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汽轮发电机发生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时,其电磁特性和相关电气量会发生变化,基于这一特点,提出将有限元法用于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研究,并运用有限元程序对汽轮发电机正常情况及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后磁场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分析比较故障前后磁场分布及气隙等效磁通密度分布,找出故障特征,为进一步分析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匝间短路监测装置、交流阻抗试验以及RSO试验等多种手段,可以发现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利用直流电压分步法可以确定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点的位置。通过对发电机定、转子进行检查,分析了一起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发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处理匝间短路故障的具体方案,提出了预防该类故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汽轮发电机转子短路故障时定子环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是发电机常见的电气故障之一,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和诊断,在分析发电机正常情况以及在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定子绕组并联支路的环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环流特性的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分析汽轮发电机在正常运行和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的气隙磁势、磁导、磁密,推导得到了发电机定子绕组各并联支路感应电动势瞬时值和电势差的瞬时值表达式。然后详细分析了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定子绕组并联支路环流各次谐波成分与对应故障参数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到了定子绕组并联支路环流特性,故障将使环流频谱二倍频成分突出,环流值将随着转子绕组短路程度的加重而增大。最后实测了SDF-9型故障模拟发电机正常及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环流信号,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4.
围绕A电厂原2号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发现、分析过程进行论述,通过转子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转子交流电压分布、发电机短路曲线三种方法证实了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存在,建议要重视运行中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是汽轮发电机常见故障之一,早期的准确检测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nsoft与Simplorer软件建立同步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联合仿真模型,分别在恒励磁电流和恒励磁电压两种励磁模式下,得到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时发电机各特征量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励磁模式下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时不同的故障特征,为自动电压控制(AVC)励磁调节模式下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分析和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静偏心故障和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频谱特性的区别,避免静偏心导致对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误诊断。依据有限元理论,建立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模型和计及静偏心的模型,对转子绕组匝间短路、计及静偏心的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进行了仿真。以转子线电流和定子线电压为研究对象,从频谱特性角度,对各组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静偏心的存在会导致定子线电压中出现与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相同的特征频率,可能导致误诊断;同时对转子线电流和定子线电压以及定子线电压的高频段进行监测,能够有效区分静偏心与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避免静偏心导致对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误诊断。  相似文献   

7.
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由于发生次数多、故障诊断难度大、故障后果严重等原因,严重威胁电厂电气主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如何准确诊断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就成了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文中首先介绍了转子匝间发生短路故障的原因、故障的分类和故障的分析诊断方法等内容,接着以一起刚投产的1 000 MW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发生短路故障的案例为基础,说明了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诊断方法和过程。根据电气试验的结果和现场检查情况,确定转子线圈拐角处铜线打磨不充分是造成转子匝间发生短路故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同步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特征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夏立  吴正国  黄海  王家林 《高电压技术》2010,36(6):1506-1512
目前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结构参数发电机,故障特性并无普遍性,为此以发电机定子线圈为基本对象,应用交流电机绕组理论的谐波分析法分析了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时定子绕组并联支路内感应电动势的谐波特性、定子绕组感应电流产生的旋转磁动势以及转子绕组感应电流的谐波特性,从而给出了适用于一般发电机结构的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特征规律。该规律可根据发电机的不同结构参数,求得定子绕组侧、转子绕组侧故障特征的幅值和频率。以试验所用的故障模拟发电机为例,应用故障特征规律进行了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特征计算。运用故障模拟发电机组在不同的励磁方式和负载情况下进行了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动模试验。通过分析和比较算例及试验结果验证了故障特征规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并联支路环流特征的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永刚  赵艳军  陈雷  纪璇 《高电压技术》2009,35(5):1014-1019
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是一种常见的发电机故障,为了对其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识别,提出了基于定子绕组并联支路环流特性的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识别方法。通过分析汽轮发电机正常运行及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运行时各参数的变化,得到了定子绕组并联支路电压差和环流特性,即理想电机在正常运行时不存在电压差和环流,而转子匝间短路故障导致发电机定子绕组并联支路之间出现了电压差和环流,其大小和分布与短路严重程度呈对应关系。最后,实测了MJF-30-6型故障模拟发电机正常运行及故障运行时的环流信号,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轮发电机转子受力环境复杂以及基频振动状态的多变性,选取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和静偏心故障两种典型的转子基频振动故障源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有限元仿真工具的强大计算功能研究发电机转子在动偏心和励磁绕组匝间短路双因素作用下的不平衡磁拉力,分析各种故障变量对不平衡磁拉力大小和方向的影响,为全面研究汽轮发电机转子受力及利用转子振动诊断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机理,以及小波分析方法用于该故障的检测原理,将小波变换应用于突变信号的检测,提取其故障特征,以实现对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检测及故障点的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方法适用于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不平衡检测的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方法,该方法建立在时域参数模型基础上,利用高压电抗器的本末端电气量,计算出在最小二乘意义下的各相的电气参数。基于高压分相并联电抗器不可能三相同时发生匝间短路故障的前提下,通过构建体现三相参数不平衡和参数突变的综合检测判据,来识别高压电抗器是否发生匝间短路故障。  相似文献   

13.
陈权涛  杨向宇 《中小型电机》2007,34(12):40-42,53
分析了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机理,以及小波分析方法用于该故障的检测原理,将小波变换应用于突变信号的检测,提取其故障特征,以实现对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检测及故障点的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方法适用于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波消噪的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在线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小波消噪法应用于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信号的处理中。在发电机负载运行的工况下,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并结合发电机的特点和感应电势信号中各种信号的特征及频率范围,对探测线圈上测得的感应电势信号进行消噪处理。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故障信号的消噪处理,适合于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星角接线变压器低压绕组匝间短路问题,建立了变压器匝间短路等效模型,并推导出了低压环流和短路绕组电流表达式,然后根据磁动势守恒提出了基于等效电流法的故障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故障模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的仿真平台,在仿真平台上针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开路故障、匝间短路故障以及逆变器功率管开路故障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比较健康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的定子电流,可以对定子绕组开路故障、匝间短路故障及逆变器故障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17.
600MW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电厂3号600 MW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的故障情况及其试验检查,分析了该发电机在运行中转子绕组发生匝间短路的原因,对发电机修前和修后的相关试验数据、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龚昱玮 《防爆电机》2012,47(1):21-23,39
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时,其故障特征可以传递到励磁机励磁绕组上去。应用Matlab软件,对故障谐波传播效率受转子绕组感应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中作者通过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绕组直流电阻等试验,并结合吊芯检查,分析了一起因油道堵塞造成局部过热,进而引发匝间短路的配电变压器典型故障,并针对故障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简要叙述了一次匝间保护动作掉闸发电机事件,并就此进行分析,最后就防止类似故障的发生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