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制出了获得极高真空的溅射离子泵,该溅射离子泵4小时烘共烤后温度降至100℃,装磁钢,妄动离子泵进行敢,34小时后压力达5.8×10^-10Pa。从抽速实验结果来看,该泵在10^10Pa时仍有100L/s的抽速。说明此泵在较 压力下仍有较强的潘宁放电。  相似文献   

2.
刘功发  王勇  王研科  王季刚  宣科  鲍循  李川 《真空》2006,43(4):32-35
合肥光源(HLS)是第二代专用同步辐射光源,由200MeV直线加速器、输运线和800MeV电子储存环组成。真空控制系统是基于EPICS(Experimental Physics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的分布式控制系统,3台10C分别控制储存环上的7台Varian真空规控制器、直线加速器上的15台溅射离子泵电源控制器和输运线上16台溅射离子泵的电源控制器。采用Channel Arciver实现了储存环真空度及直线输运线溅射离子泵离子流数据的采集、存档及检索的功能。利用开发的CGI程序,改善了数据检索的性能,并对合肥光源储存环真空管道的束流清洗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所为完成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的72181超高真空技术研究课题,研制了L-100型三极溅计射离子泵。经试验、鉴定,该泵抽速为160L/s,极限真空为2.9×10-10Pa(SG-4型冷磁控极高真空测量),并成功地应用到为航天工业部某单位研制的JWZ-100型静电支承仪表无油超高真空排气台上做为主泵。该排气台系统极限真空达到5.5×10-8Pa。  相似文献   

4.
董海义  彭晓华  齐铁柱 《真空》2006,43(1):21-23
目前BEPC储存环真空系统已经运行了十五年,系统运行良好,当有束流存在时,储存环的平均动态压强低于2.6×10-7Pa,束流寿命大于10 h。尽管真空系统部件多,结构复杂,但由于真空泄漏造成停机的次数并不多,大多数的泄漏能在抽真空和系统检漏期间排除。为了提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性能,BEPC储存环真空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重新改造铝真空盒用来引出同步辐射光束线,在正负电子对撞区安装NEG泵来提高真空度。特别是真空内的扭摆磁铁被安装到储存环真空系统,通过在永久磁块表面镀氮化钛和合理的排气技术,静态压强已经达到了2.6×10-8Pa。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非蒸散型吸气剂(NEG)与微型溅射离子泵(SIP)集成构成的微型复合溅射离子泵。测试结果表明,当吸气剂激活后,复合泵的抽速达到0.45L/8,比未加吸气剂的同型溅射离子泵抽速提高了28%。该复合泵使真空器件的真空维持效果良好,可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的密闭真空器件中。  相似文献   

6.
张恕修 《真空》1989,(1):57-60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是串列回旋加速器系统,用以加速从氢到氙的重离子。注入回旋加速器真空系统利用了原有油扩散泵。主回旋加速器真空系统是由一台100立方米真空室和一套相应的超高真空系统组成的。本文介绍了主回旋加速器真空系统的设计要求、选取的设备和运行情况。选用的八台BALZERS RKP800低温泵具有总抽速160m2/s,可满足设计气载的要求,在真空室内获得10-6Pa真空.两台PFFE IFER TPH5000涡轮分子泵组成辅助排气系统.另外还有粗抽系统和液氮流程。全系统已于 1986年9月建成并投入运行。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10^—10Pa溅射离子泵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仇华兴  孙仁君 《真空》1998,(3):11-15
本文主要介绍10-10Pa溅射离子泵的研制,提高极限真空和抽气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真空系统中烘烤时对出气率与抽速关系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未经烘烤和在室温条件下经过温度为100℃和250℃烘烤的情况下,对出气率与抽速的关系进行了测量。测量所得出气率q(Torr,l/s,cm^2)遵循指数规律:q=(Cs/A)^m,其中,c和m(0〈m〈1)为常数:S/A为抽气参数,其定义为抽速S(l/s)与真空容器表面积A(cm^2)之比,S/A的变化范围从2.46×10^-5到1.26  相似文献   

9.
刘志满 《真空》1989,(6):1-3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贮存环超高真空系统长约240米,由八个区段组成。 安装后经必要的常规氦质谱检漏和消除这些漏之后,真空度在烘烤前后分别达到10-7帕 和10-8帕。在此基础上做了如下工作。当离子泵系统存在微漏与一般漏(与系统的体 积和泵的抽速比较)时,漏入空气的成分在残气质谱图上有明显的差别。本文解释并利 用了这一现象,对系统进行高灵敏度检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真空系统。激光器由L波段行波电子直线加速器、束流输运系统和包含1.5m援摆器的光学谐振腔组成,10台钛油射离子泵分布在各段以获得并保持超高真空。  相似文献   

