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近代齐鲁民间大襟服装的技艺及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亓延  崔荣荣  范雪荣 《纺织学报》2010,31(11):116-121
针对近代齐鲁民间大襟服装及其技艺“挖大襟”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通过实地考察和民艺采风,结合民俗文献及地方志资料,从民俗和技术角度对大襟单褂“挖大襟”技艺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对6大工艺流程铰衣身、开大襟、补底襟、挖拓肩、绱领子及后处理逐一进行分析,并部分做了详细图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相关联的民俗文化内涵:服装实用、简洁与保守的特点反映了齐鲁耕作文化和当地民族性格特征;着装行为和民间禁忌的传承表达了齐鲁人们趋吉避灾及向往美好生活的民俗心理;技艺的高低不仅表达了齐鲁劳动妇女的思想情感,更决定了其在家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双襟形制服装作为大襟形制服装的异化形态,在近代民间服饰衣襟中比较少见,通常出现在女装和童装中。选取了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上海艺风堂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馆藏近代双襟形制的服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通民间工艺传人的调研,结合相关书籍和资料,从裁剪工艺、缝制工艺两方面入手,逐一记录了制作双襟服装的裁剪工艺、缝制工艺流程,并绘制了相应的示意图。重点分析了其裁剪工艺过程中的裁衣片、开双襟线、裁里襟等工艺,以及其缝制工艺过程中的双襟、里襟等缝制工艺。讨论并总结了双襟服装在裁剪与缝制工艺过程中"拔""缩"和"贴""滚"工艺的巧妙处理运用。  相似文献   

3.
李荣  张竞琼 《纺织学报》2018,39(8):110-116
为研究包括领襟及其系结方式在内的近代童袄褂的形制特征与演变趋向,选取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和上海艺风堂博物馆馆藏的127 件童袄褂,测量其各部位尺寸,并用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和 Adobe Illustrator 进行图像数据还原,截取了部分衣领和门襟的细节部位结构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代民间童袄褂按形制分为中国传统型与中西合壁型;中国传统型童袄褂的衣领、门襟形制及系结方式主要表现为直领、交领、对襟、大襟、绳带、相连式纽扣和独立式纽扣系结;中西合璧型童袄褂的衣领、门襟形制及系结方式则主要表现为立领、叠门对襟、扣眼式纽扣系结;童袄褂形制总体上向中西融合、便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近代中原地区大襟形制服装门襟的设计和制成原理,文章通过对中原工学院服饰文化中心馆藏服装实物的观察、测量、数据分析和结构复原,总结出大襟形制服装门襟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门襟是集服装闭合功能、衣缘毛边装饰和结构裁剪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设计;门襟独裁、门襟与左衣身连裁和门襟与前后片连裁三种结构设计方法,是产生"找袖"形制、"无找袖"形制、宽接袖、窄接袖结构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里襟部分拼接、宽度不一结构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对于传统中式服装文化体系的丰富、完善及在当代中式服装的设计和制作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丝绸》2015,(4)
通过对江南大学传习馆内收藏的近代民间长袍的观察和测量,以及对中式传统服装制作工艺传人的走访,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民间长袍的形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复原。研究得出:近代民间长袍的形制主要是立领、右衽、找袖或无找袖、收腰或无收腰、两侧开衩、直摆或圆摆、前后片有破缝;具有通袖长"宁长勿短"的特点、里襟与后片为一整体和独立里襟的两种里襟结构设计方法等。因此,对近代民间长袍研究体系的完善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齐鲁民间服饰的款式、面料、结构等元素进行归纳与总结,然后通过对穿着大襟衫时的测体方式、手臂活动的分析,对比婴儿睡姿和婴儿手臂活动规律,表明婴儿服装在结构造型、空间设计、扣系方式等方面均可借鉴大襟衫的精髓。基于此,以大襟衫为例,将其与婴装的产品开发相结合,进行了两款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针织婴童上装的改良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后片连裁方式设计的偏衫可减少衣身处的分割,保证服装的整体性;采用插肩袖结合腋下开口设计的透气半背和尚衫是一款腋窝透气性较强的功能性夏季婴装。  相似文献   

7.
《广西轻工业》2013,(4):110-111
针对目前我国传统丝绵袄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制作效率低、工艺落后、设计款式单调、制约传统丝绵袄的发展等问题,分析和提出运用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相结合,实现传统丝绵袄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突破的措施,达到传承和发展传统丝绵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对明代中后期女袄的形制与结构作进一步解读,以出土和传世的明代中后期女袄作为实物来源,结合墓葬简报与地方志等书籍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形制与结构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领部、袖部、大身3 个部位。通过对女袄领形、袖形、大身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与变化的梳理,根据当时的社会状态和审美特征,总结了明代中后期女袄的形制特点与结构变化。揭示了其各部位的形制与结构变化规律:领子高度逐渐降低,领开口逐渐增大,衣袖部位袖底边曲度增加,大身部分尺寸愈加宽广,阐明了明代中后期女袄款式变化多样、继承与创新并存的特点,丰富了明代服饰文化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数字化三维技术和衣身直绘法运用到衬衫领型的款式与结构设计中,实现领型设计的"款式虚拟可视化"和"结构修改实时化",领子结构设计的"直观可控";将纸样差异匹配原理融汇到领子的裁配当中,实现纸样结构的"非等长""非等型"设计,以塑造贴合人体颈部的立体造型;采用高水平的缝制工艺与技巧,使设计制作完美的衬衫领变得简单准确又易于操作,提高了企业的产品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0.
衣领是服装部件中最引人注目且造型多变的部件,在进行领子的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领子造型,面料,外观等的要求。在制作时则要从结构和工艺两方面入手,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领子。  相似文献   

