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制备聚丙烯酸钠分散剂的最佳工艺条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同时亚硫酸氢钠又作为链转移剂来制备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分子量和分散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过硫酸铵用量为5.56%,亚硫酸氢钠为4.44%,单体浓度为33.3%,温度70℃,反应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同时亚硫酸氢钠又作为链转移剂来制备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分子量和分散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过硫酸铵用量为 5 56%,亚硫酸氢钠为 4 44%,单体浓度为 33 3%,温度 70℃,反应时间为 3h。  相似文献   

3.
郭琦  杨旭 《广州化工》2014,(10):85-87
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亚硫酸氢钠同时作链转移剂合成低相对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作为一种油田防垢剂。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及链转移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对不同相对分子量的产物进行了防垢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60℃、单体质量分数30%、引发剂用量0.6%、链转移剂用量5%、反应时间2 h时,可制得聚丙烯酸钠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 000~3 000,作为油田防垢剂防垢效率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在水介质中合成了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丙烯酸浓度、过硫酸铵用量、亚硫酸氢钠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的影响主次顺序,获得了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即过硫酸铵最佳用量0.5 g、亚硫酸氢钠用量2.0 g、反应温度65℃、丙烯酸质量分数30%.  相似文献   

5.
链转移剂调控DMDAAC均聚物分子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工业级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反应单体、甲酸钠或甲醇为链转移剂,选择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得到分子量在800~9000的PDMDAAC.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体系pH值、引发剂用量、还原剂用量和链转移剂用量对聚合产物特性粘数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研究了链转移剂对PDMDAAC分子量的调控作用及其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数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亚硫酸氢钠同时作链转移剂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钠。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及连转移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75℃、单体用量25%~30%(质量分数,下同)、引发剂用量0.40%~0.60%、链转移剂用量4.0%~5.0%、反应时间6.0h时,可制得聚丙烯酸钠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3000之间,单体转化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本文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通过中和法合成了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用端基法测得其数均分子量。通过改变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得出了各合成因素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影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交实验优化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合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制得分子质量为3000~4000的聚丙烯酸钠。采用粘度法测得产物的黏均分子质量,对丙烯酸单体和聚丙烯酸钠聚合物的FTIR图谱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因素对聚丙烯酸钠分子质量的影响趋势和程度。结果表明: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单体浓度,其次为反应温度,再次为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4h;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质量的6%,链转移剂亚硫酸氢钠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FTIR谱图中不含碳碳双键,且有羧酸盐的特征峰出现,验证了聚合物的合成。该工艺节省能源,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IA/AA/AMP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水作溶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衣康酸(IA)、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合成了IA/AA /AMPS三元共聚物.探讨了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对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5%,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9.5%,反应温度为95℃时,共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丙烯酰胺单体出发,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甲酸钠为链转移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分子量在(2.6~10)×104范围内的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分子量调节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分散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新方法,摆脱了传统方法对醇类链转移剂的依赖,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改变引发剂的引发方式,将还原剂一次性加入,氧化剂和单体混合后滴入还原剂中,调节引发体系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用量来达到调整分子量的目的.确定了该最佳的工艺条件:过硫酸铵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4%,焦亚硫酸钠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2%,合成温度为30℃.单体与过硫酸铵的滴加时间为1h.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铵,考察了温度、EDTA、引发剂、NaCl、聚合时间、链转移剂以及单体浓度对聚丙烯酸铵相对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为:反应温度30℃,EDTA用量0.03%,引发剂用量0.03%,NaCl用量0.6%,反应时间3 h,单体浓度50%,链转移剂用量0.7%。在此条件下,合成的聚丙烯酸铵相对分子量为1 905万,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亚硫酸氢钠作链转移剂,由巴豆酸(CA)、甲基丙烯磺酸钠(SMS)、巴豆酸甲酯(MC)为单体合成共聚物CA-SMS-MC。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过硫酸铵用量、反应温度对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黏度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是2.5 h,过硫酸铵为0.01 g(w=0.05%)、亚硫酸氢钠为0.1 g(w=0.50%)、单体质量为1.1 g(w=5.5%)、单体物质的量比4∶1∶2,红外分析表明该聚合物为CA-SMS-MC共聚物钠盐,此外,还进行了GPC、扫描电镜、粒径分布等测试。当共聚物的用量为0.5 g(w=0.60%)时,对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的分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将TiO2(KH–570)接枝丙烯腈(AN)制备TiO2(KH–570)-g-AN,并通过加入链转移剂控制分子量。通过实验,探讨出链转移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接枝率及分子量的影响。并利用HF刻蚀处理TiO2,测试PAN黏均分子量大小。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6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AN质量的1.6%,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AN质量的4%时分子量控制在8 00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史航 《天津化工》2010,24(6):19-21
研究了以水为溶剂,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聚丙烯酸钠(PAAS)的过程,考察了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单体浓度及反应温度对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得出生产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作链转移剂,合成陶瓷用分散剂聚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其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并用在线红外监测反应过程。研究了丙烯酸单体用量、过硫酸铵用量、次亚磷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考察其对陶瓷浆料流动时间的影响,并讨论了分散剂用量对陶瓷悬浮液的Zeta电位值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在线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合物为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钠盐,最佳合成条件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9 mL、反应温度70℃、引发剂用量0.17 g、链转移剂2 g、丙烯酸质量分数28%、反应时间3.5 h。分散剂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ζ电位最低,为-66.7 mV,增大分散剂质量,有利于降低体系剪切应力。  相似文献   

17.
展运鹏  刘福胜 《化工科技》2014,(1):38-41,61
以丙烯酸(AA)和氢氧化钠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光辅助引发聚合法对聚丙烯酸钠的制备进行了研究。研究了AA单体、引发剂及链转移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产物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30℃、w(AA单体)=20%、w[(NH4)2S2O8]=0.05%、w(NaHSO3)=2.0%、光源距离15cm,可制得聚丙烯酸钠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 100~2 500,单体转化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聚合工艺研究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成利  李寒旭  董众兵 《应用化工》2005,34(11):697-699
以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A)为共聚单体,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以水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P(AA-MA)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对合成的共聚物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研究了各因素对共聚物的特性粘数的影响程度,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为:单体比例为8∶1,加料时间0.5 h,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2.5 h,过硫酸铵用量6%,亚硫酸氢钠用量2%,异丙醇100%(以单体质量计)。  相似文献   

19.
周小明  唐炳涛  颜廷良  张淑芬 《精细化工》2012,29(11):1127-1130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自由基引发剂,石油醚为溶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通过沉淀聚合制备了低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的聚丙烯酸。考察了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单体质量浓度对聚合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聚合条件为:AIBN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0%,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00%,单体质量浓度100g/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 h。反应结束后产品在底部沉淀析出,溶剂可循环利用,在最佳聚合条件下,残液循环利用5次,单体的累计转化率达到92.6%。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通过残液循环制备的产品重均分子量(Mw)变化不大,保持在1 000~1 300,多分散性(PDI)为1.92~3.38。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酸(AA)和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为共聚单体,以过硫酸铵-次亚磷酸钠为引发体系,以磷酸二氢钾为链转移剂,采用水溶液共聚的方法制备出具有长侧链醚基的聚醚型阻垢剂P(AA/MPEGMA);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共聚物阻碳酸钙垢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丙烯酸(AA)与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的质量比为3∶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4.5%,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1%,反应温度为82℃,聚合反应时间为3.5 h时,共聚物阻碳酸钙垢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