11.
林绍鸾  郝玉英 《真空》1997,(1):20-23
BEPC运行7年来,储存环超高真空系统平均本底真空一直优于6.7×10-8Pa,环真空测量采用B-A规通过100m长电缆线输入信号到真空计,观察真空计的测量读数来监视真空。在运行中,环上有1/4的真空测量点受干扰,造成测量读数为0,严重影响环超高真空系统的监测,也无法求环平均动态真空的准确度。本文介绍一种采用新型收集极电缆线和在系统内加金属网抗干扰措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扰来自两方面:其一是冲击磁铁(K铁)的脉冲磁场,以及K铁高压引出线周围的电磁波辐射;其二是束流在K铁内激发的高次模式电磁波。在实验中,分析研究了干扰的来源,为采取更好的抗干扰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溅射离子泵电流采样方法监测超高真空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用溅射离子泵的电流采样来监测大型超高真空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并介绍新设计的一种具体电路,讨论了其特点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溅射离子泵房动时,需要预真空,其值因泵而异。对于准无油溅射离子泵系统及有液氮来源的部门来说,使用油封机械泵加液氮冷阱来启动溅射离子泵是比较理想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返油率降低99%.而且运转方便.使用过程中没有粉尘,不需要前处理工序。  相似文献   

14.
真空紫外单色仪光栅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平  刘绍义 《真空》1992,(5):26-28
本文介绍了真空紫外单色仪光栅机构及光栅室的结构特点及性能。光栅机构在真空 中完成两个功能,第一是在正弦机构的驱动下,通过正弦杆使光栅转动,实现波长扫 描;第二个作用是通过旋转导入器而实现的光栅切换,以满足不同波长的分光要求。该 机构要求工作在超高真空环境中,真空度为5×10-10Torr.现已用于合肥同步辐射实 验室的U10A光束线的SEYA—NAMIOKA单色仪。  相似文献   

15.
阐述大型系统超高空获得及运行过程检漏工作的几个特点。对结构复杂的真空室,如何使用分子筛吸附泵与氦质谱检漏仪相结合提高检漏灵敏度,极大限度地找出泄漏的位置,还指出大型金属超高真空系统运行过程和如何根据溅射离子泵离子流的数据,判断真空系统漏气及寻找漏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上海光源储存环真空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光源储存环真空系统已于2007年底建成并开始运行.这个真空系统采用了双室结构的薄壁不锈钢真空室,其尺寸公差都小于1mm,真空室安装位置公差都小于2mm;分散的吸收器有序排列在抽气室内,把同步辐射光准直并引入光束线,同时吸收废弃的同步辐射光,把热量转移到真空室外;波纹管内的高频屏蔽机构为单指型,避免了指间接触力和磨擦;(SIP+NEG)复合泵、SIP和TSP共用,采用合理的激活NEG泵和升华钛丝的工艺程序,提供了强大的抽速和容量.真空预调试时各段真空室内的极限真空都达到5×10 -9Pa.全环真空室安装并连通后,大部分真空室不烘烤,只烘烤全环真空泵的情况下,极限真空达到2×10 -8Pa.储存环运行在束流剂量260Ah、能量3.5GeV、流强220mA时,动态压强为0.8×10 -7Pa,束流寿命21h,达到了真空系统的设计指标1.33×10 -7Pa.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超导波荡器热负荷测试装置超高真空系统的设计、调试。通过离子泵、吸气剂泵以及系统低温冷凝面的联合抽气作用,使系统在常温下获得7.8×10-8Pa的真空度,在低温下能够获得1.7×10-8Pa的真空度,满足光源储存环真空系统1.3×10-7Pa的真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上海光源高能输运线和低能输运线真空系统设计,包括总体布局,真空盒的结构和真空获得系统.低能输运线由两个弯段和三个直线段组成,高能输运线由五个弯段和四个直线段组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了输运线弯段真空盒的大气负载变形,以确定真空盒的形状和尺寸,结果变形量小于0.15 mm.通过模拟输运线全段真空盒的压强分布来优化泵系统的布局,结果表明全线压强小于6×10-6 Pa.因此真空系统的设计方案能满足物理指标和实际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用溅射离子泵的电流采样来监测大型超高真空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并介绍新设计的一种具体电路。讨论了其特点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高真空化学相淀积(UHV/CVD)系统在650℃生长出表面光亮的GeSi单晶。在1200L/min分子泵与前级机械泵间串接450L/min分子泵,改善了生长环境。串接分子泵后生长的样品的X射线双晶衍射分析表明,外延层衍射峰半宽仅为198arcsec,且出现了Pendellosung干涉条纹,说明外延层结晶质量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