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聚酯塑料包装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热塑性新型聚酯材料异军突起,论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和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新进展及其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晶石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重晶石用量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力学性能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重晶石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在纳米重晶石用量为3%(质量分数)时,对比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9.4%,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10.8%和21.9%,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可提高15.8%。在复合材料中,纳米重晶石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提高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减少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3.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超临界甲醇解聚产物进行了分析测定,并运用保留值定性法、多波长定性法和色谱曲线内插定性法进行定性分析。色谱柱为Sh im pack GPC-801柱,流动相为四氢呋喃。实验结果表明,固体产物主要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甲基-羟丙基酯、对苯二甲酸二丙二醇酯等组成。反应的主要产物单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产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树脂的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TT与PET一样,都是切力变稀流体,从PTT在255℃时的非牛顿指数比PET在280℃时低和PTT的弹性雷诺准数(NRt,dl)随切变速率增加比PET明显可看出,PTT不但切力变稀现象更严重些,而且更易储存可回复弹性能,因而纺丝工艺更需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包装》2009,(4):93-94
饮料包装纸的内层树脂一般使用热封性聚乙烯(PE)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但聚乙烯容易吸收果汁的香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虽然能很好地保留果汁的香味,但由于它本身的结晶性,加热变脆,热封性差。  相似文献   

6.
饮料包装纸的内层树脂一般使用热封性聚乙烯(PE)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但聚乙烯容易吸收果汁的香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虽然能很好地保留果汁的香味,但由于它本身的结晶性,加热变脆,热封性差。  相似文献   

7.
聚酯是指分子链中含有酯基的聚合物的总称,聚酯分子的重复单元结构中由三部分组成,即酯基、苯环和亚甲基链,大分子的两端各有一个羟基。聚酯纤维最常用的是由二元醇和芳香二羧酸缩聚制成的聚酯,主要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改性及功能化研究进展。分类介绍了PBT/弹性体、PBT/聚碳酸酯(PC)、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不同共混合金体系,并总结了近年来PBT在阻燃、导热及生物医药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是由对苯二甲酸 (TPA) (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 )与乙二醇 (EG)缩聚而成的。如果在PET的生产中用 1,4环己二甲醇 (CHDM )部分取代EG ,经共缩聚所得聚酯即为CHDM改性PET的ET/CT共聚酯。本文概述了ET/CT共聚酯的研发现状、制备、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评述了近年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合金研究的最新工作,着重讨论了PET/PC合金酯交换与相容性的关系、第三组分增容PET/PC、PET/PC体系的结晶行为以及PET/PC合金的应用4个方面,并对PET/PC共混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由PET与纳米氧化物复合而成的具有高阻隔性能的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无机纳米氧化物的复合材料,是在PET合成过程中的酯化或缩聚阶段中加入无机纲米氧化物溶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己内酯共聚酯(TCL)溶液和本体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此共聚酯的荧光光谱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荧光光谱有所差别。TCL在稀溶液中能形成分子内缔合物。在TCL本体同时出现较强的单分子荧光和缔合物荧光,ET含量较低的TCL在室温下还能观察到较强的磷光谱带。  相似文献   

13.
分子量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的性能有直接影响 ,高分子量PBT通常经固相缩聚的方法获得。本文对PBT固相缩聚的机理、影响因素及产物的结晶和熔融性能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四辛基溴化铵(TOAB)改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SiO_2)的分散性,并在SiO_2表面进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BT)的接枝改性。以不同含量改性的SiO_2(0.1%~2%(质量分数))与环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熔融共混,原位聚合制得SiO_2/pCBT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随着SiO_2含量的增多,结晶度逐渐提高;与纯pCBT相比,添加1%(质量分数)SiO_2的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提高了22%,断裂吸收能提高约56%;此外,SiO_2还能显著提高pCBT纳米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5.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由PET与纳米氧化物复合而成的具有高阻隔性能的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无机纳米氧化物的复合材料,是在PET合成过程中的酯化或缩聚阶段中加入无机纳米氧化物溶胶,或无机纳米氧化物颗粒与无机纳米氧化物溶胶的混合物,所述的无机纳米氧化物溶胶由无机纳米氧化物和乙二醇组成,  相似文献   

16.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解聚与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立新  胡达  刘若望  张东  安立佳 《功能材料》2004,35(Z1):2576-2578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各种解聚方法的解聚及其机理研究进行了概括性的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本文简要介绍了我们首次利用微波技术在纯水中进行PET解聚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SF-FR阻燃剂对成纤高聚物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Instron 3211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我们新近研制的聚合物型阻燃剂SF-FR分别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酰胺-6(PA6)构成的阻燃体系的熔体流变性。这三种阻燃体系的表观剪切粘度均随切变速率的增大而降低,随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在特定温度下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的晶体形态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结晶形态依赖于结晶温度,在不同等温结晶温度下球晶依照无环带→规则环带→锯齿形环带→无环带的规律逐渐改变;环带宽度也随结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环带球晶在加热过程中熔融并伴随着环带的变化,由于晶片的熔融再结晶,环带形态经历了清晰→模糊→清晰→融化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塑料包装》2011,(4):53-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3113-91Hygienic standard fo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roducts used as food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material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型品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食品包装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为原料,采用注、拉、吹法制成的容器和薄膜,可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加热至263~300℃时的胶凝作用。在聚酯降解过程中有气体和升华物产生,升华物的主要组成是对苯二甲酸。将聚酯中不熔也不溶的凝胶,在260℃下用甲醇处理,分解成两部分产物。一部分为含有酯基的多烯结构物质,不溶于甲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