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流化床中典型垃圾组分与煤混烧时HCl排放和脱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其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Cl、SO2、NOx、CO)也不容忽视。为了研究垃圾在燃烧时HCl的排放及脱除特性,该文选取了几种典型的垃圾组分,在流化床上进行了实验,以分析其燃烧时Cl→HCl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及HCl浓度对NO、SO2的影响,并且考察了加入钙基吸收剂后对HCl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Cl→HCl的转化随温度升高而加速;随HCl浓度的升高,NO浓度呈下降趋势;SO2浓度变化呈抛物线形式;脱氯剂种类与脱氯剂添加量对脱氯效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危险废弃物染料残渣小型管式炉的焚烧实验以及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了染料残渣焚烧过程中HCl的排放特征、氯对重金属形态归趋的影响以及3种脱氯剂高温脱氯效果预测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HCl排放的决定因素,生成的HCl主要来自于染料残渣中有机氯;工况在500~900℃之间,氯对Hg、Pb、Cu和Ni的归趋形态主要贡献分别为HgCl2(g)、PbCl4(g)、PbCl2(g)、(CuCl)3(g)、NiCl2(s)和NiCl2(g);3种脱氯剂中CaCO3高温脱氯稳定性最好,在800℃以下基本没有HCl析出,Fe3O4高温脱氯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煤在燃烧室中能迅速、完全燃烧的关键因素可扼要地归纳为三个“T”,即时间(Time)、扰动(TurbuJece)、温度(TemPerature)。旋风炉、液态炉、煤粉炉中主要以提高炉膛温度来强化燃烧;链条炉中则更重视煤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这些锅炉尽管不同程度地利用了扰动这一因素,但都未把它作为强化燃烧的主要因素。流化床锅炉以提高空气与煤粒间的相对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危险废弃物染料残渣小型管式炉的焚烧实验以及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了染料残渣焚烧过程中HCl的排放特征、氯对重金属形态归趋的影响以及3种脱氯剂高温脱氯效果预测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HCl排放的决定因素,生成的HCl主要来自于染料残渣中有机氯;工况在500~900℃之间,氯对Hg、Pb、Cu和Ni的归趋形态主要贡献分别为HgCl_2(g)、PbCl_4(g)、PbCl_2(g)、(CuCl)_3(g)、NiCl_2(s)和NiCl_2(g);3种脱氯剂中CaCO_3高温脱氯稳定性最好,在800℃以下基本没有HCl析出,Fe_3O_4高温脱氯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5.
燃煤炉预混-喷钙二段脱硫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文章指出煤燃烧高温脱硫3方面难点:(1)石灰石分解速率低于煤燃烧时硫析出速率;(2)脱硫产物在CaSO41200℃以上再分解;(3)CaO颗粒高温严重烧结,对此,提出二段脱硫工艺,即一部分添加剂与煤预混进行料层脱硫,另一部分喷入炉内捕捉烟气中硫,建立了10t/h链条炉二段脱硫示范装置,试验和运行结果表明锅炉除尘器前脱硫率达到70%以上,除尘器后,烟气经半干法处理可达到80-90%。  相似文献   

6.
在流化床中加入CaO以降低垃圾焚烧时的酸性气体SO2和HCl的排放,然而二者在脱除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往往被人忽略。该文选取煤与木屑在固定床上混烧,研究了脱硫与脱氯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混烧时加入含氯物质可以提高脱硫效果,但是对脱氯影响不大。同时加入NaCl也可以降低SO2的浓度。对产物进行电镜扫描(SEM)的分析表明:加入含氯物质后CaO表面有明显的孔隙和结团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加入含氯物质对脱硫的促进作用,并为今后实现同时脱硫、脱氯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因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排放低并且可以加煤助燃等优点,近几年,在国内应用有发展趋势。为满足日趋严格的国际环保标准,拟在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前增设回转窑和脱氯反应器,采用回转窑低温气化-循环流化床炉高温焚烧技术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利用前人对垃圾热解、焚烧中各种污染物排放及控制的研究成果,对这种新型垃圾焚烧炉在焚烧中的污染控制性能,与循环流化床焚烧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为该新型垃圾焚烧炉在焚烧中控制各种污染物的综合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8.
