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采用牛津杯抑菌试验方法,以地衣芽孢杆菌和芽孢杆菌LAMI 002为抑制对象,筛选高效防腐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复配防腐剂配比。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均能抑制腐败菌生长,最佳复配防腐剂配方为:溶菌酶0.185 2 g/kg,ε-聚赖氨酸0.054 1 g/kg,乳酸链球菌素0.066 3 g/kg。验证实验中混合腐败菌得到了有效控制,菌落总数减少了99.07%。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乳酸链球菌素Q13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MG-1(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LMG-1)的抑菌机理,本研究利用硫酸铵沉淀、超滤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对乳酸乳球菌Q13(Lactococcus lactis Q13)所产细菌素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纯化效果和分子质量,同时通过研究乳酸链球菌素Q13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细胞膜通透性、胞内酶活性及菌体形态结构等的影响,阐明乳酸链球菌素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抑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乳酸乳球菌Q13所产细菌素硫酸铵沉淀的最适饱和度为60%,硫酸铵沉淀得到粗提物超滤后仅分子质量大于10 kDa组分具有抑菌效果,将具有抑菌活性的超滤组分利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纯化后,共收集到2 个具有抑菌活性的洗脱峰,电泳图谱仅呈现出一条分子质量约为17.5 kDa的蛋白条带,分析其可能为乳酸链球菌素的多聚体形式,并将其命名为乳酸链球菌素Q13;抑菌机理实验结果显示,乳酸链球菌素Q13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MG-1的抑菌机制主要是通过在靶细胞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和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内容物外泄,胞内Na+/K+-ATP酶和碱性磷酸酶等关键酶含量降低,影响细胞正常能量代谢活动,最终诱导菌体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3.
采用纸碟法对前期研究中获得的,以ε-聚赖氨酸为主要防腐剂,与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进行复配的较佳配方,进行抑菌试验,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及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等食品中常见污染菌为指示菌株,评估复合生物防腐剂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复合生物防腐剂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均表现出了抑制作用,与防腐剂单体物质相比,通过复配增强了防腐效果,扩展了抑菌谱。  相似文献   

4.
7 种食品防腐剂对肉制品污染微生物的 抑菌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韬  李春  周晓宏 《食品科学》2012,33(11):12-16
通过测定抑菌率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研究化学防腐剂山梨酸钾、双乙酸钠、单辛酸甘油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以及生物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Nisin)、壳聚糖、ε-聚赖氨酸(ε-PL)对12株肉制品腐败(包括2株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3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2株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1株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以及1株肠球菌(Enterococcu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7种防腐剂对供试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抑菌效果强弱顺序为:Nisin>壳聚糖>ε-PL>单辛酸甘油酯>EDTA>双乙酸钠>山梨酸钾。3种生物防腐剂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其他4种化学防腐剂。通过比较各种防腐剂对不同种和同种不同株的细菌的抑菌效果,表明同一种防腐剂不仅对不同种的细菌抑菌效果不同,即使对同种不同株的细菌其抑菌效果也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使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天然防腐剂(植物提取物、壳聚糖和乳酸链球素)结合方式作用于大肠杆菌以期得到最佳抑菌浓度,然后将最优结果运用于方便川菜回锅肉产品中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选取0.1g/kg的乳酸链球菌素,4.8g/kg的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8g/kg的植物提取物进行复配后抑菌效果与质量分数为2.0g/kg山梨酸钾相当,能有效的抑制方便型川菜回锅肉产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海产品由于其高营养价值所以极易腐败,而微生物是引起海产品腐败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腐败海鲶鱼中的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得到乙酰微小杆菌、约氏不动杆菌、考克氏菌属、节杆菌属、施氏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速生嗜冷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等菌株。采用三种不同的生物防腐剂(ε-聚赖氨酸、乳酸链球菌素和溶菌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最小抑菌浓度实验,分析其抑菌效果。运用响应面法,复配出最优组合的生物防腐剂,其配比量为ε-聚赖氨酸367.5 mg/kg、乳酸链球菌素375.0 mg/kg、溶菌酶235.0 mg/kg。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复配剂可以破坏枯草芽孢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将优化的复配剂应用于海鲶鱼肉保鲜,通过测定菌落总数、pH值和TVB-N等指标,对其防腐抑菌效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4℃储存条件下,添加复配剂的鱼肉的货架期相比未添加的延长了一倍。  相似文献   

7.
以碱性磷酸酶、紫外吸收物、丙酮酸含量以及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等为指标,通过单独及联合使用ε-聚赖氨酸盐酸盐、乳酸链球菌素(Nisin),综合评价了ε-聚赖氨酸盐酸盐、Nisin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盐酸盐与Nisin对蜡状芽孢杆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Nisin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壁膜结构以增加细胞壁膜的通透性,而ε-聚赖氨酸盐酸盐主要是通过影响ATP酶活性、蛋白质合成与表达及能量代谢过程来影响菌体的生长代谢活动。二者联合使用,可在较低浓度下达到更好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气味强烈是限制肉桂醛(Cinnamaldehyde,CIN)产业应用的瓶颈问题,利用活性物质复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基于此,该研究探讨了CIN与天然抑菌剂ε-聚赖氨酸盐酸盐(ε-Polylysine Hydrochloride,ε-PLH)对四种食物源致病菌和两种腐败菌的抑制活性及其协同效果。结果表明:CIN和ε-PLH对病原菌具有优越的抑制活性,其中CIN对真菌的抑制优于细菌[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05 mg/mL vs~0.2 mg/mL],而ε-PLH反之(MIC为~0.1 mg/mL vs 0.2 mg/mL);两者联用对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协同或部分协同作用,对尖孢镰刀菌和荔枝霜疫霉菌,表现出相加作用。两者联用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生长停滞,大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对数生长期延迟,并且菌体的相对电导率增加、细胞形态发生皱褶或聚集,推断CIN和ε-PLH联用的抑菌机理可能是通过扰乱菌体的生长周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导致胞内物质泄漏菌体形态明显改变,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研究结果为CIN等植物精油产业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及防腐剂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芽孢杀死率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单一和复合防腐剂加入到含有菌悬液的培养基中,采用不同功率与时间低温等离子体对菌体进行处理,考察不同质量浓度防腐剂及不同功率与时间低温等离子体对解淀粉芽孢杆菌芽孢致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防腐剂抑制效果由大到小顺序为脱氢乙酸钠>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在质量浓度为4 mg/mL时,芽孢抑制率可达97%;脱氢乙酸钠∶乳酸链球菌素(1∶1)、脱氢乙酸钠∶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1∶2∶1)复合防腐剂抑制效果较好,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芽孢抑制率可达90%以上;低温等离子体在相同功率下,时间越短,抑菌效果越好,最佳抑菌效果条件为300 W、50 s。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乳酸链球菌素(Nisin)、肉桂醛、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甘氨酸(glycine,Gly)以及复配单、双硬脂酸甘油酯(mono-and diglycerides monostearate,GMS)对水晶肴肉特定腐败菌的抑菌效果,其对嗜冷杆菌属、肠球菌属等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9.53、156.25、156.25、312.5、625、5 000 mg/kg。通过棋盘稀释法测定两两之间的协同效应指数,明确了ε-PL、Nisin、TP、肉桂醛具有协同效应。通过正交试验对其进行复配,得出最优配方为ε-PL 39 mg/kg、Nisin 468 mg/kg、TP 312.5 mg/kg、肉桂醛234.25 mg/kg。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肴肉,在保质期内可明显控制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增长,尤以7 d和15 d最为显著,细菌总数抑制率分别达到86%、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