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船舶主机气囊隔振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将气囊隔振器应用于船舶主机隔振,介绍了该隔振装置的特性,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分析表明,气囊隔振系统能够大幅度减小主机激振力向船体基座的传递。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系统具有定常频率特性,各气囊压力的分布对系统固有频率、力传递特性没有影响,而对主机输出端的位移有一定影响,应该通过优化设计使联轴节的振动最小。  相似文献   

2.
施亮  何琳  卜文俊  徐伟 《振动与冲击》2012,31(2):136-139
分析了气囊隔振装置的压力变化对主机对中姿态的影响,认为主机姿态控制的响应计算可进行线性化处理,并给出了满足线性计算精度要求的压力变化范围。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的优化控制算法,将气囊压力分布与对中姿态同时作为控制目标。在试验台架上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控制算法使气囊压力与对中姿态两个指标均能快速收敛到精度范围,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3.
将气囊隔振器应用于浮筏隔振装置可显著提高低频隔振效果,但隔振元件的三相低频大位移也将带来三相动态平衡欠佳的实际问题,其中一个技术难点在于如何保持筏架姿态平衡。分析引起筏架姿态变化的各类扰动力特点及其影响;研究通过调整气囊压力保持筏架姿态平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船体摇摆、装置负载变化及气囊漏气是影响筏架姿态平衡的主要扰动因素,气囊浮筏隔振装置可以通过气压的调整,在扰动力的影响下保持筏架姿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主机气囊隔振装置对中姿态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气囊隔振装置应用于船舶主机能够大幅衰减振动向船体基座的传递,但同时也增大了主机与轴系对中控制的难度。在实现对中误差在线监测的基础上,根据气囊隔振装置的特点,提出一种对中调整最优控制算法,通过对气囊充放气调整,使主机恢复到对中状态。试验表明该控制算法能在快速收敛到对中精度的同时,实现载荷的优化分布。  相似文献   

5.
低频振动噪声影响水下装备声隐身性能。在原气囊隔振装置基础上,通过结构改进设计,使得侧向气囊能够为系统提供负刚度,通过与垂向气囊并联,设计了一种新型非线性浮筏隔振装置,提升了隔振装置的低频隔振能力。新型隔振装置由“侧向气囊-万向节-垂向气囊”非线性隔振器组和浮筏组成。分析了侧向气囊为系统提供负刚度原理,建立了非线性浮筏隔振装置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新型隔振装置样机并开展了相关性能试验。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非线性浮筏隔振系统垂向一阶固有频率约为原系统的50%,垂向隔振性能提升了约6 dB,侧向隔振性能与原系统相当。此外,也研究了非线性浮筏隔振系统的摇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重载情况下,新系统能够具备较好的摇摆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船舶推进装置气囊隔振系统对中可控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建立控制响应计算模型、多目标对中控制模型,提出了对中可控性分析方法,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工作情况自主调整控制系统工作参数,以保持良好的对中控制收敛性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已应用于某型船舶推进装置气囊隔振系统,成功实现了气囊柔性支撑状态下的推进装置高效隔振。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测试气囊隔振器在不同压力、不同高度下的垂向输入和传递阻抗,并对气囊隔振器的传递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气囊隔振器隔振效果优越;工作高度一定,压力越高,力传递率越小;工作压力一定,在额定工作高度时的气囊隔振器力传递率最小。  相似文献   

8.
秦文政  施亮 《振动与冲击》2021,(4):94-98,178
随着浮筏气囊系统趋于大型化,筏体结构刚度不可避免的降低。外界扰动作用下,筏架不仅会偏离平衡位置,还会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导致设备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危及设备运行安全。建立某船舶浮筏气囊隔振装置柔性筏架响应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气囊压力参数识别的控制方法,通过调整气囊压力分布对筏架姿态和弹性形态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控制筏架姿态平衡,还可以有效抑制筏架的弹性变形,并且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9.
浮筏隔振技术已在船舶的减振降噪中取得显著的进展,对于大型船用设备的浮筏隔振装置,需要使用较多的隔振器来承担设备重量,且隔振效果也欠佳。为改善大型船用设备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节约隔振器成本,以船用柴油发电机组为隔振对象,比较气囊型隔振器和橡胶型隔振器的特点,提出四种浮筏隔振系统方案,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四种方案进行仿真分析,采用振级落差法对各方案隔振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双层气囊浮筏隔振系统方案的隔振性能更为优越,方案优化后可以有效减少隔振器的使用数量,能够充分解决大型设备的隔振问题,为以后大型装置浮筏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气囊隔振装置对中扰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伟  何琳  施亮 《振动与冲击》2011,30(1):6-10
将气囊隔振装置应用于船舶主机能大幅度衰减振动向船体的传递,但其主要难点之一是解决主机与轴系的适配性问题。主机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对中扰动会增大主机的不对中量,对其进行控制是适配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气囊隔振装置的特点,提出通过气囊的充放气调整来抵消对中扰动的影响。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对中扰动控制的可行性并给出了控制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对中扰动控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地板送风系统以其布置与调节方式灵活、节能和为活动区创造良好的空气品质等诸多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运用Fluent建立地板送风系统静压箱模型,分析作用半径和送风口密度对静压箱送风均匀性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抗爆控制室是石油化工厂的核心建筑,空调系统实现重要房间恒温恒湿,维持各房间的梯度正压值,减轻室外空气对仪表的腐蚀,对控制室的正常运作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空调系统划分方法、房间送风量的确定、气流组织及压力平衡、抗爆措施和控制联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常规抗爆控制室空调系统的优缺点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3.
空气弹簧在75kg空气锤隔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南昌大学所开发的S-200-2型双曲囊式空气弹簧,以及以该空气弹簧为隔振元件的75kg空气锤惯性快式隔振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计算。该隔振系统可隔离低频振动,使基础的振幅及振动加速度均降低99%以上。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太阳能电池阵在地面展开试验条件下的受力状态,提出了蜗卷弹簧、空气阻力、气浮平台摩擦力、铰链副阻力矩等受力条件的定量计算方法,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电池阵展开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由此对太阳能电池阵的地面展开试验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对于空气阻力,提出了利用空气流场的动能表征阻力矩的简化处理方法,即空气阻力矩正比于广义附加质量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1]Junhua Liu, Bert Westhoff, Mustafa A.Ahmetoglu and Taylan Altan: J. Mater. Proc. Technol., 1995, 59, 49. [2]Bin GUO: J. Plast. Eng., 1997, (3), 92.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6.
空气弹簧帘线-橡胶复合材料结构具有刚度可变、轻量化、高度可调、隔振效果好等优势,在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趋势下,车用空气弹簧力学成为学术和工程研究热点。但其受力的“有效面积”这一重要参数还未建立完善理论模型。结合复合材料力学特性与几何学特征,提出一种车用膜式空气弹簧有效面积理论分析与预测方法。给出了空气弹簧有效面积理论预测表达式,体现了空气弹簧气囊内压强、空气弹簧高度等因素对有效面积的综合影响。利用力学综合实验台架设计实验,对某型号空气弹簧进行有效面积测量,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对比显示在实验测量的范围内,理论预测的有效面积误差在1%以内,表明了这种理论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这种方法对进行有效面积的预测、空气弹簧的准确建模及进一步进行高精度的车高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空气弹簧参数对减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弹簧因其固有频率低和承载能力大等特点在车辆和精密设备的隔振中得到广泛应用.讨论了空气弹簧刚度与工作压力、附加气室体积的函数关系,分析了阻尼对隔振传递率的影响,仿真说明了空气弹簧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