谭波  王传志  刘忠攀  蓝天 《热力发电》2020,49(5):111-118
以工业全煤泥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炉内流动、传热、燃烧及SO2排放的不稳定性,探索了工业级煤泥团热爆原因及其与燃烧和SO2排放不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顶部给料全煤泥CFB锅炉炉膛温度呈典型的“两头高、中间低”的C型分布;煤泥团在炉膛内经历不等速干燥、等速干燥和燃烧3个阶段;SO2排放质量浓度波动是由于热爆形成的煤泥团粒度不可控造成在炉内上部及下部区域交替发生的燃料燃烧量变化所致。据此,提出了控制煤泥入炉尺寸,改变煤泥入炉位置,以及在炉膛内保持足够的有效脱硫剂存量等消除或降低炉内燃烧和SO2排放不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依据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与分解特性,建立了炉内NOx的生成和分解模型,并对1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氮氧化物的生成和分解特性进行了模拟预测,探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温、Ca/S摩尔比等因素对CFB锅炉脱氮的影响,其计算结果与工业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得出可以通过调整锅炉运行参数来控制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双级料腿循环流化床中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双级料腿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采用分级转化技术,燃烧前脱氯,有效解决了高温腐蚀和二噁英造成的二次污染。该文采用不同的大颗粒物料来模拟垃圾中的不同组分,在双料腿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中研究了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结果表明,影响大颗粒停留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循环流率、表现流化气速、颗粒的密度和尺寸。循环流率增大,停留时间急剧降低。表观气速对停留时间影响较小。颗粒密度对停留时间的影响比尺寸要大。颗粒越轻,停留时间越短。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两并联全混釜停留时间分布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时HCl排放及脱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焚烧法被广泛用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同时,焚烧时产生的HCl对受热面及人体的危害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HCl生成机理入手,详细介绍了煤与垃圾、煤与PVC混烧时HCl的排放情况,脱除机理以及影响脱除的几个因素:含水量、温度、SO2、重金属与无机物。  相似文献   

12.
水分对垃圾焚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层燃-流化复合垃圾焚烧为研究背景,利用实验方法,从垃圾干燥、层燃、流化燃烧3个方面研究了水分对垃圾焚烧过程的影响。垃圾中的过多水分导致垃圾的干燥过程延长,阻碍了垃圾的起燃,吸水性强的垃圾携带较多水分比吸水性弱的垃圾更能阻碍燃烧。在低温层燃状态下,因水煤气反应等作用,CO生成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高温下由于H2O能促进CO的氧化反应,CO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高挥发分PVC、PS、木屑等燃料在层燃状态下可产生较高的CO。随着H2O的增加,N向NO、H向CH4的转化率多呈增加的趋势。而在流化燃烧状态下,随着水分的增加,CO降低,NO降低,表明H2O分子在流化床内对燃烧在机理上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固体垃圾床层内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城市固体垃圾在床层内燃烧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别对床层内气固两相介质建立能量、质量和动量守恒控制方程,固相中水分蒸发、挥发分析出、焦炭气化燃烧速率由床层当地热物性及环境参数确定,床层高度变化由燃烧反应速率及物料热物性参数计算得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比较分析表明,总体上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很好,数值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报床层失重、料层燃烧中段近似为一常数的燃烧速率,料层水分蒸发所需的时间占整个焚烧实验时间的2/3。模拟计算得出床层表面产生气的体变化趋势能反映垃圾燃烧进程, O2和CO2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CO要好。计算结果为研究垃圾在床层内燃烧过程的和炉排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生活垃圾和煤混烧的400 t/d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为依托,对某大型生物医药公司的羊毛脂废料进行混烧的工业试验,了解混烧该废料对垃圾焚烧炉燃烧稳定性、炉膛温度、锅炉尾部常规污染物排放及飞灰含碳量的影响,以研究羊毛脂废料代替燃煤作为垃圾发电辅助燃料的可行性。试验表明,随着羊毛脂废料掺混量的增加,煤的添加量随之下降,烟气中的烟尘浓度,CO和SO2含量以及飞灰含碳量均有所下降;NO含量随掺混量的增加而增加,N2O随掺混量的增加而减少;HCl含量受掺混量影响不明显。随床温升高NO排放增加,CO排放下降,SO2和HCl浓度基本不变。试验表明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对羊毛脂废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燃煤流化床飞灰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抑制垃圾焚烧飞灰中有害重金属的浸出,利用燃煤流化床飞灰作固化剂对其进行固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燃煤流化床飞灰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Ni、Cr、Pb、Cu、Zn的浸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Cd作用不大;随着燃煤硫化床飞灰掺混比例的增加以及固化体固化时间的延长,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浸出率有所减少,其中Ni、Cr、Cu的减少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水分对城市垃圾焚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余其 《电站系统工程》2004,20(4):37-37,40
分析研究了城市垃圾中水分含量变化对垃圾净热值、垃圾燃烧时间及CO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垃圾水分的增加会使垃圾净热值近似呈线性减小,但提高了垃圾焦炭活性,缩短了焦炭燃烧时间,同时水分提高也有利于抑制CO的排放,提高垃圾的燃烧效率。本研究为了解垃圾的燃烧特性及垃圾焚烧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垃圾与煤流化床混烧及其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分析了流化床垃圾焚烧炉技术特点,包括锅炉的结构特点、焚烧污染物控制、以及垃圾和煤流化床混烧技术优势.垃圾和煤混烧可有效地抑制和减少二噁英的生成和排放.对1台300 t/d垃圾和煤混烧的流化床锅炉的排放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垃圾和煤流化床混烧后污染物排放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湿法除尘对垃圾焚烧炉中二恶英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机测定了150 t/d垃圾焚烧流化床锅炉不同工况下湿法除尘器前后烟气中二恶英(PCDD/Fs)的含量,不同工况下湿法除尘器脱除烟气中二恶英的效率分别为87.33%、99.53%、85.84%,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恶英含量均小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1ngI-TEQ/Nm3),试验结果表明湿法除尘器是较为有效的脱除二恶英的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