11.
粒粒板栗羹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浙江省主载板栗品种毛板红为试验材料,介绍了板栗经脱壳去衣、护色、预糊化、切丁、调配、装罐、杀菌等工序加工粒粒板栗羹工艺。探讨了不同护色条件的护色效果,多因素亲水胶体和乳化剂的应用功效。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带式输送机胶带接头冷粘接工艺的优点及粘接工艺的特点和操作方法。粘接工艺操作程序包括拉紧胶带、确定长度、划线、切割、清胶、涂胶浆、贴合、修接缝、夹紧等.操作中要注意防止中毒、挥发、防尘、防湿、防火。  相似文献   

13.
斩拌机刀片优化设计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分析斩拌刀的运动规律 ,建立了斩拌刀优化曲线的数学模型 ,并且应用MATLAB数字仿真软件优化设计的刀刃曲线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4.
邹平  马宁 《纺织学报》2012,33(9):105-109
 折纸造型改变了传统服装的结构模式与形态要素,形成了细致、优雅、活泼的独特设计风格。由于折纸造型给人生硬复杂的感觉,具体实现比较复杂,较难应用于服装中,但可以充分利用折纸造型工艺构成技术,来拓展女装制作及设计空间。本文通过系统地阐述折纸造型性质特点,提出折纸造型工艺构成技术,如扇形折叠、曲面折叠、折面折叠、几何型立体折叠、重复折叠、仿花造型折叠、仿生动物造型折叠等工艺构成技术,及其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使之对折纸造型类女装的设计、制作有一定的参考。掌握折纸造型工艺构成技术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使女装达到最佳造型效果,从而提高服装的功能美与视觉美。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影响芝麻酱贮藏稳定性的关键工艺和核心指标,比较了炒制工艺(焙炒温度、时间)、不同原料处理方式(脱皮与未脱皮)、磨酱次数等关键工艺条件,测定其离心析油率、沉降析油率等贮藏稳定性指标以及粒径、比表面积等物化特性,通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各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归纳以及相关性分析,阐明加工工艺与贮藏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芝麻的焙炒时间对酱体沉降析油率影响显著,焙炒时间延长析油率呈现先下降趋势,后趋于平稳,焙炒温度对芝麻酱沉降析油率影响不显著,但是温度不宜超过230 ℃,否则产品有焦糊味,研究发现芝麻酱离心析油率与30、60、90 d的沉降析油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0.955、0.967,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离心析油率与芝麻酱的中位径D50、平均粒径Dav值也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2和0.913,但是与比表面积S/V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0。另外,对比了脱皮芝麻和未脱皮芝麻加工成芝麻酱的离心析油率和黏度,发现芝麻皮的存在可以提高酱体黏度而有利于稳定贮藏,降低离心析油率,综合来看,在焙炒温度220 ℃,焙炒时间20 min,磨酱次数3次,离心析油率为3.34%,该条件下加工的芝麻酱的离心析油率最低,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6.
浙江畲族近代女子盛装文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微微  陈良雨 《纺织学报》2007,28(9):99-102
畲族拥有本民族特色的染织服饰文化。近代女子盛装是畲族染织服饰文化的代表作,其材料、工艺、色彩、纹样、造型等构成元素、细节及特点无不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对浙江畲族地区十多个畲族乡镇的田野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研究,从经济技术、生态环境、民族信仰、生活民俗、外来文化5个角度探讨浙江畲族近代女子盛装所蕴藏的诸多文化意涵,旨在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7.
金刚石工具广泛应用于石材开采、石材切割、石材抛磨、定厚、倒角磨边及异形石材加工等领域 .通过对磨头结构形式、磨石的排布等几类石材加工设备中技术关键的阐述 ,提出在采用金刚石工具的石材加工机械设计中应协调考虑金刚石工具磨料配方、进给速度、磨抛轨迹和冷却等因素的设计原则 ,并对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相似文献   

18.
甜面酱生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甜面酱生产从原料的质量要求、处理方法、制曲、发酵过程中水分、食盐含量及温度、时间等诸因素做了详细的论述,分别阐明了其对甜面酱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对影响甜面酱风味形成的后熟发酵阶段的重要性及操作要点做了细致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改善涂料印花纺织品手感、色牢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一鹗 《印染助剂》2002,19(4):5-10
针对涂料印花织物手感较差、牢度较低等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摸索出一些较为可行的办法,如正确选择涂料色浆(及颜料浆)、粘合剂、印花糊料、各种添加剂、印花设备、印花浆的配制等,较好地解决了手感和牢度这对矛盾。在真丝、全棉等纤维制品上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上海近代丝织业起步虽晚,却在短期内超过江南传统的丝绸产地,成为江南丝织业的重镇。通过对上海、江苏、杭州三地丝织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原料、生产工具和生产动力的对比分析,探讨上海为何能够超越苏杭,成为近代江南丝织业的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