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与丙烯酸为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自交联织物涂层剂。经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m(丙烯酸丁酯):m(丙烯酸乙酯):m(甲基丙烯酸甲酯):m(丙烯腈)=7.0∶1.0∶1.2∶0.8,丙烯酸、交联剂、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2.5%、3.5%、4.0%和0.3%,种子和外壳的反应温度分别为80℃和85℃,反应时间为3小时和6小时。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乳液膜拉伸强度可达2.21MPa,涂层织物耐静水压可达5.1KPa。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丙烯腈作为共聚单体制备了TF-320自交联型涂料印花粘合剂,适宜的合成工艺参数为:交联单体A为单体总质量的3%。4%:分别g/,单体质量3%-4%的十二烷基磺酸钠和AE09(质量比为1:3)为复合乳化剂、0.5%~0.8%的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分别以总体系质量O.1%的磷酸二氢钠为缓冲剂、0.05%的正十二硫醇为调节剂,反应温度在80℃,采用连续滴加单体和引发剂的方法,滴加时间控制在2.0~3.0h。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可以给予织物优异的牢度、较高的得色量和柔软的手感,印花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均达到或超过某市场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3.
喷水织机用微乳液经纱浆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涛  江兵兵  陈敏  李嗣新 《粘接》2001,22(4):8-10
用35%-45%丙烯酸甲酯(MA),30%-40%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或丙烯腈),5%-15%丙烯酸丁酯(BA),8%-12%的 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MAA),加入0.4%-0.8%的引发剂,廛节pH值为6,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得了用于喷水织机的新型微乳液经纱浆料,研究了聚合配方和工艺条件,如反应单体质量比,引发剂及乳化剂含量对浆料性能,如转化率,稳定性,粘度及胶膜水溶性的影响,该浆可用于涤纶、尼龙及真丝类纤维的经纱上浆。  相似文献   

4.
氯化聚丙烯/MMA/BA/MAA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液法用混合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和2-甲基丙烯酸(MAA)对氯化聚丙烯(cmm)进行接枝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理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05℃,反应时间为5h,m(CPP)/m(单体)/m(BPO)为1:0.3:0.0:3。  相似文献   

5.
核壳型苯丙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预乳化工艺和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并讨论了引发剂、乳化剂、单体、反应温度、聚合工艺等对乳液合成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m(引发剂):m(总单体)-0.4:100.0,m(乳化剂):m(总单体)=2.2:100.0,m(苯乙烯):m(丙烯酸丁酯)=1:1。反应温度控制在80~82℃。  相似文献   

6.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作复合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通过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核壳单体质量比以及丙烯酸加入量对乳液性能以及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TEM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当复合乳化剂SDS与OP-10质量比为2:1且总用量为4%,核、壳层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分别为3:7和4:1,核壳总单体质量比为1:1,丙烯酸质量分数为4%,核层和壳层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80%时,可以合成黏度适中、乳胶粒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和漆膜力学性能优良的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对各类合成树脂乳液中未反应的残余单体,如醋酸乙烯酯、丙烯腈、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等的含量进行测定,以便用于检验和控制生产过程中聚合的程度以及确定最高未反应单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阴-非复合表面活性剂(WE-9)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法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讨论了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WE-9)=0.6%,w(APS)=0.5%,该无皂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2-羟乙酯、丙烯酸为反应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与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按质量比2:1组成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对乳液型压敏胶进行了粒度分布、初粘性、180°剥离强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3±2℃、反应时间为6h、复合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6~0.8%、单体质量比BA:MMA:St:HEA:AA为80:5:10:2:3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小、初粘性好、剥离强度高的乳液型压敏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种子乳液二阶段聚合法,制备了经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交联、具有核壳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复合乳液,研究了核壳软硬单体比、AN及壳层中交联单体AM含量对乳胶膜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膜吸水率主要受壳层软硬单体比例的影响,软硬单体比值越小,乳胶膜的吸水率越低;丙烯酸/丙烯酰胺复合交联剂对乳胶膜吸水率的影响不明显;功能单体丙烯腈可明显降低乳胶膜的吸水率,乳胶膜吸水率随丙烯腈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低达到9.40%。  相似文献   

