分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并最终全部溶解而消失;低Ni含量(15%和25%)合金和高Ni含量(35%和45%)合金的γ′相形貌分别转变为球形和立方形.900℃,50 h和300 h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硬度降低;热处理时间的延长使合金的硬度小幅增加.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Sn对Mg-6Zn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万能试验机等,对Mg-6Zn(x Sn)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中加入Sn可有效改善铸锭组织,形成的Mg2Sn颗粒。少量添加Sn元素,Mg-6Zn铸态合金的强度、伸长率及硬度随Sn含量增加而提高;Sn含量为1.0%时,Mg-6Zn铸态合金强度、伸长率和硬度达到最高。Mg-6Zn铸态合金添加少量Sn,局部区域呈现韧性断裂;Sn含量超过1.5%时,局部区域出现沿晶断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退火方式对La0.75Mg0.25Ni3.44Co0.2Al0.03Ti0.03铸态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设计最终退火温度为1223K,并采用不同保温程序对合金进行退火处理。X射线衍射(XRD)与扫描电镜(SEM)分析一段、两段保温法退火后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及退火后合金由LaNi5,(La,Mg)2(Ni,Co,Al)7相以及少量LaNi2、TiNi3相组成,且退火后合金中(La,Mg)(Ni,Co,Al)3相出现。前者微观组织较后者均匀,并且前者的放电容量、放电效率好于后者。一段保温法更有利于改善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稳恒强磁场对Cu-15Ni-8Sn合金凝固过程中微观组织形貌、枝晶主干处成分偏析及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比无磁场条件,2 T强磁场对Cu-15Ni-8Sn合金试样微观组织与枝晶主干处微观偏析的影响并不大。但当磁感应强度提高至4~6 T时,试样枝晶数量明显减少,尺寸显著粗化;且枝晶主干处Sn元素含量明显下降,Ni元素含量则明显升高。此外,强磁场的施加能显著提高Cu-15Ni-8Sn合金枝晶主干的显微硬度,对比无磁场条件,施加6 T强磁场时合金中枝晶主干处显微硬度上升74.4%。强磁场对Cu-Ni-Sn合金微观偏析及显微硬度的影响主要与磁场在合金凝固过程中对Sn、Ni等元素扩散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光学显微分析、XRD、TEM、EDS、DSC、SEM和压缩试验等方法研究了Co48Ni24+xGa28-x(x=0,2,4,6)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的微观组织、相变行为、力学性能及形状记忆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系室温下是由非调制的四方马氏体相和面心立方的γ相组成的双相合金。随Ni含量增加,γ相的体积分数增加,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升高,这主要归因于马氏体相电子浓度和尺寸因素的综合影响。γ相显著阻碍了马氏体相晶界面的相对滑动,因此随γ相含量增加,合金的抗压强度和压缩变形率逐渐升高。但γ相降低形状记忆性能,随γ相含量增加,合金的最大形状记忆回复应变从1.7%(x=0)降至0.4%(x=6)。  相似文献   

20.
张辉  韩宝  许春香  刘强  王淼 《铸造》2014,63(11)
采用OM、SEM、XRD、EDS、维氏硬度计和电子拉伸试验机研究了Sn对Mg-3.3B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n后,合金晶粒尺寸随着Sn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添加4%Sn时最小;Sn元素能在显微组织中形成规则球状的Mg2Sn相,Mg2Sn相具有高硬度、高熔点以及热稳定性好的优点,对Mg-3.3Bi-Sn合金具有很好的强化效果;Sn元素在0~6%变化时,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Sn含量为4%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出现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