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余浩 《四川建材》2015,(2):83-84
城市广场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有助于进行当地的文化宣传。城市广场从大范围讲,就是一个城市的缩影与象征,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城市的文明情况,也能够体现出城市的整体品位以及文化素养,为城市创造各方面的效益。本文重点论述了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具体原则与规划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付蓓  李秀 《四川建筑》2006,26(4):11-12,14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地。广场作为城市最具活力和开放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应是城市生活的一种体现,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以绵阳市火炬广场改造设计为例,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前提下,突出广场的开放性、自然性、地域性,力求使广场空间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的一部分,来实现广场生活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阎日松 《山西建筑》2007,33(2):46-47
分析了城市广场建设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我国“广场热”的现象以及在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场设计要求,介绍了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法,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城市广场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城市重要的象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广场一时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热点,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建筑计划和城市规划角度出发,结合实例,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寒地城市广场冬季使用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广场与城市空间、广场与环境、广场与人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些城市的城市广场功能单一,鲜有特色,缺乏城市设计理念。城市广场是城市最富魅力的大众空间,被誉为城市客厅,是城市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是城市的象征和标志。城市广场应具有尺度、深度、三维空间相关的三要素,从视觉看要有空间互相包容的匀称性和呼应关系,要有一定的层次感与围合感,是具有多层次、多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全民环境意识的增强,南京市建成了大大小小共17处绿化广场,总面积达35公顷。 在城市广场的设计和建设中,我们在突出广场的文化特色和增加广场的舒适度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思考。 1 城市广场设计的前期工作 1.1 广场定位 广场定位分为特色定位和规模定位。  相似文献   

7.
广场是城市的客厅,同时也是城市的一种象征.地面铺装作为构成广场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整个广场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地面铺装的个性,亲切与情趣,舒适性与人性化、创意与结构形式、功能与材料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地面铺装在广场设计中的运用.提出广场设计中的地面铺装应与人类行为规律符合,要具有合理性,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邹宏玉  黄耘 《山西建筑》2007,33(14):12-13
对山地广场与平地广场的各个要素进行了比较,对山地广场独特的设计手法进行了探讨,以利用好高差这把双刃剑塑造出丰富多变、个性突出的广场空间,许多设计手法可为平地广场借鉴。  相似文献   

9.
赵在绪  陶陶 《重庆建筑》2010,9(6):15-18
城市广场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也是城市建设艺术的核心。而城市广场水景则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处于与城市环境和大众群体的互动关系之中。本文通过实例,对现代城市广场水景设计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水景设计的相关原则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关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是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广场往往会被来访者和市民看作象征和标志,产生可识别性。我们设计的彭州金刚舍利广场以龙兴禅院为中心,力求特色鲜明,成为彭州的象征。 龙兴禅院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是一座千年古刹。寺内81米高的金刚舍利塔是彭州南北大街中轴线的视点,也是舍利广场中轴线的视点。  相似文献   

12.
曲魁 《市政技术》2014,(4):17-21
以北戴河火车站站前广场环境工程为依托,结合北戴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论述了从广场功能和人文自然环境出发,进行广场设计的原则、交通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设计,阐述了广场景观设计的主题分析、广场竖向高程、人流疏导及周边绿地种植设计。设计方案很好地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广场语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俊 《华中建筑》2001,19(1):11-13,31
文章通过考察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对城市公共空间特征的影响和广场设计的“现代化”语式,提出了市民社会广场设计的六条设计准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市民社会广场设计在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功有。该文不仅从作为研究范式的诉求在理论上或新的模式语言的论辨上来认识市民社会广场语式的意义,而且根据这种新的研究语式和认知框架对广场设计进化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直实互动关系进行了范例性的解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城市开发》2004,(7):35-36
通过对武汉红楼广场的调研分析,指出市民及其多样性活动是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因素并为当前创造功能多元化的城市广场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城市广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洁 《中国园林》2000,16(4):18-19
近几年,许多城市建立了不少广场,但有些广场仅是以草坪道路为主的广场,缺乏人活动休息的空间,忽视了人的行为需求,使得广场的草坪屡遭破坏,为此,人环境-行为及设计要素出发,对城市广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寻回广场的人性与公民性:成都都江堰广场案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俞孔坚  万钧  石颖 《新建筑》2004,(4):25-28
论述了城市广场的含义,指出它应是人性与公民性的体现,是人与人的交流场所,是每个人参与社会、获得认同并以之为归属的场所,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景观。然而,城市广场的人性与公民性早在欧洲巴洛克时代就已丧失,而在当今中国“城市化妆运动”中更是如此,一元化的社会意识使广场的人性与公民性只能在一些乡土景观中尚有遗存。随着中国日益走向民主政治和平民化时代,城市设计,特别是广场设计应首先召回其人性与公民性,用进步的物质环境积极推动社会意识的进步。以成都都江堰广场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空间设计、可参与交流和聚会场所的设计、人,陛化的设计、亲水性设计,以及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设计,来实现广场的人性与公民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校园广场给排水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南华大学校园广场给排水工程的设计特点,提出了当广场排水坡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具体解决办法,并探讨了绿地雨水排放中应该注意的盲管铺设间距及渗水层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明  文仁树 《山西建筑》2008,34(8):68-69
针对广场景观中的危险性,分析了广场空间布局、广场铺装、广场环境和小品及广场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将安全工程理论引入到设计中来,使广场景观的设计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关于城市绿化广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刘秀晨 《中国园林》2000,16(5):10-10
目前国内风行的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存在千篇一律乏味单调的世俗化倾向。功能,内涵亟待扩充,存在比排场和栽树少等弊端。呼吁设计广场多考虑人的需求,形式,思路要多样化并应因地因材制宜。  相似文献   

20.
侯丽鸿 《山西建筑》2008,34(8):78-79
针对东湖广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采取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广场进行了功能分区和环境设计,从而使半地下建筑的屋顶平台作为广场能够自然地与周围环境融合,展现出东湖广场独特而丰富的空间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