11.
四元共聚丙烯酸酯热熔压敏胶膜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法制备聚丙烯酸酯热熔胶,研究了单体用量配比,乳化剂用量、配比及乳化方式,引发剂用量,温度和滴加速度对反应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EHA/MMA 1/0.6,AN 5%,AM 5%,复合乳化剂3.0%,引发剂过硫酸钾0.3%,80~85℃,反应4h,丙烯酸酯橡胶分子量在10万以上时,制得的热熔压敏胶膜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阻燃丙烯酸酯无纺布乳液YZ-211A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平 《粘接》2002,23(2):26-27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为聚合单体,加入功能单体,纳米级阻燃胶体,乳化剂等进行乳液聚合制成本乳液,用本乳液生产的无纺布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其极限氧指数(LOT)达30.5%-35.7%,无纺布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陈元武  陈智君 《粘接》2003,24(1):27-29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质量比为55:15:30:2)为主要原料;经乳液聚合制成自交联人造花光面胶。该胶固含量46%-50%,pH值5-6,残存单体≤0.1%,成膜光泽度大于等于90%,耐黄变等级A,Tg为23℃,而且耐水性,手感均优,工艺性良好,文中还讨论了原料配比,聚合条件等对光面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用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作用下,于异丙醇溶液中聚合制得粉末涂料用流平剂。实验表明,丙烯酸的加入对涂膜光泽有增强作用。最佳原料配比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2:3:95,异丙醇:单体=2:1;引发剂用量为4%。  相似文献   

15.
以BA(丙烯酸丁酯)和EA(丙烯酸乙酯)为软单体、M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混合羧基单体MAA(甲基丙烯酸)和AA(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氢钠(Na HSO3)为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当m(软单体)∶m(硬单体)=2∶1、m(AA)∶m(MAA)=0∶1且w(—COOH)=7%(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时,乳液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5℃、碱脱时间为11 min、耐水性(吸水率26.91%)相对最好、单体转化率(95.87%)和固含量(47.12%)相对最大,说明该乳液在热碱性条件下易脱胶且耐水性较强,完全满足啤酒贴标胶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二烯丙基胺、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探讨原料比例、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合成工艺优化条件为:m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m单体(丙烯酰胺):m单体(二烯丙基胺):m单体(乙二醇单烯丙基醚)=100.3:6:5,引发剂用量为1.2%(对单体质量)引发剂的加料方式为连续滴加,反应温度为80℃,在80℃保温反应7h。合成的固色剂适用于活性染料织物的固色处理。固色处理后色牢度可以提高0.5-1.5级。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酸类共聚物超吸水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作原料,以氢氧化铝为交联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共聚物。讨论了其在蒸馏水和NaCl水溶液中的吸液性能,考察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条件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丁艺为:n(AM):n(AA)为O.3-0.4,AA的中和度为70%,过硫酸钾和单体的质量比为0.2%-0.3%,氢氧化铝和单体的质量比为0.03%-0.05%,聚合温度为55-60℃。测得的吸水倍率为1050g/g。  相似文献   

18.
刘珍贤 《广东化工》2009,36(12):206-208
采用均匀设计法,对魔芋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剂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单体量(单体,魔芋粉)10.9、引发剂量(引发剂/魔芋粉)5.08%、反应温度66.2℃、单体中和度78.7%、交联剂量(交联剂/魔芋粉)1.43%、反应时间2.51h。产物吸水率为685.3g/g,吸盐水率306.5g/g(自来水)。  相似文献   

19.
甘薯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以N,N’-亚甲基双丙稀酰胺(以下称单体)为交联剂,用过硫酸铵引发甘薯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交联剂用量、甘薯淀粉乳浓度、淀粉品种、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吸水性能的影响,得到如下最佳反应条件:品种浙薯1号,淀粉乳浓度12%,单体与淀粉的质量比2:1,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占淀粉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9%和2.5%,反应温度为55℃.在该条件下制得吸去离子水高达500余倍的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20.
外交联型多元共聚物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等单体经乳液共聚制得外交联型多元共聚物乳液,讨论了乳化剂配比及用量,引发剂用量,功能单体用量,软硬单体的配比对乳液聚合反应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及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